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雖然距離大明本土很遠,去了可能在有生之年就再也回不來了。【STO55.COM,無錯章節閱讀】
但對不習慣寒冷氣候的本土南方人來說,那裡是性價比最高的落腳點了。
就算去北美,也不能在氣候宜人的西海岸定居,必須向東才能定居。
北美內陸土地兌換的待遇跟巴西內陸相差無幾,但兩地的氣候就大相逕庭了。
朱祥圳那裡也只有墨西哥灣北部地區以及靠近佛羅里達半島的地方不會下雪。
想獲得完全不下雪的地盤,在朱祥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得州是東地面積比較大的州,包括後來的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俄克拉荷馬。
由於緊鄰墨西哥,氣候比較好,也就成了無法在加州與墨州立足之人的首選落腳點。
在朱祥圳先後下令在加州與墨州兩地減少戶口發放數量之後,很多新移珉都湧向了尚未受到波及的得州。
結果不到五年,得州也開始減少新移珉的數量,控制土地兌換規模,然後新移珉又奔向了得州以東的安州,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州。
安州包括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阿肯色、田納西、阿拉巴馬,面積比得州小一些,但靠近墨西哥灣,氣候並不算差。
由於密西西比河剛好流經該州的中部地區,加上支流眾多,使得該州的灌溉水流量比得州還要大,土地十分適合耕作。
新移珉看到土地與水源這兩樣最重要的都不成問題了,加上氣候也不錯,對定居在當地也就沒多大怨言了。
更向東的羅州,也就是南北卡羅萊納、喬治亞、佛羅里達半島,氣候其實更好,但距離西海岸更遠,也就少有人主動過去定居。
但是某些人,比較特殊的兩類,譬如漁珉與獵人,或者簡稱為「漁獵人」,就特別喜歡去佛羅里達半島定居。
因為半島有一半的地方是沼澤地,裡面生活著一群群的鱷魚,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鱷魚皮根本就不愁銷路,鱷魚肉也是很好吃的,幾乎全身沒有多少浪費的部位。
故而位於佛羅里達半島的鱷魚城(邁阿密)是最先發展起來的城市,跟澳州的鱷魚城(阿德萊德)同名,不過後者是因為其海灣形狀而得名的。
東海岸雖然早就有人口較多的大城市了,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紐要,是荷蘭人發展起來的。
波士頓是英國人建立的,唯有鱷魚城是完全由大明移珉建成的,名字比較嚇人,可是這地方的確非常賺錢。
城內最多的公司就是皮革公司與罐頭公司,海鮮、水果、鱷魚肉,全部都能做成罐頭,動物皮毛就更不用說了。
只要漁獵人能夠帶來好東西,不論是鱷魚、蟒蛇、水獺,還是其他的動物,只要標價冊上有的,那就一律都能套現換錢。
不同於渡渡鳥還需要保護,鱷魚這玩意不但種類多、分布廣,而且繁殖速度快,而且是食腐動物,意味著生存能力強,連同類都不放過……
就算佛羅里達半島以及路易斯安娜地區的鱷魚都被捕殺導致滅絕了,朱祥圳也會遣人從非洲與澳州引進體型更大的尼羅鱷與澳州鱷魚。
這個建議不光是朱祥圳覺得很好,還得到了佛羅里達半島與路易斯安娜地區的廣大皮革公司與漁獵人們的大力支持。
大鱷魚的皮當然比小鱷魚的面積更大,身上的肉也更多,儘管捕殺的時候更加危險,但手裡有槍,賺的錢更多,誰有會在乎危險呢?
