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讚譽和麻煩

  整個大明文壇都在關注《東人平生錄》,不僅僅是因為小說寫的好,更重要的是此書的寫作手法上的突破。

  這本小說所使用的平實寫作技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眾人所見的簡單矛盾塑造人物的方法是超脫時代的。

  如第二期的小說連載中,周家老二想要依靠廣寧僉事的兒子成為軍官,卻被對方擺了一道,還被僉事公子被當成踏腳石供自己上位。

  這個仗勢欺人的二代形象引得許多讀者破口大罵。

  王文龍把代入感寫的太足了,讀者們都不自覺地帶入周家老二的視角,感覺自己就是那個被桂家少爺耍弄的楞頭青,而且對方在耍了自己之後還一副洋洋得意用了就丟的模樣,所有讀者都感到無比憋屈,接著便是想到僉事公子就咬牙切齒。

  這導致《管窺》第二期發行之後,「僉事公子」這個反派小配角幾乎成為了京城中最為人痛恨的藝術形象,精神百姓罵起這個角色,甚至比罵楊家將中的潘仁美還要狠。

  僉事公子這個角色在識貨的作家眼裡實在寫的太利害了:

  此人物所做的事情其實不過是官場之中常見的情形,全過程中不過是用了些人心計量,甚至手段都不算殘忍,無非是把周家老二耍了一道——動刀動槍、殺人栽贓這些大明官場之中真正陰狠的手段都還沒上呢。

  但是這人物寫出來卻能夠讓讀者這麼痛恨。甚至將之與潘仁美相比。

  潘仁美,那可是害了幾萬將士性命的賣國賊啊,僉事公子做的這點事情跟他比算得了什麼?

  但是王文龍卻能寥寥幾筆就拉出更高的仇恨。

  喜歡王文龍的讀者欣喜若狂,他們原以為王文龍的小說也就是娛樂小說的水平,難得再有突破了,卻沒想到《東人平生錄》一出,這本小說寫的既如此深刻詳實,同時又如此的引人情緒,在這年頭的人看起來其娛樂性絲毫不比《林之洋漂流記》差。

  而大明的小說家們都感到自己狠狠受到了教育。

  《東人平生錄》寫的是日常場景,但裡頭出現的正、反面人物卻一點都不讓人覺得無聊,王文龍居然只適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關係就能寫出如此跌宕起伏的劇情,這簡直是炫技了。

  受到了《東人平生錄》的啟發,許多文學家突然意識到引發讀者情緒的不一定要宏大背景傳奇故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自己所見的惡人壞事、好人好事,只要如實反映到文字上就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不少作家都試圖模仿王文龍的做法,開始寫生活化的小說。

  但小說的寫作方法發展也是和科研發展一樣,後人不斷模仿前人,並且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做出改良,才會有新風格出現。

  《東人平生錄》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是他的寫作手法卻是王文龍在借鑑了許多後世的家族文學之後總結出來的。

  後世看多了家族文學,就會發現家族小說是有常見套路的,比如家族文學的人物模板:妯娌關係不好、不成器的大哥、外地來投靠成為兒媳婦的漂亮姑娘、頭腦精明但會做錯事的小兒子,這些全都是百年家族文學發展從作家一步步總結出來的。

  王文龍在寫作之時也是借鑑又借鑑,抄了又抄。

  而此時人沒有《闖關東》《京華煙雲》《白鹿原》《人世間》這些作品打底,想要直接想出適合家族文學的套路,其難度無比之高。

  伴隨著《東人平生錄》的火爆,《管窺》也成功在北方文壇站穩了腳步。

  王文龍並沒有想利用這份報紙做什麼具體事情,因為京城這地方實在是太敏感了,沒有政治團體背書,媒體的任何政治傾向都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可即使是如此謹慎,《管窺》發行量上去之後還是難免招來了非議。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結束並取得巨大轟動,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視,遼東百姓這個題材天然就帶有政治性,東林黨開始藉助此書的熱度討論朝廷的遼東政策。

  萬曆沒有對朝議作出回復,但是卻關心《東人平生錄》以後的內容發展,他得知道王文龍寫作此書有沒有政治目的。

  《東人平生錄》第二期連載剛發出來不久,王喜就親自上門了。

  ……

  王喜穿著一身道袍,春風滿面的走進王文龍在南京的宅院,笑道:「建陽先生,數月不見,又有大作出世了。」

  太監出門見客,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想要以等級壓人,那便是一身內監服裝。

  別以為太監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古裝劇裡頭一樣顯得低人一等,這年頭帶品級的內監服裝那可是緋紅的錦袍,滿工滿繡,比起高品的文官服裝還要顯得華貴,穿著那樣的衣服光是站在人面前就有一種貴氣逼人的壓迫感。

  而若太監換上儒服、道袍與人,那便是特意要顯示親近了。

  王文龍打個哈哈道:「寫幾篇文字,小道耳,當不得公公如此誇獎。」

  「當得當得,」王喜笑道:「建陽只是幾章文字便已經震撼文壇。我聽幕僚念了兩篇,也覺得內容精彩,真真是雅俗共賞,足見先生大才了。」

  王文龍道:「公公遠來辛苦,請進屋用茶。」

  王喜跟著王文龍走進院子,一路上還看著院子中的布置東拉西扯的誇了一陣,在屋中坐下,上了茶之後,才突然道:「建陽,京中有人讓我問建陽一句話。」

  王文龍道:「公公直問便是。」

  王喜稍稍思索笑道:「貴人極是喜歡建陽的《東人平生錄》,是讀了兩遍的。」

  「不甚榮幸。」王文龍點頭說。

  「但是,」王喜語氣一轉:「如今遼東的局勢甚是敏感,蒙古炒花虎視眈眈,女真人也是狼子野心,關內之人對這情形不清楚,看了這小說就怕有人對遼東的局勢一知半解之下胡亂講話,那是要耽誤國家大事的。」

  王文龍滿臉贊同的點點頭:「這位貴人真是深謀遠慮,心繫百姓,定是仁德有福之人。這本小說的日後情節我也是仔細審視過的,並沒有挑動情緒的內容,若是公公想聽後續,我可以先與公公溝通。」

  王喜終於說出實話:「溝通不必了,照貴人的意思,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嘛?何必挑動百姓心緒呢……建陽這本小說非寫不可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