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演講反響

  學習工業知識和農業技術還能比得上狀元當的上官?這是時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事。

  而場下一些工農手工業者出生的孩子則是心中覺得十分興奮,他們感覺若王文龍說的是真的,上了民黨的學校或許真能夠成為他們改變人生命運的契機。

  接下來的話,王文龍說的越發的慷慨激昂:「今日民黨學校之學生,之前是白身的,你們要好好讀書識字,日後才能學習更複雜的技術,學會了技術,不光是自己受益,亦能有利於家國天下。」

  「之前有功名的,也不要將此地當做一個悠遊的場所,要實在下決心去學幾樣本事。上古之聖賢,神農氏本是農家,黃帝姓軒轅氏祖上是造輪子的工匠,大禹能通水利,有巢氏能架屋,均不是皓首窮經之徒。今後之文人,若要建功立業,不掌握些技術是不行的……四書五經要讀,但日後我以為天下一切有抱負之人,都需努力學習技術,百多年後之世界,定然是有技術者之世界,無論做工做農當兵經商都需學習,如此一來,人人受了教化,那才是大同之時代、庶民之世界了!」

  「庶民之世界……」

  「庶民之世界!」

  不知哪個工商業者家中的孩子聽到這話忍不住念道起來,接著便是像傳染一樣,整個大坪中許多人都開始念叨這句話,並且聲音越來越洪亮。

  李新是個海商,他受到開發台灣的眾海商之託,專門來請王文龍去台灣遊歷。

  此刻他聽到王文龍的講演,同樣是熱血沸騰,忍不住幻想那個工商業者都受了教育、不再被只會讀八股文的士大夫所統治、士農工商自己也知道理、可以昂首挺胸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

  台上的王文龍深吸一口氣,對著激動的眾人朗聲說道:「同學們,朋友們,這樣之世界正是民黨所求的,士農工商皆為一體,這樣世界的到來需要大量有能為的工匠有本領的商人去推動,也需要開明的文人去配合,這一切的希望就在今日衡山書齋的各位同學手中,請諸君共勉,只要大家同心協力,這樣的世界定會到來!」

  王文龍深深的行了一禮,這才轉身走下講台。

  王文龍的這次會講,內容相當轟動,一些觀念新奇的讓這時人都沒反應過來。

  東林黨也一直在拉攏工商業階級,他們堅持的撤銷稅吏、減少稅收等等政策就是為討好工商業者所設立,但是東林黨依舊是讀書人組成的黨派,和小手工業者小商人不是一條心。民黨所推行的民主主義和信奉的經濟學,卻可以吸引真正的底層工商業者。

  這時江南的小工商業者雖然比起別的地方算是富裕,可客觀來說,日子依舊過得十分苦,在社會地位上,他們自己都不覺得自己能夠和讀書人平起平坐。之所以有些手工業者會送自己的孩子來到衡山書齋,也是因為聽說了在衡山書齋中有有名的讀書人來做講師。

  這時人的觀念是一個人想要出頭就必須要成為讀書人,還得考上功名。

  而現在王文龍這個穿越者斬釘截鐵的表示,做工行商種地的人家並不比讀書人更低賤,他們的技術同樣可以並需要進學堂學習。

  而且這不僅僅是胡亂猜測,王文龍在《農業地理與鋼鐵》之中就已經分析過,社會的進步要依靠科技的發展,而這些科技發展必然是要熟悉工商業的人去推動的。

  只是對於王文龍的這個結論,有人奉為信仰,有人則譏笑為妄言。

  無論如何,這一席話著實能夠讓許多工商業者歡欣鼓舞,特別是王文龍說的那句:「人人受了教化,那才是大同之時代、庶民之世界。」讓一些長期受歧視的工人商販激動的熱血沸騰。

  沒有在四民制度下生活過的人無法想像這種情緒,士農工商的分野在萬曆朝雖然逐漸被打破,但是離這觀念完全被廢棄還有十萬八千里。

  王文龍提出這樣的口號,毫無疑問給了許多人前進的動力和奮鬥的方向。

  一些年輕的商人、工人都暗暗在心裡立下志向,自己以後學好本事,不再只以掙錢為目的,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做出一番事業。

  還有一些人則是心中懷疑,王文龍所說的庶民之世界是否真會出現?

  由於王文龍提到了歐洲人對於技術的重視,有一些和海外有聯繫的人還專門去打聽,詢問去過南洋的商人歐洲人的社會之中工商業者的階級如何。

  當聽聞在南洋的歐洲人中,航海家、工匠、藝術家、種植園主都能夠靠自己的本事躋身上流階層,和教士坐在同一席上吃飯,一些此前未了解過這情況的大明人士也不禁心中驚訝。

  在他們聽來,歐洲的傳教士就和大明的士大夫階級差不多,而居然在開拓之中,工匠真的能獲得和傳教士接近的地位。

  由此,甚至有些人第一次萌生了對於殖民主義的嚮往,以為若是江南士紳也去海外開拓,他們這些工匠就有了出頭之日。

  李新也是暗暗將海外情況和王文龍所說話對照的人之一,想著想著他發現王文龍所說的居然很大程度就是西洋的事實。

  難道那樣的未來真能實現?哪怕已經家資豐厚,李新也不經心思恍惚。

  半天之後見到人群漸漸散去,李新也才反應過來,連忙向著王文龍離開的方向追去。

  王文龍下台之後,被許多學生圍在中間詢問問題,他邊走邊回答,用了半炷香時間才終於脫身。

  王文龍還沒回到室內,李新便在身後追上:「建陽先生請留步!」

  王文龍回頭編見到一個年輕人帶著一群隨從向他這裡跑來。

  他聽到那年輕人濃重的漳州口音,再看到來人的黝黑膚色以及皮膚,別人認不出來,王文龍則一下意識到面前來的應該是一位海主。

  二十幾歲的人放在江南可能會被以為是年少才俊,但海上人家生活危險刺激,越老越難走海,如果一個人年少沒有成名,年紀大後就幾乎沒有成功機會,在福建海主之中,二十幾歲闖出偌大名氣算是正當年。

  王文龍微笑問道:「這位朋友有什麼事情麼?」

  李新遞上一張名帖:「在下是福建的海商,名叫李新,漳州人,如今在台灣島上建有村子從事貿易。」

  「原來是李海主,我早聽過閣下名字,只是無緣相見!」王文龍連忙一臉熱情的招呼對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