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見了貴陽的使者,心中微微一嘆,暗道「是一個熟人。」
貴陽城裡的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劉文秀。
劉文秀見了張軒,心中也微微一驚,隨即說道「沒有想在這裡見到鄭國公。」
張軒說道「劉兄笑話了,別人叫也就算了,劉兄何以如此叫我?客氣的話,就稱呼一聲『憑之』吧。」
劉文秀自然不肯了,於是也隨著張軒稱呼張軒為張兄。
兩人就這樣寒暄兩句,話題就切入正題了。張軒問道「劉兄此來,僅僅是想以貴陽城換一些糧食,卻不是孫將軍準備何去何從?」
劉文秀說道「這事情可以放一放了,之前高將軍再次,只能談這個,而今大將軍在此,就能談些別的了。其實我軍中糧食雖然不多,但是支撐一段時間還是有的,並不是那麼缺糧食的。」
張軒正要問那麼為什麼要向高一功提出以城換糧。隨即說道「你是想與大夏結一個善緣?」張軒心中又多想一層,看孫可望的意思,沒有在貴陽久留的意思,讓高一功糧食缺乏一點,想來高一功不會突然追擊。
大家都是老狐狸了,兩軍之間,信任這個詞,還是少談為妙。
在打仗的時候,糧食就代表了軍隊行動範圍,以貴陽缺糧的現狀。高一功抽調一批糧食之後,在一兩月之內,必然有糧食空檔,不能持續作戰,守有餘而攻不足。
至於孫可望的算計之中,有沒有這些。→張軒也沒有問,想來劉文秀也不會說的。
劉文秀說道「大夏焉有江南湖廣,我大西如今是喪家之犬,不知道明夕是何夕,自然想與大夏結個善緣。」
張軒說道「何苦來哉?當時我張軒也是受過老王爺恩惠的,老王爺與先帝也是過命的交情,如今先帝與老王爺都不在了。但是這一分交情卻沒有散。算起來諸位將軍都是我張軒的兄長,河
苦帶著兩三萬疲憊之師。轉戰於川南群山之中。不如投奔朝廷,陛下定以上賓之禮相待,整頓數年之後,大軍北伐,諸位將軍可為先鋒,到時候為老王爺報仇雪恨,豈不痛哉。」
劉文秀聽了張軒的話,心中閃過一絲痛楚。
不管怎麼說,張獻忠對他四個義子還不錯的。張獻忠之死,已經讓他們傷心之極,更不要說他們又聽了消息,清軍將張獻忠的墳墓給掘了,並斬首示眾,而今張獻忠的人頭還在北京城牆之上掛著。
一想起了義父死後,還受此凌辱,劉文秀就不能自制。恨不得而今提一隊人馬殺到北京城下,將福臨小兒,碎屍萬段。但是劉文秀一想起孫可望立足雲南的計劃,心中也矛盾起來。說道「張兄的美意,劉某心領了。只是先父的基業,卻不能這麼簡簡單單讓人,但凡有一線希望還是要試一試的。實在不行,也會依張兄之意。」
「這一線希望是什麼?」張軒心中默默想著。心中暗暗推敲道「孫可望有意與我交好,那就說明他無疑與大夏為敵,最少是現在。💥👺 🎉👻而他剛剛被清軍擊敗,清軍十幾萬之眾。以大西軍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對手,想來孫可望要對付的就只有明朝了。可是明朝只剩下四川一部,貴州一部,廣西或許有一兩個據點,最多再加上雲南。」
想到「雲南」兩個字,張軒豁然開朗,暗道「對,就是雲南。」
在明末清初,雲南可是攪動風雲的存在。不管是李定國最後不就是退到雲南了嗎?而吳三桂也是靠著雲南,掀起三藩之亂。張軒又怎麼能忽視了。雲南的情況張軒雖然不了解,但也知道,雲南而今也亂的不成樣子。如果孫可望想一舉拿下雲南。卻不是沒有機會的。
張軒試探道「是啊,如果劉兄在雲南不利,隨時可以投奔我朝。」
劉文秀面色一驚,說道「什麼雲南?」
張軒微微一笑不說話,劉文秀暗道失策,讓張軒看了出來。
張軒心中急速旋轉,他第一個想法是,能不能擠出一支兵馬先下手為強,拿下雲南再說。
不過片刻,他就否定到這個想法了。
如此一來戰線拉的太長了。
首先有一點,這個時代交通不變,決計不能用後世四通八達的交通來思考。
就如先前所願,湖南與廣東比鄰,但是最好的道路卻是從湖南到廣西,再順流而下去廣州。而雲南也是如此。雲南與廣西比鄰,但是如果想從廣西進攻雲南的話,卻不大好走。
當然了,數萬,數十萬大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真不能從廣西走到雲南境內嗎?
能,當然能了。
貴州,雲南境內的驛道的前身都是大軍征伐所留下的路線圖。當初洪武年間平滇之戰,明軍就是從貴州兩路攻入雲南的,而今的兩條驛道,就是當初行軍留下的道路。
這兩條道路就是雲南聯繫到中原的主幹道。甚至可以說,之後在清廷,劃分總督的時候,為什麼是雲貴總督,而不是雲桂總督,或者是川滇總督。這兩條道路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如果想攻雲南,最好的辦法是從貴州入手。
而大夏在貴州的實力有限,他調兵入貴州的原因也是立足於守,而不是攻,哪裡再抽調數萬大軍,選一員良將進攻雲南。
還有一個原因,決計不能忽視。那就是孫可望的因素。
孫可望為了雲南,準備了這麼多事情,而今如果張軒介入雲南的話,雙方一下子從朋友變成敵
人了。張軒可不覺得孫可望是什麼善男信女,之前想與大夏接個善緣,就是為了雲南。
為了雲南,自然也不在乎與大夏大大出手了。
張軒心思轉了好幾個圈,最後確定下來,雲南雖好,但是對各人的意義不同,對張軒來說是錦上添花,而且是一朵小花,可有可無。對孫可望卻是救命稻草,決計不可有失。
張軒心中一嘆暗道「且寄雲南在孫可望手中數年。將來天下抵定之後,雲南豈能有別封乎?」
這裡說了這麼多,其實不過是一低頭的功夫,張軒抬起頭來說道「孫將軍有意雲南,有什麼好隱瞞的,大家都是義軍出身的,我自然當助孫將軍一臂之力。」
劉文秀卻不知道張軒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是說道「謝過大將軍。」
張軒說道「如果不介意的話,我想見孫將軍一面。好好談談。」
劉文秀也知道,張軒既然猜出了孫可望的底牌,他之前的那些條件,用貴陽等地與大夏換些好處,求個善緣之類的事情,卻是做不得了。雙方的條件必須重新擬定了。他說道「這件事情,我做不了主。只是回去之後回稟大哥了。」
張軒說道「本想留劉兄盤旋數日,奈何而今雲南的局勢非常微妙,也就不留劉兄了,不過有一件事情,卻要告訴劉兄,永曆離開桂林之後,我派斥候追蹤,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他們在什麼地方,但是卻有一點肯定,那就是永曆有一路西去,想來不是要去別處。」
劉文秀心中更是一急,他知道永曆如果先入雲南,會引起很大的變化。倒是他們的計劃恐怕要重新擬定了。時間果然一刻也不能耽擱,他立即起身說道「謝過大將軍。我這去回去稟報大兄,請大將軍靜候佳音。」
張軒一路將劉文秀送出了龍里司土寨之外,目送劉文秀遠去之後在,這才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