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兩國使者打發走了之後,崇禎還是認認真真的跟群臣商量了一下應對之策。
對日本比較好辦,日本人想要的只是一個說法,一點賠償,難不成他們還敢逼崇禎把楊夢龍宰了,血債血償不成?諒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就不怕把楊夢龍惹毛了,直接帶上四五萬新軍再次遠征日本,殺他們一個血流成河?下道聖旨罵楊夢龍幾句,裝個樣子就得了。再說了,讓楊夢龍征討日本還是崇禎點了頭的,當時晉商叛國事件震駭朝野,無數受過晉商好處的縉紳和官吏紛紛上書求情,把崇禎扔進高壓鍋里蒸,崇禎抗不住了,讓楊夢龍遠征日本,弄了個更大的事件出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後如願以償的將范永斗、田生蘭、王登庫等賣國賊給千刀萬剮了。說白了,楊夢龍是在替他背鍋呢,哪能真的動手去整楊夢龍啊。
但是安南那樁事就沒那麼好辦了。安南畢竟是明朝的藩屬,而跑到安南去殺人放火的又是明朝的臣民……這有點不光彩啊!一些大臣痛心疾首,表示這種事不能忍,應該果斷出兵,幫助安南消滅那些蠻族大軍!但是包括溫體仁在內,絕大多數大臣打量這幫熱血憤青的目光都像是在看傻逼。這些人精早就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他們衡量一件事情的好壞首先要看的不是正義與否,而是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對國家有沒有好處。溫體仁上奏「老臣認為,此事不妨放任自流!」
崇禎問「為何要放任自流?」
溫體仁說「此次大量遷入安南的苗、壯、瑤、俚、侗等等諸多蠻族無一不是剽悍好戰之輩,這些蠻族分布在西南、湖廣地區,三十年一小叛,五十年一大叛,自太祖與來便叛亂不斷,實在是讓人頭疼!需知大明為了平定苗人、都掌蠻人、瑤人的叛亂,打了多少年仗,耗費了多少軍餉,還是無法讓他們安分下來!如今他們大舉進入安南,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老臣以為,此事大明不僅不能阻止,還應該鼓勵那些蠻人遷入安南!」
傅宗龍說「是極!這些蠻人遷入安南,不管是被安南人消滅,還是最終融入安南,都不復為大明之害,而且騰出的土地可以用來安置大明百姓,實乃一舉兩得!」
終大明一朝,少數民族叛亂從來就沒有停過。廣東和廣西的瑤人叛亂就不必說了,尤其是廣西,從秦朝一直到清朝,從來沒有停止過叛亂;雲貴高原也被先是被播州楊應龍之亂弄得烽煙四起,接著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一直打到崇禎十年,歷時整整十七年,死傷百萬;湖廣四川等地的苗人叛亂也非常頻繁,三十年一小叛,五十年一大叛,永不落幕,明朝國力衰退得這麼快,跟少數民族的叛亂是有莫大關係的,為了鎮壓這些少數民族,明朝已經耗費了太多糧餉,損失了太多軍隊————最慘的是這種戰爭是沒有回報的,因為那些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窮山惡水之中,沒有多少良田、礦產,這種仗越打越虧。那麼,為什麼那些少數民族這麼喜歡叛亂,哪怕不少族群被滅絕了,仍然前仆後繼?這是因為明朝那糟糕的民族政策,明朝承襲了元朝「趕苗拓業」的國策,整整兩百多年都在驅逐少數民族,把他們往窮山惡水趕,搶奪那些少數民族的土地。對於那些歸順朝廷的少數民族,明朝官員大多仗著朝廷撐腰,橫加欺壓,肆意剝削,就連著名的貴州女英雄奢香都被這些人渣欺辱過,剝光衣服示眾,幸虧奢香識大體,忍了,否則奢安之亂不用等到天啟,在洪武年間就要爆發了。當然,蠻族那桀驁不馴的性格也時常會導致悲劇發生,他們生活的環境太封閉了,往山里一躲就自成一個小王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種土司割據的局面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容忍的,「改土歸流」勢在必行————不然的話,中國境內會出現一大批國中之國,大一統就無從談起了。「趕苗拓業」和「改土歸流」讓明朝流了太多的傷,不管是蠻族還是漢族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當然,如果以百年為單位來看待這些事件,卻是合理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當代人甚至幾代人無法受益,但是百年後的子孫卻可以從中受惠。崇禎被奢安之亂煩得不行,他接手的是一個到處生煙冒火的爛攤子,這個攤子現在是好一點了,但他真的不想繼續折騰下去了。他只想早早的把建奴和蒙古打服,別讓他們繼續鬧事,拿個六十分就可以向祖宗交代了,傅宗龍的建議讓他頗為心動……這還真是一舉兩得啊!
