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凌河 五十八 徵調

  皇太極的勝利還在繼續。

  吳襄和宋偉逃回錦州之後,讓孫承宗給臭罵了一頓,不得已,在九月二日,這兩位老兄再度率領八千步騎軍出城,增援大凌河城。這次,這兩位學乖了,沿著山地運動,試圖利用地形限制後金八騎的發揮。但是很不走運,他們跟皇太極撞了個正著,皇太極見前方煙塵滾滾,知道是明軍大部隊來了,二話不說,率領兩百親兵衝上去,橫衝直撞。正藍旗和鑲紅旗一見就急了眼,這可是他們的汗王啊,一頭扎進了千軍萬馬之中,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全家都得死的!這兩旗精銳紅著牙不要命的衝上去,對吳襄和宋偉發動排山倒海般的進攻。上次慘敗令吳襄和宋偉心有餘悸,哪裡還敢再硬扛,見勢不妙,呼啦一下就逃了。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跟上前如出一轍,明軍潰不成軍,鑲紅旗和正藍旗追在後面輕鬆愜意的射啊剁啊,殺得明軍屍橫遍野,這次增援再度以慘敗告終。

  經過這次失敗,孫承宗對吳襄和宋偉基本死心了。很明顯,僅僅依靠錦州、松山、杏山這一線的兵力是無力撕開後金的包圍圈,解大凌河城之圍的,再怎麼擔心大凌河城裡的數萬軍民,也只能等到張春所率領的四萬大軍到達之後,再去增援大凌河城,否則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沒回頭了。老孫頭並沒有氣餒,再過十多天,張春所率領的大軍就能趕到州了,這支大軍囊括了北直隸幾乎所有的能戰之兵,舉人張春頗有才具,在收復關內四城的戰役中表現出色,這支大軍的加入將會改變明軍被動挨打的局面。當然,他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天雄軍,在那次檢閱中,天雄軍裝備之精良,軍容之嚴整,給了他極深刻的印象,盧象升更是數一數二的猛將,多了不敢說,盧象升所率領的天雄軍跟後金八旗中一旗人馬打成平手肯定是沒問題的。此外,他也希望能將秦翼明所率領的那九千川軍再調過來,張春手裡就有四萬大軍了,再加上六七千天雄軍,九千川軍,總兵力將達到五萬餘人,跟後金此次動員的兵力不相上下,大凌河守軍再來一個裡應外合,勝算不小。

  孫承宗上奏朝廷,承認三番增援均告失敗,形勢危殆,請速調天雄軍和川軍,以增強張春所部的戰鬥力,方能解大凌河之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紫禁城,早朝。

  大凌河之圍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朝廷也被架到火上烤了一個月,大家都有點上火了。尤其是崇禎,嘴唇都起了水泡,看完孫承宗的奏摺後眉頭擰成個疙瘩,讓太監把奏摺拿給文武百官看。年輕的天子的聲音中透著疲憊,力不從心的疲憊「眾愛卿,孫閣老認為此番建奴傾舉國之兵圍攻大凌河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必須集結更多精銳,方能解大凌河之圍,你們認為如何?」

  溫體仁和周延儒這兩位一聲不吭,以眼觀鼻以鼻觀心,仿佛兩尊入定的大佛。能當到次輔、首輔,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很多話用不著他們開口,自然有人會替他們說的。他們旗下的小嘍羅們紛紛把目光投向兵部尚書,軍國大事啊軍國大事老兄!本職工作啊本職工作老兄!你是不是應該出來說幾句話了?

  ————前任兵部尚書梁廷棟已經被擼了。這位兵部尚書還是有些才具的,當兵部尚書這兩年,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頗為準確,收復關內四城之戰中他也調度有功,應該說,他這個兵部尚書雖然手腳不大幹淨,喜歡貪污,但是還算稱職。但這位還算稱職的兵部尚書幹了一件蠢事,為了對付越鬧越凶的流寇,居然提出加收三厘田賦作為剿餉!本來每畝九厘的遼餉就讓老百姓氣都喘不過來了,再加征剿餉,那是要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啊!剿餉開徵,天怒人怨,言官跟打了雞血似的群起圍攻,梁廷棟這個兵部尚書實在當不下去了,被迫辭職,由熊明遇代替————當然,剿餉還是要征的,一厘不少。

  熊明遇硬著頭皮出班,朗聲說「啟奏皇上,臣竊以為,重修大凌河城實為不智!」

  崇禎眉頭擰得更緊,都快打成死結了「朕問你是否要按閣老所說,調動天雄軍、川軍馳援大凌河城,沒問你重修大凌河城是對還是錯!」

  熊明遇慌忙跪下,誠惶誠恐「微臣失言,微臣知罪!」

  崇禎揮揮手,說「無罪,無罪!起來吧。」

  熊明遇如奉綸音,跳了起來。

  崇禎面色蒼白,頗為煩躁。自登基以來,後金建奴就成了他的噩夢,不管他怎麼做,不管他作了多周全的準備,只要建奴一出動,明朝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每年花費四百萬遼餉供養著的關寧軍,除了打敗仗和守城,似乎什麼都不會幹了,任何人碰到這種情況都會抓狂的!他捏緊拳頭,咬牙說「大凌河城,一定要救!閣老不是要川軍,要天雄軍嗎?給他,調給他!朕不管他要多少兵馬,多少糧餉,只要能保住大凌河城,只要能保住城裡那數萬軍民,只管給他好了!」

