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暄雖然暫時的品級還不高,但作為欽差大臣,還是有資格和權力來進山視察倭軍傷亡情況的,因為涉及到調配藥物來搶救傷員,這是事先與阿部重次商量好的事情。
考慮到雙方目前非常愉快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如此大的斬獲還未能套現換成白銀,阿部重次便將之前見到清軍信使,以及自己開出價錢的事情都跟揭暄簡單敘述了一遍。
揭暄聽罷並沒有出言反對,因為太子爺已經提前叮囑過了,但凡受傷的韃子,都可以賣給對方換銀子,不受傷的韃子,那就得在受傷之後才能賣掉。
太子爺在注意事項里寫的很清楚,這些韃子傷兵,大明是不可能白白養活的,一刀砍了就是便宜他們了。讓他們去挖礦,工作效率又不高,搞不好還得倒搭進去伙食費。
唯一可行的辦法,那就是賣給原主,讓原主來養活這些傷兵。反正即便是治好了也是一群殘廢了,還能吃掉「大清國」的不少糧食,順便賺一堆銀子,何樂而不為呢?
這招也就是太子爺想得出了,換成朝廷里的人,肯定是不會同意用好不容易抓來的俘虜去套現的,未免過於有損朝廷的顏面了。
太子爺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一切都從實際出發,只要不給大明這邊增加負擔,同時能給「大清」那邊添一堆累贅,太子爺是特別樂意做這種善事的。
只要原主子願意出錢贖人,那就都可以打包賣掉,一個不留。這些人又不是王公貴族,一點對外宣傳的價值都沒有,想被朝廷恩養起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賣!
不但要賣!
而且還要打折賣!
按照朝廷定價的五折銷售!
走過!
路過!
不要錯過!
上好……
呃……不算太好的「大清勇士」,只要一百兩銀子一隻!
你買不來吃虧,更買不來上當!
都瞧一瞧,看一看啦~!
太子爺都將銷售文案寫在上面了,看得阿部重次頓感不明覺厲。
德川大將軍曾評價明國皇太子天賦異丙,才智過人,可謂舉世無雙。
阿部重次原本覺得德川大將軍的評價實在是太過誇讚了,完全是在客氣。
通過此番征戰遼東半島,阿部重次已經對這位皇太子有了重新的認識。
有治國理政之才,又有經商販貨之能,還懂得兵法韜略,懂得僱傭幫手來禦敵。
縱觀古今,也算是千年未有之人了。
往後若是能有機會抵京,定要親自接觸一番。
揭暄說太子爺已經允許其向清軍出售俘虜,可以薄利多銷,而且照樣可以走帳,也就是說,戰果數量照舊,銀子照領。
從清軍那邊多賺的這份錢都歸倭軍所有,具體怎麼分,明軍不會加以干涉,就相當於給倭軍奮戰多日的額外獎勵了。
有了明國皇太子的支持,就等於消除了一切後顧之憂,便更加堅定了阿部重次做生意的信心和決心。
經過仔細清點與身份核實,現拘押的俘虜之中,有甲喇額真一人、牛錄章京四人,還有一堆不值錢的驍騎校,總數為六百二十五人。
絕大部分都是負傷的,腿腳利索的早就溜之大吉了,沒受傷的都是被炮火當場震暈過去,等到醒來就成了俘虜。
按照打五折的價錢,以及將領的標價,這些俘虜總價值為九萬七千兩銀子!
湊整要多爾袞十萬兩並不多!
明碼標價,合情合理!
