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五萬俘虜

  法軍步兵裝備了坦克,神聖羅馬帝國的部隊沒有。

  法軍步兵還擁有迫擊炮的火力支援,神聖羅馬帝國的部隊也沒有。

  法軍步兵身著加厚胸甲並攜帶了大量手榴彈,神聖羅馬帝國的部隊更沒有。

  帝國步兵所能倚仗的一百二十門重炮,在近戰時完全發揮不出來應有的殺傷力。

  這與重炮本身並沒太大問題,廢物是射速比較慢而已,同型號的法式重炮其實也一樣。

  關鍵在於近距離對射,炮兵幾乎都被手榴彈和子彈給炸死打傷了,幾乎沒人再能堅守在炮位上了。

  十個炮兵連幾乎被波旁的部隊打掉了一半,帝國部隊就完全憑藉火槍與子彈在抵擋三萬法軍的猛攻。

  坦克、厚甲、手榴彈、迫擊炮的組合,在此時才顯示出極其強悍的殺傷力,讓波旁本人都感到難以置信。

  根據這位指揮官通過望遠鏡的估算,己部大概已經打垮了十六到二十個敵軍方陣,正在崩潰的應該有十個以上。

  雖然遠遠談不上重創乃至全殲,但這些之前像格子一樣的方陣,眼下早已蕩然無存了。

  換作之前與敵軍的陣戰,要達到這種殺傷效果,己部至少要損失八到十個方陣。

  但波旁在一處土丘後面瀏覽了戰場情況,認為己部應該還有兩萬五千之兩萬七千人可以繼續作戰。

  坦克也還有至少三百輛以上,只要坦克還有一半,那就仍然可以實施步坦協同戰術,讓己部繼續頂在全軍的最前面。

  能夠取得這樣的初步戰果讓波旁大為欣喜,更加堅定了採用這種戰術的決心。

  藉助於從明帝國獲得的新式武器與新式戰術,法軍的戰鬥力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更讓波旁感到竊喜的是,對面的敵人居然一無所知,而且還在使用老舊的那套戰術。

  很顯然,通過這段時間的交戰過程來看,新戰術可以完全克制老戰術。

  不過宿敵的將領也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廢柴,還是派出了大量騎兵,妄圖包抄穿插。

  通過之前與西班牙軍隊的交鋒,波旁的部隊已經掌握了反騎兵的實戰經驗。

  面對殺氣騰騰的敵軍騎兵,法軍步兵只是感到有些突然。

  因為有坦克協同,恐懼心理並不太大,在軍官的命令下,很快便完成的防禦隊形。

  所謂的防禦隊形有兩種,一種是半防禦隊形,即收縮兩邊的坦克,形成n型。

  另一種是全防禦隊形,變成完全密不透風的方型。

  由於大量坦克被用來防禦側翼,導致對於正前方的攻擊力大為降低。

  但為了自保,波旁不得不這樣做,而且己部已經開始與敵軍進行對射,坦克必須要保護步兵的安全。

  雞頭盔與厚甲的裝備,使得法軍步兵在沒有坦克保護的情況下,也能大幅度地降低自身傷亡數量。

  在一百英尺到三百英尺距離的對射時,百分之九十的步兵都可以完全三十次以上的開火。

  對面的帝國士兵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聽見法軍那邊不停地響槍,煙霧裡火點頻現,而且持續不斷。

  加上紛繁落下的手榴彈,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無力招架的天災!

  由於大量火槍兵都是無甲出戰單位,哪怕遭到一粒小小鐵珠的殺傷,也可能失去戰鬥力。

  在法軍兇猛火力的打擊下,一個接一個的方陣被打得鳥獸四散。

  組成散兵隊形進攻的部隊,也被密集的彈雨和猛烈的炮火給打得屍橫遍野。

  步兵進攻不是一窩蜂似的往前沖,而是先要形成連級作戰單位。

  在連長的命令下,全連士兵一邊裝填彈藥,一邊推進。

  然而這個戰術在面對擁有大量重武器的法軍時,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威力。

  由於法軍在火力上處於絕對優勢,一個接一個的帝國步兵橫隊就像偌大的方陣一樣不堪一擊。

  不等走完一百英尺的距離,一個連的士兵恐怕就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了,長矛兵連使用武器的機會都沒有。

  在梅爾西下令出動騎兵力圖扭轉戰場頹勢之後,布德斯也下令法軍騎兵發動攻擊。

  目標不是敵軍步兵,而是敵軍騎兵!