「傅卿,你認為應該怎麼做?」他問。 ❊✭
傅宗龍說「老臣認為,可以多派德高望重的官員到西南去,勸說那些蠻人移民安南,官府甚至可以在沿途為他們一些糧食、衣物,但要嚴加戒備,不允許他們騷擾沿途州縣!押送到安南的蠻人越多,大明境內就越太平!」
侯恂皺起眉頭說「如果一來,他們豈不是在安南坐大?」
傅宗龍說「他們在安南坐大,那是安南的事情,與我何干?」
吳宗達問「萬一安南被滅……」
傅宗龍說「就算安南被滅,也不過是換了一撥進貢的人而已!」
這下大家都沒話說了,驅虎吞狼的計劃就此展開。滿朝文武對此都沒什麼意見,他們真的讓此起彼伏的少數民族叛亂給煩得不行了!
事實上,不等官府行動起來,很多少數民族就先行出發,踏上了前往安南的路。在雲南,在貴族,在廣西,在四川,時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蠻人用籮筐挑著小孩,扶著老人,趕著耕牛騾子,沿著官道向安南那邊走去。王銳和秦邁的名氣實在太響亮了,雖然他們看似一直被河洛新軍擊敗,最後被趕出了廣西,但是在他們戰鬥過的地方,老百姓最終都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這讓那些少數民族十分羨慕,現在這兩位轉戰到安南,並且打下了一大塊土地,他們當然群起響應。這些民族中既有人口一直很多的苗族、瑤族、壯族、彝族,也有人丁一直不怎麼興旺的羌族、白族、水族,甚至連傳言中被滅絕了的都掌蠻人也冒出來了。都掌蠻人跟朝廷對抗了近兩百年,降而復叛,叛而復降,最終在明武宗年間被徹底鎮壓了下去,絕大多數青壯死於戰亂,到崇禎年間,這個民族已經不復存在了。但還是有都掌蠻人倖存了下來,在更加荒蠻的地方形成了一些小村落,小心翼翼的過著日子,現在全冒了出來,拼拼湊湊也有七八千人,只要給他們合適的土壤,他們還是有希望重新發展起來的。
這些蠻族翻山越領,忍飢捱餓艱難前行,有不少因為疾病和飢餓倒在了半路上,更有一些喪身於毒蛇猛獸之口,但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這種大遷徙當然是非常辛苦的,但是這早已是他們族群古老記憶中的一部份,幾千年來,他們一直在遷徙,這樣的苦難對於他們而言,早就習慣了。最終,他們在明軍的監視下越過了大明國境,進入了安南————那裡將是他們遷徙的終點。有些從四川西部出發的蠻族走了兩個月才算是到了安南,等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吃驚地發現,在被占領的地區,很多簡陋的城鎮已經興建起來,那些擅長農耕的民族種下去的木薯、水稻已經綠油油一大片啦……
這場大遷徙給秦邁和王銳了數量龐大的優質兵源,一些特色兵種被組建起來。比如說羌人擅長投擲標槍,這倒是大大節省了手榴彈————標槍的殺傷力不如手榴彈,但勝在成本低廉,簡單易造,幾千投槍手每人帶三支標槍朝著敵軍方陣傾泄,那威力也夠安南猴子喝一壺了,二十米內他們根本就沒有一種盔甲能夠抵禦標槍的直接命中。藏人擅長使用投石索,在六七十米內說打羊的左角絕不會打到羊的右角,威力比弓箭強,甭管你披什麼甲,挨上一下就得趴下,不死也得暈菜半天!於是秦邁手上又多了一支多達兩千人的投石兵,不過這些投石兵投的不是石頭,而是鉛彈,中者不死也是重傷。至於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士兵……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人家從小就是在山林里長大,靠著游擊戰對付官兵的圍剿,想搞山地游擊的安南人無一例外被他們教做人了。
安南人發現他們遇上了一個比永樂時期的明軍還要難纏的對手,正面交鋒的話王銳和秦邁手中那將近兩萬的全火器化主力部隊會教他們做人,先是排炮猛轟,然後排隊槍斃,以猛烈的排槍將對方陣型打亂後白刃衝鋒,鐵打的軍隊都吃不消;打山地游擊的話那數量眾多的狼兵會教他們做人,小樣,大爺就是靠這個活到現在的,跟我玩這個?你們還嫩點!最可怕的是這次入侵的敵人遠比當初的明軍兇殘,抵抗的殺清光,不抵抗的還是殺清光,把所有村落都給掃平了,把所有人都給殺光了,你還玩個毛的游擊戰!面對源源不斷越過邊境進入安南的蠻人,面對打又打不過,躲又躲不開的蠻族大軍,安南欲哭無淚……
他們只能把這筆帳算到明朝頭上。可惜,這個債主太牛了,他們不敢去找這丫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