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弟鄭芝鳳臨行之前,鄭芝龍要先給他注入足夠的信心,這信心的來源便是太子爺提供的新式武器——「捕鯨叉」反艦飛彈!
鄭芝龍本想在金門以南的料羅灣試射,以炫耀自己非同凡響的武力,但考慮到此舉並非能夠震懾紅夷,反而會提前告知敵人,故而改在艦隊抵達澎湖再拿出來。
「虎兄,還望你用這仙界利器給某屬下開開眼!」
鄭氏出航還攜帶了總兵官虎大威所轄的兩千人馬,這支部曲並非常規意義上的攻擊部隊,而是一直海陸混編作戰單位,尤其是攜帶了大量鄭氏將領們未曾謀面的致命武器。
「伯爺言重了,殿下遣在下前來,便是助伯爺一臂之力!」
虎大威被重新擢升為總兵官之後,所部人馬被劃給了東宮衛隊,但由於參加過收復大同的戰役,所部使用迫擊炮的經驗較為豐富,這次便被某太子遣來配合鄭芝龍收復寶島。
所部包括一個配有一百四十四門迫擊炮的炮兵營,內轄五十名騎兵。一個兵力五百人,由長槍兵、火槍兵、弓箭手合成的步兵營。以及一個反艦飛彈營,裝備了一百枚「捕鯨叉」-II反艦飛彈。
在某太子與科學院以薄珏為首的一眾狂人夜以繼日的努力下,針對當下海戰的特殊性質,專門研發了攻擊木板船第二代反艦飛彈。
初代「捕鯨叉」的彈頭是純火藥的,雖然實彈打靶效果非同凡響,可是鑑於荷蘭人的戰艦噸位都不小,故而次代「捕鯨叉」使用了火藥與火油的混合式戰鬥部。
飛彈的戰鬥全重接近五十明斤,需要四個士卒合力才能安裝到發射架上,好在只要在未安裝戰鬥部且不遇到明火的前提下,這款武器還是難以讓己方「自暴自器」的……
為了接待這位新來的「小朋友」,鄭芝龍只能忍痛割愛,調撥出四艘仿自紅夷戰艦的主力艦,用以安裝反艦飛彈。
「忍痛割愛」是因為安裝「捕鯨叉」要拆除上層甲板的一座桅杆,而且在發射時,為了避免飛彈的尾焰引燃甲板上的可燃物以及桅杆的風帆,必須對全艦進行防火處理。
需要在甲板上鋪一層鐵皮,還要塗抹一層隔熱的錫粉,再安裝兩個巨大的鐵盒,用以收起布制風帆。
而後才是安裝飛彈發射架的環節,為了避免海戰之前的安裝環節遭遇惡劣天氣的影響,飛彈都被安裝到了固定的發射架上,用長條狀鐵盒來加以保護,避免遭遇風吹雨淋。
待需要發射時,再將鐵盒卸下,將飛彈的兩翼張開,調整上下左右的角度,結合一併安裝的千里鏡用以瞄準目標,再行點火就可以拭目以待了。
當然,在發射「」捕鯨叉的時候,敵我雙方的肯定是比較近的,否則這玩意也無法命中目標,要是被紅夷炮彈擊中發射架,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反之,若是紅夷炮手的水準太低,彈丸打不中鄭軍飛彈戰艦的話,那就會迎來一個非同凡響,乃至極為輝煌的末日了,熊熊大火會將他們的戰艦最終送入海底……
鄭軍裝備的類紅夷戰艦噸位超過了荷蘭人常用的快艇,造價更是高達五萬兩銀子以上,四艘船便是二十萬兩銀子之多。
鎮海伯的嫡系將領們都對虎大威所部徵用己方大型戰艦作為玩物的做法非常不滿,雖然各艦的捕盜(艦長)還是自己人。
但顯然砍掉主桅杆之後,這船沒了航速優勢,火銃還被卸下多半,就算是正二八經的自廢武功了。
鄭芝龍提供的戰艦雖大,但經過工匠們的詳細測算之後,發現一側舷只能安裝兩部發射架,而且由於甲板上的空間有限,分開安裝,甲板與艙室各安裝一部。
