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驟然縮短的十個指尖,首輔心裡頗為怪異,還有些心疼,不過有失才有得,再說這樣一來,書寫的確方便了很多,太子力主之事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可言。
不光是他,凡是能上殿的三品以上大員幾乎都迫於君命,哪怕是寥寥幾個人一時疏忽,「忘了」此事,也都無可奈何地讓內侍給「開光」了。
人家服務的也很周到,不光是剪掉了事,還給你銼到沒有尖刺,起碼不扎手,就差在塗點顏料,做個美甲了……
企圖與太子唱對台戲的高官,昨天一天就致仕了八個,這還沒算上「一片赤誠」的吳昌時、「忠肝義膽」的楊士聰、「鐵骨錚錚」的吳偉業……
大浪淘沙,麼雞孟浪一番之後,還能站在大殿裡的人,大部分都是聽話的了,哪怕貌合神離,也不當眾敢說出來。
面前的勛貴人少了好幾十,加上被自己致仕抄家的文官,餘下的朝臣顯得稀稀拉拉,但這正符合某太子力圖減員增效的初衷嘛。
以薛國觀為首的內閣都在靜候聖意,麼雞沒發話,首輔也不好兀自奉上一記無比唐突的馬屁,畢竟這事還要順勢而為……
「今日朝會的議題很簡單,只有三件事,即關於嫌犯的定罪、京城的衛生、朝臣的年俸!」
麼雞的心思不在皇極殿,索性就先把朝會內容定地簡單一些,免得有人節外生枝,用一個上午的時間都解決不了這點屁事,還得拖到明天接著懟。
今天承天門外匯聚了帝國的兩大主力部隊,勞苦功高的白杆軍尚在南方,來不及趕過來領賞。東北方向的關寧軍是白眼狼,麼雞是不會在它們身上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的……
所以其他事情都可以往後放一放,檢閱忠於自己的狗腿子們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與其跟朝臣們懟來懟去,還不如出去要買精銳部隊的人心。
麼雞故意把朝臣的年俸排在最後,如果大家想要儘快得知太子對下屬俸祿的標準,就會儘快解決前面兩件事。
實際上麼雞對大家的德行了如指掌,那些等著被勾決的罪臣跟他們丁點關係都沒有,又熟視無睹京城的衛生情況,唯一與他們休戚相關的,就是落袋的銀子了。
「關於本宮對勛貴的裁決,都察院可有異議?」
出陽武侯一家與三隻國公外,其餘勛貴都可以被赦免,以後當庶民過活,這些人能逃過一劫,不是因為量刑寬鬆,而是因為要麼抱了甩鍋爹的大腿,要麼祖上積德,抱了朱老六或者朱老四的大腿。
既然都把家給抄了,收穫大量贓物,榨不出多少油水了,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為難他們了。哪怕之前被擺了一道,如今銀子到手,麼雞也不想斤斤計較了,再說裡面還有便宜姥爺,僅僅特赦一個是不合適的。
陽武侯擅養甲士,公然抗命,意圖謀反,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傷害廠衛數十人,平素作惡多端,惹得珉怨沸騰,一家死有無辜。
三隻國公在朝會上睜眼說瞎話,比著哭窮,竟然敢用「帝國名菜」——炒黃豆來調戲太子,主犯被判處磔示並不為過。
蓄意挑戰麼雞的「東林三賤客」則各有懲處方案,根據太子的最高指示,忽悠監生的楊士聰將被梟首。
他一個人就搞得國子監雞飛狗跳,面對抄出來的銀子,舔臉給老婆扣翔盆,最後還上演了妻妾曝怒,反戈一擊的好戲,讓現場觀眾們看得錯愕不已,真是罪不容恕。
「野爹」吳昌時是漂亮親媽力保之人,在奉上勁爆內容之前,就好好在牢裡帶著吧,寫不出來也沒關係,你是想在裡面住一個月,還是想住一輩子,怎麼都可以,牢飯管夠。
吳偉業被禁足一個月,閉門思過,努力反省一下自己打麻將為啥這麼差勁,不光差勁,還特麼寫書噴別人打麻將誤國。先在家把腦子空空水再說,復出之後再瞎噴人,就有變成隔壁吳老二的可能了!
