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雞與多爾袞並非不懂軍事,正相反,整個西方世界,所有元首與統帥加起來,懂得的陸戰方面的內容也並不比這兩位多多少。
當年在東方世界,大清王師與蠻明軍隊幾乎打過各種戰役,對於愈發被動與最終失敗的原因也是心知肚明。
沒有戰略眼光,斷然不會決定仿效當年的耶律大石進行西征。
好在冒險成功了,沒讓那詭計多端的魔童將大清消滅在東方世界。
學費是無比昂貴的,但也讓大清高層學會了用戰略眼光看問題。
眼下的確可以坐山觀虎鬥,讓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城下拼個兩敗俱傷。
大清王師完全不用損失兵力,然而一旦這麼做,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奧斯曼北上與西進皆受挫,且損失太多兵力的話。
不但會使其元氣大傷,很可能痛定思痛之後,將擴張的方向重新調整到黑海與裏海沿岸地區。
大清不想與奧斯曼再起戰事,就希望跟在奧軍後面刮地皮。
此前王師在摩拉維亞與波蘭境內的作戰時非常成功的,順雞希望多打幾次這樣的牙祭。
此時幫助奧軍扭轉戰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幫助自己,確保繼續跟著奧軍吃肉。
算是互惠互利之舉,還能順便消滅波蘭的盟友,為王師今後消滅波立創造先決條件。
神聖羅馬帝國出兵幫助波立,雙方合併一處,王師就未必能夠戰而勝之了。
現在先在維也納城外跟奧軍一道消滅神聖羅馬帝國的主力,往後其就難以出兵波蘭了。
若是可以順便撿到幾十萬人的武器裝備,那就算是沒白跑一趟了……
大清國在西方世界不是最弱的,但卻是最窮的之一。
來到這邊,也就沒啥挑食的可能了,基本上戰場上能帶走的東西,都會帶回去。
在東邊撿不到,那就來西邊撿!
都混到這個地步了,沒啥不好意思的。
以勝利者的名義來撿,那是名正言順的。
在里子和面子的雙重利益驅使下,三十萬清軍騎兵僅用了不到五個衝殺回合,便將八萬聯軍騎兵打得落花流水。
過半聯軍騎兵當場戰死,淪為了遍地的「落花」!
由於採用的戰術得當,加之兵力優勢非常明顯,清軍這邊死傷不到兩萬。
僅僅重創了對方的騎兵還遠遠滿足不了多爾袞的胃口,己方傾巢而出,就是要一鼓作氣,橫掃戰場上所有的敵人。
對方還有數十萬步兵與奧軍激戰,在不遭受友軍炮灰誤傷的前提下,王師也會酌情逐步蠶食掉敵人的步兵。
打敵人的騎兵其實是比較容易的,雙方拉開陣勢,直接開沖就完事了。
然而對付敵人的步兵,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越是靠近奧軍的陣地,彈坑與殘骸就越多。
這就直接增加了清軍騎兵集群突擊的難度,故而博洛、岳樂、鰲拜、尼堪這四名主將都沒有讓所部人馬輕易攻過去。
僅僅讓檬古騎兵在方便的情況下,繼續環繞目標放箭,將獵物困在當中就行了。
此時想實施大規模的突擊行動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多爾袞讓人打出信號彈,暫時放棄近戰。
聯軍在失去了大部分騎兵之後,幾乎淪為了一支純步兵部隊,更要命的是現在腹背受敵。
正面的奧軍陣地有大量坦克與火炮,對方還有戰壕與土牆作為掩體,過去其陣地是極其困難的。
背後則是比惡狼還多的清軍騎兵,步兵一旦暴露在野外,沒有掩體與樹林保護,遭遇騎兵追擊的下場只有一個……
想攻,攻不過去!
