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龍戰三千里 一零三 困獸

  「侵略如火」大概就是此時明軍最好的寫照,當大沽口遇襲的消息傳遞到北京城的時候,整個天津已經落入明軍之手了,那麼堅固的城池,王銳所指揮的蠻族大軍幾乎是一鼓而下,攻勢之凌厲,讓清軍為之膽寒。當然,這種硬碰硬蠻幹的打法也讓蠻族大軍遭受了不小的傷亡,不過這些剽悍的戰士並不在乎,在他們看來,戰死沙場是最好的歸宿,在王銳的指揮下打仗,戰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

  大沽口失守和整個天津失守對於皇太極乃至整個清軍來說,都沒有任何區別,從海河平原和曹妃甸沖騰而起的火光向他們昭示著一個可怕的事實北京已經變成一座孤城了!

  京津唐三角區崩了兩角,真正的孤城!

  捧著這份帶血的戰報,皇太極抿著嘴唇,一言不發,誰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只是那微微發抖的身體出賣了他。這不是怕,是震驚,是憤怒,更是迷茫。誰又能想到,他們挾全殲崇禎的北伐大軍之餘威南下,席捲北直隸,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卻在短短兩個月之內被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打從楊夢龍率領大軍北上以來,清軍一直在輸,不是輸一場兩場,而是各條戰線都在輸,都在節節敗退,這還是縱橫於白山黑水之間,曾經讓大明帝國戰慄的滿洲鐵騎嗎?難道那些勇猛無敵、以一當十的勇士都死光了,只剩下一群酒囊飯袋了嗎?

  不,不是這樣的!朕相信自己的軍隊,朕相信那些追隨朕席捲了整個北直隸的健兒,他們絕不是懦夫,他們的意志和勇氣,絕對不會輸給河洛新軍!

  到底是什麼把朕和朕的軍隊逼到了這等四面楚歌、山窮水盡的地步?

  是火器嗎? ✷

  朕的火器比起河洛新軍來只多不少!

  是火炮嗎?

  朕的火炮同樣數量眾多!

  是民心嗎?

  不,朕施行仁政,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尊孔尊儒,這些都是沿用千年之久的良策,為朕迅速贏得天下縉紳士子、藩王官吏之心,反倒是崇禎輕率魯莽,重用一幫無才無德的清流噴狗,把國事敗壞得無以復加,說到失民心,崇禎早就把民心給丟光了!

  到底是什麼讓朕功敗垂成?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皇太極長時間的沉默著,低垂著頭,心裡亂糟糟的,一會兒千百個念頭一齊湧上,如同一團雜草,一會兒又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他心亂如麻,雖說他也是在戰火中長大的,從小到大大仗小仗不知道打了多少場了,什麼情況沒有碰到過?可是如此惡劣的形勢,卻叫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別說他,就算是把努爾哈赤請來,估計也是一籌莫展,他們以前可沒有試過像今天這樣被人逼入絕境的啊!

  金鏖殿下,文武百官跪滿一地,見皇太極長時間不說話,甚至連看都不看他們,很多人便開始東張西望,用眼波交流著,眼角嘴角一起抽動,像是在發送著電碼,而眼睛就是接收器……若非親眼所見,你絕對不會相信,原來一個人的表情可以豐富到這種地步!像豪格、濟爾哈朗、薩哈廉這些實心眼的傢伙就算了,他們只會對皇太極惟命是從,就算皇太極命令他們去死,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拔刀割斷自己的脖子。可是以溫體仁、王應熊為代表的漢官集團可沒有半點要與大清同殉的意思,他們投靠大清是為了高官厚碌,不是為了效忠誰的!可是現在,看似不可戰勝的清軍在明軍的猛烈打擊之下節節敗退,接連損兵折將,把京畿一帶的戰略要地丟清光了,北京已經變成一座孤城,隨時有覆滅的危險,這……這可如何是好?難不成還要賣皇太極一次,去舔楊夢龍的靴子?好吧,對於他們來說,節操簡直就是多餘的,掉了就掉了,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能保住性命,只要能保住高官厚碌,再賣一個皇帝,然後去舔楊夢龍的靴子又如何?可是想到楊夢龍那嫉惡如仇的性子,再想想自己曾經是怎樣暗算楊夢龍,暗算整個大明新軍,大家心裡拔涼拔涼的!

