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夏威夷和檀香山

  王文龍所提出的前往遼東勘探航線的計劃獲得大家一致同意,不少股東對希望在這次計劃中練出一支能夠到冰海探險的船隊,未來能探索從江南去海參崴的航線。

  接著王文龍又對著東邊一指:「第二個方向是往東邊去,前往日本的航線已經擁擠不堪,而且也沒什麼貿易增長的希望了,不如繼續往東。」

  「那是哪裡?」有人疑惑。

  眾人看著牆上的地圖,從大明往東,如果不在日本停靠,那就是太平洋了,圖上啥也沒有。

  這其實是因為牆上所掛的是利瑪竇畫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幅地圖上對於此時的世界,各地都附上了相應地名,比較方便,對於世界地理不那麼了解的參會人員看懂。

  只不過這幅地圖的陸地形狀就實在有些抽象,這時的歐洲人還不知道白令海峽的存在,圖上亞歐大陸和美洲之間完全是斷開的。

  這地圖的第二個特點是歐洲人了解的越多的地區在圖上也就越大,日本都快畫的和大明一樣大了,沒什麼海外貿易的朝鮮則極度萎縮。

  如果光是看這幅以大明為中心畫出的地圖,大明往東過了日本後就是一望無際的水路,一直到地圖的邊緣才能看見一點兒大的北美洲。

  王文龍走到地圖邊,指著北美洲說:「我以為廣東開拓的航線要找到的目的地是北美洲。」

  在場之人全部一呆。

  立刻有人道:「那地方山重水遠,而且土地似乎也不廣闊,何必專門去尋?」

  利瑪竇對於北美也不太了解,所以在這張漢字註解的坤輿萬國全圖中北美洲也沒多大……

  王文龍笑道:「北美洲的地形比起這圖上要飽滿的多,是可以和南美洲相比的,距離我大明的路程也沒有這圖上顯示的這般遙遠,歐洲人在南美發現了許多金銀礦,北美大概也會有相應的礦藏存在。更重要的是北美有大平原,此地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耕種,若是公司能夠在此開闢殖民地,不說種糧食,光是在當地收購土人獵獲的毛皮便絕不會虧錢。」

  眾人都覺得不靠譜,遼東、海參崴這些地方大家比較熟悉,哪怕知道航線艱苦大家都願意去嘗試,可要派探險隊去只在地圖上見過的北美洲,眾人心中又實在是沒底。

  有人道:「從我大明到北美要經過這圖上的大東洋、小東洋,一路而去全無補給,豈不是要餓死嗎?」

  王文龍笑道:「探索可以一步步進行,起碼先找到前往北美洲的航線吧,就比如這處夏威夷島,我知道那地方也叫檀香山,上面的檀香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檀香?」

  「東洋居然也有檀香。」

  眾人聽到檀香這兩字全都眼睛一亮。

  此時大明境內,並不產檀香,大明所需要的檀香香料全部是從印度以及印尼的東汶島進口的,現在印尼的檀香產地已經被荷蘭人所控制,檀香貿易幾乎被壟斷,檀香的價格極高。

  夏威夷是真產檀香,雖然產的不是帶奶香味的印度檀,而是廉價的弗氏檀,但架不住它產量高呀。

  檀香在古代中國一直是極珍貴的香料,直到後世清末民國時美國人發現中國人喜歡檀香,開發了夏威夷島上的檀香樹種並大量出口到中國,直接使得民國時的中國人實現了檀香自由,檀香皂、檀香水都進入千家萬戶,甚至廁所里點的除味線香都能用上真檀香,放在民國以前世家大族都沒這麼奢侈,過去這玩意兒是論兩賣的。

  其實在《坤輿萬國全圖》中位於太平洋中間的那個島並不是夏威夷島,而是玻里尼西亞的某處島嶼,但反正這地圖又沒有經緯坐標,王文龍到時給個坐標讓探險隊找去就是了。

  聽說了檀香山的存在,眾人對於向東探索航線的計劃也立刻達成一致。

  反正龍和盛開海公司本來就沒有多大的掙錢壓力,往東往北的這兩條航線都有足夠的題材可以炒作,能夠帶動龍洋開海公司的股票升值,這就足夠了。

  會議接下來又進行了兩天,主要就是討論組織去遼東和開發檀香山這兩支冒險隊的事情,在場的大戶們出人出力,很快就湊齊了出行的船隻,還找了一批醫生、廚子,王文龍也去物理社尋找舟師,此時江南物理社也在教大牽星術,已經教出一批合格學員。

  王文龍打算把腦海里的海圖畫出來,雖然王文龍的腦海中並沒有很具體的航線信息,但海圖上好歹有坐標可以參照,知道了,目的地的位置探索的難度便會大大降低。

  雞鳴山的會議結束之後,王文龍回到家中,正好碰見毛文龍派的人上門。

  「建陽先生,毛掌柜就在這幾日便到南京了,屆時要來拜訪先生,只是路上有些耽擱,有封轉交的信讓我先帶於您。」

  王文龍想起毛文龍跟他說過,這次去遼東他要去拜會李成梁,問道:「難不成是李家寫的信?」

  那管事的笑道:「李家的信在毛掌柜手上,這一封卻是他在京中受朋友之託幫忙轉遞的。」

  王文龍接過信來,就見兩封信上署名分別是洪敷教、佟卜年,這才知道原來信是當年自己在遼東講學時結識的那兩個秀才寫的。

  回到書房,王文龍連忙拆開信封拿出兩張信紙,不多時便氣的一拍桌子:「哪有這樣做事的?」

  因為王文龍的影響,前兩年遼東考古火熱之後,朝廷明令允許遼東士子在順天參加鄉試,洪、佟兩人都比原時空更早的考上了舉人,他們家中都有錢,中舉後就留在京城繼續備考。

  明代法律上對於進京趕考是有一些制度優待的,比如朱元璋時期就規定舉人可以使用朝廷的驛站,還會在馬車上掛上「奉旨進京」的招牌,進京之後也會給舉子安排地方居住。

  其實這些優待到此時早就已經沒人執行,進京趕考的士子,車馬費用以及在京城的食宿都要自理。

  但洪敷教和佟卜年兩人都是關外的小年輕,對於天子首善之地似乎有些太過美好的幻想,查找了規章制度之後就認為大明還是朱元璋時期的樣子。

  於是五個考上舉人的遼東士子傻乎乎的去找禮部討要房舍,禮部官員暗中嘲笑這些人沒見識,但表面上還沒表現出來。

  禮部還是有給舉人的房屋的,禮部官員大概也是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滿口答應,然後卻故意把他們安排到了番邦使臣的宿舍去居住。

  幾人發現鄰居都是外國人之後覺得不對,還是詢問京城中的遼東老鄉才知道自己犯了蠢,灰溜溜的把行李從禮部宿舍拿出來打算在京城另外租房。

  本來事情就此結束,但兩人去拿行李之時卻被禮部官員一通嘲諷,佟卜年年紀小,忍不住回嘴說:「不識京城之俗固吾輩之過也。然汝等故意置我等與番邦同處,豈非以之為戲乎?」

  趕上禮部堂官也是個年輕的,冷笑回應:「遼東百姓,胡漢雜居,性與虜同,置居胡人中,特以為便耳,闔言不敬乎?」

  此言一出,別五兩個舉人就是跟他們同來的遼東老鄉也生氣了,說不過就動嘴,一群人居然在禮部和官員打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