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八零年秋,柯爾貝第三次訪問明帝國,也很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次。閱讀М
雖然身體欠佳,但柯爾貝還是堅持親自前往明帝國考察參觀。
他要在死前再看一眼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的發展狀況,回去好稟明國王陛下。
路易十四並不想公開承認已經吃掉西班牙本土,占據了半個英格蘭和北美的法國僅僅是世界第二。
可在心裡,光是路易十四,而且麾下的文臣武將們都明白,法國就是世界第二。
讓國王陛下難以啟齒的原因很簡單,「世界第二」風光無限,只不過與世界第一的差距有點大……
在軍事方面,拿海軍艦隊做對比。
明帝國不算鄭芝龍的艦隊,便包括八艘四級鐵甲艦、十三艘三級鐵甲艦、三十二艘二級鐵甲艦、四十三艘一級鐵甲艦。
法國海軍只有一艘三級鐵甲艦,也就是明帝國皇帝無償贈與的那艘,以及包括自製的二十艘在內的三十六艘一級鐵甲艦。
也就是說,哪怕不算一級鐵甲艦的零頭優勢,明帝國也比法國海軍整整多出了八艘四級鐵甲艦、十二艘三級鐵甲艦、三十二艘二級鐵甲艦。
如果折算成戰鬥力的話,法國海軍的實力僅僅是明帝國海軍的三分之一!
就這還得是樂觀估計……
柯爾貝這次帶著少將圖爾維爾前來,就是為了採購並引進三級鐵甲艦。
十年裡,法國給這個盟友送去了超過兩百萬礦工。
按照此前向明帝國輸送的奴隸礦工數量折算成銀幣,不算返航時運輸充抵的貨物部分,至少價值兩千萬。
路易十四已經與威廉三世商定,雙方各出資一億銀幣,分為十年貸款,每年各向明帝國支付一千萬銀幣,引進三級鐵甲艦的建造技術,包括四艘同級艦。
兩億銀幣買四艘三級鐵甲艦加上相關技術,這是十年前訂好的事情。
路易十四還擔心明帝國的皇帝會反悔,畢竟較於此前的物價,對買家來說,這算是非常實惠了。
柯爾貝這次帶來了三千五百萬銀幣,其中有一千萬是採購三級鐵甲艦的首付款,其餘金額視具體情況而定。
站在六十多歲的柯爾貝身邊的圖爾維爾還不到四十,顯得意氣風發,對明帝國海軍有嫉妒也有期許。
能夠跟隨柯爾貝前來,還要感謝已經就任法國海軍總司令的德埃斯特雷的推薦。
德埃斯特雷在圖爾維爾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模樣,柯爾貝也覺得這個年輕人值得好好培養,便請示國王陛下,將其帶到了東方世界。
其實艦隊進入緬甸以南的安達曼海,便等於進入了明帝國的勢力範圍。
明帝國在安達曼群島與尼科巴群島都建立了海軍基地,此前荷蘭也同意明帝國在其控制的錫蘭島設立海軍基地。
柯爾貝懷疑荷蘭將與明帝國建立更加親密的同盟關係,但苦於找不到相關證據。
在擔任財務大臣同時兼任海軍事務大臣之後,柯爾貝一直努力發展法國的造船工業。
尤其是從明帝國引進一級鐵甲艦的相關技術後,寄希望於憑藉法國自身的技術實力,能夠藉此機會主推造船工業蓬勃發展。
到一六七五年,法國造船廠算是徹底消化了一級鐵甲艦的建造技術,並自行研發出兩千六百噸級的鐵甲艦。
戰鬥力介於一級鐵甲艦與二級鐵甲艦之間,屬於積累產品,但畢竟也算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路易十四對此十分高興,並將該級鐵甲艦命名為「查理曼大帝」級。
此前從明帝國引進的鐵甲艦為「高盧」級,授權建造的同級艦為「法蘭西」級。
「查理曼大帝」級對法國軍事工業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路易十四批准建造十艘同級艦。
同時下令研發四千噸級鐵甲艦,按照噸位與戰鬥力折算,相當於明帝國的三級鐵甲艦。
柯爾貝從造船工程師的口中得知,從研發到下水,光是試驗艦恐怕就需要七八年時間。
正式批量建造的話,應該在一六九零年是比較穩妥的……
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模板是現成的,就是那艘獲贈的三級鐵甲艦。
但由於沒有設計圖,工程師們又無法拆解這艘戰艦,所以仿製的難度就非常之大了。
在權衡了一番利弊得失,主要是看自己兜里的錢夠不夠多之後。
路易十四終於同意了柯爾貝提出的引進技術的請求,用十年時間造一艘試驗艦。
省錢是省錢,但能否滿足批量建造的要求,那就存疑了。
對法國來說,一億銀幣的開價不算低,可分期付款的話,也能承受得起。
如果能得到兩艘成品,那這筆錢就花得物超所值了。
與路易十四抱有同樣想法還有荷蘭執事威廉三世!
