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剜中原之腹心,斷東南之漕運!
而現在大順要是在國力和滿清相當,補給線比曹魏還惡劣的情況下,選擇在陝甘和滿清對耗。
那麼曹操全身而退的下場都將是一種奢侈!
所以陝甘之局,幾乎已經無解了。
哪怕李自成現在就發兵先取荊州,再打襄陽。
然後鑿穿南陽盆地,疏通商洛通道。
打通湖南和陝甘的大路聯繫。
可就算時間上大順還來得及。
但在補給線上,吃虧的仍舊是大順。
在滿清可以動用運河將江南糧草通過水運壓往陝甘的情況下。
李自成靠著湖南是根本沒辦法和多爾袞在陝甘拼消耗的。
既然在後勤上大順比不過滿清,八旗兵又遠非弱旅,難以一戰而勝。
那麼陝甘的結局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湖廣錢糧產地與陝甘隔絕,若是將主力投入,並非明智之舉。」
「萬愛卿,說說你的中策是什麼吧。」李自成緩緩開口徹底否決了上策道。
萬年策見狀也是長舒了一口氣。
他的上策其實是為了不忤逆李自成以及他麾下的秦人而說。
要是李自成採納,只怕萬年策會心神不寧。
現在好了,這位永昌皇帝直接否決。
而他的部下雖然想要返回西北老家,但是攝於李自成的威望,最終沒說什麼。
這對於大順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這也是李自成這個核心還在的好處。
要是他這位大順政權的締造者死在了九宮山。
就算大順的局勢依舊如此。
只怕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劉希堯這幫人直接就一窩蜂地回到陝甘去吃土去了。
這種事情,歷史上重演不止。
李密昔日輔佐楊玄感的時候,強烈建議楊玄感放棄東都,千里奔襲關中。
結果楊玄感不聽,最終兵敗身死,李密僥倖逃脫後大罵他沒魄力。
結果等李密自己當上了主公,帶著瓦崗豪傑想要打天下的時候。
他自己又在東都和王世充死磕。
把關中基業白白地讓給了李淵,並最終由於戰略上的失誤,功敗垂成。
瓦崗軍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李密不知道關中的重要性。
而是他在瓦崗軍中是半路出家,又殺了原首領翟讓。
這導致在瓦崗之中,李密沒有絕對的威望可以讓一眾兄弟放棄老家。
千里迢迢地去關中打下基業。
所以在威望不足的情況下,李密也只能捏著鼻子帶著這幫山東豪傑穩打穩紮,在東都死磕王世充,根本無法執行關中戰略了。
而李自成作為大順政權的締造者,他在老兄弟們面前擁有著絕對的威望。
所以去年他可以帶著一眾秦人放棄老家轉進湖廣。
今年也可以阻止老兄弟返回老家,跳進火坑之中。
這就是他這個大順核心還存在的意義。
「陛下,微臣的中策便是主力全軍北上,攻荊州,略襄陽,自南陽盆地北上,直趨河南。」
「剜中原之腹心!」萬年策鄭重開口道。
此策一出,田見秀等人紛紛眼前一亮。
若是如此,待拿下荊襄,恢復大順的老根據地後。
大順軍將北上河南,直接打通商洛通道。
既威脅多鐸的側後,也可以將河南也收復回來。
等到那時,荊襄和河南收復後。
大順軍不僅會恢復昔日的版圖,還能將經營一年的湖南、兩廣之地和陝甘連成一片!
李自成見狀也是微微點頭。
趁著滿清主力被吸引在陝甘的時候,他以主力北上。
荊襄的確可得爾。
但是此策也有所不足。
那就是荊州的鄭四維和襄陽的王光恩都是硬骨頭。
鄭四維就不多說了,歷史上差點坑死李過的貨。
王光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據守鄖陽曾經多次擊退大順軍的進攻。
一直卡在商洛通道的邊緣,讓李自成如鯁在喉。
雖然如今大順軍今非昔比,擁有大量紅衣炮的順軍有能力打下荊州和襄陽。
可是荊州和襄陽這兩座重鎮,再怎麼樣李自成都需要時間去解決。
等到大順軍打下荊州和襄陽後,只怕李過和高一功已經在陝甘堅持不住了。
等到那時,八旗兵出陝,大順軍想要剜中原之腹心的戰略將難以實現。
最多不過恢復在荊襄的老根據地而已。
李自成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有些不滿意的。
「萬愛卿,你的下策又是什麼?」
「陛下,微臣的下策便是下武昌,過九江,收取江南,斷東南之漕運!」
萬年策聞言立馬開口道:「武昌佟養和為我所控,東南屏障已在我手。」
「而今陛下又在洞庭湖招募兩廣豪傑,組建了洞庭湖水師。」
「我軍可順江而下,殺入江南!」
「直接將這塊天下膏腴之地收入囊中,以斷東南之漕運,以助陛下之宏圖!」
李自成聞言也是忍不住點了點頭。
和西北戰略以及中原戰略相比,東南戰略無疑是其中最適合大順軍的戰略。
西北戰略不提,中原戰略需要大順軍去啃下鄭四維和王光恩這兩塊硬骨頭。
而東南戰略中的關鍵—武昌!
實際上卻已經被大順軍所控制了。
此時此刻,接受滿清檢閱的一萬大順精甲,還在武昌當駐軍。
讓佟養和這幫人滿清文武伺候著,宛如列強一般。
大順軍只要順江而下,武昌非但不會是東南的屏障,反而會成為大順軍前進的基地。
而相比於北上河南,和滿清在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陸戰。
東南戰略中,大順軍組建成功的洞庭湖水師也將能發揮出效果。
現在王興、蕭國龍、陳奇策、鄧耀這些精於水戰的兩廣豪傑可都在洞庭湖水師之中。
大順水師足可擊敗滿清的那一堆破爛,奪取長江航道的制水權。
除了武昌和水師這兩大優勢外。
東南戰略還能讓滿清的主力疲於奔命。
若是大順軍北上中原,那麼若是多爾袞集中主力壓垮了李過。
須臾之間,十幾萬清軍就能東出潼關和大順軍在河南決戰。
雖然大順軍在兵力上並不落後,可是新兵眾多的順軍終究在質量上還是要落後於清軍的。
一旦如此,只怕兵戰兇險,中原戰略大順軍戰敗的機率依舊很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