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來報的孔有德差點以為自己中了狗蠻子的調虎離山之計,若是蓋州城被狗蠻子攻陷,自己一家便算是闔門被屠了,頓感一陣後怕。
至於損失的大清右翼水師,那就並非隸屬於自己麾下的隊伍了,損失便損失了,大不了擇時重建便是了。
大清向來講求弓馬嫻熟,便可施「以陸制海」之策,戰船都是次要的物件,只要十餘萬八旗大兵最終能夠攻破京城,蠻明水師再厲害也無濟於事。
碩托聽到這個消息,並未露出太大驚訝的神色,連兩個甲喇的人馬都已經被狗蠻子給聚殲在二龍山了,右翼水師是死是活,都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了。
眼下貝子爺最擔心旅順那邊的戰況上報之後,會引得龍顏大怒,進而遭到皇上的嚴懲,下獄問斬也說不定。
是役算是自天聰三年八旗大軍在京城附近會戰狗蠻子袁崇煥所部以來,遭遇的最為慘痛的失敗了。
被殺得屍橫遍野也就罷了,時至今日,己方連對方兵力如何、主帥是誰、目標為甚都沒弄明白。
由於對戰時又不諳這股狗蠻子的戰法,清軍打得可謂是莫名其妙,輸得更是稀里糊塗,現在還處於猜謎階段,情報方面的收穫幾乎為零。
以前大清出兵,特別是在北直隸與山西境內的各地都有晉商負責帶路,進兵神速,所向披靡。
這下在本土作戰,反而是耳聾眼瞎,啥都沒弄明白。就知道旅順被圍,保不保夕,然後直接折了兩個甲喇的人馬,旅順二城反而還沒保住。
落得如此下場,這仗打得真是讓碩托窩火又抑鬱,即便是想罵對方的主帥,都不知道人家姓氏和誰……
至於這些早就褪去了昔日神采的手下,碩托也不便於輕易責備,他們都是經過浴血奮戰才殺出一條活路的,不然都得被狗蠻子給剁成碎肉不可。
這麼一想,碩托又惦念起那折進去的那三百多無比寶貴的巴牙喇了,心中不免哀嘆起來,蓋州那邊情況怎樣,他是一點關心的念頭都沒有了。
碩托就想著如何能夠翻身,只是手裡無兵,再向皇上請示恐怕也很難得償所願,更別說自己那位親爹輕易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了。
即便皇上心胸寬廣,不計前嫌,讓自己戴罪立功,可是要無法調動鑲紅旗那三個甲喇的人馬,僅憑檬古八旗和漢軍四旗,真能打得贏這場翻身仗?
這兩股人馬加起來還不足四萬,合夥去打兵力高達六七萬的狗蠻子,誰也不敢保證可以穩操勝券。
要是二番戰再吃了敗仗,那後果……
碩托都不敢往下想了!
只有調動正紅旗和鑲紅旗的全部人馬,再加上檬古八旗和漢軍四旗,這樣對戰這股狗蠻子才能勉強算是勢均力敵,連優勢都談不上,除非再算上兩藍旗或者兩白旗的人馬。
通過實戰證明,這股狗蠻子可不只是人多勢眾那麼簡單,可是非常能打,對戰數百巴牙喇都不落下風,換作在寧錦地區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若是二番戰不是由他來指揮,那就更好了。
誰統兵過去,算誰倒霉!
毫不誇張地說,要將這股狗蠻子殺得潰不成軍,起碼要豁出去整整一旗人馬才行!
這可不是檬古八旗或者漢軍四旗那些廢物玩意,可是實打實的七八千八旗大兵!
一戰便須死掉這麼多八旗大兵,碩托絲毫不介意,反正又不是他的手下。
他帶著不足三千人硬打六七萬狗蠻子的時候,其他人不都是在納涼呢麼?
當初碩托被下令駐紮復州,就意味著沒有戰功便無法恢復昔日的身份。
雖為鑲紅旗固山額真,卻等於是被晾在犄角旮旯里了,任他自生自滅。
這回好了,碩托還是決定見機行事,能不領兵就不領兵出征。
等旁人也兵敗遼東半島,屆時他才能有轉圜的餘地。
更恭順王孔有德說這麼多肺腑之言,完全是看在人家火速出兵的份上。
換成旁人……
呵呵!
見他鬼去吧!
等過些天,讓你們這些人也嘗嘗戰馬陷進坑裡的滋味如何!
關於實戰的具體情況,碩托連孔有德都沒透露分毫。
現在他巴不得別人也在狗蠻子面前栽個大跟頭呢!
