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最終談判

  從昊菁五十三年,西曆一六九六年開始,張煌言每年都能獲得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增援。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STO55.COM

  三年之後,每年增援的規模達到一個裝甲旅、一個機械化步兵旅、一個騎兵旅。

  到一七零零年,不算西部總督區原有的十五萬人變成的三十個作戰旅。

  張煌言已經從本土獲得了兩個裝甲旅、兩個騎兵旅、五個機步旅,外加兩千架「信天翁」戰鬥機和兩百五十架「大力神」轟炸機。

  在獲得了如此之多的增援後,換作萬禮或曾英, 便可能要對南邊的辮子大打出手了。

  然而足智多謀的張煌言比同門師兄弟更有耐心,這也是某尊師讓他第二次出任總督的原因所在。

  昊菁五十八年,也就是西曆一七零一年開始,張煌言每年獲得的增援增加到兩個裝甲旅、兩個騎兵旅以及一堆作戰飛機,再就是草原騎兵也抵達了烏拉爾山以西。

  這就是動手之前最明顯的信號了,因為草原騎兵此前多半駐紮在中亞地區,並不會被大量調至烏拉爾山以西。

  與關內的重騎兵不用,草原騎兵屬於輕騎兵,裝備也相對落後一些,雖然現在已經全部換裝了左輪步槍,不過每人依舊攜帶弓箭。

  一年五個旅,兩年十個旅,五萬人的規模,不算多,也決計算不上少了。

  這些草原騎兵在戰時可以長驅直入,襲擾辮子後方。

  在戰後,就會變成典型的戰場清道夫了……

  辮子的很多武器裝備甚至牲畜與家產,與關內部隊的模式和興趣都完全不兼容,卻剛好很對草原騎兵們的胃口。

  昊菁皇帝也就投其所好了,不然每年也得白白養著這些人。

  飼養草原騎兵的優點很明顯,這些傢伙每年只拿一半的餉銀, 也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裝備資源。

  戰前卻能夠迅速集結待命,戰時對補給的要求很低,只要空軍的支援能夠稍微給力一些,這些草原騎兵就能發揮奇效。

  那些自家草場裡缺礦石的部落,多半都依賴半年放牧加半年訓練的模式,這就等於每年還能賺一筆額外的錢。

  昊菁皇帝也很喜歡用這些草原騎兵,由於中亞轄區的面積不小,指望關內騎兵進行巡邏,實在是太費錢了。

  在對辮子動手之前,將大量的草原騎兵調至西部戰區,既能給門徒的部隊增加機動部隊的兵力,又能適當地降低戰爭成本。

  一七零零年,路易十四與一群歐洲元首再次訪問明帝國,主要目的就是要得知明帝國皇帝何時才能派兵南下進攻清軍的老窩。

  龐大的軍費開支已經壓得路易十四快變成羅鍋了,連法國海軍的軍費都一再壓縮,目前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節省下來的錢也不可能真的存進國庫,而是直接用來製造飛機、坦克以及給數十萬法軍官兵開工資。

  不光是路易十四抱怨,初次來到明帝國的利奧波德也萬分懇求昊菁皇帝能夠儘快出兵中歐,他實在是撐不住了。

  清軍不但占領了整個波立、普魯士、摩拉維亞,還不斷進攻布蘭登堡、梅克倫堡-什未林、薩克森, 甚至丹麥。

  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的話, 用不了五年,巴伐利亞以北地區,也得被清軍占領,那就太可怕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不打算出兵,只不過在動手之前,先得把如何分蛋糕的事情說清楚,畢竟戰場如商場嘛!

  此事不但關乎路易十四,還要牽扯到易卜拉欣,只能協調完三方的利弊得失,才能最終拍板定奪。

  清軍對路易十四、利奧波德、索別斯基、查士丁尼等人來說都是敵人,但卻是奧斯曼帝國的朋友。

  在消滅這股武裝力量之後,毫無疑問,歐洲各國會聯合起來對付奧斯曼,這是易卜拉欣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對方相對清軍動手也可以,但易卜拉欣要求實現兩個前提條件。

  其一,由明帝國擔保,在消滅清軍之後,歐洲盟軍不會進攻奧斯曼的控制區。

  其二,歐洲各國必須承認奧斯曼的控制區,並且不得以任何藉口侵犯奧斯曼的利益。

  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尤其是在地圖上如何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明帝國與奧斯曼的邊界好說,朱慈烺已經與易卜拉欣商定,以南布格河為界。

