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凌河 八十五 後院起火

  紫禁城。早朝。

  年輕的天子端坐在龍椅上,黑著個臉,神情頗為古怪。

  群臣的表情同樣相當的古怪。

  在關外,明軍又打敗仗了。

  對,是又打敗仗了,不是打敗仗了。

  「又打敗仗了」和「打敗仗了」的差別在於,前者大家完全習慣了,完全在意料之中,而後者,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驚訝,一點點的出人意料。大多數人都希望在關外,明軍能讓大家意外一把,驚訝一把,但是這個願望一直沒能實現。關外明軍的表現非常穩定,一直在打敗仗,極少有起伏的————都說一支強大的軍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揮穩定,不會突然大失水準,但是,有哪一支強軍的發揮能有關外明軍那麼穩定,幾十年來一直打敗仗,沒有任何起伏的?

  這一次敗得很慘,真的非慘。張春所部五萬關門大軍在小凌河北岸全軍覆沒,僅寥寥數千人僥倖逃脫,跑回了錦州————轉進大師吳襄帶的本部精兵就占了大多數。這是一個令人吐血的數字,五萬精銳啊,沒了,全沒了!崇禎真的很想殺人,他要殺了丘禾嘉,他要殺了宋偉,他更要殺了吳襄這個每次臨陣必然轉進如風的轉進大師!這五萬精兵可是明朝好不容易才集結起來的,算是明軍在北方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了,現在倒好,讓後金一掃而空!幸虧他不認識王耀武,不然他準會說「就算是五萬頭豬,一天也殺不完啊!」

  不過,關寧軍倒是讓人大大的意外了一回。據錦州那邊八百里加急送回來的捷報,關寧軍與天雄軍兩萬精兵作第二梯隊出擊,在張春所部全軍覆沒之後迎著建奴的兵鋒而上,與建奴展開血肉搏殺,激戰一日,殲敵九千餘,斬首四百餘級,大獲全勝!無疑,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要知道,讓明朝陶醉了十幾年的寧遠大捷,斬首也不過三百級左右,至於所謂的炮斃奴酋努爾哈赤,更是扯蛋得很,努爾哈赤在被「炮斃」之後還活蹦亂跳,打完打完林丹汗打毛文龍,打完毛文龍打朝鮮,折騰了大半年才挺屍呢!這一次斬首居然比寧遠大捷還要多,而且是在野戰中擊退建奴斬獲這麼多首級的,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關寧軍也不全是賠錢貨嘛,偶爾也能賺回來一點的!

  在這份瞞著盧象升交上去的捷報可謂妙筆生花,在捷報里,祖大弼、祖大樂所率領的關寧軍個個以一當十,悍不畏死,任建奴鐵騎如何衝擊,陣列巋然不動;轉進大師吳襄也是知恥而後勇,指揮騎兵與建奴反覆衝殺,負創數十處猶自大呼酣戰,其長子吳三桂更是神勇,在千軍萬馬中殺了個七進七出,還與祖大弼、祖大樂之子聯手,格殺建奴白甲兵數名,陣斬建奴甲喇額真武格訥!至於天雄軍、曹變蛟,全都成了醬油,能找到他們的名字就算關寧軍有良心了。對於長山之役慘敗,關寧軍雖然沒有在捷報里作正式的辯解,但是字裡行間的意思非常明確是張春想搶頭功,撇開天雄軍和關寧軍,輕敵冒進,最終中了建奴的圈套,全軍覆沒的,這不能怪他們!

  什麼殲敵九千餘,崇禎和滿朝文武都是不信的,明軍捷報的可信度跟國軍的戰報差不多,按照他們的戰績,後金八大貝勒至少死了五十回,被殲滅的八旗軍更多達百萬,那現在在關外鬧騰的是什麼?鬼魂嗎?被忽悠得多了,大家也學聰明了,知道應該有選擇性的篩掉一部份無用的信息,比如說「殲敵數萬,陣斬奴酋某某某」之類的,當他們放屁好了,國軍戰報里「斃敵萬餘,繳獲槍枝五支」的捷報你信不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的。不過,斬首四百餘級倒是可信,這畢竟是可以一顆顆的查的,說到底,關寧軍還是打了一場勝仗。只是,用五萬人去換四百顆建奴的首級,這個代價是不是太過高昂了一點?

