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傅山
北京城西不遠就是房山,在這裡的一個小村落之中。這個村落因為在山中,所以並沒有怎麼受到外面改朝換代的影響,一個個都還是髮髻。並非金錢鼠尾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深處尚且有留有髮髻的百姓,更不要說這個時代。
清廷掀起了的剃髮狂潮,還沒有波及這裡。
而這個村落裡面有一個道士留居。
李雲龍身邊的那個乞兒此刻換了一個打扮,匆匆的將令牌送到了傅山手中。
傅山見了這令牌,一時間百感交集,暗道「李公這是在逼我啊?」
李雲龍在北方交往不少反清力量,但是從這些人之中,選中了傅山,覺得傅山足以擔當大任。但是傅山固然反清,但是卻不願意與夏朝有太多的牽連。原因很簡單,就在袁繼咸身上。
袁繼咸是傅山的恩師,再加上傅山也是大明的儀賓,乃是朱家的女婿。
他對夏朝有好感才怪了。
不過比起夏朝,傅山對清廷更加沒有好感。清廷對姜襄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而且這種鎮壓也不是以大同之屠為結束的,恰恰相反,是以大同之屠為開始的。大同之屠後,雖然清軍主力南下,但是為了維持清廷的統治,大力屠殺山陝兩省的名士。
山陝兩省之中,不知道多少士紳被殺。
傅山是太原人。
在這一場屠殺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故舊親朋成為新鬼,就是傅山自己也只能扮成道士,四處游醫,躲避追殺。不過,傅山的醫術很好,倒是名聲顯赫一時,為很多人所知曉。
這正是因為這個名聲,李雲龍身體不適的時候,就找到了傅山門下。
李雲龍在傅山這裡養病的時候,就看中的傅山人才難得。想引進大夏朝廷的情報網,甚至要為傅山申請正式的官職,兵部職方司主薄。
看上去這個官職很小,但是實際上權力很大。蓋因李雲龍組建的
這個情報網都是掛在兵部職方司下面的。但是其中真正能名列大夏朝廷名冊之中的,除卻李雲龍之外就沒有了。
之所以如此,一來是為了保密。二來也是因為李雲龍發展的下線,大多是三教九流之徒,在朝廷上根本拿不出手。唯有傅山名士風流,而且在北方廣有人脈,甚至一些清廷的朝廷命官也能說上話來。
拉攏傅山,不僅僅是拉攏傅山本人,也是拉攏傅山身後一大批不想與清廷合作的士人。
但是傅山不肯。
無論李雲龍如此勸說,傅山就是不肯。
但是此刻李雲龍做出如此大事,又將統領北方情報網的信物交給了傅山,一時間讓傅山左右為難。
傅山是知道李雲龍的身份的,甚至還幫過李雲龍不少忙。雖然不敢說對這個情報網,了如指掌,但卻也知道李雲龍暗藏的名冊在什麼地方。
傅山之前,還以為是李雲龍做事不密,或者信任他,但是此刻看來,竟然是早有預謀。🎉ൠ ❻➈sH𝕦𝐗.ᑕᵒ𝓂 🐤👤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李雲龍就是給傅山耍無賴。
傅山雖然不想與夏朝牽扯太深,但是對李雲龍卻是很佩服的,畢竟以老弱之身,擔負奇險,做出如此大事,又怎麼不佩服。更不要說李雲龍設計殺多鐸。折清廷一柱。也算是為傅山的親朋好友都報了仇。
傅山自然不願意,李雲龍的心血因為他的死,而風流雲散。他可是知道,為了這一張情報網,李雲龍付出了多少心血。但是就此為大夏之臣,卻又不大願意,只是他無路可走了。
他如果心狠大可將這令牌一扔,管什麼情報網不情報網的。、
但是傅山總就不是這樣的人。
他思來想去,暗道「看來我要去一趟南
京了。」
這事情他不想擔在手裡,唯有去南京將李雲龍的事情詳細告知大夏朝廷,也讓大夏朝廷知道李雲龍的功勞。派出一個得力的人手來接替李雲龍。傅山說做就做,他本來就是喬裝為遊方道士,根本不用怎麼偽裝,收拾一下,就起身南下了。
一路上來發現清廷盤查甚嚴。也聽說了,多鐸的死訊。
當然了多鐸的死訊,自然隱去了背後種種。僅僅說是感染天花而死。
雖然盤查非常嚴苛,但是李雲龍在北方的情報網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古代社會,即便是在嚴格,又能嚴格到什麼地方去。傅山藉助李雲龍的人手,一路沿著大運河南下,過了長江表明身份,自然被引入南京城中。
而到了南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上元燈節過後的四五日了。
街頭上的繁華落盡,年味雖然還有殘留,但是百姓們也都開始了正常的作息時間了。這十幾天的談判,文安之也摸清楚了李雯的條件。此刻正在張軒的面前稟報。
「陛下,」文安之說道「清廷的意思,第一,就是清廷與我朝,互稱兄弟之國。」
「兄弟之國?」張軒冷笑一聲,說道「誰兄誰弟?」
「這個還沒有談好。」文安之說道「但是看李雯的話音不緊,大抵是可以談下來的。」
「談下來又如何?」張軒說道「讓朕叫多爾袞叔叔嗎?」
即便是張軒稱兄,順治稱弟,但是真正掌權的多爾袞是順治的叔叔,張軒就比多爾袞矮了一輩。
被張軒的話一堵,文安之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話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張軒看出了文安之的為難,說道「繼續。」
「是。」文安之說道「第二,就是在江北互市。」
張軒知道第一條是虛名,不過名聲雖然虛,但還是有用的。讓下面
的人打嘴仗便是了,他關注是關乎切實利益的事情,比如互市。具體條件張軒無須了解,他只需了解清廷有這個意思便是了。
「互市之事,不要著急,慢慢談便是了。」張軒說道。
「是。」文安之說道「在互市一項中,清廷最想要的是糧食與茶。願意出購鹽,馬。」
張軒沒有想到茶也是清廷的必須品之中,不過細細想來,卻也正常,雖然清廷占據的一些地方,並非不產茶,比如山東,比如四川,但是大規模種茶,還是要南方來。而且茶在遊牧民族哪裡也是生活的必須品。清廷手中有足夠的茶,也讓他們插手蒙古更加有利。
張軒說道「繼續。」
文安之說道「是。具體來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與我朝勘探邊界,劃分界限。各自息兵,另一個就是交轉戰俘,以及各級將領的屍體,他們願意將先帝靈柩還回來。」
而今清夏之間,其實也不太平。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雙方大戰是打不起來的,但是邊境上的交鋒卻沒有斷絕過,上百人的交戰,大抵一個月要有一兩次,至於幾十個人,幾個人的交戰,大抵是每天都有的。
只是這樣的戰事,在兩個龐然大物之間,都是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戰場之上,又這種小戰引發的大戰,也有不少。劃分邊界,看似主意不錯,但是張軒卻不願意。說道「劃分邊境這事情,直接回了,就對李雯說,想劃分,不用筆墨,戰場之上劃分便是了。」
「至於陛下靈柩之事,卻要細細談了。」
「在不影響國格的情況之下,儘量答應吧。」張軒心中微微一嘆。
「是。」文安之說道。
還有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文安之自己就可以處理的,用不著報到了張軒面前了。張軒也學會了分割政務,否則正如朱元璋一般,還不等一統中國就被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