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錦州大捷

  皇太雞居然沒來!

  這讓某太子心裡頗感失落,覺得自己不夠被重視……

  莫非之前打疼、打怕,打得對方不敢過來臭得瑟了?

  不過這樣也好,之前幹掉約六萬七千隻辮子,光是基礎獎金就超過了一千三百萬兩銀子。

  再接著打的話,那就可以把太倉的大部分存銀都變成是役的獎金了,李侍問肯定不樂意。

  沒了辮子的滋擾,使得回程變得異常順利。

  尤其是對那些心都被提到嗓子眼的各路勤王人馬來說,能毫髮無損地回到岸邊,那就算是燒高香了。

  不賺銀子不要緊,保住性命最重要,反正軍餉照發,這趟就算是大夥陪太子爺來錦州玩一次了。

  要是就此班師回朝,那等於說,今年的對辮子作戰到四月初就結束,這是不是太早了?

  某太子在詢問過麾下的將領意思之後,決定利用氣節上佳的便利條件,還是可以繼續作戰的。

  既定目標還是遼東半島,該搶還是得搶的嘛!

  到了對岸,有辮子打辮子,沒辮子,搶奴才嘛!

  這個重要任務還是交給登萊水師、天津水師以及鄭芝龍所部,他們對於這片區域特別的熟悉,搶起來可謂是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那八萬六千外地來的勤王客兵其實也想去搶,不過各路人馬分工不同,海軍陸戰隊就是專業幹這個的。