  崇禎強打精神,問「如今我軍在長山慘敗,喪師五萬,而關寧軍、天雄軍也給予建奴重創,殲敵九千餘,斬首四百餘級,敵我雙方都損失不輕,而樞輔大人則認為建奴兵鋒已鈍,人困馬乏,已難以為繼,請調關門川軍,與天雄軍、舞陽衛合兵一處,乘勢進攻,必有捷報傳來,眾愛卿對此有何見解?」

  周延儒沉聲說「臣認為不可!」

  崇禎問「為何?」

  周延儒說「大凌河之戰已經打了兩個多月,大明昌平鎮、天津衛、薊鎮、關門諸重鎮的兵力已經被抽調一空,京師空虛到了極點,如果再抽調關門川軍,京師就再無能戰之兵了!倘若川軍再重蹈關門軍的復轍,後果不堪設想!」

  兵部侍郎侯恂說「眼下我軍連戰連敗,損失不計其數,北直隸已經空虛,如果再抽走關門川軍,別說建奴再次入寇,就連流寇竄入河北,也無法應付了!」

  崇禎臉上掠過一絲怒氣,厲聲說「難道就這樣認輸了不成?打了兩個多月,損兵折將六七萬,好不容易熬到建奴兵鋒已鈍,戰機來臨,如果就這樣認輸,那此前的仗不是白打了!」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群臣盡皆股慄。但周延儒卻不打算作任何讓步,昂然與崇禎對視,說「皇上,正因為我軍折損嚴重,才不能再調派關門川軍!萬一這場小勝只是建奴的苦肉計,目的是引出我軍最後一支精兵,那關門川軍將凶多吉少!」

  溫體仁也開口了「皇上,五萬大軍都解不了大凌河之為,再調九千川軍又有何用?」

  崇禎窒住,說不出話來。是啊,五萬大軍都讓建奴一口吞下去了,區區九千川軍,又能頂什麼用呢?想到這裡,他心裡騰起一團怒火,這個孫承宗,也太不像話了,朕這麼信任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滿心希望你能打個勝仗給朕出一口惡氣,你倒好,勝仗沒有,敗仗倒一個接著一個,而打了敗仗又拿不出任何主意,只會一個勁的向朕要兵,朕要你有什麼用!

  崇禎這點心思,都讓溫體仁和周延儒看透了,這兩個老狐狸心裡暗暗冷笑。或許將關門川軍調往錦州,確實有希望擊退建奴,解了大凌河之圍,但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解大凌河之圍?這可是打擊孫承宗的威信的絕佳機會,大凌河之戰敗得越慘越好,這樣孫承宗就會威名掃地,最好被罷官問罪,這樣他就失去了角逐首輔寶座的權力了!說到底,這兩位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地位,至於大凌河勝敗的影響,關外明軍的死活,關他們什麼事呢?

  崇禎聲音提高了八調「這不是小勝!關寧軍的捷報寫得清清楚楚,殲敵九千餘!建奴一共才多少人?被殲滅了九千餘人,只怕是元氣大傷了,只要調關門川軍過去,定能一舉將他們打垮!」

  溫體仁目光低垂,悠然說「寧遠之戰,關寧軍報捷殲敵數萬,斬首三百級;寧錦之戰,關寧軍再次報捷殲敵數萬,斬首數百級……按說建奴已經死得一個不勝了才對,然而現在建奴卻仍然在關外縱橫肆虐!」

  崇禎的臉頓時一陣青一陣白,說不出話來。關寧軍善於虛報戰功,這誰都知道,可偏偏朝廷明知道他們虛報戰功,為了面子,還得捏著鼻子去犒賞他們!讓人家當猴子耍的滋味,著實不好受。但他並不打算就此放棄,他堅持要將這場關係著他的面子和明朝國運的戰役打下去,而群臣出奇的團結,堅決反對抽調關門川軍,群臣雙方陷入僵持,誰也說服不了誰。