若是清軍那裡還有大量的倭軍俘虜,大可以從這些人里進行數量充抵。
從清軍營寨里返回的大坂二郎說跟他關押在一起的只有三個人,其他營寨里的情況就不清楚了。
不過阿部重次對此很有信心,倭軍作為防守的一方,並不需要付出太大代價。
在作戰時也沒遭遇過大敗,故而自己手裡的俘虜數量絕對比多爾袞手裡的要多得多。
這項生意細算起來,己方是占有優勢的,這才敢安排如此的交易方式。
原本還可以俘獲更多的清兵,可是在反擊的時候,倭軍上下過於激動,將大部分傷兵都給當場「啪啪」死了……
早知道傷兵還能賣錢,阿部重次就會通知下面點到為止了,這下損失了好幾十萬兩銀子,這是何等的悲痛啊……
關於是役,揭暄在視察過各處戰場之後,表示自己能夠接受的戰果為一萬,也就是倭軍可以從明廷兌換二百萬兩銀子。
另行追加三十萬兩銀子的擊斃清軍高獎勵的頭銜賞金,總計二百三十萬兩,撫恤金另算,決計算是對得起連日來倭軍如此賣力的奮戰了。
這筆錢數量巨大,揭暄手裡也沒有,需要在戰役全部結束之後,去天津領取,阿部重次倒是沒有異議,畢竟事關那麼大一筆錢,自然要審慎對待。
關於明廷是否賴帳不給錢,阿部重次倒是並不擔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就不是自己能夠干涉的事情了,這裡面還關乎德川大將軍的切身利益。
只要明廷認為還需要倭國,特別是需要倭軍繼續出戰,那雙方再次合作的前提條件便是把欠款一次結清,否則下面的事情就很難談妥了。
聽過明國皇太子在監國初期便清理掉了一大批蛀蟲,國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程度,可能有五六千萬兩銀子之巨,那就意味著支付這點「小錢」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明國皇太子是聰明人,不會因小失大,再次讓明國陷入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倭軍對明廷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只需要付出一點銀子,便可以對清軍起到很好的牽製作用,這是目前明軍所達不到的。既然雙方都彼此需要,那實現長期合作也就順理成章了。
「湊齊了?」
「回王爺,湊齊了!」
「這便好!」
多爾袞不清楚倭軍的脾氣秉性,也不敢擅自托大,萬一惹惱了倭軍主將,將手裡的俘虜悉數賣給蠻明,那自己就太被動了,大清國也會被連累到。
於是將全軍攜帶的銀子,包括貝子碩托的家當,以及金州守將鑲紅旗梅勒章京桑固里和旅順守將鑲紅旗梅勒章京勞薩出逃攜帶的銀兩,全部勒令交出。
加在一起總算是湊齊了十萬兩銀子,希望對方不會做地漲價,否則自己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再募集更多的銀子了。
倭軍已經派人事先過來通知過了,他們手裡總計有六百二十五人,作價十萬兩,而且要求無條件釋放所有在押的倭軍俘虜。
考慮到自己手裡的籌碼的質量和數量都處於絕對劣勢,多爾袞在思索多次之後,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地接受了這個不對等條件。
拿十萬兩換回來兩個牛錄的官兵,大不了回頭再用他們入關搶來十萬兩銀子。
用狗蠻子的俗語來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總之大清不會太虧。
人命要緊,先得把人給贖回來,這時候也顧不了太多了。
根據約定,雙方在山腳下錢貨兩清。
清軍一供搬來五十箱銀子,每箱兩千兩,總計十萬兩,外加所有倭軍俘虜。
倭軍將俘虜押到山腳下,走不了路的就被抬下來,很快便可以清點完畢。
確認人與錢都無誤之後,雙方便進行了當場交易。
多爾袞害怕遭到倭軍的炮擊,故意在兩里地之外觀察前方的動靜。
不過全套交易都很平穩,並沒有出現吃獨食的情況發生。
在俘虜回營之後,多爾袞發現多有人都帶傷,根本就沒有毫髮無損的。
據俘虜們如實稟報,倭軍說一分錢一分貨,你家王爺購買的是打折商品,故而……
多爾袞聞言立刻為之氣結,倭軍分明是不講信用,故意殘害大清勇士!
這時候咋生氣都沒用了,人家已經賣完貨了。
自己這邊拿出的可是真金白銀,不是鐵錠子。
多爾袞有心誆騙倭軍,想向對方透露自己手裡還有額外的倭軍俘虜。
可轉念一想,萬一對方手裡還有大量的大清勇士,自己又該當如何是好?
沒人知道倭軍到底俘虜了多少大清勇士,一旦對方還有後手,自己豈不是弄巧成拙了?
