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討伐神聖羅馬帝國的行動也未能消滅該國,大明皇帝有啥反應?
朱慈烺表示夏季太熱,光看后妃們的火辣身材就讓自己口乾舌燥。【Google搜索】
至於神聖羅馬帝國……
只要從前線沒有傳來大明王師被擊敗的消息,那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獲得勝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次獲得,另一種是分批次積累。
現在朱慈烺就想拿到分期付款的方式,只要銀幣花得夠多,最後就可以兌換勝利了!
從宏觀抽象上這可以這麼設想的,從微觀具象上,也可以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
在「第二次帝國戰爭」之後,原本神聖羅馬帝國所轄的七大選侯國的實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戰爭之前,七大選侯國的實力排名為巴伐利亞>漢諾瓦>普魯士>普法爾茨>薩克森>符騰堡>梅克倫堡。
戰爭之後,由於薩克森被徹底打爛,巴伐利亞與符騰堡都遭到了辮子軍的洗劫,排名就成了普魯士>漢諾瓦>普法爾茨>巴伐利亞>符騰堡>梅克倫堡>薩克森。
黑森公國的實力大概介於普法爾茨與巴伐利亞之間,不過黑森公爵的頭銜並不具備被選為皇帝的資格,卡爾一世本人也沒興趣當國王……
普魯士實力上升的原因就是沒有介入戰爭,而且還從大明皇帝這裡得到了兩筆錢和大量的武器裝備。
朱慈烺在「第二次帝國戰爭」之後,又無償資助給小腓特烈一千萬銀幣,用以補償銅礦停產所造成的損失。
只要同礦不能恢復生產,那么小腓特烈每年都可以獲得一千萬銀幣,他怎麼花這筆錢都可以,給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的待遇等同。
很多麼?
非也!
對當下歲入高達二十五億銀幣的大明帝國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澶淵之盟》是宋軍在前線有點頂不住了,趁射死遼國大將蕭撻凜之際,才半商量半討好地與對方握手言和,貢以三十萬歲幣。
如今大明王師攻勢正盛,卻要每年向瑞典與普魯士各支付一千萬銀幣,這讓很多人感覺大惑不解,甚至認為皇帝老得昏聵了。
對於那些玩意,朱慈烺就一句話——爾等懂個屁的戰略!
七大選侯國,普魯士被大明收買了,薩克森被王師打爛了,漢諾瓦與梅克倫堡雖然傾向於利奧波德父子,但擔心自身損失太大,輕易不敢介入戰爭。
巴伐利亞與符騰堡的情況與薩克森相類似,無非是後者已經快要變成一片焦土了,辮子軍禍禍德意志南部地區的程度起碼好過成群結隊的大明轟炸機。
普法爾茨倒是趨於中立,那是建立在得到了路易十四承諾的情況下,失去了法國的保護,前途就未嘗可知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堆實力不算強的小領主,立場跟黑森公爵卡爾一世一樣,戰爭跟我沒關係,誰敢打我,我就打誰!
小腓特烈與卡爾十一世收到了好處,當然選擇作壁上觀,兩國媒體僅僅會報導戰爭的過程,不會輕易表明立場。
同情與憐憫戰區人的遭遇可以,但公然反明的下場,那就跟已經插上了申字旗的丹麥別無二致了!
大明帝國的申字旗由於形狀與結構,在歐洲又被稱之為「帶框十字旗」,被很多反明人士稱之為邪惡的象徵!
他們認為「十字」象徵著正義,被方框給禁錮住了,這就是東方惡魔的邪惡企圖。
凡是在反明的歐洲地區,都能見到當地人買了大明國旗之後,將方框給剪掉。
昊菁皇帝得知此事之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稱其為「初代摳圖選手」!
在沒有獲得最後的勝利之前,收拾這些「摳圖選手」沒多大意義。
明帝國的放任不管,直接導致了摳圖行動在歐洲地區愈演愈烈。
一些反明人士舉著剪掉方框的大明旗幟,在大明大使館或領事館外晃悠以示抗議。
在法國、荷蘭、瑞士等國的使館外,都能看到這種行為。
這說明什麼?
說明某些國家藉助這些人和這些事,表達了對大明帝國的不滿!