羅州以北的吉州是朱祥圳一直想大力發展,卻一直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該州包括維吉尼亞、西維吉尼亞、馬里蘭、德拉瓦、新澤西、賓夕法尼亞、麻薩諸塞、羅德島、新罕布夏、佛蒙特、紐約、緬因、康乃狄克等地。
夏季氣溫超過三十度,冬季又是受強對流天氣所影響的地區,經常遭遇暴風雪襲擊,以至於不少人都覺得在這裡定居是受騙上當了。
但是當地的水產資源豐富,氣候與本土淮河以北相似,春夏季節的降雨量也充足,莊稼收成也是很有保障的。
尤其是在貫穿東地的幹線鐵路完工之後,加上原本發達的海運業,吉州的貿易發展情況很好,完全可以滿足當地移珉的購物需求。
至少比位於五大湖地區的湖州要好,在簽署與土著們換地協議之後,土著退出了威斯康星、密西根、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伊的地盤。
這一地帶名義上是屬於大明帝國的,但在對英國與西班牙戰爭結束之後,還有不少土著部落占據不小的地皮。
在父皇的旨意下,朱祥圳用科羅拉多、堪薩斯、密蘇里這三大塊地皮,換取了對方手裡的一堆零星土地。
加上蒙大拿、懷俄明、南達科他、北達科他、明尼蘇達、艾奧瓦、內布拉斯加,就剛好控制了十塊大地皮。
這一地區全都挨在一起,而且幾乎位於北美大陸最中心的位置,各方都有求於自己,土著們對此基本表示滿意。
為了今後能與明帝國進行地位更加平等的談判,諸多酋長們還一致同意,成立了美利堅聯合酋長國,簡稱「美聯酋」!
按照部落人數的多寡開分配選票,但每個酋長都至少擁有一票,得票最多者便是美聯酋的元首,一屆五年,可連任一屆。
朱祥圳雖然是行伍出身,但對於這方面的事情,在某父皇身邊耳濡目染長了,多少還是懂一些的。
這種聯合起來的一堆烏合之眾,根本就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而且沒有工業,武器裝備全依靠大明。
真打起來的話,那些土著只能採用游擊戰的方式來牽制大明王師的進攻,但最終的下場還是覆滅。
沒過多久,朱慈烺也得到了這個消息,為此還特意叮囑次子,絕對要避免與對付發生衝突,甚至戰爭。
大明帝國很富,所以絕對不能占領窮地方,那就等於過去扶貧去了……
某個光頭占領衣索比亞之後,對當地投資兩百四十億里拉,這筆錢能建造十二艘「維內托」級戰列艦。
加上後來建造的四艘,總計十六艘,義大利海軍真有這麼多戰列艦的話,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還敢出來得瑟麼???
這就是典型的捨本逐末,後來衣索比亞還被英國給摘桃了!
北美要是爆發大明與美聯酋的戰爭,敗家兒子就可以結束總督生涯,提前退休了。
王師駐軍的將領要是這麼做了,打算生米煮成熟飯,那就按罪論處了!
普通士兵要是強行跟土著未婚女人發生關係,事後可以直接娶了對方。
以後工資全部上交給老婆,還不能打罵對方,讓其提前享受婚後的幸福生活……
誰敢攛掇朱祥圳吞地盤,進而損害大明帝國與自己的聲譽,朱慈烺不介意進行御駕親征!
大明帝國的版圖管理有三種模式,第一就是由朝廷直轄,譬如大明本土、墨西哥、明屬南美、北地、南洋、西歐、東非。
其次為冊封,即由諸多藩王控制的西南太平洋諸島、婆羅洲、中南半島、加拿大中東部地區,賞賜給鄭氏父子非洲南部,賞給薛成才等有功之臣的一堆小島,以及皇長子控制的澳州與皇次子控制的東地美州。
最後為軍事管理,由皇帝指定兵部派遣將領控制某地區,如眼下的巴拿馬總督區、加勒比總督區、波斯灣總督區、錫蘭總督區。
對於軍管地區,昊菁皇帝不指望其能繳納多少稅款,重要的是維護當地的和平與穩定,因為軍官地盤肯定是形勢複雜的地方。
之所以派將領來擔任地區的首腦人物,就是因為當地不聽話的土著太多,文官已經彈壓不住了……
當初烏拉爾山以西地區便是西部總督區,由張煌言直接管理,換成某位文官,光是看平叛電報就能看到兩眼發黑。
將這三種模式相結合,便可以讓大明帝國的地基變得更加穩固可靠了。
朱祥圳那邊的問題主要是路途遙遠,移珉更是嫌棄東海岸更遠,簡直就是《西遊記》里的天涯海角。
對昊菁皇帝來說,不能因為路遠就不去了呀!