  這個命令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先打掉敵軍騎兵,迫使其敗逃,然後配合己方步兵慢慢吃掉這十幾萬步兵!

  或許皇帝斐迪南三世還能集結起十幾萬部隊,但那是之後的事情。

  布德斯所要做的,就是讓進犯法國的這些蝗蟲再也無法返回他們的家鄉!

  還有一點,那就是馬薩林首相在戰前叮囑,務必要抓獲一些德意志僱傭兵。

  因為法國購買飛艇與其他武器裝備耗費了大量銀幣,而所能拿出與明帝國交易的貨物都非常有限。

  考慮到這點,蒂雷納子爵才建議用德意志僱傭兵作為交易貨物。

  一個價值一百枚銀幣,俘獲一萬人就是一百萬銀幣。

  馬薩林還私下許諾,只要布德斯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就會給他豐厚的提成!

  沒有將領不愛錢,布德斯雖然赤膽忠心,會為法國與路易十四國王奮戰到底。

  可是也不會跟成箱子的銀幣過不去,既能保衛法國,又能大賺一筆,為啥不干一票?

  敵軍已經深入本國腹地,而騎兵則是他們最為倚仗的機動力量。

  布德斯便決定先打掉這些騎兵,剩下的步兵就算手腳並用,也難逃淪為俘虜的命運!

  於是,兩萬法軍騎兵與三萬帝國騎兵混戰在一起,場面混亂到後方完全無法開炮掩護的地步。

  反而是此前帶著瞎打光環的波旁所轄的步兵部隊打得是一板一眼,有模有樣。

  帝國騎兵攻擊波旁的坦克毫無頭緒,面對速射型加農炮的持續轟擊更是一籌莫展。

  只能找機會企圖從坦克之間的空地中突破進去,再對法軍步兵進行屠戮。

  對此,波旁與一群手下早有準備,因為這支部隊是因為主動上去挨打出的名……

  臨時的陣地里有負責與敵軍對射的人,也有專門等待敵軍騎兵上門的傢伙。

  後者並不需要持續裝填彈藥開火射擊,只是靜候敵騎就行了。

  哪裡有險情,就出現在哪裡,相當於戰場救火隊。

  每個連有至少有十個人來負責此事,消滅兩三個騎兵完全不成問題。

  實際上,被加農炮轟殺之後,帝國騎兵的屍體就是最好的障礙物。

  這讓後續跟進的戰馬幾乎寸步難行,頻頻被絆倒,再也難以起身。

  失去了戰馬的帝國騎兵要麼被打死或炸死,要麼只能棄馬進行步戰。

  在大量帝國騎兵的不斷衝擊下,波旁的部隊也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估計有五千至八千人負傷或失去戰鬥力,戰死者暫時難以統計。

  但波旁與手下們也只能選擇死戰到底,因為前面是敵軍步兵,後面與左右兩翼都是敵軍騎兵。

  也就是說,他們算是被徹底包圍了,想立刻撤出戰場的可能都沒有。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敵軍騎兵的確奈何不了己方的坦克。

  這種叫做坦克的車堡好像真就是騎兵的天敵克星,外面插上數根長矛就是個巨大的刺蝟。

  敵軍騎兵要麼被加農炮轟殺,要麼被長矛貫穿,餘下的也會被手榴彈或子彈給打死打傷。

  僅僅交鋒了半小時,帝國騎兵部隊上下便都意識到眼前這股擁有車堡的法軍步兵是塊難啃的骨頭。

  硬到他們死傷超過五六千人都難以消滅掉的地步,由於法軍也出動了大量騎兵,他們已經在腹背受敵。

  數百輛車堡幾乎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打掉一輛附有十個步兵的車堡幾乎要損失三四十甚至更多的騎兵。

  這是完全划不來的戰損比,更是己方根本承受不起的標準。

  最終在傷亡接近半數的情況下,被迫選擇了撤退,否則打到最後可能全軍覆沒。

  飛艇!

  我們的飛艇來了!

  萬歲!

  法國必勝!