  如此一來,烏克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產糧區就歸大明所有了。

  朱慈烺對波立沒興趣,更沒興趣對當地進行扶貧。

  明軍將邊境線推進到明斯克一帶就可以了,不需要通過沼澤地了。

  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只對波羅的海沿岸感興趣,這就給了索別斯基復國的前提條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區,最難談妥的就是利奧波德與易卜拉欣。

  利奧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維亞。

  由路易十四勸說利奧波德,朱慈烺開導易卜拉欣,最後雙方各退一步,承認當下的實際控制線。

  代價也就是索別斯基的地盤幾乎被縮小了一半,但他勢單力孤,實力又不行,在談判時完全說不上話。

  能給他復國,已經算是對其仁至義盡了,否則波立這個國家將永遠地被從地圖上抹掉!

  利奧波德能讓步是因為奧斯曼有明帝國在背後支持,這是他與路易十四聯手都抗拒不了的。

  易卜拉欣願意妥協,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朱慈烺允許在擊敗韃靼人之後,他可以收留部分殘兵敗將。

  具體多少,那就要看他的意願和能力了,沒有明說數量,這才是讓易卜拉欣最為心動的地方。

  易卜拉欣也明白韃靼人是限制歐洲向東北方向擴張的重要制衡力量,朱慈烺多半是不希望他們被多方聯手徹底消滅的。

  在戰後,這些韃靼人也將成為奧斯曼帝國對抗歐洲盟軍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

  對朱慈烺來說,自己只想要烏克蘭的土地,上面的人一個不要。

  對易卜拉欣來說,收編願意為自己作戰的韃靼人、車臣人、哥薩克人更為重要。

  會議上還有一點要對法奧雙方言明,那就是為了公平起見,從一七零一年元旦開始,將向雙方提供「大力神」轟炸機,每年向每方的供貨數量達到二十架。

  路易十四本來還想催促朱慈烺,希望儘快拿到這款轟炸機,好儘快對清軍動手。

  看到易卜拉欣也沒拿到,那就放心了,可以接受推遲一年的要求了。

  某位辮子皇帝不會想到,這次會議就決定了辮子們的命運。

  戰前,歐洲是三方混戰,加一方觀看。

  戰後,歐洲就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演義了。

  朱慈烺認為路易十四至少得攢出來四十架「大力神」轟炸機再動手,那就意味著需要在一七零三年之後才能正式發動對辮子的反擊作戰了。

  屆時,張煌言麾下的「大力神」轟炸機數量將達到四百架,完全具備了對辮子騎兵集群進行地毯式轟炸的能力。

  對大明帝國來說,晚開戰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黑鷹」武裝直升機投入作戰。

  這款武裝直升機的批量生產時間在一七零一年,前期計劃每年生產四百架。

  從下線到部隊列裝試飛,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大致是可以趕上這場戰爭的。

  張煌言那邊有了足夠多的「大力神」轟炸機之後,其實有沒有「黑鷹」武裝直升機也就無所謂了。

  但朱慈烺還是不願意讓這款武器錯過打活靶子的好機會,這可是相當難得的實戰機會,可以很好的檢驗這款直升機的質量與性能。

  與單發的「信天翁」不同,「黑鷹」武裝直升機是三發動力,兩個發動機負責主螺旋槳,一個發動機負責尾部螺旋槳,可靠性是比較高的。

  作為「信天翁」的放大版,科學院前不久也造出了雙發的重型戰鬥機——黑腳信天翁!

  原型為「梅塞施密特」-110,該型戰鬥機的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可靠性也更高。