  就算他們願意徹底不要臉皮了,去舔楊夢龍的靴子,只怕楊夢龍也不會讓他們舔啊!

  吳襄、吳三桂、祖大壽等人的面色更加陰沉,抿著嘴唇,神情怨毒,在心裡問候著楊夢龍全家祖宗十八代。他們背負罵名,出賣了崇禎,出賣了三十萬北伐軍,換來了皇太極的賞識,換來了裂土封侯的承諾,可是,沒等他們把這些東西拿到手,楊夢龍就殺出來,一腳將他們煮熟的鴨子踢到了半空!連場惡戰下來,關寧軍精銳折損了三分之一,也得虧是有剃頭加成,如果是在還沒有剃頭之前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他們早就表演花樣炸營甚至造反了!可是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換來的卻是一場接一場的失敗,楊夢龍的攻勢越來越猛,已經把北京變成一座孤城了!這次他們真的是押錯寶了,這可如何是好?

  「山海關那邊還有多少軍隊?」正胡思亂想間,皇太極突然開口了。

  吳襄遲疑了一下,回答「啟稟皇上,山海關那邊,還有九千兵。」

  皇太極擰著眉頭,喃喃說「九千……九千……就算全部調過來,恐怕也沒有辦法將天津的敵軍趕下大海啊!」

  吳襄恭敬的說「是的,那九千兵以輔兵為主,讓他們守城還行,打野戰那是萬萬不行的。」

  豪格冷冷的說「依我看不是打野戰不行,是你根本就不肯把這九千兵調入關內來,生怕把最後的本錢給折了!」

  吳襄叫冤「肅親王,你可冤枉下官了!下官對大清可是忠心耿耿,連心肝都可以剜出來的呀!但是這九千兵確實是些輔兵,戰力極差,調入關來只能是浪費糧草而已!」

  皇太極心頭突突一跳「糧草……」目光投向范文程「范大學士,現在城裡還有多少糧草?」

  范文程從袖筒里掏出一個小本本翻開來看了看,神色凝重地說「啟稟皇上,城裡的糧草,已不足一月之用了。」

  眾人又是一驚,豪格蹭地跳了起來,叫「怎麼可能!剛拿下北京的時候不是說北京城裡的糧草夠吃半年的嗎,這才過了多久啊,就只剩下這麼一點了?是誰貪污了!?」

  范文程苦笑「肅親王,北京城裡的糧食本來是夠吃半年的沒錯,但是戰事一起,周邊州縣百姓都朝北京涌過來,入城求食,為了彰顯我大清仁德,皇上親自下令放糧救濟,不得讓一人餓死,消息傳開,湧進城來的百姓就更多了……就算是有一座山,也會被吃垮的呀!」

  豪格本想找范文程算帳的,他認為范文程肯定貪了不少,可是一聽說這是老爸的主意,他趕緊把頂到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沒錯,這確實是皇太極的主意,現在看來他做了件蠢事,把寶貴的糧食給消耗乾淨了,但是如果可以重來,估計他還是要那樣做,想要收買人心,必須這樣做,否則京畿就不穩了。皇太極的打算豪格是知道的,所以打死他他也不敢罵了。

  皇太極冷著一張臉下令「從現在開始,立即對全城的糧食實行嚴格配給,讓城中富戶把所有存糧都交上來,隱匿不交者,殺無赦!」

  一大幫漢族文官打了個冷戰,差點就哭出來了。本來嘛,這可是哄抬糧價、囤積居奇、大發橫財的絕好機會啊,結果倒好,這位不僅不讓他們發財,還要他們把存糧全部交上去!他們開始想念崇禎了,至少崇禎還在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強行命令他們把存糧上交的,就算他們哄抬糧價把京城弄得民不聊生,崇禎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這是中了什麼邪了,把這麼好的皇帝趕到了旅順,把皇太極這個大魔頭請進了北京城來?

