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電影大賣

  經過半年左右的剪輯,史詩級大電影《山河之戰》終於與觀眾們見面了。

  接管揭暄等奔赴北美的將士們沒機會看到了,很多人也永遠都看不到了。

  但他們就是在創造歷史,隨軍的攝影師會記錄下他們浴血奮戰的整個過程。

  等剪輯之後,讓大明百姓們看到,便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跟之前北伐犧牲的將士們的待遇是完全一致的。

  《山河之戰》一經上映,便出現了一座難求的情況,電影票倒是早已提前預售了,而且賣出去的部分超過一千五百萬張。

  票價兩百文,按照售票數量計算的暫時票房便已經達到三百萬兩銀子了。

  某新皇在電影上映之前,又下令新建了一批電影院,使北都的電影院總數達到三十座。

  三個小時的放映長度,包括前期雙方的戰術部署,中期的互相試探,後期的全面火併。

  有在戰場拍攝的部分,也有後期僱傭演員表演的內容,加在一起便可以呈現出一副波瀾壯闊的畫卷。

  凡是在主戰場廝殺的情節,全都是實戰,沒有插入任何表演的橋段。

  所有出現在鏡頭前的人,不論敵我,都是在打你死我活的實戰。

  傷了、殘了、流血的、死掉的,那都是實戰的結果。

  《山河之戰》就是發生在南廷崇禎三十二年,北廷昊菁十六年,蘇子河-灶突山之戰的全景展現。

  沒入伍當兵,或者參加過北伐之人,都會被電影裡的大規模戰爭場景所吸引與折服。

  對於在大銀幕上,那些與韃子拼殺而犧牲的將士,更是感到痛心疾首。

  之前不少人以為某新皇率領上百萬大軍大敗虜酋皇太雞,贏得並不困難。

  但從電影裡所展現出來的情景來看,此番大捷當真是經過浴血奮戰得來的。

  畫面里的東虜鐵騎漫山遍野,如錢塘大潮,一浪接著一浪向王師位置襲來。

  雙腿奔跑的披甲兵多如螞蟻,看得觀眾們不禁目瞪口呆,同時為王師捏了一把汗。

  隨後觀眾們便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炮火連天、人仰馬翻、短兵相接、昏天黑地……

  方圓十里地之內,幾乎都被雙方的士兵給填滿了,從山上打到山下,從地上打到河裡。

  最為震撼人心的就是大明王師用戰術飛彈齊射的方式,來轟擊山上的韃子炮兵陣地。

  灶突山西側在轉瞬之間便被種滿了火球,爆炸之後,烈焰將山體表皮變成一層冒著青煙的焦土。

  就在觀眾們對此驚詫不已,認為狗韃子必敗無疑之際,從山體東側又衝上山不少狗韃子,數量多到難以估計的地步。

  接下來,韃子大股騎兵抵達戰場,雙方便開始了全面交鋒,整個戰場都進入白熱化階段。

  韃子飛艇的出現,標誌著韃子打算孤注一擲,拼死一搏。

  可惜沒料到大明王師早已所有準備,訓練有素的高炮部隊將皇太雞反敗為勝的希望打成了一團團燃燒的火球。

  進攻某新皇本陣的韃子騎兵未能得逞,旋即王師轉入反攻階段,致使韃子主力被迫撤退,從而遭到了一場空前大敗。

  觀眾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遍地的狗韃子屍體,有點觀眾激動得落淚,更有甚者則在不斷地吹口哨、鼓掌叫好。

  之前二十年,北都百姓受盡了狗韃子的欺辱,如今王師總算可以讓大家揚眉吐氣,抬頭做人了。

  沒等電影結束,全場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時間超過了一刻鐘之久,有不少人都在高呼「某新皇萬歲」、「王師萬勝」之類的話語……

  在看過電影之後,絕大部分觀眾都認為自己這兩百文錢花得真是物超所值,稱得上此生無憾了。

  還有人光顧著激動,腦子裡一片恍惚,只知道這電影拍地真是太好了,讓自己意猶未盡。

  哪怕再來三小時,自己也全然能坐得住,可惜就剩下努力回憶之前的內容了。

  於是便跟著親友越好,下周只要電影院還有空座,便一定再來看一遍。

  花兩百文錢就能看到狗韃子被王師打得一敗塗地的場面,真乃吾輩之福祉也!