陳必謙與李覺斯兩個執意與自己對著幹的狗東西,麼雞當然不會予以寬宥,為了懟死這兩個傢伙,浪費了自己那麼多唾沫星子,要是放出來,豈不是自扇耳光了?
對於這樣貪贓枉法還裝作大義凜然的蛀蟲,必須主犯梟首,家產抄沒,男眷挖礦,女眷教坊司,累死的累死,玩死的玩死,這樣才能解某太子的心頭之恨!
都察院右都御史商周祚已經被致仕,所以這個機構現由左都御史鍾炌說了算:「殿下聖裁,臣無異議!」
入朝為官多年,鍾炌一眼就能看出這份裁決書裡面的門道,同樣得罪了太子,有人被抄家掉腦袋,有人卻能安然宅在家中,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待遇。
定會有人中從說情,具體是誰,鍾炌就不得而知了,但背後的力量決計不小,付出的代價更是不低,否則急需立威的太子也不會輕易讓步。
同在文官集團,但沒人想為陳必謙與李覺斯翻案,這兩位收藏的字畫便是確鑿的鐵證,萬一惹得太子不悅,被問起三天前晚飯吃了什麼,那就等於自己也被搭進去了……
一副字畫頂一年甚至數年的俸祿,這種事兩袖清風的傢伙可干不出來,兜里沒個幾千兩銀子的「零花錢」,連想都不敢想,家中那麼多口子人,飯都不夠吃,你還想買字畫?
「……嗯,刑部呢?」
今天是監國的第三天,本宮就要看看還有誰敢跟老子對著幹。
投胎到大懟朝,面對如此多的懟臣,不把你們懟滅火了,本宮怎能高枕無憂呢?
「臣無異議,只待殿下聖裁後,刑部便可行刑!」
六部尚書被致仕了三位,刑部尚書甄淑自然不敢大意,自己的家產比不上勛貴們,但也不少。
為今之計還是順著太子的意思來,省得弄地大家都不痛快,自己一生的心血盡沒,還要連累家人受罪。
「首輔與內閣可有異議?」
在麼雞眼裡,薛國觀就是一個類似大熊貓的吉祥物而已。
說地在理,那雙方就相安無事,你賺多賺少都跟本宮沒關係。
如若不然,清蒸、油炸、紅燒、醬曝,乃至刺身,任君選擇……
「臣無異議!」
薛國觀不會摻和這種證據確鑿的事情,哪怕這些人是因為太子泄憤被宰了,也是理所當然的。
前有「黃豆公」在朝會上刻意裝窮來誆騙太子,後有陳必謙與李覺斯道貌岸然地欺君犯上。
這批不識時務,企圖與太子叫板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搞不清自身定位,又高估了自己實力的蠢貨。
他們若是被以正視聽,也好給心裡還在謀劃著名翻盤的傢伙們提個醒,想在朝會的辯論上取勝小太子是沒那麼容易的。
不光如此,還要賠上幾十乃至上百口子的身家性命,有了這些「前車之鑑」,他們即便心有不甘,也會掂量一番再做打算。
別人暫且不論,起碼內閣四位同僚經過這兩天身臨其境的「歷練」,在言語上變得謹慎許多,應該不會再有公然頂撞太子的事情了。
被懲處的一伙人與首輔不是一個團伙的,即便是同夥,首輔也不會為他們赴湯蹈火,只要死道友不死貧道就行了。
他們不被打壓下去,還怎麼出缺呢?
既然事不關己,自己還有所得利,首輔心裡多少還留存著幸災樂禍的成分,保持著看熱鬧的心態來對待這件事,只要順著太子的意思來就足夠了。
太子想讓這些人死,那他們便去死好了,做事之前不清楚代價和後果,就貿然忤逆太子,他們便是咎由自取,不必對其抱有任何程度上的同情與憐憫。
首輔在冷眼旁觀,其他朝臣也皆是如此,一連兩天與太子鋼正面,好處沒見得討到多少,倒是引來一大碗御膳——油炸蝗蟲,看到這道佳肴,誰不肝顫?