  這時候周延儒就不能不出來說話了「皇上,萬萬不可!建奴對大凌河城圍而不攻,張兩翼以卻我援軍,意圖再明確不過,就是要用大凌河城作誘餌,引我軍精銳之師前去送死!川軍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支能戰之師,倘若孤注一擲,將這支能戰之師也斷送了,建奴乘機進犯,則京師危矣,望皇上三思!」

  一向跟周延儒水火不相容的溫體仁難得的表示了贊同「首輔所言極是!兵備道張春張大人所率領的四萬大軍不日即抵達錦州,再加上關寧軍,可戰之兵不下五萬,如此雄厚的兵力,若能勝,何必再動用川軍?若不能勝,動用川軍又有何益?為京師安危計,望皇上萬萬不可動用川軍!」

  熊明遇低聲說「是啊,如果此次增援失敗,川軍被斷送,京師就沒有能戰之兵可供調動了……」

  崇禎蒼白的臉上掠過一絲青氣,霍地站了起來,厲聲說「失敗?怎麼可能會失敗!張春是知兵之人,麾下四萬大軍也是來之能戰的精銳之師,再加上堅韌剽悍的九千川軍,怎麼可能會失敗!?」

  周延儒聲音也略略提高了一些「不怕一萬,最怕萬一!」

  這幾位決定著帝國命運的人物爭論的焦點,始終是該不該動用川軍,沒辦法,大家都讓己巳之變中後金屠掠京畿的慘狀給嚇壞了,打死都不願意再來這麼一次。當然,周延儒和溫體仁極力反對出動川軍,除了為自己的小命著想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他們根本就不希望孫承宗能擊退後金,解了大凌河之圍!孫承宗的威望和資曆本就非同小可,是首輔最強有力的競爭者,如果此番能擊退後金,威望之隆,何人能及?周延儒說什麼也不願意看到這一幕。而作為次輔的溫體仁更不願意,一個周延儒就夠討厭了,再來一個比周延儒還要強大的孫承宗,他這個次輔什麼時候才能熬出頭?一個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首輔地位,一個是為了先下手為強幹掉潛在的競爭對手,這對冤家死對頭難得的默契了一回,極力反對出動川軍,沒有再扯對方的後腿。至於大凌河城那幾萬軍民的安危,缺少川軍這支精銳的張春會不會因此失敗,全軍覆沒,又關他們什麼事?死的又不是他們的親信!

  兩尊大佛都開口了,那幫小嘍羅看到機會,紛紛打破沉默,嘰嘰喳喳各抒己見,話里話外都是反對出動川軍。崇禎自己也挺為難,他是萬萬不願意接受一場慘敗,這關係著他的顏面,以及明朝的切身利益!但後金入寇的陰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的心頭,一次次將他從夢中驚醒,出動川軍,萬一增援失敗,把川軍也給葬送了,京師無兵可調,豈不糟糕?想到這裡,他對孫承宗頗為不滿,都給你調了四萬大軍了,關寧軍也盡歸你節制,同時昌平、天津、登萊等鎮也全力支援,你還抱怨兵不夠,那得給多少兵馬才夠你用?他越想越煩躁,忍不住就要發火了。

  這時,一名太監風風火火的跑了進來,尖著嗓子叫「皇上,大捷,大捷啊!」

  大捷?

  大家都有點反應不過來,現在明軍在關外已經被打成孫子了,正哭著喊著要增兵,而山東、河南兩地奉命增援遼西的人馬在路上磨磨蹭蹭,走三步退兩步,不停的訴苦哭窮,都這鬼樣了還大捷?崇禎一個激靈,試探著問「是不是關寧軍擊敗了建奴?」

  那太監猛搖頭,撲嗵一聲跪下,說「皇上,南陽監軍吳永飛騎來報舞陽衛於三天前以二千人迎戰進犯南陽之流寇,以寡擊眾,一舉全殲流寇二萬餘人,僅俘虜就抓了一萬三千多,自己傷亡甚微!」

  好嘛,吳公公生怕舞陽衛的勝利不夠耀眼,一下子將流寇的人數翻了一番!顯然,他這一安排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群臣為之愕然兩千打兩萬,一個打十個,居然一戰將流寇聚殲,南陽兵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能打了!?

