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連橫戰略

  「本宮欲與西方諸國建立外交關係,特遣禮部派出相關人員,常駐西方諸國,成為大使或領事,這樣互通有無之後,才能避免誤會,彌合分歧,互利互惠,攜手供贏。日前本宮也在商討駐倭國領事時提過此事,禮部主管對外事務,當須全權承擔此事。關於外語翻譯之事,本宮也會讓廠衛物色合適人選,還可讓湯若望愛卿等人從中幫襯。駐外人員,五年為一期,若無特殊情況,常駐一國,滿十年即可返回本土,待遇自然從優,與駐倭國領事待遇等同。」

  比較起來,還是駐倭國領事是最划算的,因為距離本土最近,一旦有事可以及時告知朝廷,而在歐洲那邊當差,事無巨細,都得親歷親為才行。

  「目前主要有歐陸七國需要派駐領事,雙邊關係溫升,則可成為大使,雙方關係降溫,則降為參贊。法國都城巴黎,英國都城倫敦,西班牙都城馬德里,奧地利都城維也納,奧斯曼都城伊斯坦堡,以及教廷中心羅馬,將成為我大明駐外人員的主要辦事地。在確定駐外人員名單之後,本宮會將相關的具體情況寫成書面文字以供參考,並叮囑注意事項。往後禮部需要管理的事務將不局限於本土,更要顧及全球。」

  儘管馮銓是個托關係&走後門上來的傢伙,手腳也不算乾淨,但也是個人才,不然也不會在清廷當過要職,精明幹練的多爾袞是不會用一堆廢物給自己當助手的。

  某太子覺得這貨只要得到了一些指點,就會把禮部的事情打理好,要是辜負了自己的期望,五星級的山棟礦場就會歡迎他入住!

  「臣遵命!定會盡心盡力,請殿下大可放心!」

  這等於馮銓手裡一下子多了數個肥缺,這下自己府邸可是會變得車水馬龍,登門拜訪者肯定會絡繹不絕。

  駐倭國領事丘民仰是從三品官職,月俸一百四十兩,算上各種補貼,在朝廷當差最多每月只能拿到二百兩,全年不過兩千四百兩而已。

  然而作為倭國領事,包括年俸在內,丘民仰的可支配資金竟然高達上萬兩之多,這是包括馮銓在內的禮部眾人都不敢想像的事情!

  這下太子爺要派人常駐西方諸國,在萬里之外的地方,待遇自然不會低到哪去,說不定又會有七個「丘民仰」誕生。

  不少人都對丘民仰的差事眼紅不已,這下非得掙個頭破血流不可,唯一的障礙就是要坐船五六個月才能抵達目的地。

  「本宮對此職務的要求只有三個,第一,頭腦靈活,懂得隨機應變,因為朝廷對於歐洲事務鞭長莫及,任職之人必須自行把握利弊得失。第二,要身體強壯康健,由於需要長時間坐船,一旦生病,可能返回都來不及便會病故。第三,要眼界開拓,懂得兼容並蓄,入鄉隨俗,不斷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技術,為我所用,西方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務實守信。禮部提交文官人選之後,由吏部負責提供,兵部須同時提交駐外武官人選。本宮將給位武官配備五百名士卒,武器裝備從本土運輸,馬匹在當地採購,初步計劃配備步兵、騎兵、炮兵三個兵種,在港口另行配備武裝商船,在戰時即可變為水師戰艦。廠衛會交予相關通訊密碼,一處有事,其他各處當須即使支援。」

  駐歐各國的部隊加在一塊大概有三千人規模,大仗是肯定打不了的,不過駐紮國的君主若有不時之需,那還是可以摻和一下小規模的群毆的。

  某太子讓楊進朝將一本自己編寫的合訂本交給馮銓,這裡面都是關於駐外人員的相關說明,包括各國的當下狀況與風土人情等等。

  馮銓如獲至寶地雙手接下,結果發現居然很厚,他是看過太子爺編寫的一些冊子的,上面的字是很小的,這說明自己算是有事可做了。

  起碼要將裡面的內容儘快弄懂才行,不能讓太子問起來,自己再卡殼,作為禮部尚書,對於外事一頭霧水,那就徹底壞了大事了,這尚書也要當到頭了。

  太子一怒之下,連首輔都不可能出言保住自己,馮銓對於眼下朝廷上上下下的情況是了如指掌的,只要能讓太子滿意,那就算是高枕無憂了,自己何去何從是很簡單的事情。

  「啟稟殿下,假若如殿下前番所言,法國為秦國,當下又有魏國、韓國、燕國助戰,我大明與齊、楚、趙三國結盟,以千餘兵馬派駐歐陸,可有勝算?若與秦國交惡,往後該當如何是好?」

