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朱慈烺北伐的時候,完全就是一切從簡,而且是跟隨大軍出發,所以朱慈烺並沒有關注這個。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這一次可就不一樣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太子殿下巡視四方的規矩來制定的,人數自然要多了一點。
之前朱慈烺已經同意了,所以也就不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再打折扣,而且山東大勝之後,很多人也覺得得弄這麼一出兒,這樣才有朝廷的威嚴。
面子事兒是朱慈烺一直不願意搞的,但是在現如今這種情況下,面子事兒也是必須要做的。
這不僅僅是太子殿下自己的面子,這還是整個朝廷的面子。
「太子殿下,您看大喜大喜呀!」
朱慈烺正在準備一些出征的事情,史可法和張慎言就拿著手裡的奏報來到了上書房。
「兩位大人難得如此和睦,到底喜從何來呀?」
朱慈烺的畫也讓兩個人臉上有些不太好看,兩個人加起來已經一百多歲了,但是在各種問題上都是說不到一塊去,不過今天這個事情,兩人是站在同一個位置上的。
「啟稟太子殿下,當我們把朝廷的庭寄發出去之後,武昌城以東的數個城市都紛紛派出使者前往葉雲將軍的軍營當中表示歸順,現如今左良玉父子只能夠占據武昌城周圍的幾個城市,比原來的控制範圍縮小了一半以上。」
難怪兩人如此高興,當他們把太子殿下巡視湖廣的消息散播出去之後,原本屬於左良玉手下的七個城市,全部都歸順朝廷。
這也可以說是品牌的效應。
當初太子殿下北伐,誰也沒有想著太子殿下能夠得勝歸來。
他們以為能夠防守住徐州,這就已經是可以吹噓的功勞了,誰知道太子殿下一開頭就沒有想著死守徐州,而是帶著人直接越過了徐州往北而去。
當時很多人都有一種失敗思想,認為太子殿下此舉實在是太過了,萬一要是失敗了的話,滿清軍隊就能夠直抵南京。
誰知道他們擔心的事情沒有出現,別說是南京了,連徐州都沒有看到一絲一毫的敵人,反而是在山東境內取得了大勝,這也就代表著太子殿下會打仗。
之前僅僅是一個部將葉雲就能夠拿下九江重鎮,現如今太子殿下親自巡視湖廣,如果要是還不抓緊投降的話,你想跟著左良玉父子二人一塊兒進天牢嗎?
「這些人倒也是乖覺,暫時留著他們不過一定要派出朝廷的專屬人員,接管他們所在的郡縣,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再按照他們的表現進行評比,對戰爭有功勞的,自然可以留任,如果要是左右搖擺不定,隨便找個閒職給他們,調離當地。」
對於這些牆頭草朱慈烺自然是沒什麼好感的,就拿這些城市的一些行政長官來說,早先左良玉叛變的時候,你們這些人連個屁都不放。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每個城市當中都有軍隊駐紮,軍隊裡的將領都是左良玉父子的鐵桿。
現在為了鞏固武昌的城防,左夢庚把大部分的軍隊都調集到了武昌城周圍,所以這些人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間。
再加上太子殿下親自督戰,這些人立刻就腿肚子發軟,做出這樣的舉動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了。
史可法和張慎言都點了點頭,對於這些牆頭草,兩人也是不怎麼看重的,朝廷要有一個堅實的基礎,這些人就絕對不能要。
當初朱慈烺進南京的時候,很多人也主張把朱由崧和馬士英的一些人留下來,畢竟他們人數眾多。
如果要是全部都剔除掉的話,很有可能會引起政局不穩。
但當時太子殿下也是力排眾議,把其中的大多數人都給明升暗降了,雖說當時出現了一定的政治危機,但現在不也都過去了嗎?
所以史可法和張慎言也學會了,做事情不能夠拖拖拉拉,就得一刀斬斷才行,要不然以後的麻煩事更多。
「既然他們都說能夠資助前線,那咱們也就就坡下驢,給他們每個城市都安排好一定數目的均量,看看誰能夠運抵前線。」
朱慈烺隨便翻看了一下這些奏摺,大部分都說能夠支援前線。
朱慈烺現在也就試試他們,別以為你們上嘴唇碰碰下嘴唇,這個事情就能過去,現如今的朝廷講究的是實事求是,以前那種浮誇風絕不存在了。
史可法和張慎言在旁邊苦笑了一下,看來各個城市的大人們都以為朝廷還跟以前一樣,為的就是要一個臉面。
他們現在是兩不得罪,一方面給朝廷這邊送降表,另一方面又跟左夢庚那邊眉來眼去的,等到武昌大戰過後,他們還能夠繼續穩坐釣魚台。
可是他們沒有料到,太子殿下是一個實幹家,既然你已經在奏摺上說了能夠支援前線,那就必須得做出來才行,一方面能夠節約朝廷的資源,另外一方面也是讓這些人跟左夢庚決裂。
左夢庚要是知道這些人,曾經拿出軍糧和雜役支援朝廷的軍隊,左夢庚如何能夠容忍這些人呢?
到時候他們這些人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死死的跟著朝廷一條路走到黑。
對於這些人的小伎倆,朱慈烺看得很清楚,光耍嘴皮子不干實事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通過這些人,朱慈烺也讓天下的官員們都看清楚以前的那一套,不再適用於現在的朝廷,如果要是還想用以前的生存法則繼續混下去的話,那你只能是輸的很慘。
「太子殿下,若是他們按照您所說的做了呢?」
張慎言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太子殿下光考慮到這些人滑不留手,萬一要是有一兩個忠臣呢?
「那就繼續讓他們留任,讓內部的官員好好觀察他們,三年過後若是的確可以的話,按照其他普通官員的規矩升遷就是了。」
朱慈烺隨口說道,張慎言也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為帝者必得心胸寬廣。
太子殿下不記仇,一切以民生為本,實乃大明之福。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