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

  張軒覺得這一戰打了失敗之極。👊♘ ➅➈𝐒ĦỮ𝐱.匚𝕆爪 🐝🎄卻不知道阿濟格心中一口氣咽不下。

  阿濟格覺得這一戰,也失敗之極。

  即便是他竭力控制傷亡,八旗子弟也傷亡慘重,大概有死傷五千之上。

  這個數字,讓阿濟格根本冷靜不下來。

  八旗到底有多少人?

  努爾哈赤建立起的八旗,在黃台吉時代擴建為二十四旗。

  分別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其中漢軍八旗與蒙古八旗雖然重要,但是比滿洲子弟重要。 .🅆.🄲

  而滿洲八旗有多少人?

  滿洲八旗最基本單位是牛錄,按規定一牛錄三百人。五牛錄一紮蘭,五紮蘭一梅勒,兩梅勒一固山。兩固山一旗。一萬五千人。

  八旗總共十二萬人馬。

  當然了再加上包衣奴才,或許會更多一些,但是這些包衣不是大清經制之兵,而是各級貴族的私兵,不算在其中。

  這一次,阿濟格也沒有去算包衣傷亡數量。

  這五千士卒大多都是滿洲子弟。

  幾乎折了三分之一個旗,阿濟格所領的鑲黃旗可以說元氣大傷了。

  現在具體數目他還在壓著。沒有泄露出去,否則就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問題了。

  甚至阿濟格感覺他回京之後的下場,死傷這麼多沒有成果,恐怕多爾袞都保不住他了。

  他此刻有一種後悔的感覺。

  不應該讓尚可喜帶著大部分漢軍在牽制襄陽敵軍,而自己突襲棗陽。

  才有今日之事。

  阿濟格有一種坐立不安,他思來想後,總是不甘心。對不甘心。

  他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為,終於感覺到了什麼叫做畫蛇添足。

  他如果在大敗李自成之後回師,那是恰恰好。但是如今八旗子弟這麼大的損失,他即便是回去之後,恐怕攻過相抵而已。

  但是他甘心如此嗎?

  如果對夏軍來一次大勝, 將攻贖過。他連八旗那一關都不好過。

  但是他與夏軍也算

  是接觸過了。知道夏軍的實力,單憑阿濟格本部的實力,想得一場大勝,實力有所欠缺。

  必須增兵。

  但是這個時候,想要增兵。只有一個辦法。

  阿濟格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快馬送給多鐸。請多鐸率兵南下。

  此刻多鐸已經在西安整頓了有一陣子了。他手頭有大量的西北降兵。

  也就是當初的明朝的秦軍主力。

  再加上多鐸手中的鑲白旗。十幾萬精兵。

  這一支軍隊加入戰場,絕對能扭轉戰場局勢,只是多鐸一來,這場大戰的主導權,可能就不在他阿濟格手中了。

  只是眼前這個面子,他決計要找回來的。

  他剛剛退到了棗陽城之中,立即得到了夏軍北上之事,立即傳令尚可喜從漢江北岸撤退。

  將主力往棗陽這邊調遣。

  有足夠的漢軍做炮灰,然後以八旗精銳一錘定音,很多時候,清軍都是這樣打的。

  只是夏軍來得很慢。張軒走得是結硬寨,所部依次前進,每三十里,必有一座堅固的營寨。

  棗陽與大洪山不過一百多里,但是一百多里,張軒足足走了好幾日。

  幾乎在大洪山北側建立一片堡壘群。

  姚啟聖坐鎮承天府,將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上前線,這也顯示出夏軍最大的優勢。

  湖廣周圍數府,被闖營經營數年,雖然不能是兵精糧足,但是還是有些底氣的。

  前線所需的物資,根本不用千里迢迢的從後方轉運過來,大多少都就地解決。

  而清軍所需的物資,卻要越過整個河南,從河北,直隸才能補充。

  這是清軍最大的弱勢。

  去年河南雖然大熟。但是河南本地勢力,猶如牛毛一般。不管是袁時中,李自成,還是阿濟格,在河南都有一種如入泥澤的感覺。

  幾乎每一個小縣,每一個莊子,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如果大軍壓境,這些小勢力,自然服帖。但是大軍在前線,這些勢力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固然有願意為清廷所用的,但是清廷本身的名聲也不好。更有人願意在清軍的後勤上撈上一筆。

