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官閣下,很高興再次見到你!」
之前奉命南下求援的德容中尉在菲律賓馬尼拉,遇到了自己的上司,也就是大員地區艦隊司令舒爾斯貝克上校。
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艦隊包括九艘戰艦和事先徵調過來的六艘武裝商船,一艘都沒少,全部停靠在馬尼拉灣避風,或者說等待援軍的抵達。
在整個海灣里,另有八艘荷蘭商船,不開火就是商船,開火就是武裝商船。如果作戰需要,他們也將會被臨時徵調,加入大員艦隊。
這不是德容中尉第一次來到馬尼拉,他所指揮的「好望」號在南下時遭遇了風暴,便停靠在此地三天時間,之後才繼續南下,駛往巴達維亞。
「好望」號擁有足夠好的運氣,在行駛了五十五天之後,在遙遠而又漫長的航行中沒有損失一名船員,便成功抵達了東印度公司設在巴達維亞的大本營。
然而讓德容始料未及的是,作為最終決策機構的評議會,居然對大員長官約翰范德勃爾格親筆書寫的求援信不大相信。
他們給出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在「好望」號離開福爾摩沙之前,該地並未遭到尼古拉斯一官所率領的艦隊的攻擊。
一切僅僅來源於對一封無法核實身份信件的貿然猜測,由此而讓評議會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北上馳援,是不切實際且完全無理的要求。
當時信使的菲利普科庫並未出現在巴達維亞,在馬尼拉也沒見到他的影子,要麼死了,要麼躲在熱蘭遮城堡里避難,要麼還被鄭一官扣押著。
沒有人證怎麼辦?
好在找到了另外一個證人,維爾納布林德,他之前與科庫一起去見過勃爾格長官,算是當事人。
布林德也願意為此作證,但他僅僅是一個間接證人,因為布林德並沒有親眼見到過科庫所聲稱已經進駐澎湖群島的鄭氏艦隊。
如果鄭一官的艦隊進駐澎湖,那便是進攻大員,乃至整個福爾摩沙的明確信號,否則,這便是一場誤會。
由於倭國大將軍已經大幅度減少荷蘭與該國貿易往來金額與商品數量,導致公司收入銳減,所以從大員至倭國的航線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
評議會已經開始打算徹底停掉這條航線,並且在情況允許時,放棄熱蘭遮城堡,甚至半個已經占領的福爾摩沙。
對貧窮且市場規模不大的倭國,東印度公司失去了興趣和耐心,然而對鄭一官背後的明帝國,態度卻剛好相反。
明帝國不但幅員遼闊,而且擁有上億的人口,尤其是南方與江南這連個地帶,是無比富庶,且令人嚮往的。
如果能讓明帝國開放港口,便可以忽略鄭一官這個中間商,使荷蘭商船直接進入港口,從事貿易活動。
按照最為保守的估計,每年的貿易額也能達到三千萬兩白銀之巨,這樣一來,整個東亞的貿易便被徹底盤活了。
只是鄭一官這個傢伙作為一隻地頭蛇,每每從中作梗,刻意干擾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直接聯繫,不得不向其繳納一筆數目不菲的中介費。
這比直接和上家交易所賺取的利潤要低得多,礙於料羅灣與澎湖這兩次海戰均未能取得預期的戰果,東印度公司也暫時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討論該如何作出抉擇的最終會議上,有人提出如果大員地區真的遭到了鄭一官艦隊的圍攻,那麼這也不失為一個改變目前不利和約的一次機會。
派出艦隊支援勃爾格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威脅、重創、乃至殲滅鄭一官的艦隊,迫使其同意東印度公司可以與明帝國的朝廷直接談判。
沒人對每年數千萬兩白銀的貿易額不感興趣,每個人從中分到一點,那便是數萬兩之多,做上幾年這種生意的話,便可以回到本土享受無比奢華的退休生活了。
這個觀點很快便得到了更多人的贊同,尤其是可以擁有兩套作戰方案。