想看爺的笑話?
好啊!
等看完了,就該輪到你們上陣了。
屆時,爺看你們所有人的笑話!
「報復」這種事,有的時候並不需要親自動手。
這麼一想,碩托心裡就舒服多了……
*********瀋陽皇宮**********
頭頂寶石涼帽,身著藏藍色真絲便服的皇太雞最近心情很好,應該說非常好,好得不能再好了。即便大熱的天氣,也沒有感到一絲心煩氣躁。
鼻血不流了,氣也喘勻了。原因無他,蠻明皇帝病重,方才黃口年紀的太子監國,關內特別是畿輔地區被搞得雞飛狗跳,一片大亂。
這就意味著大清奪取天下的時候來到了,這可是天賜良機,大清君臣做夢都想不到的美事,居然就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皇太雞身旁的龍椅上還放著一份數月前出版的《京師日報》,上面寫明了梗概情況,為此他還看了不下十餘遍。
在安插在京城裡的探子送回關鍵情報核實之後,大清的文武群臣幾乎要歡呼雀躍起來,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手裡奪取蠻明的萬里江山實在是太容易了。
沒了狗皇帝崇禎指揮調度,蠻明這下算是群龍無首了,各地總兵都會六神無主,面對十餘萬大清鐵騎,只有開城乞降的份了。
原本在錦州外圍松山地區作戰失利的陰霾被這個好消息一掃而空,當下群臣討論的便是大清該擇何時入主中原,取蠻明而代之。
此時,身為大學士的范文程出列進言:「啟稟吾皇,以奴才看來,如今蠻明太子監國,無法服眾,朝廷混亂,流言四起,南方尚有十數萬流寇反攻蠻明各部。我大清王師不能照之前出兵的初冬時間,理應提早入關,最好在夏末秋初,這樣正是關內收穫糧食之時,王師可幫百姓免去蠻明之重稅,也好以戰養戰!」
范文程的計劃便是趁火打劫,幫著關內的百姓收莊稼,只要向大清王師交了糧食,待大清入主中原之後,自然可以善待這些良珉!
糧食是皇太雞最為關心的事情,因為自從晉商被狗太子斬盡殺絕之後,加上蠻明朝廷下令封鎖關隘,嚴禁一切物資出關,大清已經很難從關內得到足夠多的糧食了。
雖說大清這邊也有些許存糧,不至於現在就吃了上頓就沒下頓,可時間一長,終究扛不住這種封鎖,還需要提前未雨綢繆一番才行。
都察院承政張存仁旋即出列附和:「臣附議范大學士所言,且臣以為此次出兵非同以往,若是我大清要奪取蠻明萬里江山,當下編有之兵力則需立即擴充,否則斷然無法在占領關內城池之餘,再行抽調兵力南下。」
如今大清國除女真八旗的六萬精銳之外,還有檬古八旗、外藩檬古三旗、漢軍四旗,以及天佑軍、天助軍和續順公沈志祥一部。
女真八旗為完全脫產隊伍,並不參與平時的耕作活動,檬古八旗(漠南檬古)與外藩檬古三旗(喀爾喀檬古)為三丁抽一得來,前者編有一萬八千人上下,後者則約九千有餘。
恭順王孔有德與懷順王耿仲明供同統領的天佑軍兵力約一萬七千,智順王尚可喜所部約一萬,續順公沈志祥所部約五千。
這些都是野戰隊伍,除此之外,大清還在各地駐有約一萬「守兵」,這些都是女真八旗,在必要時刻可以編入「戰兵」之列。
大清國的戰兵總兵力約十二萬,各地的守軍,包括非八旗兵約兩萬,總兵力約十四萬,但只要糧食充足,還有很大的擴充空間。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十分看不起出身降將的張存仁,這廝之前跟過祖大壽,在大凌河一戰之後便歸順了大清,不過降將就是手下敗將,就會說些危言聳聽之詞:「啟稟皇阿瑪,兒臣以為我國天兵,一可當十,十可當百,百可當千,千可當萬!六萬八旗天兵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更可擊敗六十萬蠻明大軍,何須擴充乎?兒臣以為出動六萬八旗天兵,輔以數萬僕從,便可奪得蠻明的萬里江山了!」
出動十二萬大清王師還打不下來狗蠻子的江山?
怎子可能???
張存仁此言分明是漲他人威風,滅大清的士氣,十分可惡!
皇太雞看了看抱拳施禮的豪格,心裡不免慨嘆起來,身為長子,卻無戰略眼光,城府又不深,遇事總是不經思索,武斷決定。
以後還怎麼繼承自己的皇位?
