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兵分五路

  戰後經過清點,加上之前河邊的交鋒,在庫爾干一帶,王師總計消滅了約三千五百的羅剎兵,創下了有史以來的記錄。閱讀М

  以前零敲碎打倒是也不少,但絕對沒有在兩天之內就能得到如此之多戰果的事情,這讓萬禮非常高興。

  在掩埋屍體之後,庫爾干就成了所部過冬的地方,據點裡的木屋不夠,便可立即圍繞據點修建了。

  從路途上來判斷,消息傳到估計已經是冬天了,羅剎酋長再次發兵,最快也得開春才能抵達這裡。

  故而萬禮對於敵軍捲土重來並不介意,因為時間還遠得很,除非就近搬兵,才能迅速抵達這裡。

  從俘虜口中了解到,烏拉山山以南的諸多據點,少則百十來人,多則三四百人,僅此而已。

  一仗打下來,萬禮麾下的部隊幾乎沒怎麼損失,主要是對方太會「配合」了……

  哪怕三五十個據點的守軍抱團前來,萬禮也有把握將其盡數消滅。

  刨去已經押送俘虜和戰利品回程的部隊,萬禮麾下還有近四萬五千人。

  羅剎鬼敢過來,己部便可以來次守株待兔,否則也能安穩地過個冬天了。

  趁著大雪未至,全軍都在忙著蓋木屋,並不需要多細緻,只要不會撒氣漏風就行了。

  由於是敵占區,樹木可以隨便砍,好材質的可以用來蓋房子,否則便直接可以當柴火。

  檬古騎兵可是高興壞了,在附近為所欲為,比在草原上還歡實。

  在這裡可以隨便打獵,完全不用在乎本土那邊所謂的規矩。

  同膚色的土著部落由於太過落後,大家會默認放過,不會做得太過分。

  遇到白皮羅剎,不論軍珉,都無須客氣。

  當年欽察汗國被羅剎所滅的仇,這會兒便可以好好算一算了……

  方圓百里之內,到處都是成群結隊的檬古騎兵的影子。

  明軍騎兵也沒閒著,在修建木屋之餘,也會去河邊撈魚。

  關內不准竭澤而漁,在鮮卑利亞就完全沒問題了。

  甭管大魚小魚,只要能塞進嘴裡的,一律撈上來燉了!

  附近的諸多河流里,全都被明軍士兵下網了。

  更有甚者,說是等王師抵達位置更西的伏爾加河後,便可以撈個痛快了。

  萬禮也看過羅剎西部的地圖,鑑於伏爾加河的走向,只能從其上遊河面不寬的位置渡河。

  要麼挑選夏初的枯水期,要麼在冬季等河面封凍之後再行過去。

  總的來說,必須從莫斯科的東邊過河,這樣才便於進攻羅剎的都城。

  不過萬禮相信羅剎國不會就這麼點人,若是人口達到千萬的話,怎麼也能湊出一支規模在百萬上下的大軍了。

  由於動員速度、地理位置、軍情時速等方面緣故,對方也不可能迅速集結部隊殺到烏拉爾山一帶。

  眼下這種規模的戰鬥,對雙方來說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鬧而已。

  距離真正的大打出手,還有一定的時間,估計明後年或許可以實現。

  至於眼下如何行事?

  當然是大快朵頤嘍!

  萬禮面前的桌子上,有紅燒野豬排骨,廚子又燉了一隻山雞,還有河裡撈上來的魚,甚至還有一盤子的鳥。

  只算葷菜的話,豐盛程度並不比在本土酒樓吃飯遜色。

  無非是素菜比較少,只能用幾種認識的野菜蘸醬,蘑菇可不敢亂吃。

  罐頭不是沒有,由於保質期比較長,都會留到遠征的最後時刻享用。

  下面的士兵亦是如此,能省則省,儘量在就食於敵,在當地刮地皮填飽肚子。

  鹿肉與馬肉之類的味道不是很好的食材,萬禮都不稀罕吃,全都留給手下們享用了。

  也就是大戰過後,這算是犒賞全軍,自己跟著沾光。

  在平時,萬禮也跟普通士兵一樣,無非是每頓飯能多一個肉罐頭而已。

  在調料充足的情況下,新作的美食肯定比罐頭的味道更好。

  全軍現在就是如此就餐的,高呼讓大家攜帶大量調料的昊菁皇帝英明無比……

  這就是一支自備調料的蝗蟲大軍,誰要是能將羅剎控制區吃窮,某皇帝就封其為公爵!