  張軒雖然率領大軍離開了大洪山,進入大洪山以北,桐柏山以南,大片平原地帶。

  但是夏軍全軍的消息,依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張軒手中。

  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尚可喜退兵。 .🅆.

  尚可喜退兵,對張軒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尚可喜退兵之後,大隊人馬就要轉移到棗陽方向了。

  到時候張軒所部在人數之上反而落於下風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張軒思量想去,立即命令楊承祖渡過漢水,重建樊城。

  重建樊城,是恢復襄陽城的雙城結構。這一次是阿濟格避實就虛,攻克棗陽。如果清軍要死磕襄陽城的話,單單憑藉一條漢水,恐怕擋不住清軍。

  今後襄陽恐怕是南北交鋒的要害所在。

  張軒自然想要加固了。

  至於這裡,張軒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北上的目的,不就是牽制住清軍,不許清軍東進。

  固然阿濟格如果撇開張軒,大隊人馬突擊隨州,然後轉向德安,幾日之內,就能飲馬長江。

  但是孤軍深入之勢太過明顯了。只要在張軒在棗陽南側一日,阿濟格就是進入容易,出來不容易。

  不拔掉這一根釘子,阿濟格不敢東進。

  只要拖住清軍,憑藉夏軍在後勤上的優勢,以拖待變。

  張軒總體戰略從來沒有改變過。

  數日的時光非常平靜,平靜到除卻雙方斥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人交戰過。

  夏軍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就是行軍,第二就是建立營寨,第三就是轉運物資。

  不過,這樣情況僅僅是暫時

  休戰而已。畢然長久不了。

  很快張軒就等到了他想等到的東西。

  「國公,清軍從西邊而來,順著滾河而來。」羅岱來向張軒匯報。

  張軒說道「有多少人?」

  「看樣子有十萬人馬。」羅岱說道。

  張軒一聽,就知道羅岱又身先士卒,前出探查了,說不定他此刻剛剛從尚可喜大軍幾百步之外回來。

  要知道尚可喜大軍之中,真正騎兵好手不在少數,不是明軍可比。

  雙方斥候戰傷亡比例一直相持不下,這還是張軒臨時給斥候全部配置了手銃之後才有的結果。

  如果沒有裝備上的優勢,那麼交換比更加難看。

  張軒有意說說羅岱,但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了下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羅岱就是這樣的人,羅瘋子豈是說說就能改變的。

  現在掌控萬人,看上去穩重一些。但是實際上還是那一套,說了也沒有用。

  「注意安全。」張軒只能叮囑一句,也不多說了,繼續問道「步騎多少?」

  羅岱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分不清楚,東虜的戰馬極多,幾乎大多數人都是騎馬行軍,只有少部分才步行。只是具體有多少是馬軍,多少是騎馬的步軍。一時間也分不清楚。」

  張軒心中微微一嘆,暗道「戰馬。」

  不僅僅是戰馬,可憐馱馬,夏軍配給率,遠遠比不上清軍。

  沒有足夠的畜力,就會帶來行動力,機動力下降。

  張軒本人並不想在這種保守的打法。他也想快進快出,打一場暢快淋漓的大戰。

  但是有什麼牌,打什麼局。張軒手中的牌面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打。

  缺馬,已經是張軒比較頭疼的事情。

  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當初以騎兵縱橫中原的曹營,現在只能大部分轉換為步卒了。

  立足江南不是沒有缺陷的。

  「還有一些,我覺得我們必須重視。」羅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