  此為《山河之戰》第一部,還有第二部,也就是某新皇率部摧毀建州衛,以及皇太雞掛掉的那部分內容。

  覺得不過癮的觀眾們看到宣傳海報上說第二部會涉及到虜酋咽氣的內容,一個個更是激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儘管票價還是二百文,但大家覺得這就是二兩銀子,也一定要來先睹為快。

  花二百文就能看到罪行累累的虜酋咽氣,真是太超值了。

  由於電影院還要安排觀眾入場與退場,故而每天也就只能放映四場而已。

  即使如此,每天營業額也能達到一百六十兩之多。

  特別是在周末,晚上還有兩場夜場,場場都是爆滿狀態。

  某新皇當初遣人進行售票時,在上面印刷了日期。

  倒不是要求購票者必須按時間觀影,而是在電影上映時,票面日期越早,越具有優先觀影權利。

  譬如各行各業商會的那些人,只要大家都買了足夠多的票,完全可以讓放映小組到會館裡,給大家專門播放。

  無非是在繳納電影票的同時,再額外花一筆出場費而已,但可是比排隊去電影院門口等候要舒服多了。

  某新皇也允許給商人們開小灶,以為即使三十座電影院滿負荷運轉,每天按放映五場計算,日觀看的總人次不過三萬人而已。

  哪怕只是讓北都的一半常住人口看一遍,也需要一百天,也就是三個半月左右。

  某新皇對此的策略就是多建電影院,多造放映機,多生產膠片。

  電影院規模從兩百座升級到六百座,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允許露天放映。

  在《山河之戰》第一部的熱乎勁還沒過去之前,不會讓第二部擠占第一部的檔期。

  就算有人想要先睹為快,也要排隊才行。

  排隊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繼續買第二部的電影票!

  先買票的人,屆時肯定能先看到電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由於第一部在觀眾們這裡的口碑上佳,使得在第二部的電影票開售之後,三天之內便售出了一千萬張之多。

  第二部最大的賣點就是皇太雞咽氣……

  https://

  不少人還決定在《山河之戰》第二部上映當天,買一萬響的鞭炮來慶祝!

  不為別的,企圖毀我大明萬里江山的虜酋斃命,難道不值得大肆慶祝麼?

  這個想法廣為流傳之後,北都城內的鞭炮店立刻生意火爆起來。

  賣得最好的就是超過五千響的鞭炮了,買這種鞭炮之人根本不在乎錢。

  大爺買的就是高興!

  別說一萬響,只要能讓大爺高興,就是十萬響,咱也買了!

  性子急的傢伙,不等第二部上映,將鞭炮買到手裡,便在自家門口放了起來。

  不過年不過節,婚喪嫁娶也能放鞭炮。

  更何況王師大敗狗韃子,往後「中興有望」就決計不是一句空話了。

  關內不打仗了,天災又過去了,往後國泰珉安,風調雨順。

  對於百姓來說,這不就是最大的福祉麼?還能天天享受到!

  雖然昊菁皇帝沒說收復奴爾干都司全境,但報紙上可是言之鑿鑿,說狗韃子已經被打到松花江以北去了。

  再往北,過了黑水,那就是北地藩國的土地了,等於說狗韃子已經被南北兩股王師,南北夾擊,時日無多了。

  這時候茶館裡的說書戰略家紛紛展現出了自己的另類才華,結合報紙新聞,以及當下的戰局,為客人們闡述了一番自己的高論。

  五分是基於事實,五分是自己演繹,不能上來就一頓胡扯,那就決計沒人聽了。

  各種總匯的文藝表演倒是依然火爆,還加入了狗韃子被痛打的小品和相聲。

  有口味不輕的客人要過夜,還讓小姐姐們扮演大玉兒,要好好讓其嘗到自己的厲害……

  在這之前,柯爾貝便與蒂雷納帶著全套電影放映設備和採購的商品與武器,以及願意返回本土的法軍士兵離開了北都。

  儘管魯伊特有些著急,但在普特曼斯的建議下,也跟柯爾貝一道離開。

  在海上能互相照應,尤其是經過英吉利海峽這段。

  荷法已經處於准結盟狀態了,己方能免費得到上百艘艦船的保護,幹嘛不用呢?