  在酒足飯飽之後,萬禮不禁想到,儘管西征的一路上還算順利。

  但要滅掉面積如此之大的羅剎國,光憑己部與楊展所部加起來這六七萬人遠遠不夠。

  或許還能繼續向西大踏步地前進數千里,可與羅剎主力對決之後。

  不論是食物、藥品還是武器、裝備,都需要補充。

  沒有援兵帶來大量的補給,他們兩部人馬肯定是無以為繼的。

  就食於敵只能算是保持王師戰力的途徑之一,不能長期如此。

  在所部達到強弩之末前,萬禮肯定要有的放矢,否則距離吃敗仗便為期不遠了。

  故而決計不能因為此前所取得的一連串的勝利而驕傲,越向西,阻力便越大。

  萬禮不知道的是,某新皇已經派出了另一西征軍,由張煌言統率。

  包括一萬明軍騎兵、五千步兵、五千炮兵、坦克兵以及空軍,另有一萬檬古騎兵,總兵力三萬人。

  按照作戰維度來制定部隊番號,楊展所部是第一軍,萬禮部為第二軍,周遇吉部為第三軍,孫傳庭部為第四軍,張煌言部是後出發的,故而是第五軍。

  周遇吉部兵力最多,高達二十萬。

  張煌言部含有大量特種兵,單兵戰鬥力最強。

  由於擔心萬禮與楊展因輕敵而吃敗仗,某新皇考慮再三,還是派出了張煌言。

  假設羅剎國此時的總人口有一千萬,那麼部隊肯定可以超過一百萬,打個五折也有五十萬。

  萬禮部負責開路,消耗肯定會很大,不及時進行補充的話,十有九九最後啃不動羅剎主力。

  但在鮮卑利亞鐵路全線(從北都至烏拉爾山)貫通之前,某新皇也無力向那邊投送大量兵馬。

  能向西域投送三十萬大軍,還得益於鐵路修到了哈密衛,否則指望大明王師將士們走著過去,那就得等到猴年馬月了……

  以目前的實力,向烏拉爾山地區投送十萬作戰部隊,基本就達到了大明補給的極限了。

  就這還得依靠大量的檬古騎兵作為鏢師進行保護,不然路途如此遙遠,八成就在半路上被哥薩克給打伏擊了。

  某新皇只能指望西域鐵路儘快從吐魯番修到巴爾喀什湖北部地區,這樣西征部隊的腳力可以節省四成左右。

  從巴爾喀什湖出兵去進攻烏拉爾山一帶,那就容易多了。

  戰馬從中亞地區採購就行了,還能買到不少汗血寶馬。

  巴爾喀什湖體量龐大,很適合作為大軍的前進基地。

  較於動不動就被某寒流侵襲的貝加爾湖一帶,巴爾喀什湖地區的氣溫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但在尚未肅清鮮卑利亞南部地區的羅剎據點之前,張煌言的第五軍還得經草原鐵路,進入貝加爾湖南部地區,然後再行西進。

  路是長了一些,好在有仗可打。

  不至於去了西域,走上千里就能看到一堆野駱駝……

  鮮卑利亞地區雖然溫度低,但有一個優勢,那便是森林覆蓋率極高,幾乎遍地都是樹。

  王師將士要是感覺冷了,直接砍樹燒火就行了。

  引起森林大火也沒關係,樹多到燒不完的地步。

  在鮮卑利亞地區迷路了也不要緊,由於河流很多,絕對不會渴死,而且還能經常捕魚打牙祭。

  為啥某新皇讓西征的部隊都帶著漁網?

  就是這個原因!

  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還平均不到一個人,河裡都是魚,不捕就是極大的浪費!

  某新皇特別強調吃喝,因為伙食就是王師長期保持戰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帳篷與禦寒衣服都為其裝備的前提下,有了先進武器,再吃好喝好,便可無往不利了。

  每天士兵們飢腸轆轆的為如何獲得食物而發愁,那不是去西征,那是去西邊要飯去了,故而伙食必須保障到位!

  只要不在鮮卑利亞凍死或者餓死,某新皇派過去的十萬人就可以長期發揮應有的威力!

  這指的是在烏拉爾山以及更西的地區作戰的部隊,不可能整個鮮卑利亞就投送這點人。

  對於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某新皇已經下令戶部擬訂一個移珉細則。

  只要願意在那邊安家落戶,每人百畝起步!