都是同齡人,你可是比你多爾袞皇叔差遠了。
想到這裡,皇太雞甚至開始有些擔心豪格的未來了。
豪格都年過三十了,多爾袞才二十八,皇太雞已經不止一次為此事發愁了。
往好了說,豪格也就是多鐸那類的逞強好勝的匹夫而已。
若是自己不勤加教訓,恐怕要向莽古爾泰那廝靠攏了……
自己百年之後,將大清國的萬里江山交給豪格怎能放心?
萬一多爾袞學蠻明的朱棣,來個大清國的「靖難」,豪格該如何是好啊???
比拼腦力,毫無疑問,豪格根本就不是多爾袞的對手。
皇太雞覺得蠻明都沒豪格讓自己感到如此的頭疼……
「好了,張愛卿所言不無道理。我大清此番入關,並非為了收斂財物,而是要入主中原,改朝換代!不但要消滅蠻明的人馬,更是要守住已經攻占的城池。如此算來,當下王師倒是有些兵力不足。八旗人口有限,各固山額真僅需在出征之前,足額補充旗下人馬即可。檬古八旗與外藩三旗施『三丁抽二』之策,須在夏末之前,將兵力擴充至現有的一倍。天佑軍可擴充至三萬,天助軍擴充至一萬五千。各地守兵無需調動,須防止寧錦一帶的蠻明隊伍有所異動。在秋初之際,可入關的王師兵力大致可達十六萬!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張存仁是皇太雞親自任命的都察院承政,承政可是都察院僅次於「主管」的職務,主管都是貝勒,除此之外,便是承政了。
皇太雞不會因為豪格吹噓八旗天兵的超強戰力,而偏袒自己的長子,即便豪格說的是實情,這種內容也不適合在這個場合說出來。
「啟稟皇上,奴才以為若是王師主力進發關內,欲防範關外蠻明各部人馬,再行動員一萬守兵八旗勇士,附議三萬漢兵,方可確保萬無一失。」
在范文程與張存仁相繼發言之後,寧完我也要有所表示才行,這可是大清入主中原的天賜良機,時不我待,屆時自己也將是大清國的股肱之臣了。
一般來說,王師主力入關,在關外都會留有兩旗人馬負責守衛瀋陽,以及看守關外蠻明人馬,入關的只是六旗外加檬古騎兵以及些許漢軍而已。
倘若八旗此番都要入關的話,那麼關外必須留有兩萬八旗守兵和三萬的漢兵加以防範才行,不然恐怕被困錦州多時的祖大壽多半不會坐以待斃的。
十六萬大軍入關,留四萬在關外駐守,看起來還算是穩妥之策。
文臣武將並不擔心十六萬王師入關之後遭遇敗仗,能與王師對陣的蠻明人馬早就喪失殆盡了。
主要是擔心祖大壽會狗急跳牆,這時候聯合其他各部,出動數萬兵馬渡過大凌河,一路北上,那就會讓大清上下非常難堪了。
掌管正紅旗的代善想了想,出列道:「皇上,臣附議寧大學士所言,祖大壽此人反覆無常,我大清不可不防!只是增加一萬八旗守兵,尚且在各旗承受範圍之內。各地有兩萬守兵輔以三萬漢兵,再行抽調五千檬古騎兵助戰,定可叫叛逆祖大壽,乃至王在晉那老混帳不敢輕動!」
換作之前,各旗旗主是不會同意在這時候抽調麾下的奴才進行備戰訓練的,因為會耽誤耕種,自家的地沒人收拾,到了秋季還收穫個屁啊?
但此番王師入關就是要奪取大明江山的,可謂畢其功於一役,只要攻入了京城,控制了長江以北地區,銀子和糧食就都有了,種不種自家的地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身為太祖之侄,現統領鑲藍旗的濟爾哈朗與皇太雞關係莫逆,屬於嫡系之人,不願意看到代善這廝討好皇太雞,便進言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此番我大清立志改朝換代,便要盡起八旗天兵,除六萬鐵騎、兩萬守兵之外,還可組建兩旗鐵騎,臣以為可將後招之兵作為守兵,現有守兵作為戰兵。若皇上親統十旗之天兵,附議十萬大軍,天下自然歸我大清所有!」
十旗就是七萬五千人,加上兩萬守兵,總兵力便接近十萬了,幾乎是八旗子弟動員的極限了。
既然馬上就要奪得天下,說不定新年都要在京城過了,誰還關心種不種地的事情啊?
糧食?
好說!
吃蠻明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