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安置移珉

  對於瑞士高層如此善解人意,昊菁皇帝給每個高級議員發了一百萬銀幣的紅包,算上其他人,總計一千萬銀幣。【記住本站域名STO55.COM】

  儘管錢不不多,但禮輕情意重,在對方選擇無條件投降的情況下,意思意思還是要的,而且要確保高層的人員和財產安全。

  只要不大動干戈,能兵不血刃地獲得瑞士,那麼他們如何搬家都可以,將喜歡的牲畜帶上也不是不行。

  根據之前的約定,在瑞士向大明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無條件投降之後,朱慈烺也讓張煌言將易卜拉辛要求獲得的格勞賓登、聖加侖、圖爾高、阿爾高等四州。

  連同內外阿彭策爾半州、蘇黎世州、沙夫豪森州、巴塞爾城市鄉村半州等地的所有權和管轄權,全部移交給奧斯曼方面。

  這些地方的瑞士人可以優先通過鐵路,遷移到勘察加半島的新家園去定居。

  而此前已經準備好大規模進攻的二十個旅的倭軍與十個旅的泡菜軍也不是一點用沒有,張煌言剛好可以用他們進行大規模的搜索,以確保新地盤的絕對安全。

  根據尊師的旨意,新地盤的每一寸土地都要進行檢查,防止有冥頑不靈之人利用山區進行游擊戰。

  真出現這種事,那就不是出動千八百人便能解決得了的了。

  勘測人員也要跟隨部隊一起走,對瑞士境內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勘測。

  朱慈烺不相信這種鋪天蓋地的大規模搜山,還能有大量的漏網之魚。

  或許會有零星的餘孽,但其數量絕對不會太多。

  由白杆軍整編而來的三個山地旅也不用返回本土了,讓官兵們就地選擇自己心儀的地皮。

  白杆軍的士兵都是山區土司的後代,瑞士中南部的地形就是典型的山地,不過風景比四川那邊好不少。

  所有官兵,不論軍銜,新舊家園的面積均按一比一進行兌換。

  這些士兵善於山地作戰,讓他們駐屯瑞士,朱慈烺也能放心。

  瑞士也從此改名為「瑞州」,譬如丹麥王國改稱「丹州」,那不勒斯王國與羅馬改稱「意州」。

  前波立王國成為「波州」,白俄羅斯則因為新都城明思克的存在,變成了新的畿輔地區。

  畢竟「白州」這個詞聽上去有點彆扭,感覺不是很吉利。

  第聶伯河流域成為「第州」,頓河流域為「頓州」,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為「伏州」。

  莫斯科地區為「莫州」,前英國的大不列顛地區則是「英州」。

  等路易十四交出法國本土以及伊比利亞半島,這兩款地皮便會成為「法州」與「西州」。

  而包括波西米亞部分地區與荷蘭本土,以及德意志中北部則被納入「德州」的範圍。

  按照朱慈烺的設想,在畿輔以西的歐洲地區,將有「德州」、「法州」、「英州」、「西州」、「意州」、「波州」、「丹州」、「瑞州」這八個州。

  「瑞州」是「德州」、「法州」、「意州」這三州的交界地帶,而且比鄰列支敦斯登,與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奧地利接壤。

  設立「瑞州」,並將最精銳的山地部隊駐屯在該地的目的,就是防止今後出現地方長官互相推辭扯皮,讓瑞士山區變成三不管,從而引發各種問題。

  等到大半個歐洲到手之後,該地區的主要大城市,譬如巴黎、馬賽、里昂、都靈、米蘭、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馬德里、巴塞隆納、伯爾尼、日內瓦、倫敦、哥本哈根、德勒斯登等城就全部變成朱慈烺的棋子了。

  路易十四應該不知道西歐的重要意義,故而才會跟自己交換。

  對朱慈烺來說,沒有地震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好地方。

  除了亞平寧半島之外,西歐的其他地方幾乎沒什麼大地震,無非是要抗洪搶險。

  由於在帝國戰爭結束之後,大明王師徹底占領波西米亞的這段時間內。

  剩餘的當地土著對大明朝廷所提供的待遇比較滿意,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叛亂。

  波西米亞地區的安保情況比較良好,昊菁皇帝便決定撥款重建布拉格城。

  當年在進攻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波西米亞境內的兩座大城市——布拉格與布爾諾都遭到了空襲與炮擊。