  某太子之前不是沒給過他們機會,誰讓他們運氣不好的。

  反之,只怕就要被辮子重騎兵給打崩了。

  真想打仗賺錢的話,大別山有張獻忠和革左五營,西北有李自成和柴時華,獵物多的是,就看爾等敢不敢下手了。

  艦隊兵分兩路,主力艦隊還是要運輸步兵,同時掩護騎兵沿岸邊南下撤至山海關,稍作休整之後便可返回關內的各自駐地了。

  整個過程看似容易,但實施起來至少需要十天左右,卸載岸邊的給養輜重沒用完或者沒用上的,全都需要重新裝船。

  為防止辮子突襲營地,某太子依然下令要在營地外圍挖設壕溝與陷馬坑,不給皇太雞一絲一毫的翻本機會。

  餘下的時間,等候艦隊的各部都可以在營地里大快朵頤,反正朝廷出錢僱傭漁夫撈海鮮,論斤採購。

  兩年沒來光顧這邊,就等於在這片海域實施了休漁期,完全不用擔心遼東灣里的海鮮無法供給大軍食用。

  隨軍前來的漁夫們見到太子爺送糧成功,大軍不但再次重創韃子,而且還全身而退,自然非常高興。

  尤其是客戶數量沒少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

  打了勝仗,當然要吃吃喝喝。

  除了作戰時不准攜帶烈酒之外,飯菜方面的質量堪比過年過節。

  跟著太子爺打仗,完全不愁吃食,與此前朝廷指派作戰的情況截然不同。

  首次參加伴駕作戰行動的將士,莫說下面的士卒,就算上面的參將級別的將領,也不少人沒吃過海鮮。

  這下總算可以大開眼界且大快朵頤了,決計算是不虛此行。

  此番作戰,士兵的餐飲都是定量供應的,午餐與晚餐,每人都可得到一斤魚作為肉食,外加半斤海帶或其他蔬菜,米飯管飽。

  往上校尉的飯菜水準只高不低,到了總兵或旅長級別,那就可以直接參加太子爺的宴席了,甩開腮幫子隨便吃。

  某太子宴請諸將大吃大喝,也不怕朝廷有人找茬,因為是自掏腰包,下面的人的飯菜是朝廷支應,這是兩回事。

  下面的校尉想要給自己加餐,那就也得自掏腰包,由於是現捕現撈,大部分沒斷氣的海鮮都是鮮活的,而且明碼標價,不會缺斤短兩。

  本著回去就吃不著且吃不起的原則,貪圖口福之人都會趁此機會花點錢,讓自己過足癮再說。

  張德昌與楊德政兩路人馬須返回宣大,繼續協助總督楊文岳固守戰略要地。

  牟文綬則可率部搭乘鄭氏的商船先走海路,後經長江,直抵南直隸西部地區。

  劉國能、李萬慶兩部以及三萬榆林兵則須留守畿輔一帶,增加某太子手裡的禦敵籌碼。

  就是為了防止皇太雞在夏秋之際,再次叩關找補自己的損失。

  有機會被某太子直接統領,這算是肥缺了,因為諸部都會得到足糧足餉足裝備的待遇,基本啥也不愁。

  不打仗的話,除了日常訓練,剩下的時間那就等於在軍營里養膘……

  有了這七萬人馬,加上原本畿輔一帶的駐軍,某太子就有信心和實力野戰禦敵了。

  不能在大規模裝備坦克之後,還讓皇太雞帶著辮子兵進來打秋風,那就太過寒磣了。

  倭軍現隨船隊返回大沽口,等拿到了獎金,再啟程回國。

  最重要的是領兵的大名與將軍們要以領取獎金的名義,前往京城大採購一番。

  其實在天津也能買到心儀的商品,但這種旅遊觀光的機會豈能輕易錯過?

  很多人之前根本沒出過國,更沒來明國的都城遊玩過,必須拍照留念才行。

  某太子麾下的工廠早已實行三班倒,以滿足各個大客戶所下的海量訂單。

  倭軍上下所領取的獎金,最終會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落到某太子的口袋裡。

  這是此前得來的經驗之談,除了足輕之外,包括武士在內,沒人會傻到真把白銀帶回家。

  在明國將自己所得的白銀用來購物,到家之後再賣掉,那就等於淨賺了兩三倍的利潤。

  而且完全無需上稅,這是經過德川大將軍同意的,大將軍本人每次也會派人前來採購。

  初到明國都城,倭軍大名與將領的直觀感覺就是繁華,無比的繁華!

  京師的繁華程度不下大坂的十倍,也就是相當於十座大坂城攢成一堆了,這還是保守估計。

  到崇禎十六年春季,根據順天府尹侯峒曾的統計,京城的在冊人口已經達到三百二十五萬。

  在冊是指有本地戶口的人,算上周邊以及外地及外國來的流動人口,可能突破四百萬大關!

  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京城的工業發達,工廠林立,招工機會多,薪資待遇好。

  使得周邊地區的青壯勞力幾乎都放棄了種田,把家裡的地租出去,進城來務工賺錢。

  再就是周邊城池裡有錢的富紳也願意搬到京城來,或者在京城裡置地購房。

  京城這裡歌舞昇平、聲色犬馬,外地自然也有,但檔次就有明顯的差距了。

  貪圖享受又不差錢的土豪,在看過各種總匯的表演之後,也願意在這裡常駐。

  北廷管理的八隅之地,考試的學子與來鍍金的二代們,本著或學或玩的想法,也會住在京城。

  那些外地的商賈想要偷師學藝,就得派家中腦子活泛的子嗣到京城裡生活。

  這些土二代住進來個把月之後,別的或許沒學好,逗小姐姐真是手到擒來……

  只有購買房產達到一定金額,或者在工廠做工達到一定年限,再或者得到了朝廷或某太子的嘉獎,才會得到京城戶口。

  很多窮人都在典房或租房,短期內是沒機會得到戶口的,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家眷,就都算是流動人口了。

  京城人口暴漲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官兵,特別是東宮衛隊的家屬在口碑營銷之後,紛紛搬進城裡。

  東宮衛隊上下不論軍銜高低,一律自動獲得京城戶口。

  對於這點,當初朝廷里不少人都是有異議的。

  某太子就說了一個解釋,便堵住了眾人的嘴。

  那就是東宮衛隊的忠誠度自然無須質疑,最重要的是,東宮衛隊屬於某太子的私兵。

  糧餉完全由某太子來出,某太子自然不會虧待這些嫡系人馬。

  這便意味著京城可以一下子多出數萬身份可靠且收入穩定的人家,還有甚子比這更重要的呢?

  由於都居住在固定的小區,便於收發消息,一旦城內有事,放假在家的衛隊成員立刻可以集結待命。

  換作平時,這些人的收入不都是用來消費的麼?

  這就等於某太子用自己兜里的錢,來刺激京城消費,促進京城發展。

  某些傻子還不打算買帳,那就是真傻了!