  如若在其分得的土地里發現了礦藏資源,土地所有人可獲得總價值的兩成。

  至於山裡的野豬、河裡的魚,跟奴爾干都司這邊的情況一樣,自然是先到先得。

  先搬到東北的關內百姓,很多都依靠捕來的河鮮,加上一些糧食,從而熬過了第一個冬天。

  某新皇相信在地廣人稀,或者說地廣沒人的鮮卑利亞,這種情況會更普遍,因為河裡的魚完全沒人去撈。

  一天不用太多,撈個十來斤就夠一家人吃的了。

  這個捕魚標準,在關內自然比較費勁,但在鮮卑利亞,那就太容易了。

  某新皇絕對不是閉門造車憑空想出來的這個標準,而是在看過諸多來自北地藩國的捕魚新聞才有所感悟的。

  譬如某年某月某日,某百姓在某河流里撈出千斤河鮮,裝了滿滿一船……

  聽上去總是有點不靠譜,某新皇也求證了楊展。

  這隻將領表示,只要有趁手的工具,多了不敢說,普通人一天撈個百十來斤還是沒問題的。

  這還是靠近沿海的地區,若是在人跡罕至的內陸,情況應該更為樂觀一些。

  除非河裡的魚都被森林大火給燒死了,那整條河也變魚湯了……

  某新皇還特意遣人前去驗證,在外興安嶺地區,完全可是達到這個標準。

  平均下來,多下漁網的話,成年男子每人一天撈個二三十斤是很容易的。

  要不是路途太過遙遠,這支捕魚小分隊還想把成果當成貢品給運回來。

  某新皇看到的是影像,但也能從中了解個大概。

  結合從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應該可以得出一個較為客觀且合理的結論了。

  某新皇認為在捕魚小分隊認為的定量基礎再減半,實現起來也就沒啥困難了。

  再加上打獵、采野菜以及帶過去的糧食,前往鮮卑利亞開荒的百姓,生活難度不是很大。

  像在關內被嚴格控制的弓弩等武器,只要在鮮卑利亞地區定居,都可以獲准使用。

  沒這玩意,普通百姓也打不過遍地的熊狼虎豹。

  這可不是形容詞,真的遍地都是……

  某新皇也不可能派上百萬大軍駐屯在各地,前去開荒的百姓只能自己武裝,以求自保。

  有必要的話,某新皇也不介意當地百姓採購王師淘汰下來的火槍。

  用從當地獲取的毛皮和糧食換購就行了,這樣用二手武器換購土特產,是某新皇最為青睞的模式,名聲與方式都比直接收稅刮地皮好得多。

  烏拉爾山以東的鮮卑利亞地區到底能裝下多少人?

  某新皇估計搬過去五億人是完全沒問題的!

  問題是整個大明還沒真麼多人……

  前期弄過去五百萬人,能在黑水以北和貝加爾湖一線站住腳就謝天謝地了。

  黑水地區依靠航運,貝加爾湖通了鐵路,相信這麼低的要求應該不難實現。

  某新皇的經營重點便是貝加爾湖一帶,只要大規模向這裡移珉,便可以將整個草原收入囊中了。

  草原本身又被鐵路一分為二,禍患關內王朝千年之久的部落武裝威脅也就不復存在了。

  困擾各酋長的草場問題也很容易解決,打下西域之後,大家能分到足夠大的草場。

  因為西域當地的不少部落都被順雞給拐走了,現在過去正好可以趕上分草場。

  實在不行,澳洲還有大量的無主之地等待認領,那邊就缺放牧的!

  就藩紐西蘭南北二島的兩隻藩王,也非常歡迎有人過去放牧。

  那裡特別適合大規模放牧,植被和溫度簡直比草原還草原……

  草原本地有了鐵路和礦場,酋長們想放牧便放牧,想躺著賺錢也可以。

  哪怕自己的地盤上沒礦,通過鐵路也能將牛羊悉數賣掉換錢。

  還喜歡打仗的,自然可以跟著王師參加西征行動,待遇從優。

  可以分享大部分戰利品,還能領取軍餉、吃到軍糧。

  覺得鮮卑利亞那邊的情況很好,也可以直接搬過去。

  只要願意過去,草場比南邊只多不少,而且完全不需要上稅。

  通過這幾招下來,某新皇就迅速消化掉了草原的武裝力量。

  酋長們也很是認可某新皇的福利待遇,比更皇太雞廝混時要好不少。

  總的來說,他們是只占便宜不吃虧,自然樂意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