  隨著一聲聲高呼,波旁手下的官兵都抬頭望向天空。

  只見六艘繪有巨型鯊魚嘴模樣的飛艇終於飛上藍天,法軍上下頓時士氣大振。

  梅爾西與韋特完全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武器,但一定是法國人造出來打自己的玩意。

  處於恐懼心理,見到這種會飛的龐然大物的帝國部隊士氣大受打擊,很快便沒了戰意。

  由於己方騎兵撤出戰鬥,敵方又出現了好幾個會飛的大傢伙,一線交戰的部隊在一刻鐘之內便相繼崩潰。

  後面的步兵方陣也受此影響,不能梅爾西與韋特這兩名最高指揮官下令,便直接選擇向西跑路。

  戰至天黑,布德斯方才下令停火,但不是收兵,在敵軍徹底離開法國土地之前,法軍可以一直追擊。

  經過清點戰果,光是在戰場上,被法軍擊斃的敵軍士兵便達到了一萬兩千人之多。

  隨後半個月的時間,法軍相繼俘獲了超過五萬人。

  這便價值五百萬枚銀幣,首相馬薩林自然對此欣喜若狂……

  法軍雖然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傷亡達到萬人規模。

  但對比起這次大勝,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波旁再次成為全法國,乃至反哈布斯堡聯盟里的英雄人物。

  布德斯也因為抓獲大量俘虜而大賺了一筆,敵軍對巴黎的威脅被徹底消除。

  而且是役還重創了斐迪南三世與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主力部隊,可謂一舉奪得。

  鑑於敵軍完全不適應己方的新戰術,加上對飛艇的恐懼心理。

  布德斯建議乘勝追擊,馬薩林在全盤考慮之後,便點頭應允了。

  這次主動進攻的戰術目標很簡單,就是迫使那兩個宿敵與己方再次進行決戰。

  由於法國掌握了武器與戰術的雙重優勢,加上驍勇善戰的瑞典軍隊的得力配合。

  再就是法軍上下在二次獲勝之後士氣高漲,所以勝算極大。

  馬薩林的戰略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讓帝國皇帝簽署合約。

  將萊茵河以西地區全部割讓給法國,或者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送出緊鄰瑞士的巴登符騰堡。

  如果不同意割地,那就必須賠償法國一千萬枚銀幣的損失!

  否則,法軍與盟友瑞典軍隊將直抵維也納城下!

  要是再敗一次的話,那雙方就沒什麼可談的了。

  法國將毫不遲疑地吞併神聖羅馬帝國的中西部!

  斐迪南三世要不是個傻子,多半會看到這一點。

  等與皇帝達成一致之後,馬薩林的下一個目標便是西屬尼德蘭地區。

  這是西班牙在法國以北的一塊飛地,法國在擊敗了這裡的守軍之後,沒理由放棄。

  馬薩林要利用新式武器與新式戰術,攫取三塊土地,另外一塊就是亞平寧半島北部地區。

  這樣一來,將使法蘭西王國的版圖擴張到法蘭克帝國滅亡之後最大的面積。

  自此基礎上,要是在能拿下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就更好了。

  別的不說,至少要把購買武器的錢,連本帶利都收回來才行。

  只要法軍能夠屢戰屢勝,便可以抓獲更多的俘虜。

  用這些俘虜可以從明帝國那裡換取更多的武器與商品,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蒂雷納子爵在來信里提到明帝國太子要中興明帝國,馬薩林覺得自己也可以利用這用這招來中興法國。

  黎塞留可以使法國強大起來,在此基礎上,馬薩林要讓法國變得偉大!

  雖然在短時間內,法國海軍不是荷蘭、西班牙,甚至英國的對手。

  但是法國陸軍,要成為整個歐羅巴地區最強大的軍隊。

  這是稱霸歐羅巴的前提條件!

  為此,馬薩林還諮詢過布德斯。

  後者認為要實現這個最終目標,法國陸軍的規模至少要達到三十萬!

  如果全部都是正規軍,那麼光是軍費一項便會讓財務壓力陡增。

  用稅費不可能充抵三十萬大軍的開銷,所以海上貿易是重要的財務來源。

  為了確保這個穩定的收入渠道,馬薩林認為近期還要堅持與荷蘭保持良好關係。

  利用其強大的海運力量,來為法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歐羅巴水域,法國海軍自然不怕西班牙同行。

  但在印度洋,甚至東方水域,法國就不得不有求於荷蘭的幫助了。

  譬如運輸五萬俘虜這種大生意,全世界也只有荷蘭與西班牙這兩家能做到。

  這便是某新皇得到大量德意志僱傭兵的原因……

  第一批從巴黎保衛戰中復活的僱傭兵,於崇禎十七年春夏之際運抵天津。

  某新皇聽說馬薩林手裡擁有高達五萬多俘虜,而且都願意送來換商品和武器,外加充抵之前的欠帳,自然非常高興。

  大明雖然人口不少,但能打仗,特別是能打硬仗的部隊卻不多。

  德意志僱傭兵身高體壯,又沒有恐辮症,非常適合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