為了鞏固全球第二海上貿易地位,荷蘭必須持續增強海軍實力。
儘管盟友法國的國力是全球第二,但荷蘭貿易總額與海軍實力均為全球第二。
荷蘭艦隊的規模與法國相差無幾,差別在於官兵素質明顯高於法國海軍。
法國海軍的優勢就在於驍勇善戰的陸戰隊,純海戰還不是荷蘭艦隊的對手。
前荷蘭海軍總司令特羅姆普與昊菁皇帝的老朋友普特曼斯先後故去。
年過七十的名將魯伊特又不便遠行,這次訪問明帝國的任務便落到了年近六十的范德扎恩的肩上。
他只負責戰艦性能方面的事情,具體談判工作則由小普特曼斯來完成。
為了示好明帝國,此前威廉三世已經同意盟友在錫蘭建立海軍基地。
作為代價,雙方同意在一六八零年簽署一份協議,內容是用四艘三級鐵甲艦交換錫蘭島(斯里蘭卡)。
在協議執行之後,荷蘭仍舊可以保留在南亞次大陸的屬地,明帝國不會予以干預。
小普特曼斯也向威廉三世表示,明帝國似乎對這片擁有了牛糞、咖喱、恆河水且土邦林立的地方興趣不大……
根據雙方的君子協議,魯伊特會幫范德扎恩再帶兩年海軍,等後者返回本土之後,便可就任海軍總司令。
前者也希望范德扎恩可以在明帝國好好看一看,尤其是觀察其海軍的發展狀況,以此為背景來制定未來二十年荷蘭海軍的發展計劃。
等見到了昊菁皇帝,范德扎恩與小普特曼斯得到了三個關於三級鐵甲艦的解決方案。
其一,還是原來談好的模式,用錫蘭島換取四艘鐵甲艦,都是今年剛下水不久的新艦。
其二,荷方在錫蘭的基礎上追加五千萬銀幣,以獲得三級鐵甲艦的建造技術。
其三,追加一億銀幣,包括五艘三級鐵甲艦以及轉讓相關建造技術。
第二套方案與第三套方案的區別就在於,花五千萬銀幣買一艘三級鐵甲艦是否值得。
范德扎恩當然希望噸位大的鐵甲艦越多越好,但也要考慮到己方的財務承受能力。
三級鐵甲艦標價五千萬銀幣貴麼?
當然不貴!
不是明帝國的盟友,你還買不到呢!
用昊菁皇帝的話說,一級鐵甲艦等同於眼下的利益,三級鐵甲艦等同於二十年後的利益。
既要腳踏實地,又想深謀遠慮,那就得多花錢了……
「陛下,法荷能同意?」
首輔方以智在法國待了許久,但還是摸不透路易十四的脈路。
「他們同意,咱們便可賺一筆。反之,咱們可以繼續鞏固海權!」
昊菁皇帝倒是看得開,作為世界霸主,就是要超凡脫俗,不要用過世俗的眼光來看問題。
「臣覺得二十年之內,法荷兩國都難以造出三級鐵甲艦!」
方以智在歐洲期間,是參觀過兩國的造船廠的,對其軍事工業實力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看到自身與我大明的差距,那兩個大客戶才會捨得砸錢買船嘛!看不到的話,說明其要麼近視,要麼是瞎子!」
保證自己的洋海權益,就可以確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每一艘商船就等於一座可以移動的海上小金庫。
現在連奧斯曼帝國都對造船無比痴迷,由此可見海上貿易對本國稅收的重要性了。
將自己的土特產運到對方的市場,從中賺取遠高於本土價格的利潤,這就是海上貿易的本質。
明白這個本質之後,誰能抵擋住這種誘惑呢???