  城內完好無損的建築幾乎沒幾座,戰後也就是簡單的修繕,至今還能看到不少廢墟和瓦礫。

  為了發展當地經濟,不讓這片地區變成朝廷的財務負擔,朱慈烺才會點頭撥款。

  波西米亞南部,也就是布爾諾以南,以及整個摩拉維亞,都歸易卜拉辛。

  這樣切蛋糕就是在示意老朋友,大明對維也納沒有威脅。

  維也納與布拉迪斯拉發是布達佩斯的前沿陣地,易卜拉辛此前費那麼大力氣,就是要給布達佩斯加裝一道安全門。

  易卜拉辛對布達佩斯的熱愛是朱慈烺難以理解的,儘管此前這一帶以及巴爾幹半島是奧斯曼帝國的賦稅重地。

  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開啟與蘇丹運河的開通,奧斯曼帝國的財收主要來源已經從農業和畜牧業,徹底轉化為石油、化工、採礦、冶金、運輸(包括運河與海運)。

  兩個能夠進入前十的傳統產業就是農產品與菸草(含菸葉與捲菸),另外三個則是汽車、飛機、造船,而畜牧業已經名列十名開外了。

  朱慈烺認為易卜拉辛之所以對奧地利有難改的痴心,就是因為當初對這塊地皮的前期投入太大,也就是與神聖羅馬帝國常年對戰。

  就算整個奧地利都變成了不毛之地,易卜拉辛也會欣然接受這裡成為帝國的領土的。

  對於奧地利,朱慈烺一點興趣都沒有,自己只在乎以後經營好波德平原、法國、伊比利亞半島這三大塊產糧區。

  西起第聶伯河,東至伏爾加河,北到莫斯科,南抵黑海北岸。

  這一大塊前南俄產糧區,已經被張煌言經營成產量超過本土東北的超大產糧區。

  得益於駐屯模式,這塊產糧區的機械化程度與耕作效率算是大明帝國含海外屬地里最高的。

  每畝小麥產量可達里兩百五十至三百公斤,土豆產量能達到四百甚至五百公斤。

  儘管只是一年一季,但糧食產量應該僅次於法國本土加伊比利亞半島的產量。

  等歐洲四大產糧區全部到手,並且一起運作之後,朱慈烺認為其產量能夠達到一億噸,加上其他副食產品,可以養活四億人左右。

  當人口翻倍之後,糧食產量應該也可以翻倍了。

  因為後世英、法、德、烏、波,這五國加起來,糧食產量就達到兩億噸了。

  而大明還將控制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荷蘭、丹麥、瑞士、捷克、義大利、白俄羅斯以及南俄地區。

  在一百年之內,糧食產量達到兩億噸,應該問題不是很大。

  這僅僅是烏拉爾山以西地區的情況,烏拉爾山以東,包括中亞在內的廣袤地區,應該還能養活兩億人。

  而當下大明本土的人口也只有約五億,預計未來還會將澳州、北美州、南美州、南洋、東非這五個地方移珉兩億人。

  這就意味著真正挪到歐洲及北地的人口不過三億,比預計的六億少一半,已經留足了人口增長的空間。

  朱慈烺也並不需要大量的農戶,真正必須遷移過來的就是各行各業的技術工人。

  需要耕地的農戶以及需要牧場的牧珉,都可以去美州或者澳州。

  只要符合獲得土地的標準,一家新移珉拿到上千畝土地也比較容易。

  光是北美的東海岸,養活一億人是完全沒問題的。

  對於這方面,朱慈烺已經與抵達北都不久的次子朱祥圳再次商量過了。

  朱祥圳對於願意去自己那邊落戶的新移珉是無條件的歡迎,而且紮根東海岸是再好不過了。

  時至今日,生活在東海岸的新移珉,連同出生在當地的嬰兒,總數也不到五百萬,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

  內陸地區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分水嶺一樣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走十里地都不見得能見到一個人。

  直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由於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這才在沿岸地區擴建了一連串的城市。