  當值太監走了進來,恭敬的行禮,說「啟稟聖上,山東巡按請求晉見,說是山東出大事了!」

  崇禎眼皮一陣猛跳「又出什麼事了?宣他進來!」

  當值太監放開鵝公嗓叫「宣山東巡按晉見!」

  山東巡按連滾帶爬的撞了進來,這位仁兄面色青白,一身官袍上星星點點的全是泥漿,鬍子拉碴的,狼狽之極,看到崇禎跟看到了親爹一樣,仆倒在金鏖殿上,號啕大哭「陛下,出大事了!孔有德、李九成那幫賊子,反了,反了!」

  崇禎腦子裡嗡了一聲,有點蒙了「誰反了?快說,誰反了!」

  山東巡按哭得震天響「李九成、孔有德這幫賊子,深受皇恩,卻不思報效國家,這次調他們前往遼西增援,他們不情不願,在路上磨磨蹭蹭,走三步退兩步,走了一個月也沒有走出山東!非但如此,他們還縱容部下劫掠鄉里,被劫掠的鄉紳前去問罪,他們見隱瞞不過,便乾脆殺了鄉紳派去的人,然後反了,反了啊!」

  其實這位巡按大人前面說對了,孔有德、李九成所部的遼兵確實不願意去遼西送死,在路上磨蹭,走三步退兩步。只是磨蹭是要本錢的,沒有足夠的糧食,這樣磨蹭只能是為難自己,而遼兵的給養一直很匱乏,很快自身攜帶的給養就耗盡了,而沿途州縣又不願意向他們給養,防他們防得比賊寇還嚴。那些遼兵當然不會老老實實的餓死,沿途州縣不肯給他們飯吃他們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偷只雞摸條狗,先把肚子填飽了再說,而老百姓也惹不起這幫兵痞,自認倒霉了。只是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的,在吳橋,這幫遼兵一個不小心,摸了一位王姓鄉紳的雞,而這位王老爺還是在京城為官的,屬於惹不起的那種。王老爺不見得會為幾隻雞跟幾千遼兵較真,但是家大奴大,沒等王老爺吱聲,幾個家奴便跑到軍營去興師問罪了。孔有德惹不起這幫家奴,便將偷雞的士兵插箭游營,以示懲戒。那幾個家奴還不罷休,要偷雞的士兵跪下來認錯,這下可犯了眾怒,那幫遼兵原本是毛文龍所部,毛文龍被殺,他們跑到登萊,處處受人白眼,本就憋了一肚子的火,現在幾個家奴都騎到他們頭上來了,叫他們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當即群情洶湧,將這幫家奴給包圍了。

  本來,這也沒什麼,大家一人退一步就算了,可問題是這支遼兵的二號人物李九成,是成心將事情鬧大的。在奉命增援遼西之前,朝廷撥下十萬兩銀子給這支遼兵購買戰馬,組建騎兵部隊,結果剛一批下,就被相關部門按老規矩給湮沒了三成,剩下七萬兩到了山東巡撫那裡,又被湮沒了三成,七扣八扣,只剩下不到四萬兩交到他們手裡,負責購買馬匹的李九成拿到錢之後又跑去花天走地,一個不留神揮霍掉了一萬多兩……這下可完蛋了,就剩下兩萬來兩銀子,還怎麼購買戰馬?別說戰馬,就算是最便宜的二十幾兩銀子一匹的駑馬,他也沒有辦法買到足夠的數目了,沒法交差啊!正愁得不行,吳橋事發,他知道機會來了,趁著群情洶湧之際拔出刀來,一刀一個,將那幾個騎到遼兵頭上來拉屎的家奴給宰了!見了血的遼兵變得瘋狂起來,當即四出劫掠鄉里,血洗吳橋,拉開了登萊叛亂的序幕!

  不得不說,崇禎始終是欠缺一點運氣,每次在捕捉到剿滅農民軍或者擊敗建奴的戰機的時候,馬上就會在節骨眼上出亂子。登萊叛亂,參與叛亂的遼兵不過三千人,也算不得什麼,問題是北直隸能打的部隊都被抽調到大凌河前線了,北直隸空虛到了極處……這次叛亂打中了明朝的要害,它意味著崇禎非但沒有辦法再往關外增兵,還得想辦法將天雄軍、舞陽衛、關寧軍抽調回來平叛了……

  盧象升的戰略還沒開始實施就宣布失敗了。這次叛亂是明朝自開國以來一以貫之的文貴武賤之國策釀成的惡果,這些積弊開始大爆發了,登萊叛亂,不過是個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