第159章 清軍會師
十月初八日,清軍抵達延安城下。
阿濟格派人招降守將劉文柄。
此時此刻,延安城中的大部分兵力已經被郭君鎮抽調。
劉文柄只有區區一千二百名士卒。
但是這位大順將領卻依舊毀書斬使,將阿濟格使者的人頭懸掛在延安城上,斷了自己的後路。
並竭力組織城內的丁壯登城防禦。
阿濟格再一次被人斬殺了他的使者。
這讓他不由地再次勃然大怒。
最終清軍大舉攻城,劉文柄雖然竭力抵抗。
可延安乃是一座重鎮,區區一千二百名士卒兵力太過於單薄,根本無法阻擋數萬清軍。
最終阿濟格在付出數百人的傷亡後成功登城。
劉文柄組織軍民和清軍進行巷戰。
但最終無力回天,被清軍所殺。
延安城中的軍民百姓被屠戮一空,無一活者。
拿下延安後,阿濟格的兵鋒直指洛川。
圍城的李友不敢繼續逗留,便帶著麾下兵馬南下。
阿濟格和李本深建立了聯繫。
但是此時此刻,勒可德渾兵敗消息傳來。
阿濟格的大軍經過分兵之後,只剩下了區區三萬人。
於是這位英親王便不敢再南下,以免又被李過以多打少,吃了大虧。
於是他帶著清軍逗留在延安府,派出騎兵四處擄掠。
又搜颳了不少糧草。
並派人前往寧夏,催促吳三桂帶著兵馬迅速前來會師。
而此時此刻,吳三桂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當大順軍擊潰江南軍團,阿濟格進入陝北之時。
吳三桂帶著一萬老本,三萬蒙古騎兵,也已經從草原南下進入了寧夏境內。
牛成虎帶著一萬兵馬迅速返回本鎮,在會合了寧夏鎮留守的五千兵馬後。
他以寧夏全鎮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和四萬清軍在寧夏城下展開了對峙。
吳三桂亦派遣使者招降牛成虎。
但是牛成虎此時已經反正,並且出了力氣擊敗過八旗兵。
再加上關中的戰事尚未分出勝負。
所以他本人不想就此再度降清,寧夏鎮的兵馬亦還想堅持一下。
於是吳三桂的使者被禮送出境。
牛成虎拒絕了吳三桂的招降,並整軍備戰,加固城防。
準備在寧夏衛城打一次惡仗了。
其實牛成虎雖然降過清,可他本人卻也是頗有良心的。
昔日滿清兩度招降,他第一次殺了董學禮全家,第二次弄死了阿濟格的使者。
若不是大順軍放棄了陝甘,寧夏鎮的兵馬他已經控制不住。
牛成虎昔日也不會認命投降。
而今李過屢破八旗,滿清又下了剃髮令。
在關中戰事還沒有揭曉,李過的主力還沒被擊敗的情況下。
牛成虎自然是不願意就這麼投降的。
若不是部下不願,殺了董學禮全家以及阿濟格使者的牛成虎對吳三桂的使者都有些想法呢。
牛成虎帶著寧夏鎮的兵馬據城而守。
這下子,吳三桂直接就抓瞎了。
他所部大多為騎兵。
剩下的步卒又是精銳的吳藩老本兵。
吳三桂自然捨不得強行攻城。
於是經過一番內部商議後。
吳三桂帶著清軍繞過了寧夏衛城。
從夏家堡一帶渡過黃河。
旋即招降了靈州、沙井等地。
吳軍從寧夏方向直插慶陽府,威脅著關中。
還不止如此,由於麾下騎兵眾多。
吳軍的機動性極好。
吳三桂甚至沒有留下什麼兵馬來防備牛成虎。
直接帶著全部軍力,驅使著馬騾,準備奇襲關中。
一舉拿下頭功,在滿清內部打出赫赫威名來。
吳三桂來了這麼一手後,這下子輪到牛成虎抓瞎了。
他連忙帶著寧夏鎮的兵馬出城,想要阻攔一下吳軍的腳步。
雖然在西北四鎮中。
寧夏鎮和固原鎮屈從於滿清的兵威,若局勢不利便不敢反抗。
可牛成虎等人畢竟是漢人,而且還是有點良心的漢人。
所以面對吳軍急速南下的局面。
牛成虎亦是不想讓李過失敗,亦不想讓自己重新剃髮。
只可惜寧夏鎮實力有限。
牛成虎雖然帶兵渡河,又重新收復了靈州等地。
但是被吳軍斷後的吳國貴部迅速擊敗。
寧夏鎮的兵馬垂頭喪氣,不敢再追。
只得返回本鎮,然後聽天由命了。
十月初十日,吳軍沿著環河抵達慶陽城下。
眼見清軍有數萬之眾,又俱配馬騾,聲勢浩大。
城內無兵的慶陽士紳立刻打開了城門,喜迎了吳三桂的王師。
吳軍雖然在沿途也徵集了大批糧草補充軍需。
可是由於吳三桂在草原大破漠北蒙古諸部。
繳獲馬騾牲畜百萬頭。
僅僅從騰機思手中繳獲的馬騾便有兩萬頭。
所以吳軍隨行的馬騾牲畜眾多。
吳軍可以以草餵牲畜,以牲畜養人。
暫時沒有特別大的後勤壓力。
而吳三桂本人雖然不顧大節。
但是這個天字第一號大漢奸,其人對待老百姓卻還可以。
吳軍一向軍紀嚴明,沒什麼屠城惡行。
雖然吳軍若是糧餉匱乏,吳三桂也難以讓自己部下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
可是在現在,吳軍手中的馬騾牲畜眾多,足可靠牛羊肉暫時維持後勤。
而且在吳軍休整期間,多爾袞更是調了一批粗鹽給吳三桂。
讓其醃製了牛羊肉,以做軍需。
所以吳軍在糧餉較為充足的情況下。
雖然亦徵集了沿途的糧草物資充軍。
但濫殺和擄掠之事卻沒有大規模發生。
在清軍中展現了一股清流之勢。
吳三桂在慶陽短暫休整,便想要帶兵繼續南下。
直接抄了李過等人的後路。
然而阿濟格的使者卻來到慶陽境內,和吳三桂搭上了線。
得知李過已經擊敗江南兵團後。
吳三桂大驚失色,為了避免他與阿濟格被李過各個擊破。
所以平西王迅速改南下為東進。
四萬清軍從慶陽啟程,迅速朝著延安而來。
滿清的蒙古和陝北軍團即將會師。
而李過在朝邑城下便陷入了兩難之地中。
「阿濟格已經南下,府谷和榆林兩地皆有兵馬駐守。」
「韃子必然分兵不少,才可以安然來此。」
「我軍當迅速北上,仿造勒克德渾舊事。」
「以優勢兵力,再破陝北清軍!」
「如此一來,方可讓陝甘轉危為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