  英國人再野蠻無理,也不敢跟荷蘭與法國同時開戰,那就等於自取滅亡了。

  不用明帝國出兵,光是這兩家的聯合艦隊,便足以將英軍艦隊徹底消滅了。

  魯伊特倒是不認為克倫威爾或者布萊克會如此莽撞,但心裡倒是非常期盼這種情況發生。

  能讓荷蘭海軍一下子多出六艘鐵甲艦,真的可以讓艦隊實力得到突飛猛進的提升。

  上次艦隊裡儘管只有四艘鐵甲艦,依然在特羅姆普的率領下攻入泰晤士河口。

  如果有了十艘鐵甲艦,那麼荷蘭海軍完全有底氣採取在任何條件下的主動出擊戰術。

  再就是用十二艘鐵甲艦來換取東印度群島,魯伊特對此倒是沒多大把握。

  如果掌控東印度公司的那伙人不鬆口,就等於拒絕了為海軍增加十二艘鐵甲艦的要求。

  除此之外,明帝國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對英國進行遠征了,一切還得靠荷蘭自己,特別是海軍艦隊。

  至於三國同盟,只能無限期推遲,荷蘭甚至可能看到明法同盟的提前誕生。

  讓法國成為明帝國的第一個盟友,這恐怕是荷蘭上下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當年荷蘭可是明帝國在貿易領域的第一個合作夥伴,為此荷蘭商人便得到了相當大的實惠。

  而這僅僅是在貿易領域,如果升級成為盟友,享受到的好處可是全方位的。

  一旦明帝國派出艦隊進攻英國,就等於幫助荷蘭獲得了歐洲一般的貿易權。

  餘下的倒是可以被法國、瑞典、羅馬、葡萄牙瓜分,只要荷蘭能得到一半左右就行了。

  但不遠的將來,東印度公司或許會採取的抗拒態度,會讓這一切利好都變得複雜化又難以獲得。

  魯伊特只能在漫漫長路上,與普特曼斯想辦法,先說服特羅姆普與威廉二世,然後再對付其他眼光短淺之輩……

  與魯伊特的坐艦不到一海里的位置就是柯爾貝的坐艦,這位特使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返回巴黎,儘快說明自己的收穫。

  假設馬薩林首相尚且在世,那一切就容易多了,否則就得儘量說服年輕的國王陛下,必須搶在荷蘭前面與明帝國結盟。

  與這個東方帝國結盟之後,不但可以繼續維持貿易上的好處,還能額外獲得軍事、版圖、人口等方面的多重好處。

  只要運作得當,法國甚至可以得到半個北美洲!

  當年西班牙就是用這個辦法來發動了尼德蘭戰爭,並與法國和瑞典等國長期為敵。

  如此巨大的紅利,在情況允許的時候,法國也要過去享受一番才是。

  在歐陸戰事並不吃緊的前提下,用蒂雷納侯爵的部隊輪換本土部隊。

  讓本土部隊出征北美,那就是最容易的派兵方式了。

  在獲得了鐵甲艦技術,並能與明帝國結盟之後,法國的未來將變得更加美好,法國的國力也將隨著軍力的提升變得愈發強大……

  可以說,此次東方之旅是極為成功的。

  如果可以,柯爾貝打算每五年就去一次明帝國。

  在縮短行程時間的蘇丹運河修通之後,這種頻率的出行也就很合理了。

  柯爾貝腦子裡甚至萌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法國放棄本土,搬到北美去……

  這等於直接獲得了十倍甚至二十倍於本土面積的土地,法國發展前景將是空前的。

  哪怕刨去西班牙占據的北美洲南部地區,以及明帝國占據的西海岸地區。

  僅僅占據北美洲的一半面積,法國在一百年或者兩百年之後,也將成為世界上實力排名的前二的國家!

  由於明帝國各方面發展地都很快,對於是否超越這個東方帝國,柯爾貝心裡完全沒把握。

  但甩開西班牙、英國、荷蘭、瑞典等國,法國不犯錯的話,還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

  毫無疑問,這是要冒極大的風險的,對比未來收益又能讓人浮想聯翩。

  感到彷徨與忐忑的柯爾貝還沒打定主意,是否對國王陛下或者馬薩林首相提及此事。

  就像已經進入夜幕的遠方海面,不知道戰艦過去之後將會迎接風暴還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