  東宮衛隊編有十四個旅,規模約七萬人。

  這背後就是七萬戶家庭,一家按五口人計算,那就是三十五萬人,實際要遠多於此。

  在徵求過猛如虎、虎大威、李成棟、高傑、劉光祚等人的意見之後,各部將領自然願意將麾下將士的家眷從老家遷來的。

  京城物價倒是不低,但單就米價一項,便比西北低不少。

  當兵吃皇糧可是旱澇保收的差事,比較之後,搬到京城肯定是更加划算。

  遷來家眷之後,來自外地的將士們才更願意拱衛京城,這才真正實現了保家衛國!

  現在北廷的情況就跟北宋差不多,後者的都城是沒有天險保護,不得不在開封周邊部署大量兵馬。

  某太子這邊則是有天險,但多半守不住,於是乎也走了老趙家的路子……

  這些兵馬在戰時就是抵擋辮子進攻的力量,在平時,連同其家眷,那就是莫大的消費群體。

  此番又取得了錦州大捷,凱旋之後,《京師日報》與《帝國日報》都開始大吹特吹。

  但戰果是實打實的,已經得到了朝廷的確認,沒人再跳出來質疑錦州大捷的真實性了。

  相信在勝利消息傳到南都之後,那邊的《南都日報》與《大明日報》也會印刷特刊來慶祝的,順便再大賺一筆……

  獲勝之後順利回到自己的老窩,大吃大喝是必須的,這下總算是有酒了,諸將都是一醉方休的節奏。

  太子爺親征便能幹掉六千萬狗韃子,還有照片為證,伴駕參戰的將士們也親口證明。

  百姓們聞訊之後,自然是高興到無以復加,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鞭炮煙花一起上。

  當天兩款報紙合計售出約五十萬份,還有不下十萬份的外地訂單。

  對某太子來說,自己帶兵打了勝仗,還能讓自己的姑姑與姑父兩口子賺點錢,這就很和睦了。

  不過第二天的朝會上,某太子也提醒群臣要提高警惕,現在還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距離這個目標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呢!

  因為今番「錦州大捷」,僅僅是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大明算是戰果頗豐的一方。

  而錦州仍舊處於被東虜圍困的狀態,城內的存糧也只夠吃一年的,明年這個時候還得過去給祖大壽送餐。

  今年能打贏並不意味著明年、後年、大後年也能打贏,沒有充足的準備,就不會獲得如此的勝利。

  說白了,現在最棘手的問題還是缺錢!

  若是可以省下洪承疇所部進剿的開銷,那北廷戶部的壓力會減輕很多。

  可讓洪承疇率部圍攻大別山裡的張獻忠與革左五營兩部人馬,首先就是兵力不足。

  至少得將劉國能與李萬慶兩部人馬再增援過去,要是想增加勝算的話,還得將三萬榆林兵也一併派過去才行。

  如此一來,畿輔的防禦能力就會驟然降低,想要取得「灤河大捷」那樣的勝利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沒有倭軍幫助固守長城防線,皇太雞的辮子兵可以隨心所欲的找個突破口,快速南下去大明腹地打劫。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某太子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再次實施招撫計劃。

  只要大別山裡的那兩路流寇願意投誠,朝廷可以既往不咎,但必須滾出大明本土。

  落腳點就是呂宋南部的某幾個島,一個頭目一個島,人人有份,公平合理。

  對方願不願意,那就兩說了,但不能一味地跟熊文燦那個二傻子一樣行事。

  還是要以軍事進攻為主,設計招撫為輔,對流寇來個軟硬兼施。

  目前藏匿在大別山裡的流寇,準確的說是四營,而且不是革左四營,因為「左金王」賀錦已經被姜讓與趙光遠這倆總兵官,在反攻汝陽的時候合力給宰了。

  「革里眼」賀一龍在跑路的時候死於亂軍之中,「老茴茴」馬守應、「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成倒是跑回了大別山。

  張定國所部也跟著進了山,後來派人聯繫到了轉戰各地的張獻忠與張可望,兩路人馬打不過士氣正旺的官軍,只能也進了大別山。

  山裡有馬守應、劉希堯、藺養成、張獻忠這四路人馬,總兵力不下三萬。

  圍山的洪承疇麾下有十萬大軍,但分散在四個方向。

  流寇突破封鎖線倒是容易,問題是之後怎麼辦?

  向西就是赤野千里的河南,向北則要經過水網密布的兩淮地區。

  向東進入江南,錢糧倒是不愁了,但肯定會遭到官軍的圍攻。

  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