更別提還有萬里運輸黑叔叔這種無本萬利的事情了……
在兩年之後,天津造船廠將有八艘俾斯麥與八艘定遠下水。
儘管有一半要交付鄭芝龍,但也能讓大明海軍的主力艦戰鬥力翻倍。
光是四艘俾斯麥與十二艘定遠,就能橫掃整個法國海軍了。
南方的南都造船廠還在建造一級鐵甲艦,不過是用來出口和裝備海防部隊,後者是用來巡邏的。
在昊菁皇帝的海軍發展計劃里,水面艦艇部隊將逐步淘汰一級鐵甲艦,噸位最低的也是二級鐵甲艦。
三級鐵甲艦,也就是吉野,才能達到遠洋作戰的標準。
力爭在一七零零年之前,建成一支由四艘布呂歇爾、十二俾斯麥、二十艘定遠組成的主力艦隊。
吉野的數量倒是沒有明顯增加,因為昊菁皇帝認為屆時三級鐵甲艦就是爛大街的產品了,沒必要過於重視和砸錢了。
大明現在歲入兩億五千萬銀幣,太倉餘額卻沒到一億銀幣。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造船廠里正在培育的那些吞金巨獸。
第八批次造船計劃(1676-1682),同時開工的俾斯麥高達八艘。
在採用了合金裝甲與後膛炮之後,單艘造價達到一千萬銀幣。
能夠同時開工就是因為可以分期付款,否則加上一起建造的八艘定遠,連大明帝國也吃不消這種規模的玩法。
昊菁皇帝就指望外銷吉野能夠回本了,用三級鐵甲艦給五級鐵甲艦買單,這貌似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根據薄珏的計算,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一萬七千噸的布呂歇爾試驗艦的成本,將會達到一千八百萬銀幣。
以至於昊菁皇帝已經讓揭暄聯繫新印加帝國的皇帝波洛,用海軍服役多年一級鐵甲艦來換購大量的精銅。
精銅就是錢,把智利銅礦的年開採量增加到十萬噸,造一堆五級鐵甲艦的錢就算是有了。
按照銀幣與噸位的建造標準來預估,一艘「國王」級戰列艦的造價就接近三千五百萬銀幣了。
往後採購哪怕為海軍一艘戰列艦,戶部都要精打細算才行,跟現在法荷採購吉野別無二致。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八年後,七級鐵甲艦「國王」就將開工建造。
一六九五年,天津造船廠會著手建造四艘七級鐵甲艦。
沒一起建造八艘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實在是有點同時造不起那麼多。
按照每年歲入增加五百萬銀幣計算,預計屆時大明的歲入可達三億三千萬。
每年拿出歲入的六分之一,也就是五千五百萬銀幣給海軍買船,理論上是可行的。
「陛下,法國在北美侵占了我們不少土地……」
對於此事,方以智已經看過不少奏疏了,但都被皇帝壓了下來,連簽批都沒有。
「朕倒是希望他們把我們的地盤都占了!屆時王師出兵就有充足的藉口了!」
昊菁皇帝不是不知道此事,但就是裝作不知道。
「如若那般,只恐與法國的關係會一落千丈!」
方以智不知道皇帝會如何處理兩國關係,但還是覺得需要事先提醒一番。
「法國與我大明從來都是競爭關係,只不過雙方在英國、西班牙等蛋糕上的目標相近,這才結盟。朕也是有底線的,不會容忍法國一直多吃多占。等路易十四死了,他兒子再想這麼玩,就肯定不行了!」
路易十四肯定知道孔代在北美的所作所為,但就是默許了這種損害盟友利益的舉動。
故而昊菁皇帝也就當沒看見,等時機成熟,再一巴掌把對方吃下去的都給打吐出來。
「朕雖然比路易十四的歲數大,但也比他活得時間長得多。他的子孫後代若是不出個能人的話,法國的敗亡就指日可待了。別看現在法國國力還在不斷攀升,但與大明的差距,尤其是在人口、資源、技術等方面,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從人口上對比,大明是法國的十倍。從歲入上對比,大明是法國的五六倍左右。從軍力上對比,王師陸海空三軍的戰鬥力都遠遠超過法軍各軍種。更何況我們在中東的盟友奧斯曼帝國,並不滿足於現狀,還在不停地向歐洲腹地挺進,之前朕賣給奧斯曼一堆武器,就是提醒法國,哪怕大明王師不親自出手,也能讓半個歐洲變得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