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復遼東與奴爾干都司之後,大明便得到了一個土地最為肥沃的產量區。閱讀М
前期保守估計至少也有五六千萬畝,因為大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直隸的耕地面積是五千八百萬畝。
整個東北的面積遠大於北直隸,遷移過去一千萬人,按照每人得到十畝地來計算,那便是一億畝。
東北的土地真不夠用的話,還可以向黑水上游北部開墾,反正都是奴爾干都司的地盤。
北地諸多藩國雖然發展多年,但之前由於飽受辮子的侵襲,人口並沒有驟增。
導致所占據的面積仍然很有限,也就是沿海至縱深五百里到頭了。
實際上超過二百里,居珉就很少了,動物比居珉的數量多得多。
那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開荒,成人至少可得五十畝,而且歡迎多多耕種,只要秋收的時候按面積交地頭糧稅就行了。
不過那邊沒有東北對關內的農戶吸引力更大,每年參加闖東北活動的關內農戶都在百萬人以上。
主要以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這五地的農戶為主,到了那邊之後,農戶立馬變地主了。
人口夠多的話,家家戶戶都可以擁有上百畝土地,降雨比西北要多得多,河流更是不少,無非是冬天比關內寒冷一些罷了。
只要蓋好木屋,保暖就沒問題了,人能熬過寒冬活下來,等開春之後,種地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前三年完全免稅,後三年實施半稅,也就是農稅只交一成收成就行了,其他的糧食都可由農戶自行支配。
從第七年開始,才須繳納全額稅費,也不過兩成而已。
此舉就是在鼓勵農戶遷往東北,在那邊開荒種地。
只要當地明人的數量占據絕對優勢,朝廷對於東北的控制便容易多了。
「三年全免三年減半」的命令在當初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少文臣認為某新皇對農戶太過有待了。
對此,某新皇的解釋很簡單。
收復整個東北,前後耗時不下六十年的時間,軍費耗資超過三億兩銀子。
陣亡將士超過二十萬人,辮子入關劫掠導致關內的財產損失至少一億兩銀子。
為此,大明帝國差點被窮凶極惡的辮子給打得直接崩潰!
如此對比起來,用減少農稅的辦法來換取東北的穩定,難道不划算?
誰有比這更好的法子,都可以提出來,只要符合實際情況,便可採納實施。
當然,沒想能想出既不花錢又不死人的完美策略,最後只能按照某新皇的意思來辦。
關外地多,哪怕家家戶戶都種土豆,也不至於餓死。
不被餓死,那麼百姓就不會輕易發生叛亂。
比起關內,無疑移珉關外對於朝廷和百姓都是很好的選擇。
東北只是氣候寒冷,生存環境看似惡劣,其實百姓只要適應了當地的氣候,其他方面反而比困在關內老家好太多了。
某新皇認為,再過十年,也就是再給東北調過去至少五百萬百姓,整個東北的情況就會徹底穩定下來。
雖然較於後世,東北依然是地廣人稀的情況,但好地方都被明人占據了。
加上駐軍通過鐵路和河流參與防禦,山溝里的土著不滿意也蹦達不起來了。
某新皇認為消化東北需要三十至五十年的時間,不過自己等得起,屆時草原也會一併被消化掉。
貫穿草原的鐵路會將整個草原一分為二,不但能夠起到控制草原的作用,還可以將數萬大明王師迅速投送到鮮卑利亞中南部地區。
草原比東北其實更好消化,因為順雞被打跑之後,當地沒跟著跑路的酋長都被招撫,牧珉也跟著受益。
最開始開發的礦區便是奧尤陶勒蓋礦,該礦蘊藏黃金超過一千三百噸、白銀高達到七千六百噸、銅三千萬噸。
由於附近塔溫陶勒蓋煤礦的開採,前者被稱之為漠南一號礦,後者被定名為漠南二號礦。
這還不算完,為了加速消化草原,某新皇決定開採漠南三號礦,也就是哈馬戈泰金銅礦。
該礦可提煉精銅七十萬噸,黃金超過六十六噸。
漠南四號礦「查干蘇布爾加」,礦石儲量比三號礦多四千萬噸,含銅量高百分之五十五。
三號礦與四號礦距離一號礦都不算遠,而且在地圖上幾乎呈一個比較規則的三角形。
還有位於草原北部的額爾登特銅礦,含銅礦石高達十八億噸,含銅量比四號礦還要高百分之十以上。
都提煉出來可得超過一千一百餘萬噸銅,更重要的是,該礦還有伴生鉬金屬,可提煉出四十五萬噸鉬。
這是製造戰艦和坦克裝甲的重要金屬元素,某新皇自然希望能夠儘快開採。
不過由於礦工數量不足,開採該礦的計劃還要順延。
憑藉眼下開採的四座礦山,加上牛羊的包銷,用來養活草原的幾十萬牧珉是足夠用了。
酋長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自然不想再與大明作對了。
既然在氈房裡躺著就能賺錢,幹嘛還要帶著手下去拼死拼活呢?