尤其是聽說留守在旅順城裡的奴才兵全都向倭軍投降了,這裡面應該沒有包括多少。
奴才兵不值錢,多爾袞手裡沒錢,更不在乎這些人的死活,直接選擇忽略不計了。
考慮到這點,多爾袞才感到投鼠忌器,不敢節外生枝了,事情這樣便算是結束了。
在這受的窩囊氣只能去找蠻明發泄了,起碼狗蠻子是決計打不過大清勇士的。
與此同時,倭軍開始分批登船走人,一部分撤往廟島列島北部休整,另一部分則奔赴廣鹿島,匯通固守在該島岸邊的倭軍,要一鼓作氣,殲滅島上的殘餘清軍。
本次作戰到此結束,收屍的差事就交給對面的清軍來做了,倭軍也懶得挖坑了,覺得意猶未盡的話,大可以在明年春季捲土重來。
戰歿倭軍官兵的屍體變成灰之後,都被裝載桶裡帶回本土安葬,是役全體將士的獎金與撫恤金將會隨後發放。
原本廣鹿島上有三千倭軍,但清軍兵力也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倭軍並未占據絕對的兵力優勢,所以一直沒有發動強有力的進攻。
在結束了老鐵山一帶的戰鬥之後,大約一萬精銳倭軍搭乘鄭芝豹艦隊的戰艦,開始撲向廣鹿島。
兩部匯同之後,兵力至少達到了敵軍的六七倍之多,輔以大量的各型火炮,尤其是羅三也帶著他所率領的迫擊炮營登島助戰,倭軍在兵力與火力上都占據絕對優勢。
島上的清軍最高將領——梅勒章京馬福塔,企圖憑藉手裡的三四百八旗兵,以及千餘奴才兵負隅頑抗。
馬福塔雖然從探馬嘴裡知道了對方得到了大量援兵支援,己方的勝算已經陡然直下了,但還抱有一絲僥倖心理,仍然率部負隅頑抗。
清軍此前唯一所能倚仗的優勢便是騎兵,不過在鄭氏艦隊持續向島上運輸戰馬以及馬戰武士之後,島上倭軍的騎兵也達到了五百之多。
雖然無法孤軍深入,但掩護大量足輕部隊對島上敵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是完全沒問題的。
廣鹿島倒是不小,不過說破天,也就是一個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島而已,剛好相當於兩個老鐵山地區。
但明倭聯軍擁有兵力、火力、戰艦這三方面的絕對優勢,上萬人在島上進行大滌盪行動,外加大規模的放火燒山,清軍根本就沒有多大可供閃躲的空間。
梅勒章京馬福塔帶著千餘清兵與前來進剿的一路倭軍陣戰了一番,在損失了將近三百人之後,發現毫無勝算可言,便奪路而逃了。
不過很快又遭遇了從側翼迂迴上來的另外一路倭軍,經過二番戰之後,清軍僅剩原來一半左右的人馬,餘下或死、或逃、或被俘。
三天之後,曹紹中與白登庸兩位甲喇章京,攜本部人馬對殘餘的八旗兵反戈一擊,生擒受傷的馬福塔,將其作為投名狀,率部向倭軍乞降。
廣鹿島之戰就此落下帷幕,俘虜三十五隻八旗兵,投誠奴才兵達到兩百九十六人,包括兩位甲喇章京與四個牛錄章京。
倭軍僅僅戰歿二十一人,主要原因便是迫擊炮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通常是隔著兩三百步的距離便陡然開火,大量榴彈轟得清軍猝不及防。
硬沖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在意識到盲目衝鋒無果之後,清軍士氣瞬間低落下來,只能狼狽逃竄,隨後被倭軍一路掩殺。
整個遼東半島戰役前後歷時十七天,包括四次陸戰與三次海戰,最後在老鐵山算平手的話,明倭聯軍取得了六勝一平的佳績。
倭軍戰績三勝一平(勝旅順、復州、廣鹿島,平老鐵山),登萊水師一戰一勝(滅右翼水師),鄭氏艦隊二戰皆勝(敗清菜聯合艦隊、滅左翼水師)。
總供擊斃敵兵一萬六千七百九十四人(含傷兵折合),俘獲四百零七人,投誠一千五百三十五人(全部為奴才兵)。
海戰摧毀清軍大小戰艦三百一十二艘,俘獲戰艦四十四艘、商船二十七艘,徵調漁船八十六艘,幾乎將東西兩側的遼東半島沿海的清軍海上力量一掃而空。
不論是陸戰還是海戰,都達到事先制定的戰略目標。特別是海戰,是役之後,沒有十年時間,清軍根本就無法恢復元氣,因為有經驗的水手已經要麼餵魚,要麼被俘了。
某太子說當初大清就勒令寸板不得下海,這下算是幫其提前實現了這個夙願,讓辮子連帶魚都吃不到才好!
從廣鹿島凱旋而歸之後,征虜將軍阿部重次、登萊水師總兵官茅元儀、欽差大臣揭暄以及鄭芝豹,全部乘船駛往天津,然後轉為漕運,再行抵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