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祖一聽,心中一亮。
所實在的,多鐸來的太快了。
快得楊承祖都反應不過來,很多事情都沒有來得及安排。比如峴山之上的人馬。如果知道清軍來得這麼快,楊承祖估計早就在峴山之上。築一座城堡,有一座城堡在,就沒有現在的這個尷尬事情了。
不過,袁宗第所想的辦法,也不錯。
甬道,是一種很古老的軍事工事。可以看做一道兩面防禦的長城,可以運輸兵員物資,如此一來將峴山與襄陽城連在一起了。襄陽城自然固若金湯了。
「只是,如此一來清軍必然來爭奪。」劉芳亮咳嗽幾聲說道。
他在上一戰受了一點傷。
「無妨。」楊承祖說道,他一邊說,一邊拍著城頭大炮說道「我軍大炮可不是吃素的。」
楊承祖一聲令下。白旺領命。
從正對著峴山的城牆上,硬生生的鑿出一座城門。隨即在護城河之上架浮橋,大隊人馬,蝟集在一起,有如刺蝟一樣,隨即大量的民夫在將士的保護之下,開始修建城池。
甬道規格不大,其實就是平地起兩道牆壁而已。
不需要多高。只要能掩護人通過就行了。
吳三桂看襄陽城之中有動靜,反而鬆了一口氣。
他不怕襄陽城中兵馬外出,就怕不出來。
畢竟鐵打的襄陽,絕非不能小視。縱然而今的襄陽城,遠遠比不上宋代的襄陽城。但是依然是一座雄城,縱然占據峴山之後,轟擊城牆,也不是數日之內能夠拿下來的。
接下來的必然是一場血戰。
比起慘烈的攻城戰,吳三桂更喜歡野戰。
這才能發揮出吳三桂所部的全部實力,畢竟吳三桂所部是關寧鐵騎,並不擅長攻山。
只是吳三桂手中三四萬精銳人馬,在清軍之中,也是一個大山頭,多鐸順手消弱一下,也是自然的。
吳三桂立即下令道「調轉炮口,轟
擊敵軍,先放過峴山。」
「是。」吳三桂調集的炮隊,是多鐸派過來支援吳三桂攻山的。並不是吳三桂自己的。
此刻吳三桂下令,頓時將炮口轉移過去了。
經過調整之後,這些大炮開火了,瞬間一輪炮彈砸了過去,雖然僅僅有幾枚炮彈砸進了密集的隊形之中,不過這幾枚炮彈就足夠了。這幾枚炮彈瞬間打出幾道血胡同。
一瞬間所有人都亂了起來。
當然更亂的是民夫。
白旺的軍隊雖然訓練並不是太好的,但畢竟是軍隊,有一些狀況也是知道,但是這些剛剛從襄陽城之中徵召的民夫,就沒有這分經驗了,有癱軟在地面之上的,就轉身就炮的,還有這樣那樣的。
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白旺見狀了,立即下令道「撤。」
這個時候不撤也不行了。✌♖ 6❾𝕊нⓤχ.ⓒ𝓞𝓜 ✌🐟
不過,在白旺下令的同時,城頭的炮火也紛紛開火,有一些炮彈砸在地面之上了,就是夠不著清軍的炮火陣地。
這也是自然的。
如果能夠著,根本等不到現在,早就開始轟擊了。
隨即吳三桂一身令下,千餘鐵騎沖了過來,氣勢洶洶,似乎卷著風,一掠而過,就衝到了亂軍之前。
「轟,轟,轟。」城頭大炮小炮一瞬間轟鳴起來。但是吳三桂手下騎兵,精銳程度不下於清軍,故此,對如何應對炮擊,還是有心得的,他們分散開來,只是城頭距離峴山僅僅有四里。
而這四里並非說峴山山腳下,而是在山頭之上,除去峴山到峴山山腳的距離,這一段距離的寬度也不足四里。
這些騎兵又要避開,離著護城河最近的地步,所以分散開來,也散開不了多少,不過一會功夫,就有不少人死在
城頭的炮火之下。噼里啪啦的掉下來不少士卒。
不過,傷害從來是互相的。
這些騎兵在出城的白旺部前面,匯合在一起,猛地一衝。
