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以工代賑

  剛才君臣之間又是一頓懟,不免有些口乾舌燥,等待顏巡撫的時間就可以暫時休會了。

  朝臣們聽到這個好消息,都感覺總算是可以暫時鬆口氣了,不然指不定會被太子點名。

  這位小太子嘴上客客氣氣,和善非常,可只要翻臉,那就會從嘴裡蹦出兩個字——致仕!

  比起喜歡將臣子們下獄、削首、凌遲的皇上,小太子也不成多讓。

  因為他會玩釜底抽薪——抄家!

  監國的第一天,就把四十一位勛貴的家產給罰沒了,其中還有三位國公和兩位國仗。

  一般人可做不出來這種事,連皇上都有心無力,然而太子卻敢獨斷專行。

  這份魄力與膽量讓朝臣們心有餘悸,又怕又驚,但萬萬不敢流露出恨意。

  所以在休息時,大家討論的話題頂多是天氣如何炎熱而已。

  如果涉及宮中瑣事,那必然是小心翼翼,萬不會在口頭上留給同僚半點把柄。

  不屑半小時,顏繼祖就被帶進了奉天門。

  王承恩報告的時間讓麼雞還算滿意,看起來有了勛貴們做鋪墊,大家的辦事效率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罪臣顏繼祖,祝皇后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顏繼祖本以為自己已經死到臨頭,就差喝掉那碗斷頭酒了,突然發生的事情卻使其心裡大感意外,得到傳喚之後,邁過皇極殿的門檻,便極其恭順地跪倒在地,叩首施禮之後也不敢起身抬頭。

  「好了,本宮心中有些疑惑,還望顏愛卿為本宮答疑解惑,起身答話吧!」

  主要是這貨要是一直跪趴著,難免有點發音不準,加上口音的關係,如果聽不清楚的話,多多少少都要通過王承恩來翻譯,不知道的還以為老子少年就耳背呢。

  「罪臣指揮無方,導致濟南城破,德王被俘,已是罪無可恕,萬不敢起身!」

  顏繼祖深知自己犯的是死罪,因為德王被清軍抓獲,自己卻還苟活著,龍顏大怒是在所難免的。

  「哼,看起來你還有點自知之明。這樣吧,本宮問你些許問題,你若如實應答,便可從輕發落。若是刻意欺瞞,那便二罪歸一,主犯凌遲,全家削首!」

  要不是不了解山東當地的情況,還把你從刑部大牢里弄出來幹嘛?

  餵你三斤黃豆,再灌點涼水,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了!

  「……」

  顏繼祖沒敢立刻應答,還在猶豫是否聽命起身,萬一又犯下什麼不敬之罪,那就大為不妙了。

  「莫非顏愛卿都不把本宮之命放在眼裡?有意在大殿上醜態百出,翹臀抗命不成?」

  瑪格蛋的,這還用想?

  趙子龍一身都是膽,你們渾身都是心眼!

  趴在地上撅個腚,就指望老子同情憐憫你,還真是會算計啊。

  「……罪臣萬萬不敢!」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顏繼祖再倔強也要起身了,免得真就惹惱了太子。

  「那就近這兩年將山東境內之情況,說與本宮聽聽吧!」

  山東起碼比河南、陝西的情況要好,再慘也沒到揭竿而起的地步。

  顏繼祖緩緩起身,算是給自己爭取了些許思考的時間,這個問題倒是不用多想,可一定要斟酌好措辭,不能將山東受災之狀況與聖上關聯起來:「啟稟太子殿下,去歲春夏,山東大旱,後又遭蝗災,米價飛漲,唯有菜根得以充飢,鄉鄰互食者亦不罕見。待野菜食盡,而食土莫能果腹,或闔門投繯,或全村逃亡。直至秋後,雪霜殺禾,莊稼絕收,冬初至是年,已有百萬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其狀況著實慘不忍睹。」

  朝臣們聽了顏繼祖的匯報,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因為自打皇上登基以來,類似的事情幾乎年年都有,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大家都司空見慣,聽得耳朵都快要起膙子了。

  情況跟預想的大同小異,麼雞不動聲色地詢問:「不知顏愛卿可有良策?所需銀兩幾何?」

  不出意料的話,這貨肯定會拿出一個坑死土豪的餿主意出來。

  顏繼祖跟戶部的官員一樣,使用例行的辦法解決問題:「啟稟太子殿下,罪臣以為唯有朝廷賑濟山東,方可解燃眉之急,耗費不下……百萬兩!」

  剛從大牢里出來,顏繼祖只知道陛下仙遊,太子監國,還不清楚勛貴們被抄家的事情。以為朝廷還跟以前一樣窮得掉渣,為了百萬兩賑濟銀子而難以撥發。

  麼雞很是不屑地哼笑一聲,然後嘲諷地反問這位山東巡撫:「賑濟山東?朝廷賑濟的還少麼?年年賑濟,年年出事,照這樣境況,明年朝廷還得下撥百萬兩銀子賑濟山東?」

  顏繼祖這下再不敢貿然搭話了,老老實實地等著挨訓,他還沒傻到硬懟回去的地步,在朝會上質問太子若是不賑濟,你說咋辦?那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不知首輔可有良策?」