  但除了西海岸,朱祥圳著重建設的地方就是便於海運的東海岸,這一帶不但雨水充沛,而且都是平原地區,非常適合耕作。

  只要是從本土過了的農戶,凡是願意定居東海岸的人,所獲得的土地面積都是西海岸的一倍,甚至兩倍。

  出身行伍的朱祥圳也早已對身邊的文臣武將,甚至妃子的親屬下了死命令,有一個算一個,每家每戶必須有人永久定居東海岸。

  唯有如此,才能帶動尋常百姓也過去定居,不然連身邊人都生活在西海岸,誰還能相信東海岸那邊適合人生活?

  哪怕那邊的情況真的很好,時間長了也沒幾個人相信了。

  上次父皇視察東海岸之際,自己就夠尷尬的了,好在能用剛剛開始移珉做理由來搪塞。

  等父皇來個故地重遊,依然看到成片未開墾的荒地,會作何感想?

  朱祥圳開出了前十年完全免稅的條件,用來吸引農戶過去開荒種地。

  哪怕不會種地,只是在東海岸捕魚為生,也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如若能在一百年之內,吸收一億移珉,那對發展北美的助推作用實在是太大了。

  朱祥圳是這麼設想的,但父皇給不給自己這麼多人還兩說呢……

  但抵達北都之後,發現父皇不但給,而且非常樂意幫忙。

  不願意去北地或者東歐定居的農戶,都可以去美州那邊。

  像在東北生活慣了的農戶,既想兌換比現有耕地更大的土地,又不想去太冷或太熱的地方,他們就非常適合去美州的東海岸定居。

  那邊氣候比東北暖和一切,但除了佛羅里達半島之外,其他地方的四季也是比較分明的,而且住在海邊還能有廉價的海鮮享用。

  東北百姓都知道這塊土地將會與法國換地,移珉歐洲還得排隊,莫不如跟著皇次子去北美定居。

  有皇室背書,有電影與相片為憑,還有出自東北的一些北美移珉跟著回來講解那邊的風土人情,人證物證據在,這就很有說服力了。

  朱慈烺也開了金口,凡是東北百姓,均可享受優先移珉北美州的待遇。

  為了讓自己不會空手而歸,朱祥圳更是砸了重注。

  那就是凡是願意定居東海岸者,海邊最好的地皮按照一比一兌換。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安一比二兌換,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按一比三兌換。

  這就意味著只要有人願意定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自家在東北有一千畝土地的話,到了那邊就直接擁有三千畝土地,而且可以隨意挑選地皮。

  三千畝土地!

  放在大明本土,這是任何一個普通農戶都難以想像的面積!

  不光農戶難以想像,連一些地主都難以想像。

  為了迎合聖意,大明一畝地的面積為六百六十六平方米。

  三千畝地也就是近兩百萬平米,這算下來約等於兩平方公里。

  哪怕就算只能兌換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不是放牧,種啥農作物都夠用了吧?

  朱祥圳還銘記父皇的至理名言——荒地是不會產生稅收的!

  就算農戶擁有的土地面積再大,也會給自己產生受益的。

  前十年都免稅也不要緊,他們總得吃鹽、吃糖、吃醋、吃醬油吧?總得買衣服、買化肥、買農具吧?

  只要消費,那就能促進一連串行業的收入,從而產生稅費。

  現在就是給農戶發土地、發糧食、發路費,最後也能連本帶利的賺回來。

  過去那種往死里壓榨底層的方式早就過時了,不論世界各國,高層都在致力於讓百姓們多生子嗣,多產出勞動價值。

  按照一艘遠洋商船能運輸一千人計算,一千艘一次便可以運輸一百萬人,但一年也就一次。

  朱慈烺倒是希望次子能一次帶走一千萬,甚至一億大明百姓,但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算將一億人瞬移到北美,放在美國加墨西哥這麼大的範圍內,單位面積上的人口也還是稀疏。

  更讓朱慈烺感到可笑的是,只有夏季的長灘已經發展成為人口高達兩百萬的大城市。

  好在朱祥圳還知道平衡東西海岸,將底子不錯的紐要扶持成了第二大城市。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