如果鄭一官沒有輕舉妄動,那麼艦隊完全可以保證襲擊的突然性,將他的艦隊重創在其港口。
反之,便可利用熱蘭遮城堡,牽制鄭一官的陸軍,待公司艦隊將鄭一官的海軍消滅之後,這些陸軍失去了補給,最終只能向己方投降。
只要派出的戰艦足夠多,那麼這個辦法是非常可行,而且成功機率非常之大的。
為此,評議會還特意召回了準備進攻葡萄牙所占據的馬六甲的作戰部隊,規模在千人左右。
還前所未有地調集了六十二艘戰艦,確切的說,這些都是武裝商船,但每艘船上都裝備了數量遠超敵軍戰艦的火炮。
通過兩次海戰證明,對鄭一官的艦隊來說,每艘荷蘭武裝商船的戰鬥力都等同一艘強大戰艦。
而鄭一官所製造出來的戰艦,在武裝商船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一艘武裝商船完全可以匹敵二十艘,甚至更多的敵軍戰艦。
有了艦隊與登陸部隊之後,還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負責統率。
但這也是現成的,那就是還在為上次海戰失利而耿耿於懷的普特曼斯。
評議會覺得普特曼斯至少還有一定程度的可取之處,特別是對明帝國以及鄭一官非常了解。
因為光有帳面上的實力還不夠,只有了解敵人,才能戰勝敵人。
東印度公司此前已經失敗了兩次,但對於第三次行動,務必要成功。
在人員、武器、物資全部補充完畢之後,整個艦隊於十月十八日,從巴達維亞起航,駛往馬尼拉。
沒有選擇直航大員地區的原因就是擔心在海上會遇到風暴,而且在馬尼拉還可以補充必要的淡水與果菜。
不論是荷蘭還是東印度公司,即便歐洲戰事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眼下都無意進攻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賓群島。
只要還遵守雙方此前定下的約定,那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甚至戰艦,均可以在事先通報的情況下,在馬尼拉灣進行避風以及補給。
湊巧的是,當規模龐大的馳援艦隊出現在馬尼拉外海之時,剛好碰上風暴在此地橫行,這下想要繼續北上都變得不可能了。
連岸上的椰子樹都能被颶風掛歪,甚至被連根拔起,可想而知海上的風浪會有多大了。
普特曼斯可不想還沒到大員,就因此強行北上而損失好幾艘戰艦,那就太過倒霉了。
如果真出了這種事,他還要向評議會作出必要的解釋,運氣不好的話,還須為此負責。
這些戰艦都是公司或個人的資產,每一艘船,每一門炮,甚至每一個水手都是。
哪怕有一個水手被風颳到海里,等行動結束,公司也要作出相應的賠償!
當然,如果鄭一官的部隊在進攻大員,普特曼斯是相信勃爾格完全可以憑藉堅不可摧的熱蘭遮城堡堅持半年以上的時間的。
如果在馳援艦隊趕到之時,這座城堡已經變換了旗幟,那只能說明勃爾格率部投降了。
熱蘭遮城堡是一座棱堡,雖然外形修建的並不完美,遠遜於本土棱堡的那些造型,但絕對稱得上堅固。
鄭一官手裡的孱弱火力,在短期內,譬如一年之內,是不可能摧毀這座棱堡的,因為火力比鄭一官強大得多的西班牙陸軍都沒做到。
「我也是!你能完成使命真是太棒了!」
大員地區艦隊司令舒爾斯貝克上校由衷的讚美這位能幹的下屬,相信勃爾格那傢伙看到又有如此規模的艦隊來援,估計要留下激動的淚水了。
他此前一直在率領這支僅有十幾艘戰艦的艦隊在海上四處尋覓目標,卻又礙於實力有限,不敢與鄭一官的主力艦隊決一死戰。
在得手了幾次之後,貝克上校便命令艦隊開赴明帝國的瓊州島,在哪裡逗留了一些日子,然後又截獲了從東南亞返航的幾艘明帝國的商船。
貝克上校很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的艦隊不可能一直擁有這麼好的運氣,一旦在海上遭遇風暴,甚至鄭一官的艦隊,那便等於前功盡棄了。
在巴達維亞派出援兵之前,他必須保存實力,於是在徵得艦隊副司令托馬斯亨德里克斯少校的同意之後,便命令全員南下馬尼拉。
這裡距離大員不算太遠,而且說不定能夠碰上從巴達維亞北上馳援的艦隊,在此期間,正好給精神緊張的船員們放鬆一下。
