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貝與魯伊特在大明北都逗留的時間都很長,一方面是為了採購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以及等待鐵甲艦棲裝完畢。
另一方面,就是要等蘇丹運河完全竣工並實現全線通航,走這條路可以極大地節省時間,不論軍用還是商用,都是很好的選擇。
鄭成功與揭暄的兩支艦隊也都會選擇走運河航線,除非屆時還沒有如期完工。
不過從參加工程的大明施工隊的回報來看,運河進度基本按照計劃來實施的。
尤其是在大明向奧斯曼提供了大量蒸汽卡車的情況下,挖掘速度已經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
雖然沒有挖掘機,但奧斯曼那邊的苦力有的是,用鐵鍬往上掄土就完了……
關於運河的收費方式,奧斯曼也已經通知了想走這條路的各國客戶。
就是按照長與寬乘積的五分之一來收費,譬如一艘兩百英尺長、四十英尺寬的商船,通過運河需要繳納一千六百銀幣,裡面包括全段拖拽費。
測量長與寬的辦法也很簡單,船長用岸邊標註的巨型格尺就能測出來。
兩根橫杆分別卡住船頭與船尾,岸上的人員對照數字就能知曉船長。
測量船寬也很容易,在沉入河底的鐵錠的另一頭拴上充氣的羊皮囊。
就跟游泳池的泳道一樣,羊皮囊之間都是等距的,上面已經用油漆粉刷了數字。
只要待測船隻駛入規定範圍,就能直接看出船寬。
為了解決拖拽風帆巨艦的問題,某新皇還向奧斯曼提供了蒸汽式拖拽機。
就是在運河兩岸放置一堆栓了繩子和鐵鏈的蒸汽機,蒸汽機工作就可以讓繩子收緊,船隻也就會被拽過來。
大量苦力作為輔助力量,以免在蒸汽機不高興的時候,船隻卡在風力很弱的運河裡動彈不得。
其實原版的蘇伊士運河通航的時間很恰當,就是在蒸氣船隻開始普及之後。
在這之前,即使運河能夠開鑿完畢,也只能用類似的辦法來拖拽風帆船隻。
當年美軍就是用這個辦法從珍珠港里打撈沉船的,如果有船隻沉沒在運河裡,用這個法子也能撈出來。
從收費標準來看,也是比較合理的,沒直接嚇跑潛在顧客。
平均一艘船收一千銀幣,每年有一千艘過運河,那就是一百萬銀幣。
這還不算在沿岸停泊時,船員所採購的果菜以及肉類。
全算上的話,經濟效益不會低於兩百萬銀幣。
奧斯曼計劃在五年之內收回所有前期投資成本,要是運作得當的話,估計三四年就回本了,以後全都是淨賺。
除了向明帝國搗騰點自己的土特產之外,該帝國另外一個賺錢項目就是採油了。
現在已經建成了年產七百萬噸的煤油項目,未來五年還會擴大產能至兩千萬噸。
沙漠裡啥也沒有,就是油多,而且多到不要錢的地步,更重要的是靠近海邊,運輸非常便捷。
唯一的問題是,產油的地方在科威特!