  這回作死真的作得有點大了哦!

  濟爾哈朗忍不住了,出班啟奏「皇上,雖然城中存糧還有不少,可以堅守一段時間,但是困守孤城終究是下策!」

  皇太極顯得異常疲憊「那你有什麼建議?」

  濟爾哈朗咬牙說「與明軍決戰!」

  一語即出,所有人都是渾身一震,薩哈廉駭然驚呼「你瘋了嗎,這個時候與明軍決戰!」

  濟爾哈朗眼裡帶上了幾根血絲,厲聲說「我沒瘋!如今明軍步步緊逼,面面封殺,我軍被他們分割成幾大塊逐一消滅,如果我們困守北京,等他們將那幾支軍隊吃光了,在北京城下會師,一切都完了!」他轟然跪下,用力磕了個響頭,嘶聲叫「現在明軍的包圍圈還沒有合攏,幾個主力軍團都還沒有會合,豐臺一線只有一個軍團,兩萬來人,而我軍卻有五六萬之眾,更有眾多大炮,全力一擊,勝算極大!明軍真正能與我軍匹敵的就那麼幾個軍團,先打掉豐臺的薛思明軍團,再回頭打掉八達嶺的雷時聲軍團,明軍的戰鬥力立即就被打掉一半,到時候是堅守北京城還是撤回遼東,我軍都可以從容布置,而不必像現在這樣左窘右困了!皇上,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機不可失啊!」

  皇太極喃喃自語「一個軍團……一個軍團麼?」那神色頗為古怪。河洛新軍一個軍團也就一萬兩千五百人,一萬兩千五百明軍,給兇悍的清軍塞牙縫都不夠,哪裡用得著五六萬大軍,兩個牛錄就能將他們打崩!但是,這不是普通的明軍,這是河洛新軍!盤錦之戰已經讓清軍知道大明新軍一個全火器化的軍團強悍到什麼地步,要打掉他們一個軍團,清軍至少也得付出兩倍的傷亡!現在清軍還死得起這麼多人麼?他們可沒有多少人馬了!

  濟爾哈朗大聲說「是的,豐臺那邊只有一個軍團!而且楊夢龍也在那裡,只要能擊破這個軍團,殺掉楊夢龍,我軍就可以轉危為安了,皇上,這可是千載良機啊!」

  一聽到「楊夢龍」三字,所有人都是瞳孔一縮,皇太極更是咬緊了牙關。

  楊夢龍,又是楊夢龍!

  這個傢伙八成是大清的克星,幾年前的大凌河之戰,就是他單騎猛追一槍刺死了皇太極的戰馬,差點要了皇太極的命;旅順之戰四萬清軍在他手裡折損了近三萬,元氣大傷!在清軍入關席捲北直隸之際,又是這個傢伙挺身而出,扶立隆武帝誓師北伐,迅速穩定了大明的軍心,並且把主動權給搶了過去,一步步把大清逼到了毀滅的邊緣!他還真是大清的死敵啊,現在聽說他就在豐臺,身邊只有一個軍團,皇太極內心的戰意、殺意頓時就壓抑不住了!

  盧象升被困在旅順,朝不保夕,再殺掉楊夢龍,大清便可以轉危為安!

  一想到這裡,皇太極如同一個眼看就要輸光了老本卻無意中看到了莊家的底牌的賭徒,眼裡迸出一縷駭人的光芒,迅速下達了好幾道命令。

  大凌河之戰結束的幾年之後,皇太極與楊夢龍,這對冤家死對頭終於迎來了第二次面對面交鋒的機會。只是此時,皇太極成了一國之君,不再只是一個強盜集團的頭子了,而楊夢龍也成了明軍統帥,早已不是那個小小的舞陽衛指揮使。這場戰爭就是他們之間的決鬥,那百萬大軍就是他們手中揮舞的長劍。

  是皇太極破軍殺將,洗雪大凌河之戰中金盔被繳獲之恥,還是楊夢龍再接再厲,送給皇太極一場更慘痛的失敗?

  大概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