  崇禎略微有些失望,打敗流寇算什麼,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打敗建奴的捷報!但他隨即又意識到舞陽衛是以寡擊眾,一戰將流寇全殲,自流寇蜂起之後,這樣的勝利屈指可數,沒有丟城失地他就謝天謝地了!舞陽衛一個衛所居然能取得這樣的大捷,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那個衛所的兵很能打嘛!想到這裡,他原本陰霾的心情稍稍變好了一點。

  那太監接著又說「大名道監軍曹桓飛騎來報,大名道右參政盧象升於五天前親率天雄軍五千人,在衛運河畔大破肆虐順德、真定之混天王、老回回部主力,擊殺悍匪混天王劉能,全殲老回回所部近千精騎,此役斬首三千六百餘級,五萬流寇悉數跪降,僅老回回率十餘騎僥倖逃脫,天雄軍正在搜捕……」

  話還沒說完,崇禎已經露出了笑容,手往龍椅重重一拍,叫「快,快把捷報呈上來!」

  當值大監趕緊下去把捷報呈上來,崇禎一把搶過,撕開,首先是一目十行的過了一遍,接著逐行逐行的看,還沒完,看完了,再逐字逐字的看,一連看了三遍,他長長的舒出一口氣。捷報上,監軍太監、地方官員都署名作證,斬獲首級、抓獲俘虜、繳獲器械都一清二楚,假不了了。做假是一門藝術,比如說關寧軍,明明只斬首幾十顆首級就能說成殺傷後金數千人,但由於後金撤退時將屍首傷員都級運走了,因而斬獲首級不多……舞陽衛敢把這些數據列就來,說明是真的有乾貨,不怕查的。他揮舞著手中的捷報,笑著說「八月下旬,得知流寇竄入河南河北,朕還擔心當地衛所糜爛,兵備不修,讓流寇蹂躪了中原,現在看來是朕多慮了。舞陽衛、天雄軍皆以一當十,將士用命,監軍盡責,一戰聚殲流寇,令流寇膽寒,有這兩支強軍在,中原安矣!」

  文武百官都十分困惑,舞陽衛和天雄軍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能打了,以一當十還將流寇乾淨利索的全殲,要是每一個地方衛所的兵都這麼能打,那他們多省心!周延儒拱手說「天雄軍和舞陽衛以寡擊眾,大破流寇,取得兩次大捷,實是大明之幸,當為大明賀!」

  文武百官齊聲叫「為大明賀!」

  崇禎笑逐顏開。

  溫體仁乘機說「皇上,天雄軍和舞陽衛如此強悍,比起川軍只強不差,何不徵調這兩支勁旅快馬加鞭馳援遼西?」

  崇禎望向熊明遇「兵部沒有下令徵調這兩支勁旅嗎?」

  熊明遇說「啟奏皇上,兵部早已下令徵調天雄軍和舞陽衛,只是二部都忙於殲滅犯境之流寇,一時未能出發。」

  崇禎說「嗯,這樣也沒什麼錯,畢竟讓流寇肆虐中原也不是辦法。不過再在流寇已經被全殲了,這兩場大捷想必也已讓流寇膽寒,諒他們幾個月內都不敢覬覦中原,這兩支勁旅閒著也是閒著,趕緊抽調出來,馳援遼西!」

  熊明遇說「遵旨!」

  崇禎又問「這兩部各有多少人馬?」

  熊明遇一腦袋漿糊,遲疑的說「天雄軍報有戰兵輔兵九千人,一個月前剛招募了二千人,合計一萬一千人,至於舞陽衛……」天雄軍是孫承宗重點關照的,梁廷棟為了向孫承宗示好,也給天雄軍開了不少綠燈,比如說從邊軍抽調精銳騎兵給天雄軍組建驃騎營,糧餉也發了幾次足額的,熊明遇接手梁廷棟的工作,對天雄軍有一定了解,但是對舞陽衛……天可憐見,他甚至不知道南陽衛什麼時候改成舞陽衛了!

  崇禎看了看捷報,說「舞陽衛現有兵員三千七百人……嗯,這兩支部隊也不能全部抽走,這樣吧,天雄軍出動七千人,留下四千人守衛大名道;舞陽衛出動二千五百人,留下一千二百人守衛大名道!兵部和戶部想辦法籌集一批糧餉,將積欠的糧餉發下去,再給點犒賞,沿途州府再辦法多徵集車輛馬匹,務必讓這兩支精兵儘快趕到遼西參戰,客軍入境時各地方要儘快糧草,不得刁難,違令者以通敵論處!」

  朱大老闆還算考慮周到,知道從河南河北到達遼西有幾千里路要走,這兩支精兵雖然能打,但還沒有長出翅膀來,必須為他們多準備騾馬馬車,加快行軍速度。如果再像以前那樣讓他們一天走十幾里,等他們趕到遼西,黃花菜都涼了!

  這一道命令下去,天雄軍和舞陽衛的命運就此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也隨之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