尤其是某新皇實施了主要四種土特產的平價銷售策略,直接打消了各部落敵視大明的想法。
在草原上能夠買到不太貴的鹽、茶、鐵、布這四樣東西,比之前便宜太多了,那幾乎沒人想要殺入關內劫掠了。
更何況明軍已經更新換代的武器裝備,現在天上有飛艇,地面有坦克,手裡握著左輪步槍,腰間挎著手榴彈袋。
再也不懼所謂的蒙古鐵騎了,衝過來就是送馬肉的……
在威逼利誘之下,特別是看到順雞的清軍已經跑到西域去了,而且沒有打回來的念頭。
草原上所有的檬古部落都效仿最先投誠的蘇尼特部落,向大明皇帝朱慈烺稱臣。
而且某新皇也不用他們納貢,只要在開採礦山的同時,實施平價易貨就行了。
雙方各取所需,還能享受礦山帶來的巨額紅利。
這種待遇要是還不滿足,那就要刀兵相見了!
某新皇對待這些部落也很友善,牧區有礦石的可以按照給蘇尼特部落的待遇分成。
反之,則大明每年都給沒礦的部落一筆錢,算是安撫費用,只要不叛亂,便可年年領取。
雖然不太多,但絕對夠過日子的,而且酋長們還能讓手下跟著北進和西進的明軍打羅剎與辮子,還能賺一筆軍餉錢。
明軍雖然已經開啟了初步機械化的進程,但只是個開端,現在還需要騎兵配合,尤其是遠程奔襲,掉鏈子的坦克根本指望不上。
檬古騎兵要求不高,且吃苦耐勞,只要按時發軍餉和糧草,那就能他們的祖先一樣,在條件艱苦的西域和鮮卑利亞戰場長期保持戰鬥力。
不論對付哥薩克還是辮子騎兵,對大明王師來說,檬古騎兵都是很好的幫手,綜合消費比並不比以物美價廉著稱的倭軍高多少。
至於那些牧場有礦的酋長,跟騰機思兄弟一樣,都迅速向某新皇這邊靠攏了。
再嘗到回味無窮的甜頭之後,便開始一門心思地享受生活了……
利用採礦獲得的分紅,不但在北都購置了豪宅,還品嘗了大洋馬。
城內諸多的好物件,這些酋長都一個不漏地要享用一遍,甚至包括抽水馬桶!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在騰機思兄弟帶頭之後,草原上的朋友們便都打算照搬。
很多酋長以及親屬在北都安家之後,只是在春季之後,才會乘坐火車回去。
等入秋之際,便會返回北都,準備過冬,不會再在草原上忍受凜冽的寒風了。
這也就是一部分貴族,除了那些不騎馬就不能活的傢伙,其他人都想在紙醉金迷的北都活到死為止……
留在北都也不是光花錢,不賺錢,賺錢的機會有的是。
牛羊都有浮動價格,牛皮羊皮也有人才規模收購。
只要自家的牛羊肉很好吃,飯館、酒樓的老闆在嘗過之後,都願意批量進貨。
那些經營羊蠍子、涮肚的地方,為了招攬顧客,就喜歡從草原的酋長那裡進貨。
北直隸不是沒有人放牧,由於耕地的開發,適合放牧的地方越來越少。
而且北都人口已經突破了五百萬,有錢且愛吃肉的人實在太多。
尤其是那些在北都的外商,在嘗過了火鍋與烤串的味道之後,恨不得天天到店裡去吃個痛快。
以至於整個順天府都供應不了如此龐大的需求量,必須依靠草原的供應商才行。
在北都也能知道本地的物價水平,只要酋長們兜里有錢,都願意在北都採購,然後支付運費,利用鐵路運到草原,讓部落的人再沿途站點接貨。
這比在草原中間商那裡得到的報價要低不少,省去了中間環節,可是少花了一大筆錢。
隨著三座巨型銅礦的相繼開發,有了大量的原材料之後,北廷現在是完全不缺銅錢了。
順便還能用銅錢向倭國換購大量的白銀,每年的交易金額都在兩百萬兩左右。
德川二貨大將軍在交易中得到百分之五的好處,那就是十萬兩銀子。
加上大明工廠製造的諸多土特產,包括雪花糖在內,二貨大將軍每年都能獲得上百萬兩銀子的利潤。
這還不算銷售報紙等刊物獲得的收益,故而真心實意地與昊菁皇帝合作,只有好處便大大滴有!