改裝之後,全艦能夠同時發射四枚反艦飛彈,備彈可裝填一次,另配有大型火銃十門。但由於少了一根桅杆,導致該艦航速過低,已經被鄭氏將領私下奚落為「海上牛車」了。
一旦經過實戰檢驗,被認定改裝失敗,這二十萬兩銀子就要打水漂了,好在鎮海伯財大氣粗,根本就不在乎,對於種種非議更是置若罔聞。
若是能夠一戰成名,鄭芝龍甚至想把所有的大型戰艦都裝上這種犀利火器,往後紅夷便再也不敢招惹自己。
此時建造一艘鳥船的成本還不足千兩銀子,大型廣船的造價不過數千兩而已,五萬兩銀子造一艘船,肯定是大手筆。
鄭芝龍下令建造的西式蓋倫船數量較少,且噸位較大,所以造價很高,比荷蘭人建造的同款戰艦都高出不少,算是鄭氏艦隊中當之無愧的核心力量了。
就這樣被當家人下令調出四艘,砍了桅杆,用以安裝不知所云的神秘武器,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更是打算看笑話。
「裝備妥當即可發射!」
虎大威也知道自己必須先要證明一番,才能擺脫「樣子貨」的惡劣名聲,起碼要給太子爺爭口氣才行,不能讓閩地這幫人小瞧了,便在準備妥當之後,下令發射。
目標是一艘使用年限很高的廣船,鄭芝龍索性讓這艘船作為靶艦,反正值不了幾個錢,又快用肥了,即使打爆了也不心疼,還能讓手下將領們好好開開眼,何樂而不為呢。
一小隊士卒們領命之後,便七手八腳地在甲板上工作起來,先是撤下鐵盒,將飛彈的兩翼打開,然後調整角度,瞄準靶艦,反覆核對無誤之後,便點燃了引信。
「呼……」
從飛彈尾部噴出了明亮的烈焰,加速幾秒鐘之後,便讓飛彈擁有了足夠多的向前衝刺的動能,使其從發射架上滑躍而出,經過一個較為下墜的飛行曲線之後,便徑直飛向目標。
從發射位置到靶艦的距離不過一百步而已,安排這麼近距離的攻擊就是為了儘可能地提高命中精度,避免首次在鄭軍面前展示便以失敗而告終。
在上萬將士們的眾目睽睽之下,飛彈以氣貫長虹之勢徑直飛向目標,在天氣良好且海面風浪不大的情況下,「捕鯨叉」的命中率還是非常高的。
反艦飛彈部隊雖然組建倉促,但在京城已經做過多次打靶練習,南下之前,還在天金外海打過三次靶艦,並不是完全沒有打靶的經驗。
「轟……」
這枚「捕鯨叉」準確命中了對面那艘老舊的廣船,伴隨著一聲巨響,瞬間廣船中間的位置爆起一團碩大的火球。
在戰鬥部里加裝了專門針對木板船的火油之後,飛彈的威力明顯要比單純填充火藥要大得多,尤其是增加了附帶攻擊性,木板船的建造材料就決定了其助燃的可怕後果。
爆炸過後,火球逐漸消逝,從被炸出的黑洞裡冒出了滾滾濃煙的同時,取而代之的是船身受創部位被火油直接點燃,很快便熊熊燃燒起來,變成了一團海上篝火。
遭到飛彈重創之後,即便這艘船沒有立即沉沒,也會喪失大部分作戰能力,若是還有水手們在船上的話,除了跳海之外,已經沒有第二條出路了。
「不得了啊~!」
在被震驚地愣在當場的鄭軍將領們眼裡,這玩意可是比火銃打出去的銃彈威力大太多了,哪怕是數十枚18磅重的銃彈加起來的攻擊效果也不如一枚飛彈。
怪不得老大捨得拿出四艘巨艦接受改裝,此等利器的威力果然不容小覷,一枚便能擊毀一艘戰艦,在海上幾乎是當真是無可匹敵之存在。
看來老大還真是高瞻遠矚,有先見之明,早知道此物有驚天殺傷,就應該再多拿出幾艘船來進行改裝,現在還用擔心甚子紅夷啊?