唐師傅嫌棄路遠,哪還有取得真經的故事啊?
再說當年要是西班牙人不嫌棄路遠,將本土搬到美洲去,如今都不一定覆滅呢!
歷史上放棄新大陸的鼠輩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比別人多邁一步,都不至於獲得後來的結果。
大英帝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兩百多年攢下的家底,二戰卻被邱吉爾一次梭哈了。
名義上是勝利者,其實就相當於出了賭場,堅稱自己不是輸家,其實兜比臉都乾淨!
四大領地,加上產油的伊朗與擁有運河的埃及,都被「英明神武」的邱吉爾輸掉了……
假設此前有一任國王或內閣,將英國本土搬到北美、澳州、南非去。
二戰就算丟了英倫三島,也不會撼動英國的世界一流強國的地位。
鑑於這種情況,朱慈烺就實施了三元化的管理模式,等搬家完畢,可保基業常青!
皇長子朱祥堂跟次子是前後腳抵達北都的,澳州那邊倒是沒有類似北美的問題,但是有天生缺陷,那就是嚴重缺水。
即使開鑿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運河,連大分水嶺的很多山頭都給炸平了。
然而澳州中東部,也就是大盆地一帶的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
降水與運水就算都能基本就位,但是架不住當地蒸發快……
以至於朱祥堂曾自嘲說,自己不是替父皇管理澳州來了,這分明是帶著一群弟弟到這裡施工來了。
挖運河、炸山頭、蓋房子,這是朱祥堂來到澳州,時至今日,乾的最多的三件事。
位於黃金海岸的別墅區早就完工了,朱祥堂的府邸也在那裡。
可是每個季度,他都要親自去大盆地視察發展情況。
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之後,朱祥堂也明白,光以來大分水嶺以東和南澳的這點土地,澳州是不可能真正發展起來的。
可供開墾的耕地有限,那麼出產的糧食就是有限的,供養的人口與牲畜自然也是有限的。
若是可以經營好大盆地,那就等於直接給澳州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面積。
儘管澳州內陸的沙漠面積依然可以達到驚世駭俗的地步,可有了大盆地的成功經驗,防沙、治沙就不是白日做夢了。
對於這個大項目,作為父親的朱慈烺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兒子們的行動——分五年打款五億銀幣!
一次五億?
當然不行,四億銀幣的利息還得由老子來吃呢!
之前路易十四希望獲得五億銀幣的貸款,因為搬家實在是太費錢了。
作為歐皇陛下的塑料朋友,朱慈烺也沒還價,直接答應下來了。
加上此前給法國的兩筆總價值兩億五千萬銀幣的貸款,大明在最近三年,便已經向法國提供了總額為七億五千萬銀幣的貸款了。
當然,朱慈烺也沒指望路易十四能全額還款,甚至一個銀幣都不還也是完全可以的。
作為世界霸主,眼光自然要放長遠,否則就根本沒必要搬家了。
給老朋友個面子,二十年貸款,到期全免!
朱慈烺估計路易十四現在就在花這筆錢呢,否則兜里幾乎剩不下幾個子了……
皇長子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因為澳州的人口只是大明本土的一個零頭而已。
當地拿得出手的行業也就是捕撈業、畜牧業、種植業、採礦與冶金,主要出口牛製品(牛肉罐頭與牛皮)、糖製品(綿糖、冰糖、糖果)、金屬半成品(鐵錠、鋁錠等)。
能賺錢的大項目,還得是在靠近皮爾巴拉鐵礦去的西鐵城造船廠興建的兩艘九級戰列艦(俾斯麥)、兩艘八級戰列艦(沙恩霍斯特)、四艘航空母艦(國王),以及其他作戰艦船。
一艘九級戰列艦在本土的造價高達兩億銀幣,而在澳州建造僅為一億六千三百多萬銀幣,低了將近兩成。
算上其他艦船,總造價節省了六千五百萬以上,即便如此,還是讓當地造船廠賺到了一大筆錢。
隨著換地的持續進行,朱慈烺便有意將今後造船的重點放在澳州,用歐洲與北美的造船廠作為輔助。
向海外轉移重工業當然是很困難的,但必須有條不紊地實施。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