也就是說,成品油要麼用陸路運輸到伊斯坦堡,要麼就得繞過半島走運和才能進入地中海。
在大明的一二線城市紛紛開始上馬發電項目之後,煤油燈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鑑於奧斯曼帝國與大明的友好關係,某新皇也就以友情價轉讓了玻璃技術。
維持一個強大奧斯曼,有利於讓其牽制半個歐洲的軍事力量。
只有在奧斯曼走下坡路之後,歐洲才算是擺脫了羈絆,徹底崛起了。
奧斯曼不完犢子,歐洲就等於時刻有一隻腳陷在泥潭裡拔不出來……
某新皇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一分為二,對合作夥伴也是如此。
賣給法荷的是鐵甲艦等高科技,但無法立即套現賺錢。
賣給奧斯曼的是採油等技術,雖然技術不算高,可短時間內就能得到回報。
法荷即使掌握了鐵甲艦的建造技術,也還得花費很長時間來消化到手的北美新地盤。
奧斯曼雖然不會攀科技樹,但可以用賺來的錢從大明這邊持續採購先進武器裝備。
像運河與油田這兩大塊肥肉,都是可以持續盈利數百年之久的賺錢項目。
加上不斷派兵北上劫掠白皮猴子,這三個項目已經成為支撐帝國發展的支柱了。
大明在運河項目出規劃和車輛,在油田項目出技術和設備,讓後直接拿真金白銀買大洋馬。
可以說跟奧斯曼的合作,才算是除軍事領域外的准全面合作,跟另外兩家,就稍微差一些了。
某新皇扶持奧斯曼的力度大於法荷,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未來是由科技強國,奧斯曼對大明根本就不會形成多大的威脅。
那兩家就不同了,不在科技領域甩開主要競爭對手五十年以上的距離,某新皇睡覺都不會踏實了。
當然,面子工程要做足,起碼要讓柯爾貝與魯伊特來到北都,便能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冰箱、冰櫃這玩意,只要這兩位呆在北都一天,那就可以向其供貨。
由於這玩意太過緊俏,至於其他外商,達到小普特曼斯這種關係的人,才能拿到現貨。
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讓柯爾貝與魯伊特也心悅誠服。
他倆也知道現在市面上根本就買不到散貨,只有在昊菁皇帝里才行。
而且這種產品只要運抵本土,哪怕軍方所需數量已經滿足了,也可以賣給貴族與富商,會立即套現,進而得到成倍的利潤回報。
所以這兩位也就不在乎了,艦隊能裝多少就裝多少,甚至舍下顏面伸手向某新皇借錢買貨也在所不惜。
兩人都覺得本國的艦隊有老成持重的普特曼斯與索迪來指揮,至少在他們歸國之前,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
如果真有,也是因為某位老頭感冒了,至於其他原因,目前為止還想不到。
由於鐵甲艦的存在,英國與西班牙的主力艦隊根本就不敢與法荷艦隊進行決戰。
德埃斯特雷與魯伊特交換了看法,兩人均認為目前英西所採取的避戰措施雖然消極,可的確能夠保存其主力艦隊。
反之,最多三天,上百艘主力艦便會被法荷艦隊給消滅殆盡,進而加快整個戰爭的進度。
眼下的問題是,法荷艦隊有實力消滅兩個主要對手,可無法摸清對方的落腳點。
這兩個對手所擁有的錨地實在太多,己方派出分艦隊過去又打不過。
https://
不等主力艦隊抵達,對方就選擇提前開溜了,簡直堪比打鼴鼠……
在暫時不能出動陸軍的情況下,這種海上游擊戰是最讓己方頭疼的事情。
等明軍艦隊抵達歐洲,情況就會變得截然不同了,聯軍的海上力量得到翻倍式的加強。
有了明軍艦隊的幫助,即使英西艦隊還想玩老鼠逗貓的遊戲,也不可能成功了。
為了,某新皇已經命令鄭成功率部撤回福建老家修整,再說整個部隊也在緬甸打得筋疲力盡了。
德川二貨大將軍已經同意出兵十萬,協助甩鍋爹來掃蕩莽白的人馬。
如果可行,後續再逐漸增加兵力。
餘下的士兵可以選擇在本土過日子,也可以在遼東挖礦,還能去美洲冒險。
第三次遠征美洲的行動已經於春季開始了,這次領兵的就變成鄭廣英了。
所使用的也都是鄭軍的艦船,不過攜帶了五千顧問團官兵以及相應的武器裝備。
他們今後將在南美紮根,若是波洛那傢伙覺得自己已經可以自立門戶了,那就讓他好好清醒一下……
但目前,某新皇認為顧問團帶著這伙抱大腿的傢伙能成功苟活下來就不錯了,其他多半都是不切實際的奢望而已。
這次的規模不同於前兩次,算是比較小的,但鄭廣英也得到了六艘致遠鐵甲艦,足以啪啪不怕死的西班牙木頭戰艦了。
這次刮地皮能刮到什麼,某新皇猜不出來,但只要西班牙人還在既定區域裡帶著,至少可以抓到一堆礦工!
大明王師不走空,刮不到地皮就抓人,這是優良傳統,決不能輕易放棄。
那些效忠西班牙人的偽軍土著,也不能放過。
白皮猴子不夠,就用偽軍土著來湊。
某新皇認為這個星球上不配合自己安排、不服從自己命令的生物,都適合挖礦!