有了實驗證明之後,鄭軍將領的態度轉變得非常之快,光看眾人那副驚愕不已的表情,鄭芝龍便瞭然於胸了,心裡更是萬分得意。
若不是有這四艘改裝過的戰艦,自己率軍前來征討東番的紅夷,打海戰還有些忌憚,不過眼下便無所畏懼了,就怕紅夷嚇得不敢出戰呢。
「大哥!小弟先行出發,為大哥探明水道,待漲潮時,我大軍艦隊便可蜂擁而入,一舉殲滅海灣之內的紅夷艦船!」
鄭芝鳳見狀也就心悅誠服了,有了此等利器,紅夷便不能收拾了,不光是他,見到實彈射擊表演的所部水手們也是信心大增,士氣爆棚。
大哥沒有十足把握,是不會讓自家艦隊主動去攻擊紅夷的,己方本來便占據戰艦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此番又有了這所謂的飛彈,更是如虎添翼了。
「好!我大軍要趁著漲潮快速攻入港內,聚殲敵艦,然後大可避免被城堡的火力所傷,獲勝之後即可撤至安全地帶。」
鄭芝龍要速戰速決,以免戰艦被熱蘭遮城堡上的銃炮給擊沉。有了颱風侵襲,鹿耳門水道暫時也不會太過窄淺,艦隊還是留在海灣里避風比較好。
這次作戰分為三步,首先是要讓艦隊通過鹿耳門水道,衝進大員灣,將海灣內的紅夷戰艦全部解決掉。
其次,艦隊要配合陸師圍攻北線尾島上的海堡,若是颱風真的旋即而至的話,那就要順眼進攻時間。
最後,等到剪除掉了紅夷的兩大威脅之後,海陸兩師便可以夾攻熱蘭遮城堡,逼迫守軍投降了。
「科庫先生,有勞你將這封信送給大員長官范?德?勃爾格,只要在戰前勃爾格先生同意將所部及百姓悉數撤離此島,本伯將會確保其人身和財產安全,並允許其帶走海灣內的艦船。否則,本伯不會保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而且東印度公司將承擔全部責任。」
鄭芝龍找來了在海上被俘獲的一艘荷蘭商船的船長菲利普?科庫,讓他作為信使,去向守軍傳話,精通荷語的鄭芝龍跟科庫交流起來毫無阻礙,對方自然也能明白言語中的意思。
「我們不是合作夥伴麼?為何貴方要興兵來犯?」
科庫顯然將大員當成了己方地盤,在他看來,鄭芝龍與東印度公司屬於合作關係,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轉而攻擊己方,這明顯是違背契約精神的惡劣行徑。
「只要貴方退出東番,我們便還是合作夥伴,我還會向貴公司提供充足且質優的貨品。關於為何要帶兵前來,本伯在信上已經闡明利害關係,相信勃爾格先生會做出有利於貴方,有利於貴國,更有利於雙方的決定的!」
眼前這廝只是個信使,鄭芝龍便不想跟他多說廢話了,兀自言罷,便遣人將這廝打發出去了。
科庫的商船也被放行,准許其駛向熱蘭遮城堡,不過已經成了一艘空船,裝載的貨品乃至火銃,都被鄭軍士卒給搬走了。
對於這種強盜行為以及強盜邏輯,科庫非常惱火,表示了強烈抗議,但鑑於尼古拉斯?鄭一官原本便是一名海盜,科庫也只能去找勃爾格訴苦了。
若是守軍能夠擊退來犯之敵,那麼鄭一官這個混球便能夠將劫掠自己的財物悉數歸還,說不定還能支付一筆賠償金,眼下科庫也能用這個辦法來安慰自己了。
科庫認為只要巴達維亞總部那邊能夠給予大員這邊足夠多的援軍的話,那麼鄭一官以及他的艦隊並非是不可戰勝的,現在打海戰,任何國家與團伙都不是他們荷蘭人的對手。
唯一的困難在於即使勃爾格知曉了鄭一官即將對熱蘭遮發動進攻的消息,而且派出了求救戰艦南下,逆風而行的話,不知道什麼之後才能抵達巴達維亞。
等東印度公司總部聞訊,再派援軍北上,在熱蘭遮的守軍能否堅持到那個時候,這點連科庫都有些不能確定。
棱堡倒是堅不可摧,堅持一年半載都毫無問題可言,本土的荷軍便是憑藉遍地的棱堡擊退了西班牙帝國部隊的圍攻。可一旦守軍被切斷水源,那結局就難說了。
熱蘭遮城堡里的部隊完全就是一支孤軍,科庫對其堪憂的前景也感到有些不容樂觀,他也只能審時度勢,見機行事了。
鄭芝龍並不想把事情搞大,今後還打算繼續與紅夷做生意,而且熱蘭遮這個據點屬於東印度公司,跟荷蘭官方關係不大,頂多算是兩大商業集團的軍事衝突而已。
太子爺認為此事可大可小,讓鎮海伯自行安排便可,荷蘭人要是識趣,那就大事化小,雙方達成和解,商業活動便可恢復如初。
反之,大明向荷蘭宣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荷蘭海軍在東亞水域的海上力量是極其有限的,東印度公司也是本著賺錢的初衷,並不願意與明帝國長期交戰。
打仗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打仗,這句話應用在當下是非常合適的。
當在全球橫行無忌的荷屬東印度公司碰上了東亞同行,那就算是冤家路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