在收復整個東北之後,倭軍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了。
在南方,可以幫助崇禎皇帝繼續打擊莽白的緬軍。
在北方,可以幫助大明的諸多藩王防禦層出不窮的羅剎人。
今年是崇禎四十年,距離崇禎皇帝親征緬甸已經過去了快六個整年了。
經過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大明王師總算是控制了緬甸的大部分地區。
面積達到七成左右,餘下三成地方,主要是山區,仍然被堅忍不拔的莽白占據著。
征緬之役的困難程度超出了崇禎皇帝的想像,哪怕現在軍事行動的主要負責人是五皇子朱慈煥,對於徹底收復緬甸也是踟躕不已。
為了填補鄭成功率部出征西班牙之後所產生的軍力空缺,崇禎皇帝左思右想,終於同意僱傭五萬倭軍入緬作戰。
在看到這些廉價的僱傭軍確實如某逆子所言的那般強悍之後,便追加到十萬。
等到大量倭軍開赴緬甸戰場,老將宋紀利用援軍總算是穩住了四處漏風的防線。
征緬明軍本來便是以本土南方人為主,而且還有沐天波與馬士英的北路軍配合作戰。
東南亞地區本身就高溫濕熱,加之蚊蟲叮咬,以及緬軍所採取的夜襲和游擊戰術。
哪怕明軍藥品與防具準備的都較為充分,也感覺到防不勝防,一不留神便會吃虧。
崇禎皇帝已經五十七歲了,逐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甚至暈倒過兩次。
在五皇子與文臣武將們力勸多次之後,方才同意回南都休養身心。
不論如何,征緬之役沒有打輸,只要穩紮穩打,便可逐步壓縮敵軍的活動範圍,最終將其徹底消滅。
這算是崇禎皇帝最為欣慰所在,說明自己並非亡國之君,反而在登基以來的功績上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雖然略遜於某逆子,但總算是無愧於心了,百年之後去見列祖列宗,不至於被罵得猶如狗血淋頭一般。
聽說鎮海公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率軍攻入了西夷老家,還攻克了都城,讓崇禎也高興不已。
儘管嘴上不承認大明在某逆子的帶領下,從中興逐漸走向盛世,大有超過永樂時期的勢頭。
但崇禎基本也認可,某逆子能夠扭轉戰局,擊敗東虜,並為大明開疆拓土。
在文治武功方面遠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略優於自己……
大明國力逐漸強盛,國祚恐怕比秦、漢、唐、宋這四朝時間之和還要長呢!
當然,這只是崇禎的主觀想法,任誰面對如此大好局面,都會如是想像。
現在認為昊菁皇帝是隋煬帝翻版的人已經大為減少,不過仍有人等著出現窮兵黷武的惡果。
那些人都已經被視為傻子了,此前大部分不看好昊菁皇帝的人都承認自己看走眼了。
原因很簡單,大明王師已經收復了遼東與奴爾干都司,連檬古都被招撫了。
財務收入連年增加,糧食收成亦是如此。
眼下兵精糧足,焉有頹勢之狀?
王師都打到西夷老窩去了,你還不承認昊菁皇帝是一代明君,這不是睜眼說瞎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