  山東巡撫是個廢物點心,看看內閣首輔的成色如何。

  薛國觀可沒有張四知那麼笨,在沒摸清太子的意圖之前,根本不會向前邁一步,其戰略就是小心使得萬年船:「臣駑鈍平庸,還望殿下海涵!」

  溫體仁那廝才華寥寥,竟能霸占首輔位置數年之久,還可以全身而退,回家頤養天年。

  所以薛國觀決定效仿前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不被太子抓住把柄就行了。

  麼雞也沒就此責怪這位首輔大人,退而求其次:「算了,那內閣乃至六部呢?總不至於我大明臣子都只會花錢賑濟,不會賺錢安珉吧?」

  被這麼一批,眾人就跟家小心謹慎了,三緘其口不要緊,一旦說錯話,那就是禍從口出了。只有被太子點了名字,才會很是不甘地獻計獻策。

  你們這群臣子真是老子的「祥瑞」啊,讓你們動腦子就跟要你們命一樣。

  不怕狼對手,就怕豬隊友!

  這會兒不是跟本宮瓜分勛貴財產的時候了,一個個都跟被太陽曬蔫了似的。

  「好吧!既然大家都沒有對策,那本宮就拿出個解決辦法,名曰『以工代賑』!具體說來,便是用做工發工錢的辦法,來代替單純的賑濟。起碼朝廷會有進項,比白白掏錢要好得多,比如曬鹽、捕魚、開礦都是災民可以從事的行當。山東連年遭災,這地是不能再種了,可人還不得活命不是?這些行當就是給他們的活路,只要安排生計便可按勞取酬,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呀?」

  誰要是敢否掉老子的建議,那就請你馬上拿出替代方案,說不出來就特麼立刻混滾回老家去。

  反正今後無不論是戶部還是內帑,都不會白白往外掏大把的銀子了。

  幾百萬災民,那得拿出多少銀子才能餵飽啊?

  在其他人還在權衡利弊之時,戶部尚書李待問出列評價:「啟稟太子殿下,微臣以為此計甚妙,一來可避免災民空耗朝廷賑濟銀兩,二來亦可找份生計行當,可謂一箭雙鵰之策。只是微臣尚有疑惑,若是在海邊曬鹽,應選取何地?所得海鹽將如何處置?若是開礦,又如何探明礦藏虛實?」

  在李待問看來,太子的計劃是好的,只是多在空想的層面上,聯繫到實際就會面臨諸多棘手的問題,而且很多都不容易立刻解決。

  工部左侍郎李覺斯倒是非常贊同李待問的疑慮,而且於情於理都不能讓太子過於得勢,第一天上朝便壓倒朝臣:「臣複議李尚書所言,曬鹽開礦所耗銀兩巨大,準備事宜千頭萬緒,一招不慎或致前功盡棄,微臣以為隱患頗多,困難重重,還望殿下酌情三思。」

  下面最歡迎戶部直接灑錢賑濟災民,因為這樣做最容易讓他們分到銀子,只要帳面做得萬無一失,那成百上千兩的銀子便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李侍郎所言差異!」

  也有持不同意見的人,比如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張國維:「『以工代賑』之法,實屬利國利民,男女老少均可參與。如若不然,則唯有撥款賑濟這一途而已,然朝廷卻不能從中得到半分回饋。兩法對比起來,高下立判。太子殿下之法,乃是明智之舉!」

  早在崇禎八年(1635年),時任巡撫都御史的張國維同巡撫御史王一鶚一同主持修築了吳江石塘,在此之前又帶人興建了繁昌、太湖二城,這些工程實際上都是變相的以工代賑,只不過江南一帶並沒有發生災荒,算是普通的僱傭勞工,發餉做工罷了。

  鑑於這方面的經驗積累,張國維深知其中的利弊,所以堅決支持太子的建議。

  麾下的兩個助手發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作為工部尚書,劉遵憲不得不表態:「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此法或可解一時之需,但荒廢良田,屯墾於沿海,絕非長久之計。倘若山東全境皆是如此,則未來數年,山東一地良田絕收,勢必缺糧甚重,致使珉心不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