  兵部尚書王家彥多少也有點戰略考量,不會光顧及眼下利益,其實大明眼下在歐陸也沒啥利益可循,無非是看在老湯的面子上,不想讓二哈集團輸得太難看而已。

  「仙界軍師劉伯溫掐指算過,若我大明不幫襯一二的話,歐陸之戰將在十年之內分出勝負,以法國為首的軍事集團將獲得決定性勝利。在此之後,西班牙也就是齊國,將會逐步衰落,被迫讓出霸主寶座。隨後英國與荷蘭,即燕國與韓國將會爭奪海上霸權,韓國先贏兩次,最後一次燕國獲得大勝。歐陸戰場烽煙再起,法秦與英燕聯手,從海陸兩線進攻荷韓,最終導致荷韓戰敗認輸,自此之後,英燕奪得了制海權,法秦奪得了制陸權。由此可見,這個軍事集團內部也是矛盾從生的,只要我大明認真對待,便可分化瓦解。確切的說,法秦在信念上是屬於齊、楚、趙一方的,只不過為了霸權利益,選擇站到齊、楚、趙的對立位置上與其交戰。這多虧了法國出了一位千年不遇的首相,也就是宰相或丞相。敢問首輔可知秦國有名丞相?」

  是時候抖出自己三十年教書老先生的身份了,讓這群井底之蛙也知道知道後來的事情,這樣才能方便自己接著忽悠下去。

  「啟稟殿下,秦國先有商鞅變法,後有李斯革新,勵精圖治,才有後來之強盛。」

  這個問題還是難不倒薛國觀的,要是連這都不知道的話,那他這個首輔真是會讓人貽笑大方的。

  「首輔所言不錯,如今法國的首相名叫黎塞留,此人不貪財,不好色,不結儻,不營私,深受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器重和信賴。法王路易十三不愛上朝,所有政務一律委託給黎塞留來處理,相當於我大明神宗爺爺與首輔張居正的關係。黎塞留在任期間,彈壓了叛亂,鞏固了王權,使得法國的財政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法國的國土面積僅有山茜、山棟、河楠、北直隸這四地之和這麼大,僅等同於五代十國時的後周而已,卻可以供養得起十五萬作戰部隊,這便與黎塞留的幹練和才華密不可分。倘若不是此人將於三年之後病故,歐陸霸權多半將會落入法國之手。其繼任者馬薩林雖然能力不及黎塞留,不過也算得上兢兢業業,使得法國國力在十年之後上升到歐陸七國之首。」

  某太子認為也就是黎塞留死的太早了,才五十七就掛了,跟諸葛亮的壽命差不多,這貨要是多活二十年,只怕得讓法國吞掉半個德國和西班牙。

  下面的文臣武將都聽得很是懵圈,照太子的話說,世間這麼會有這樣的奇葩?什麼都不好,一心為公?跟海瑞一樣?難不成是法國海瑞?

  「德國、奧地利與西班牙雖說是聯盟,但這三國其實是由一個家族來統治的,名叫『哈布斯堡』。諸位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若是法國再不聯合其他國家對抗這個家族,西有西班牙,東有德國與奧地利,那麼勢必會陷於雙線作戰的泥潭裡不能自拔。黎塞留的精明之處就在於前期讓其他國家出兵,法國僅僅出錢,等到敵人的兵力與軍費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法國再親自上陣,摘取勝利果實。」

  這也就是黎塞留能玩轉,換成第二個人,都鋼不動實力雄厚的二哈家族,可以說黎塞留已經將法國在三十年戰爭中所能攫取的利益都給最大化了。

  到了戰爭的後期,二哈家族已經沒錢打仗了,帝國部隊在戰場上接連失利,等馬薩林接手之後,這貨上來就是直接張嘴吃餅的。

  復盤之後你會發現,作為最大贏家的法國在這場曠日持續的戰爭中,花費不算太大,死的人又不多,得到的利益卻是最大的,還同時削弱了東西兩邊的死對頭的實力,這才是黎塞留最讓人嘆服之處。