貝克上校並沒有等待太長時間,普特曼斯的艦隊便抵達了馬尼拉。
兩支艦隊匯合之後,規模達到了七十七艘之多,包括德容指揮的「好望」號。
這可是把菲律賓總督塞巴斯蒂安胡塔多科奎拉給嚇得不輕,在得知對方並非要進攻自己的地盤之後,才稍感放心。
他最多只能調集一千名西班牙士兵來固守馬尼拉,除此之外在募集三千左右的土著士兵,僅此而已,這恐怕不是有備而來的荷蘭人的對手。
由於西班牙帝國已經主動放棄了與明帝國的貿易,使得菲律賓總督這差事的收入已經大不如前了。
科奎拉也想要開源節流,只是礙於轄區內的軍事實力極其有限,國王陛下正忙於在歐洲與老對手廝殺,根本無心向東方增兵。
回見普特曼斯時,科奎拉在得知對方集結艦隊的意圖便是打算北上迫使明帝國開放港口,與荷蘭進行貿易,對此他也是頗為心動。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一旦荷屬大員失守,被鄭一官的部隊攻占,那麼他們下一個攻擊目標,必定是福爾摩沙島上的西班牙屬地。
也就是名義上位於該島北部的「西班牙滬尾雞籠長官轄區」,雖然面積不大,可再小也屬於無比榮耀的西班牙帝國。
對於普特曼斯邀請自己也出動艦隊一道北上,事後一同瓜分與明帝國貿易份額的邀請,科奎拉還在猶豫之中。
畢竟沒有得到國王陛下的許可,就擅自調集艦隊,可是很不合理的,而且萬一有所損失,甚至沒有達到目的,那自己就無法解釋了。
對於宿敵荷蘭,科奎拉也保持著高度警惕,儘管對方貌似沒有進攻菲律賓的企圖,但也不得不防。
雙方唯一達成一致的地方,就是對於明人的看法。
明帝國的人,都是保守、自私、貪婪、狹隘的,沒有什麼見識,又自命不凡。
明明人口龐大,足可以進行對外擴張,卻一直龜縮在本土,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這個帝國對於生活在海外各地的子珉完全棄之不理,可謂冷血至極。
正是基於此等原因,科奎拉才向這些海外明人舉起了屠刀。
在他看來,這些生活在菲律賓的明人比當地的土著更加勤奮和聰明,而且與明帝國本土來往密切。
這等於將菲律賓的財富轉移到了明帝國那邊,對於西班牙帝國在菲律賓的統治十分不利。
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一六零三年,前任總督佩德羅布拉沃已經清除了一次,這是很好的例子,科奎拉只需要照搬過來就行了。
而在普特曼斯的艦隊抵達馬尼拉之前,科奎拉剛剛讓麾下的軍隊又做了一次清洗,美其名曰「清理人間污垢」!
對外的口徑是一個明人須繳納十銀幣的人頭稅,不交者死!
利用這個藉口,一千西班牙士兵便消滅了兩萬多明人!
這些死者的財產,很大一部分都落到了科奎拉的口袋裡。
科奎拉擔心這次行動會引來鄭一官的報復,尤其是對「西班牙滬尾雞籠長官轄區」的進攻。
但既然已經幹了,也就無所謂了。
吞下去的銀幣,不可能再吐出來!
普特曼斯的艦隊能夠擊敗鄭一官的話,剛好為他解除了後顧之憂。
科奎拉提前預祝普特曼斯取得勝利,最好可以消滅鄭一官的艦隊,為整片水域迎來長久的寧靜。
普特曼斯聽說了科奎拉的所作所為之後,也沒有當面做出評價。
既然明帝國對於上次屠殺行為都不聞不問,那麼這次也就更不會予以理會了。
鄭一官只對白銀感興趣,根本不會管菲律賓這裡的明人到底是死是活。
而且很快,說不定這位有恃無恐的前海盜頭子,現明帝國的伯爵,也會葬身魚腹了!
五天之後,雨過天晴,普特曼斯的艦隊從馬尼拉灣拔毛起航,浩浩蕩蕩,駛往大員。
鄭一官能夠跪地求饒,那便再好不過。
否則,便可以打到他跪地求饒為止!
在整個東方水域,沒有人可以阻止這支強大艦隊。
這是東印度公司的意志,更是上天賦予荷蘭人的使命!
一艘荷蘭戰艦等於二十艘明軍戰艦,那麼七十七荷蘭艘便可折合成一千五百餘艘明軍戰艦。
鄭一官能集結這麼多戰艦麼?
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此次己方艦隊必定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