  缺點就是機動性不如「信天翁」,即便是大規模量產之後,造價也是前者的三倍多。

  戰鬥機以後的綽號就一律採用某品種的信天翁,省得還得重新命名。

  黑腳信天翁常見於閩浙一帶,也是一種非鷹隼的大型鳥類。

  與原型Bf-110不同,科學院考慮到發動機功率不足,在不影響氣動布局的情況下,對原型進行了等比例縮小。

  導致「黑腳信天翁」在性能上較Bf-110縮水了一大截,好在比上代的「信天翁」強不少。

  不同於「黑鷹」武裝直升機,「黑腳信天翁」的研發目的不是用來對地攻擊的,故而這款戰機的俯衝性能不佳。

  朱慈烺也不打算讓「黑腳信天翁」參加對辮子的戰鬥,因為實在是沒啥可打的,該打的都會被「大力神」、「信天翁」、「黑鷹」給聯手消滅。

  作為說服利奧波德承認奧斯曼對匈牙利控制的代價,朱慈烺也同意第三次認購價值五千萬銀幣的法國國債。

  由於此前的貸款一直沒還上,路易十四已經拖欠自己一億五千萬銀幣了。

  朱慈烺也從未催促過對方還錢,反而同意了路易十四第三次貸款的請求。

  不同意的話,這隻歐皇就變非酋了,絕對撐不下去了……

  路易十四此番還帶來了兩個比他還窮得多的傢伙——利奧波德與索別斯基!

  要不是腓特烈天天挨打,實在難以抽身,也得跟著過來向朱慈烺乞討。

  要飯本來是大明太祖的絕招,沒想到被老外給學去了……

  朱慈烺本著一碗水端平的原則,無償支援每人二十門重炮、一百門小炮、五十輛蒸汽坦克、五千支左輪步槍、一百挺機槍、五十架「信天翁」戰鬥機,以及配套的彈藥。

  嫌少的話,完全可以向路易十四乞討嘛!

  不遠萬里來大明要飯,那就別嫌飯餿!

  查士丁尼作為大明的盟友,待遇自然比利奧波德與索別斯基要高得多。

  除了無償的軍事援助部分之外,朱慈烺還低價出售了五百架全新的「信天翁」戰鬥機。

  對查士丁尼來說,用機動性極高的戰鬥機來保衛威尼斯可是比地面部隊要給力太多了。

  這隻元首對易卜拉欣放任清軍通過其控制區來肆虐威尼斯很有意見,但又不敢觸怒對方。

  同樣持有這種想法的還有瑞士和羅馬方面,中歐戰爭殃及南歐之後,兩國也被迫開始從法國甚至明帝國進口武器了。

  瑞士、羅馬、威尼斯本來都算是後方,現在全變成前線了,隨時都可能遭到清軍騎兵集群的洗劫。

  與其變成家徒四壁的模樣,還不如直接把剩下的錢都用來採購武器裝備,至少能夠起到保家衛國的作用。

  不過這次最大的賣家依然是易卜拉欣和波洛,前者訂購了一千架「信天翁」戰鬥機、一百架「大力神」轟炸機、一千輛燃油坦克、兩百門重炮、十萬支左輪步槍、三千挺機槍。

  這批武器裝備全部到位之後,足以武裝二十個步兵旅的奧軍,成為易卜拉欣用來保衛匈牙利的重要力量。

  新印加帝國根本沒有捲入歐洲戰事,但提高國防實力是不可改變的國策,不然也沒有今天的強大帝國了。

  波洛對大型鐵甲艦的渴望並不比路易十四低多少,這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採購了一艘六級鐵甲艦,也就是布呂歇爾。

  該型鐵甲艦的國際市場的售價在三億五千萬銀幣,使用五年的二手艦為兩億五千萬。

  鑑於兩國的親密友好關係,朱慈烺又主動降價五千萬。

  並同意了為期五年的分期付款,每年還款四千萬銀幣的話,在不採購其他大型鐵甲艦的情況,其實對波洛的壓力一點都不大。

  這使得新印加帝國成為繼明帝國、法蘭西帝國之後,全球第三個裝備該型鐵甲艦的國家。

  波洛的目標是至少為本國海軍採購兩艘該型鐵甲艦,使自己的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各擁有一艘無敵戰艦。

  上一批次的布呂歇爾是一六九五年下水的,到現在正好過了五年的磨合期,正是好時候。

  要不是波洛上門求購,換成別人,朱慈烺還不願意賣呢!

  第十批次(1688-1695)建造的十二艘布呂歇爾,鄭芝龍買走四艘,兩艘歸路易十四,加上賣給波洛的這艘,大明海軍還剩下五艘可用。

  不過主力艦荒在兩年之後就被解決了,第十一批次(1695-1702)將有四艘「國王」與十二艘布呂歇爾下水。

  除了兩艘國王歸鄭芝龍外,其餘的十四艘主力艦都會加入大明海軍的作戰序列。

  刨去幾年後再買給波洛的一艘布呂歇爾,大明海軍在未來數年之內,還會擁有至少十八艘一萬五千噸以上的主力艦。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