  可以說,三十年戰爭將法國所有的敵人與潛在對手都給削弱了,法國周邊的一圈鄰國,幾乎都被打成了殘廢,唯獨只有法國是從中收益,算得上是愈戰愈強的典範。

  這種逆天級別的襙作,只有兩百多年後的俾斯麥玩到過類似的水準,使得德國在短時間內便快速崛起於歐陸。

  對於穿越者來說,要得到這樣的結果當然不算很難,但只是圈內之人的話,其個人能力之強悍便非同一般了。

  如果法國只有一個首相,那肯定屬於黎塞留,這就是對他執正十八年裡所作出的業績的充分肯定。

  不過法國要鯨吞半個歐陸,其軍力還遠遠完成不了這個目標,起碼要擴充到五十萬以上,加上劃時代的先進武器才有可能實現。

  後來拿皇擁有八十萬地面部隊,即便沒有折戟冰天雪地的俄國戰場,也僅僅能夠維持在歐陸的優勢而已,連近在咫尺的萊茵同盟都無法吞併。

  本時代的法國通過三十年戰爭,最多能夠拿到西屬尼德蘭、義大利西北部、德國西南部、西班牙東北部的一些地方而已,稱霸歐洲也只能是三四十年之後的事情。

  而且隨著英國的崛起,只要該國堅持實施歐陸均勢戰略,任何一個歐陸國家想要維持其在本地區的霸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會被英國聯合其他盟友給攪黃。

  某太子是不想看到這一幕發生的,一個強大且能夠吸引全歐火力輸出的法國,完全有利於大明的長期苟活,所以以後的親琺正策對大明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對大明持仇視態度的西班牙必須被打壓,占領東番的荷蘭也不能被放過,如果有可能,只要結束三十年戰爭,某太子就會攛掇法軍攻入荷蘭本土一頓「啪啪」……

  實施空心化戰略的國家最害怕本土被入侵,後來的英國與眼下的荷蘭如出一轍,一旦本土被攻陷,那麼從海外殖珉地所獲得的巨大利益便會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荷蘭最大的弱點就在於國土狹小且人口很少,本土完全沒有戰略縱深,只能依靠星羅棋布的棱堡來遲滯敵軍的進攻。

  西班牙軍隊對其無可奈何是由於尼德蘭對西班牙來說是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每次出兵都等於是一次距離較近的遠征。

  而法國則不然,南尼德蘭(西屬尼德蘭)就與其本土接壤,再往北就是「北尼德蘭」荷蘭,法軍可以源源不斷的前去打劫,士兵甚至連馬匹都不用,徒步就能走到。

  可以說,支持法國在歐陸進行大肆擴張的話,該國往北可以攻陷荷蘭,向南能夠打擊西班牙,往東就能壓縮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

  某太子唯一的擔憂就是黎塞留或者馬薩林,這倆貨會用什麼玩意來換取自己手裡的高科技武器。

  對方開價太低的話,即便有誘人的戰略考量,某太子也是不會輕易出售的,在這件事上,自己絕對不能賠本賣吆喝。

  某太子還沒到為一個連盟友都不是的國家兩肋插刀的地步,要插也行,起碼得掏幾百萬金幣才可以。

  大懟朝現在缺錢、缺糧又缺人,對方能夠滿足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某太子都可以考慮將高科技武器給賣出去。

  假如哈布斯堡家族看了老湯的親筆信,都對新式武器無動於衷的話,那麼真就是這個家族有眼無珠了,更何況某太子的開價一點都不高。

  雙方都出價的話,那就要權衡利弊得失了,對於又想得到新式武器,又不想多付出成本的買家,那就可以免談了。

  要是雙方出價等同的話,解決起來也很簡單,某太子就把自己的武器賣給雙方,讓他們都擁有飛艇和迫擊炮,這樣在戰場上「啪啪」起來豈不是更爽?

  荷蘭與西班牙都是某太子厭惡的國家,要是這倆國在一個陣營里,自己就容易選擇了,但實際偏偏一邊一個。

  那就只能幫助某些國家先行儘快結束三十年戰爭,然後由自己重新組織一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