為啥在威尼斯看不見呢?
因為這個國家一旦失去了大明帝國的支持,可能都撐不過三個月!
或許在得到法國的保護之後,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但肯定會被奧斯曼軍隊打成一片焦土!
通過《明、法、奧三方再保險條約》,威尼斯才安安穩穩地活到了今天。
大明的國土雖然並不與威尼斯接壤,大部分國土也並不在烏拉爾山以西。
但是憑藉強大的國力和影響力,仍然可以保護威尼斯的利益。
某些國家不知天高地厚,那就走著瞧吧……
在「第二次帝國戰爭」里,大明王師戰歿不足千人,倭軍戰死不到萬人,技術兵器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反正不差錢就能大批量補充上。
張煌言與揭暄聯手奉上了超過五百萬俘虜,這讓朝野都很高興,尤其是揭暄還帶著聯軍打下了丹麥全境。
聯軍的獎金、撫恤金、補充技術裝備費用的總費用達到三億銀幣,但在獲得了大量奴隸礦工之後,朝廷也完全能夠承受得起。
由此,組建北海艦隊並抽調主力艦赴原丹麥,現日德蘭州常駐的提議自然順利通過,在四個月之內,相應戰艦便會抵達目的地。
第十六批次(1729-1737)造艦計劃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開工,而且澳州造船廠承擔了四艘九級戰列艦(俾斯麥)的建造任務。
同時在本土天津造船廠也開工兩艘同型艦,目的就是以防萬一,雖然澳州那邊的建造費用由於靠近鐵礦產地,大約比本土低三成左右。
稍後開工的還有六艘八級戰列艦、六艘七級戰列艦、十二艘航空母艦、十二艘兩棲攻擊艦、十艘三萬噸級補給艦,以及一系列作戰艦艇和輔助船隻。
重頭戲就是六艘九級戰列艦,計劃建造期限為八年,如今已經建造六年了,再有兩年便可以下水服役了。
造船廠方面預計只要七年多一點便可以完工了,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比計劃提前了大半年時間。
與後世早艦的流程不同,當下建造艦體、上層建築、棲裝內部線路、安裝艦載武器,全部都在船塢內進行,避免天氣干擾。
只要戰艦下水,便可直接進行適航,沒發現太大的問題,三個月之後便可進行海試,半年之後便可加入現役。
也就是說,最多還有兩年,朱慈烺便可以將這種超級戰列艦部署到歐洲去,好好凡爾賽炫一次了!
該型戰列艦安裝了四座三九零毫米主炮由於發射藥更多,比原來八級和七級戰列艦上的三零三毫米主炮威力大得多,射程也遠五公里以上。
軍事科學院還計劃給十級戰列艦安裝四百毫米口徑以上的主炮,情況允許的話,屆時也會給九級戰列艦換裝這種主炮。
已經服役的八級和七級戰列艦,將會陸續換裝三九零毫米主炮,正在建造的兩型戰列艦則直接安裝這種新式主炮。
考慮到新炮塔比原來的要重得多,兩型排水量比九級戰列艦要小上萬噸,可能採用只換裝甲號和丁號炮塔的火力升級方案。
這種新式主炮跟後世「俾斯麥」的三八零毫米主炮在射程和精度上沒法比,倒是與「維內托」級戰列艦的主炮性能相類似。
被看過該型火炮試射的朱慈烺,稱之為「巨型海上霰彈槍」!
好在口徑夠大,故而具有足夠的震懾力!
以後海戰是航母艦載機的天下,但戰列艦主炮這玩意給陸戰隊提供火力掩護是出奇的好使。
只要在其射程之內,即便是一炮不能解決掉的永備工事,多來幾炮也能大功告成!
一次建造六艘九級戰列艦多麼?
一點都不多!