想退,退不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手裡緊握著望遠鏡,心裡著急上火也無可奈何。
數十萬清軍騎兵突然參戰,這完全是他計劃外的事情。
在無法短時間內擊敗奧軍的情況下,清軍的參戰對聯軍的打擊是致命的。
除了駐守維也納城內的八萬人之外,利奧波德手裡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這就意味著前方仍在作戰的三四十萬步兵,必須要靠自身能力來自保了。
要麼繼續向前,奪取奧軍的陣地,利用對方修築的掩體來對抗清軍騎兵的包圍。
要麼就得立刻向後突圍,不然早晚會被奧軍與清軍聯手消滅在野外。
不論是向前還是向後,面臨的困難程度都差不多大。
利奧波德在反覆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決定讓部隊立刻突圍。
步兵衝出來還能繼續參加保衛維也納的戰鬥,這是最大的利好。
去進攻奧軍的陣地的話,哪怕成功了,還是要面臨清軍騎兵的包圍。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己方步兵搶占奧軍陣地,然而對方調來了包圍布拉迪斯拉發的部隊。
這就等於出城圍攻奧軍的大軍,不但損失了大量兵力,最終反而被清軍與奧軍聯手包圍了。
短期內,起碼在開春之前,利奧波德是不可能調來援兵給被困部隊解圍了。
最近的友軍也是索別斯基的部隊,能不能及時過來還是個問題。
在看到象徵著突圍的信號彈之後,聯軍步兵總算是如釋重負,不用再進攻該死的蠻族了。
面對塹壕戰,己方的戰車又無法繼續前進,大家真是一籌莫展,這下可以不用送死了。
等火線上的部隊撤下來,這才發現,外面的情況比之前預想的要複雜得多。
要不是外層步兵利用剩餘的戰車和殘骸在奮勇抵抗的話,他們早就被清軍騎兵給分割包圍成一堆大大小小的戰鬥群了。
由於奧軍在長時間被動挨打之後,隨著聯軍的撤退,好不容易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正在享受,而且戰場上的人造障礙物實在太多,並未發動全線反擊。
這使得外層的聯軍步兵越來越多,來自背後的壓力又非常有限。
主要是奧軍的炮擊,但炮火併未像之前那麼猛烈。
聯軍步兵開始藉助上千輛戰車向維也納城的方向進行突圍,力求撕破清軍的包圍網,多路而逃。
對付敵軍騎兵,小型加農炮很好使,排槍戰術也是管用的,只要對方膽敢衝過來,聯軍步兵也不是好惹的。
聯軍步兵還剩下不到三十萬,平均每兩百多人才能分得一輛戰車,這遠遠掩護不了步兵的突圍行動。
少量的騎兵,規模在兩千左右,眼下也只能依託戰車與步兵進行突圍,不敢再貿然過去與清軍騎兵交鋒了。
稍不留神,就會被對方一口吃掉,連逃出升天的機會都沒有。
看清楚對方的動向之後,海珊決定放出所有騎兵,大約七萬。
從幾乎沒有交戰的南向出擊,兩路騎兵沿著戰壕兜了過去。
缺少大量騎兵掩護的聯軍部隊在野外面對奧軍騎兵的突擊,頓時變得首尾難顧。
原本還有些許戰鬥的念頭,可隨著奧軍騎兵對其展開大規模的恣意碾壓,也就被一掃而空了。
很多士兵都不再想要作戰,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儘快離開這個該死的鬼地方。
如此一來,指揮變得異常混亂,成組織的作戰也就名存實亡了。
步兵們越打心裡越慌,紛紛不聽號令,開始亂放槍。
這對奧軍騎兵的殺傷力是極為有限的,還能加速聯軍的崩潰。
七萬奧軍騎兵對付四倍左右的聯軍步兵,後者還有清軍騎兵的牽制,兵力上的劣勢就被盟友的助陣給抵消了。
加之奧軍騎兵是兵分兩路,近三十萬聯軍步兵則分散在三個方向上。
前者屬於在局部地區形成集中優勢兵力,在平原上對敵人的攻擊力是毀滅性的。
這時候聯軍殘餘的戰車就明顯不夠用了,排槍戰術也因為士兵無心戀戰而無從發揮威力。
等奧軍騎兵集群分成多路縱隊攻入聯軍的臨時防線,場面就跟被切成絲狀的捲心菜一樣無法收場。
大部分聯軍步兵作戰單位的下場就是被對方分割、包圍,乃至最終被殲滅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