「內閣諸位愛卿呢?」
「臣附議!」
「嗯,這便好,那就這樣吧,午時行刑,不得有誤!」
都察院是量刑部門,刑部是行刑部門,首輔與內閣是決策部門,這三家都順應聖意的話,那在懲處案犯的問題上就沒有任何爭議了。
麼雞在都察院遞交的判決書上簽了個字,表示自己已經完全同意上述行刑方案,對所涉人員與刑罰並無異議。
隨後讓東宮楊進朝與司禮秉筆掌印太監王承恩,先後蓋上自己的小印與甩鍋爹的大印,就算是終審判決了。
麼雞怡然自得地坐在小椅子上,心裡暗笑:繼續得瑟呀!怎麼不得瑟了呢?看到某些人拖家帶口地混丟了腦袋,這下都老實了吧?本宮記得兩天前有一群不服不忿的東西,現在怎麼一個個都蔫頭耷拉腦袋了?接著懟啊!你們不懟本宮,本宮反而覺得有些異樣了呢,很不適應如此安祥的感覺呢~!
本來呢,老子還不打算一下子收拾這麼多人,一家出點銀子,大家湊一湊,差不多也就能達到預期的金額了。
可是你們給臉不要臉,都跟老子耍心眼,想方設法忽悠本宮,當本宮是智商二五零的甩鍋爹,那就對不住了……
本宮不想弄成這樣,你們非得步步緊逼,義無反顧地往本宮的槍口上撞,好像都不怕死似的。
等到真的快要大難臨頭時,又都變成慫包了。
求饒的,哭訴的,傻眼的,悔恨的,真是一出大明版的《演員的誕生》啊~!
早日現在,何必當初……
本宮不是甩鍋爹,不會廢了廠衛,那等於自斷手腳,你見過哪個士兵臨陣的時候,先自殘再衝鋒的?
明亡於缺錢,缺錢因為甩鍋爹無能,或者委婉的說是對於朝廷失去了控制力,在神宗和熹宗時初露端倪,可還不至於此。
到了思宗,也就是甩鍋爹時期,皇帝不但對地方失去了控制力,連最後的權力地盤——京城朝會,也一併喪失了。
由於歷任首輔的蒙蔽與誤導,內閣的失察和瀆職,六部和百官的貪墨消耗,加之儻爭不斷,且日趨激烈,甩鍋爹又無法得出正確的分析結果,直接導致了大明的敗亡。
甩鍋爹自身毫無才華可言,又無用人之能,更沒有天啟坦克大爺對朝政理解的那麼通透,所以在政事爭鬥中失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通常來說,明君有兩種,第一種,皇帝是Carry-man,即軍事、政事、經濟、外交樣樣精通,啥都拿得起放得下,跟班的大臣只需要抱大腿就行,不用動腦子,就會點頭便能當官,用的是你的執行力,像朱老六臭豆腐與朱老四豆腐乳都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種,皇帝知道自己這那都不行,但自己也不逞能,免得丟人被笑話,雇個代言人,在朝會上替自己發言,自己啥也不用干,每年上供的銀子一點不少,還有人主動給自己背鍋,何樂而不為?比如用張居正的神宗和抖出九千歲的熹宗。
很多人認為熹宗是個文盲似的昏君,只會推刨子,做家具,實際上動手能力強的人,都是極其聰明的。
天啟六年十一月末,袁都督上奏,聲稱只要在關外修成屯田,就能讓正在攻城略地的後金投降認輸。
對此,熹宗的批示是: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借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
意思就是說你吹的這牛皮,根本就不符合當下的敵我態勢與既定戰略,朕一閱便已秒穿,你自己都無法相信,還敢拿出來騙朕!
發出了一連串質疑之後,最後直言袁都督曰: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
字裡行間地讓袁都督少放嘴炮,多干實事,隱晦地提醒他,別跟某團伙一樣空談誤國!
那時候的天啟坦克大爺才二十有一,對比同歲的甩鍋爹,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對於毛文龍上奏的情報,天啟極其重視,批覆如下:朕思奴酋所謀,其志不小,更甚於昔也,倘以假道長驅,為害非淺,是以朕不無東顧之憂……
天啟和毛文龍都料想到了後金軍在無法攻克關寧防線之後,會繞道南下。所以一方面在沿途隘口加強防禦,確保京城安全。另一方面要利用皮島的地理位置,時刻牽制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