首先工期較長,一個批次就要七到八年時間。
其次鄭芝龍已經訂購了一艘,等於大明海軍近期最多只能擁有五艘。
最後,易卜拉辛與波洛這兩位不差錢的主,已經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各訂購一艘。
假設九級戰列艦隻建造兩個批次,總計十二艘。
那麼大明海軍最多只能得到三加六的配置,或者五加四的配置,總計九艘而已。
在北海、地中海、美州、澳州、印度洋、本土這六處,每處平均還不到兩艘。
由於九級戰列造價太高,朝廷暫時只批准了第二批次建造六艘,餘下待定。
海軍要想獲得更多的九級戰列艦,那就要等到總司令揭暄返回北都之後,看看能否砍掉之前打算建造的一堆八級和七級戰列艦。
這兩型戰列艦不是不能繼續建造,但只能外銷,大明海軍為了裝備更多的九級戰列艦,也就只能對主力艦型號開刀了……
至少砍掉新建的七級戰列艦沒啥太大問題,該型戰列艦排水量只有三萬噸(相對於其他國家海軍而言),換裝新式主炮也成問題。
使用舊式主炮的話,兩艘七級戰列艦也未必能夠打掉一艘九級戰列艦,還很可能被對方利用射程優勢給雙殺掉!
但是用兩艘七級戰列艦的錢是可以建造一艘九級戰列艦的,少占用一座船塢的同時,還能節省大量的艦員,揭暄在出征之前,是傾向於該方案的。
這種事關數億銀幣的大項目,就要等揭暄回來,跟皇帝商量之後才能定奪了。
朱慈烺也大概知道揭暄的意思,倘若九級戰列艦可用,別說七級戰列艦,連八級戰列艦都可以停止裝備。
兩艘八級戰列艦的戰鬥力加起來還不如一艘九級戰列艦的話,海軍還幹嘛要裝備八級戰列艦呢?
大明海軍主力艦的數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在這種情況下,便可以追求質量優勢了,從而對敵國海軍建立起數量與質量的雙重優勢。
揭暄的目標就是在二十年內,也就是九級戰列艦完成兩個批次的建造計劃之後,給海軍主力艦部隊完成更新換代。
帳面包括至少八艘九級戰列艦、八艘八級戰列艦、八艘七級戰列艦、二十艘六級巡洋艦、二十艘五級巡洋艦,三百艘驅逐艦和護衛艦。
海軍真正的戰鬥力是機動艦隊,也就是四十艘航空母艦、四十艘兩棲攻擊艦、四十艘船塢登陸艦,至少能搭載一千五百架艦載機!
一旦該計劃實現的話,那麼距離「五百艦隊」的小目標,只差不到二十艘艦艇,努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的。
繼續維持世界第一海軍,對確保大明帝國手裡的制海權和海上貿易非常重要。
表面上,大明帝國每年耗費十億銀幣造艦,實際上在經過一番變賣二手艦與新建外銷的運作之後,並沒有真的砸下去那麼多錢。
順便還能讓那些心懷鬼胎的國家被動地捲入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之中,進而快速壓榨他們國庫里的剩餘價值。
現在法國、荷蘭等國就幾乎無法做到暗中與大明帝國較量主力艦數量了,以後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昊菁皇帝的目標就是通過易貨的方式,幫助奧斯曼帝國與印加帝國,在經濟與軍事上,都超過法國與荷蘭,進而成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國。
這兩個國家對大明的威脅遠遠小於歐洲那兩個,尤其是在法荷換地之後,兩國的國力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幾年之前,以大明為首的一些國家就已經退出了原來的同盟,建立了世界聯盟。
如今在軍備競賽問題是,就不需要藏著掖著了。
如何能拖垮甚至拖死對方,便如何行事!
而泡菜在倭國屢次為大明充當僱傭兵,都賺得盆滿缽滿之後,也強烈要求參加第三次對神聖羅馬帝國的討伐行動!
意向出兵十萬,編為二十個步兵旅,裝備方面就要懇請大明帝國的幫助了……
在朱慈烺看來,這特麼就是帶著嘴來的!
這是跟著大明王師去打仗麼?
純粹是來混裝備的!
在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戰鬥力之前,泡菜步兵旅的重型裝備數量和檔次,肯定無法與倭軍相媲美了。
後者屢次追隨大明王師出征,幾乎鮮有敗績,這也是朱慈烺對倭軍青睞有加的遠遠之一,其報價結合戰鬥力,便顯得性價比很高了。
萬一泡菜部隊被對方打崩了,人死了不要緊,裝備可就都送給對方了。
一次就送過去好幾個旅的重裝備,這種損失方式是朱慈烺無法容忍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