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黎皇鄭主

  張軒看到了高一功的文書,心中也看見了機會。👹💗 6➈𝓼Ⓗυ𝔁.𝓒𝓸๓ 😝ൠ

  對於川軍諸將,張軒手中也有一分情報,雖然不如楊景新的詳細,但是大致分析也有。他分析楊展死後的局勢,只覺得,楊展一去,川軍再也不足為害了。

  因為他面對的川軍,再也不是團結在樊一蘅與楊展周圍的明軍集團,而是多則數萬,少則數千的游兵散勇。對於這些人,張軒唯一擔心的是,這些人如何逃到深山老林等地形複雜的地方,不好清剿,而不是別的。

  對於各個擊破,張軒根本沒有一絲擔心。

  但是這樣大事,張軒一個人不能決斷,故而立即命人將消息傳到了南京。 .🅆.

  羅玉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覺得時機已到,宣布要御駕親征四川。

  錢謙益等人紛紛反對,但是羅玉龍都不接受。

  在羅玉龍的命令之下,大夏禁軍,紛紛聚集,長江之上各種軍需物資都沿江而上,送到了重慶。王龍也停止了與吳三桂交鋒。但是吳三桂一點都不開心。

  因為吳三桂與王龍雙方打的旗鼓相當,但是羅玉龍御駕親征,還命令張軒以偏師出貴州,進擊川南。要將川中明清兩軍一網打盡樣子。一時間吳三桂修整成都城池,將川中平原之上的糧食統統的收納到成都城之中。

  然後一封封書信送到北京,讓北京來救成都。

  其實就吳三桂本人來說,他早就想放棄成都逃走了。但是清軍的軍法可要比明軍嚴格多了,如同他不請令擅自撤退的話。回去之後,也免不了腦後吃上一刀。

  豪格之死,固然有政治爭奪的緣故,但是事情也是因為軍法為開端,豪格為親王觸犯軍法之後,也免不了受到處罰。→多爾袞所做雖然是借題發揮,但是即便多爾袞不借題發揮,豪格恐怕也免不了,吃一上一頓排頭,什麼降爵罷職,等處罰也是有的。

  而吳三桂敢棄地而逃,他後台沒有豪格硬,所犯的錯,又比豪格重,還想要活命,怎麼可能?

  <b

  r>  不過,西征來臨的時間,要比吳三桂所估計的晚一些。因為羅玉龍並不是將軍,而是皇帝,皇帝出征從來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各種準備,要比一個將軍多很多。