清軍沒有輕易參戰,因為害怕誤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旦出現,就可能被友軍幹掉至少上千勇士。
多爾袞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哪怕此時不打,事後少分一些戰利品,也不願意直接攪和進去。
然而三十萬清軍騎兵在圈外放放冷箭,就足以讓聯軍步兵望而卻步了。
此前落敗而逃的聯軍騎兵雖然重新集結起來,兵力有一萬五千左右,也不敢輕易參戰了。
利奧波德心如死灰一般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幕,讓他難以置信,又無法改變。
自己的騎兵部隊還能投入戰鬥,但明顯扭轉不了戰局了。
留著這些騎兵至少還能保衛維也納,此時再投入作戰,勢必會全軍覆沒。
一次損失六十萬大軍,這是帝國與家族都無法承受的。
尤其是騎兵與戰車、火炮的損失,在短時間內是沒辦法恢復戰前的數量的。
接下來,利奧波德已經開始著眼該如何保衛維也納了……
在天黑之前,戰鬥已經基本結束。
奧軍得到了約九萬俘虜,餘下的非死即傷,海珊對那些重傷的傢伙根本就沒打算收治。
利奧波德願意接收,完全可以帶回去,海珊只要能夠從事苦力工作的戰俘。
至於戰利品,除了重要物品之外,海珊同意多爾袞將戰場上敵軍丟棄的火炮、槍枝、盔甲等武器裝備都帶走。
不過火藥必須全都留下,因為奧軍在大戰過後,由於彈藥消耗驚人,必須就地取材,多爾袞表示理解,也同意了。
大清王師損失不到兩萬,其中戰死約五千,五成是漢軍騎兵,四成為檬古騎兵,只有約一成是八旗兵。
這是多爾袞完全可以接受的,只要八旗兵的戰歿數量在一千人以內,那是役就算是己方大獲全勝了。
海珊的手下還對清軍大包大攬戰利品非常不滿,對此,海珊倒是不以為然。
解釋說,如果不是清軍及時出現,恐怕他們這三十五萬大軍,最終也會被利奧波德給強行吃掉。
那樣的話,對方損失會很大,可損失的僅僅是步兵,開春就能補充到位。
己方損失的是包括騎兵、步兵、炮兵、坦克兵、飛艇兵在內的大量精銳部隊,這麼對子是絕對吃虧的。
奧庫所部雖然還有二十多萬人,可戰鬥力還不到己部的一半,完全就是一群不能打硬仗的烏合之眾。
現在己方僅僅損失了大約七萬士兵,就得到了一場大勝。
在一天之內便消滅了利奧波德的重兵集團,毫無疑問,自己是大賺特賺了。
保守估計是役殲敵數量在五十萬左右,等於在雙方決戰時取得了七倍的戰損比。
神聖羅馬帝國再強大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再拼湊出如此規模的重兵集團了,接下來的戰場主動權就歸己方所有了。
可以說,在摩拉維亞、波希米亞、乃至奧地利地區,奧軍可以隨心所欲地進攻任何地方,而不用擔心被對方給包圍了。
因為對方的重兵集團都已經灰飛煙滅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比此前奪取克拉科夫還要有價值得多。
如果利奧波德不肯投降,也不肯放棄維也納的話,海珊就只能圍城打援了。
先派部隊包圍維也納,然後挖掘環城壕溝。
自己不攻城,也不讓守軍輕易出來。
對方再調集勤王之師過來,正好可以讓己部吃個痛快。
在拍攝過戰場電影之後,海珊派人將影片與自己的親筆信都送往伊斯坦堡。
這下那些小人或許就再也說不出什麼壞話了,如果還能說,那也無法蠱惑蘇丹陛下了。
相信在看過大軍將維也納團團包圍之後,蘇丹陛下便會認為之前對武器裝備的一切投資都是值得的。
對於清軍的幫助,海珊在帳內設宴款待了多爾袞等人。
舉杯暢飲葡萄酒的同時,還希望今後能與對方繼續合作。
是役從戰果來看,雙方的合作便非常成功。
儘管事先沒有制定雙方的聯合作戰計劃,但配合倒是沒有出現太大的偏差。
很明顯,對方的主帥是個擅長指揮作戰的聰明人,對方的部隊也是一支能征善戰之師。
有了這兩個前提條件,再解決了好戰利品的分配問題,海珊就無需為其他事情費心了。
兩人都相信維也納之戰是神聖羅馬帝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敗亡的開端,而且無可挽回。
雙方攜手重創了這個橫亘在中歐地區的障礙物之後,對清國進攻波立,以及奧斯曼接下來的西進都是很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