本來混亂的陣勢就已經無法維持了,更不要說人群之中,還有很多沒有訓練過的民夫,這個時候這些民夫只能給他們找麻煩。幾乎是輕輕一觸,他們就潰敗下來,就要倒衝進剛剛鑿開的城門之中。
在城頭之上的楊承祖又怎麼能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立即下令斷絕浮橋。
原本架在護城河上面的浮橋,立即被截斷了,有一半被拉上了岸。
潰敗的士卒,立即面對前途無路的窘境,有一個是一個噗噗通通的掉進護城河之中。
襄陽城的護城河並不窄,直接引得是漢水的活水,甚至裡面還能行舟。一時間,好像無數隻手在護城河之中拼命向上伸。河水好像沸騰了一樣。
吳三桂所部,還不撤退,反而在岸上好像射靶一樣射擊,不過幾輪箭雨下來,大片大片的護城河水都染紅了,這紅色隨著水流向下面蔓延開來,最後衝到了漢水之中。
不過,城頭之上,也不會讓他們猖狂太久的。
一會功夫,無數大大小小的火炮,轟擊下來。
一輪打擊下來,這些人損失不少,隨即傳來吳三桂鳴金之聲,這些騎兵撤走了。
這僅僅是一輪接觸下來,白旺所部最少傷亡千餘,還有更多死傷的民夫。不過,這一場敗仗,非但沒有動搖楊承祖修建甬道的決心,反而更加加固了這一點。
楊承祖暗道「清軍戰力如此之強,峴山之上,數千人馬,恐怕支撐不了多長的時間,如果不想辦法解決襄陽城與峴山之間的交通問題,將來出兵救援的話,傷亡數量恐怕比這個還多一點吧。」
楊承祖沉吟一會兒,調集炮兵,是重炮,想辦法。轟擊清軍的炮兵陣地。
比如在城頭建立炮台,發揮居高臨下的優勢。並準備派出騎兵警戒,將所有民夫都換成士卒,並且在夜裡出城。一方面派援軍上峴山。另一方面修建甬道。
三四里的甬道,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工程。
如果不要求防炮的話,一夜之間,就能修建出來。即便是要求防炮。也不會要求能防禦紅夷大炮。只要能防禦尋常小炮,方便維護就行了。
雙方關於峴山的征戰還是剛剛開始。
吳三桂也重新改變方略。
一方面決定加強對峴山的攻勢。
峴山其實山脈之中的一角,正對著襄陽城的峴山後面,有連綿起伏是山脈,雖然並不是太大。但是吳三桂準備派人從山中進攻,只是吳三桂不熟悉當地地理,必須細細探測過才能確定從什麼地方下手。
多路圍攻峴山,增加峴山山頭的壓力。
第二就是隨時準備與楊承祖在襄陽城下打上一仗,截斷襄陽城與峴山之間的聯繫。
對此,吳三桂最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襄陽城之中大炮。
夏軍大炮數量之多,不僅僅讓吳三桂,連多鐸阿濟格等清軍宗王也絕對很是棘手。在攻打李自成的時候,根本沒有這種情況,即便是在最關鍵的潼關之戰中,清軍的紅夷炮隊一出來。
立即鎖定了潼關之戰的勝利。
原因無他,就是闖營之中沒有能抗拒紅夷大炮的火器。而明朝打造紅夷大炮,大部分都落到了清軍手中。
但是對付夏軍卻是另一個樣子。
夏軍的火炮雖然比清軍稍弱,但是已經解決了有無問題。在好幾次交鋒之中,都能牽制紅夷大炮,讓紅夷大炮的威力不能完全發揮。雙方炮戰一次多過一次。
吳三桂甚至有一種直覺,今後清夏兩國交戰,定然是炮戰為先。這讓吳三桂不得不想起一件事情,暗道「這就是鐵模鑄炮法的威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