  即便是張軒接到了命令,也不是理解趕赴貴州,而是給了他一些緩衝時間了。

  張軒接到這個命令之後,從桂林出發,前往欽州。

  他本想拖一拖,但是一旦打起仗來。雖然川南並非什麼強敵,但是張軒也不能保證。他在貴陽的時候,這裡出什麼變故,故而他決定,在出征之前,將安南的事情給解決了。

  故而他傳令黎朝鄭氏,與莫朝莫氏派人來欽州。張軒要當面調停了。

  莫朝莫氏自然立即答應。

  而今莫氏幾乎就是大夏的狗腿子了,沒有大夏在後面的武力震懾,各種武器支持,莫氏也不會站黎朝這麼大的便宜,聽了張軒命令,二話不說,莫敬完就屁顛屁顛的來了。

  不過,後黎朝這邊,卻有些不情願了。

  升龍府之中,後黎朝清都王鄭梉。面對張軒的號令,正在徘徊思索。

  他走在紅木地步之上,發出清脆的腳步之聲,後黎一朝的各個大臣,都在下面俯首聽命。

  說起這個,不得不說,後黎一朝的特色,那就是黎皇鄭主。

  後黎一朝,開端於黎利反明,迫使大明退出越南。

  在之後,黎氏諸王還做的不錯,後黎一朝,一度也非常強盛,但是在正德年間,一連幾個皇帝都是昏君,再加上皇室內部紛爭,彼此廝殺,就有莫登庸的篡位。

  而莫登庸就是莫氏開創者。

  之前已經說過了。

  而後黎朝雖然被竄政。但是並沒

  有被趕盡殺絕,逃到了南方,鄭氏就擁立後黎朝。但是可想而知,顛沛流離之下,朝廷還有幾分權威?隨著鄭氏的權力擴大,黎氏也漸漸的變成了橡皮圖章。

  而本任鄭主,也就是鄭氏第四代繼承人鄭梉。就做過廢立皇帝的事情。

  所以黎氏雖然還沒有失去所有權力,但是也大差不差了,朝中所有大事都取決於鄭主。

  說時候,面對這樣的局面。鄭梉固然惱怒之極,但又有幾分無可奈何。沒有大夏的支撐,莫氏決計不敢如此囂張,有捲土重來之態。但是他也不想打下去了,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要面對的敵人,不只是莫氏。

  在南方還有一個大敵,那就是阮氏。

  阮氏也是後黎朝廷的臣子。不過,阮氏在安南大亂的時候,密謀割據南方。阮氏剛剛到越南南方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阮氏數代竭力開墾,終於將後來越南南方版圖給抵定了。

  不過,就現在來,鄭主的實力,還是強過阮氏的。

  但是阮氏仗著天險,看地圖就知道,越南是一個長條狀,而中間最狹小的地方,就是兩方交戰的地方。雙方在天啟三年,正式撕破臉,雙方大大出手,將戰爭狀態一直延續到今日。

  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中間有過數次大戰。

  故此,比起莫氏為首的北方割據政權來說,南方阮氏的實力更加強大一點。再加上阮氏一直之吸引華人開擴南方,實力一直在提升之中,被鄭氏當成心腹大患,所以,即便北方亂起,鄭氏也沒有從南邊抽調兵力。

  鄭梉一直想要改變腹背受敵的局面,一步步將莫氏逼到高平四城的局面,就是他做的,而莫敬完擊退的鄭氏大軍,也是他指揮的。

  這一切都是為了集中精力進攻南方。

  而今莫氏後面有新生大夏皇朝,鄭梉見不能消滅莫氏。這

  種無意義的戰事,也不想打下去了。故此張軒主持的欽州和議。或者說欽州弭兵之會,鄭氏不想參加都不行。

  讓莫氏站些便宜,鄭氏固然不爽。但是如果莫氏適可而止,只要不在騷擾北方,未必不能議和。

  當然了,鄭梉也想掂量一下,大夏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會不會出兵安南?比起莫氏這個殘而不死的政權,大夏政權的可能的決定,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在鄭氏心中,不想讓安南接受第三次北占時代。

  但是派誰去,也是問題所在。

  他已經知道了莫氏莫敬完根本不顧體面,直接過去了。鄭梉卻不想去。

  畢竟鄭氏的局面與莫氏不一樣,升龍城之中還有一個皇帝的,如果大夏配合黎氏將他給扣下來,鄭氏就麻煩了,這個可能性並不高,但是並非沒有。還有就是鄭梉自覺自己的實力超過莫氏很多,不願意與莫氏對等。

  只是莫氏國主都去了,鄭氏不派一個重要人物也說不過去。

  鄭梉想來想去,終於決定了說道「我兒去一趟欽州如何?」

  鄭柞說道「孩兒願意。」

  鄭柞是鄭梉選定的繼承人,其實年紀已經不小了。而今也有三十多歲了,正值壯年,也有從軍經歷。與莫氏交過手,作為鄭氏的世子,身份雖然對於莫氏稍遜,但也不差多少。也能做了鄭氏的主。

  不算失利。

  而且即便大夏有什麼別的心思,鄭梉也不在乎,世子僅僅是世子而已,一日沒有上位。即便不能回來,對鄭氏是一個損失,但決計不至於動搖根基。

  「好。」鄭梉說道「我兒帶些精銳侍衛過去,也不能讓中國英雄,小看我南國氣度。」

  鄭柞說道「孩兒明白。只是到時候雙方弭兵條件如何?」

  鄭梉說道「只有莫氏老老實實的。退一步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