以後可以按地域分片,東北礦區、西北礦區、草原礦區、鮮卑利亞礦區……
這麼看起來,挖礦才是人類文明的精髓所在!
這可不是某新皇說大話,因為是有事實依據的。
挖礦就能挖出貴金屬,這就可以為科學院提供充足的資金。
科研進度也能得到推進,然後便可持續不斷地造出各種具有技術含量的物件了。
進而讓大明更加先進,在某新皇的帶領下,最終推動全人類的進步!
所以說,挖礦就是文明進步的根本所在!
沒錢?
啥事都白扯!
礦工必須要抓,地皮也必須要刮!
等鄭廣英再帶著鄭海英等人過去刮一次,可以駕輕就熟了,往後他們就可以自己過去颳了。
鄭廣英以後還會跟著老搭檔揭暄在歐洲那邊混飯吃,因為他覺得北美已經玩膩了,該換個地方耍耍了。
但願可以趕得上,趕不上的話也沒辦法,這就得看命了……
現在揭暄的艦隊沒有任何戰鬥任務,就是做好遠征歐洲的準備。
能運過去的都要在港口附近的基地里囤積,準備裝上船。
凡是大明出產的拳頭產品,只要運抵歐洲就能賺一大筆錢。
某新皇完全不介意艦隊裝載商品過去,既然有空餘的地方,幹嘛不多裝呢?
私人的商船也可以跟著艦隊一起過去,除了過運河的時候得自己交錢。
預計遠征軍艦隊將包括十八艘鐵甲艦、兩百艘木製戰艦,以及上千艘商船。
從揭暄遞交的艦隊規模上來看,規模倒是比較宏大。
仔細一想,這似乎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刮地皮的,不然不會帶這麼多輔助船隻。
這就是揭暄的聰明之處,這貨很明白昊菁皇帝的真實用意。
打敗英國只是整個戰爭的第一步,之後就是削弱英國的實力,使其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
商船運輸的商品自然是向歐洲傾銷的,但等返程的時候,船上都會裝滿了礦工,船主們還會賺一筆。
柯爾貝聽說此事之後,甚至想自掏腰包,買下一部分明帝國船主所運輸的貨物。
因為這裡面的差價實在是太誘人了,轉身一出手,上萬銀幣就到手了,這錢賺得多輕鬆啊!
來一趟明帝國,就能給自己賺一座本土的大莊園。
萬里迢迢來一趟東方世界,這絕對是物超所值啊!
不光是柯爾貝,連德埃斯特雷在其的指點下,都開始讓手下往自己的旗艦上成箱子的搬貨了。
法國海軍的待遇倒是不低,可順便就能賺成千上萬枚銀幣的事情,任誰都不會輕易拒絕的。
停泊在天津的法國艦隊基本都在不停地裝貨,一直到很多艦船的吃水已經很深了,方才停止。
這下好了,不用壓艙石了,從上面到靠近船底的位置,全都是各種商品。
錢不夠就辦貸款,還不夠就乾脆把戰艦上的火藥買了折價……
總之能裝多少就裝多少,不用擔心在海上遇襲的事情。
這次法荷艦隊一起返航,幾百艘艦船抱成一團,根本沒人敢打他們的主意。
魯伊特更關心會有多少明帝國的商船會駛往本國……
法國人多,可以在本土消化。
荷蘭人少,但能夠再轉運到德意志以及丹麥和瑞典去。
但明帝國的商船來的越多就越好,只要己方抓到足夠多的俘虜,就都可以套現換錢。
現在魯伊特也越來越認同昊菁皇帝對於英國與西班牙的最終解決方案了。
消滅其軍事力量並不能完全接觸這兩個速遞對荷蘭的威脅,必須採取更嚴厲的手段。
荷蘭人口太少,一旦讓宿敵翻身,後果不堪設想。
倒不如藉助明帝國的力量,削弱其人口規模,尤其是減少青年人的數量。
這樣的話,以後不論荷蘭本土還是北美的屬地,就都比較安全了。
用英國人口來為荷蘭建設北美屬地提供資金,那就最好不過了。
任何人都知道戰爭是殘酷的!
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殘酷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即使捲入戰爭,也要儘可能地降低傷亡與損失。
如果無法降低己方的損失,那就要從戰敗者身上連本帶利地撈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