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大明戰神

  讓江南的農戶去遼東種地,而且最遲在五年之內便可實現。

  這個信號就再明顯不過,那便是大明王師將在五年之內收復遼東!

  江南商賈與富紳對此都將信將疑,畢竟東虜氣數未盡,皇太雞尚手握二三十萬雄兵。

  北皇朱慈烺當真有如此之把握?

  絕大部分人對雙方的軍力對比都不甚了解,一切消息都是道聽途說而來的。

  自從某新皇監國以來,便嚴禁對外公布關於大明王師及武器裝備的信息,以免被東虜細作探得。

  對外界,尤其是尋常百姓來說,京城乃至畿輔一帶到底有多少兵馬,一直都是個約束,但肯定不會少於十餘萬。

  某新皇首次北伐遼東,報紙上說起兵七十萬。

  對於這個數額,外界有相信的,也有不信的。

  主要是倭軍到底來了多少人,外行人根本無從得知。

  只有在戶部的撥付錢糧的帳目上能夠知曉具體數字,進而算出實際的兵力。

  除此之外,市面上流傳的絕大部分信息都是捕風捉影、人云亦云罷了。

  上次起兵七十萬,都沒打贏皇太雞,更沒收復遼東。

  下次北皇朱慈烺打算起兵幾何才能得償所願?

  這便成為了一個京城百姓在茶餘飯後樂意商討的問題。

  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那便是某新皇一向說到做到,這是最讓人津津樂道且佩服之至的地方。

  之前某新皇說採用苟且戰術,保存王師實力,加以時日便可扭轉戰局。

  起初別說百姓,連朝廷官員都不相信可以做到。

  然而從太子監國開始,八年之後,東虜難以叩關了,王師卻北上打到千山了。

  算上「千山大捷」,大明王師在某新皇的指揮下,這些年來已經消滅了不下二十萬東虜。

  由此可見,大明的國力與軍力在不斷攀升,而東虜則剛好相反。

  再過五年時間,或許真可以做到收復整個遼東故土。

  因為在五年之前,也就是崇禎十五年,誰會相信大明王師不但能出關作戰,還能打到千山?

  是年王師不但出關了,還一路北上,打到了千山,而且還消滅了近九萬狗韃子。

  為何不成乘勝追擊?

  既然昊菁皇帝說時機未到,那便是時機未到。

  某新皇用兵如神,焉能是凡人所能瞭然的?

  有人覺得用「用兵如神」這個詞來評價某新皇有些過了,畢竟也不是百戰百勝。

  但反駁者所提出的觀點是很有說服力,連用兵如神的徐大帥都打過敗仗。

  你說說昊菁皇帝從打監國開始算起,何時打過敗仗?損兵折將甚多了?

  東宮衛隊的士兵均已本地子弟為主,只要有些關係,稍加打聽便可得知,每次出戰之後,王師的損失都很小。

  能夠讓王師全身而退的戰例也不是沒有,這便是天大的本事,非尋常將領可比。

  哪怕在最初階段,王師甚是疲糜,戰力不堪,仍舊能與東虜打得不分勝負,消滅數萬狗韃子不說,還保住了京城。

  而後登陸旅順、血戰灤河、馳援錦州、北伐千山,非平即勝,未嘗一次敗績,這還不算用兵如神?

  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羽、奸臣司馬懿、忠良諸葛亮,這些位裡面,有誰沒吃過敗仗?

  然而昊菁皇帝朱慈烺就是比這些位強,因為打仗就沒輸過!

  有人還指責某新皇麾下之兵力遠多於東虜,故而能夠取得如此戰績,否則定會不堪一擊。

  對於這樣無腦子的質疑,便引來更多人的嘲笑了。

  當年曹丞相以水陸軍八十三萬討伐孫劉,結果如何?

  劉備以七十萬大軍進攻東吳,結果如何?

  苻堅興兵數十萬發兵東晉,結果如何?

  最典型的例子,趙宋在遼國末年,連金滅遼,面對區區數萬金軍,數十萬宋軍之戰績又如何?

  打到最後,堂堂趙宋居然打不過起兵沒多久的金國,以至於連國都汴梁都丟了,這還不夠丟人現眼的麼?

  交戰不是誰兵多,誰便勝券在握,具體還要看統帥的指揮能力、所部的戰力與實際情況而定。

  以為手裡有了七八十萬大軍就穩贏了,那這人真是太天真幼稚了。

  現在大明好不容易得到仙界太祖高皇帝陛下之庇佑,讓昊菁皇帝朱慈烺來扭轉乾坤,拯救千萬大明百姓,免於被東虜荼毒,這不是天大的好事麼?

  在畿輔地區,特別是在京城裡,任何質疑、詆毀甚至中傷某新皇的宵小之徒,都會遭到反駁、抨擊或者舉報!

  這便是某新皇這些年在百姓心裡所建立起來的威信,大家願意相信某新皇會讓大明越來越好,不但能夠戰勝韃子,還能中興大明!

  經過反覆爭辯,結果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大明王師的確可以在五年之內收復遼東故土。

  至於江南的富紳與商賈幫助某新皇遷移農戶,從中能夠得到甚子好處?

  某新皇早已為其思量妥當了,富紳不是喜歡土地麼?

  只要願意定居東北,便可享受普通農戶之待遇。

  在便是可以低價購入大量土地,關內的良田一畝需要七八兩銀子。

  關外同樣等級的土地,價錢減半,甚至可以打三折批發。

  再便是起初三年,不收任何農稅,之後三年,收入一成收成作為農稅,之後固定兩成農稅。

  而且只收糧食,不收銀子,不會讓農戶或富紳在兌換銀子的時候損失自身利益。

  不願意過去定居也可以,還能得到相應的補償。

  按照介紹過去定居的農戶的人數來計算所得,適齡男女按照每人二十兩銀子計算,老人與孩童的價錢減半。

  某新皇手裡也缺錢,但有辦法搞定此事。

  其一,用新城安裝了電燈、電話、沙發、坐便器的新房作為充抵。

  其二,用東北當地的貂皮、鹿茸、人參、虎骨等土特產作為充抵。

  其三,用南洋一些面積很小島嶼作為充抵,想必對某些人來說,這玩意更有誘惑力。

  如此一來,呂宋的那些荒島正好可以套現,不然就無法體現出其自身價值了。

  荒涼不要緊,在忽悠出手之前,先讓人上島修繕一番。

  然後請那些富紳去參觀一下馬尼拉等地,讓他們對在南洋生活充滿好奇與希望。

  再給一些優惠措施,比如對本島的主宰權,此事的成功機率便有七八成了。

  南洋可是個頤養天年的好地方,只要商船往來頻繁,那就絕對不是鳥不拉屎所在。

  藉此機會,某新皇也要殖珉南洋,將整個東南亞逐步「明化」!

  不但要逐步吃掉,而且要徹底消化掉!

  東南亞是連接本土與澳洲的紐帶,還在東西方貿易的航線上,故而戰略價值極其重要。

  吃掉呂宋群島及婆羅洲和周邊島嶼是這個大戰略的第一步,剩下的還得在幹掉辮子之後再實施。

  讓某新皇感到高興的是,此前逗留在京城的諸多藩王,這下終於帶著一堆郡王和海量的僕役滾出去了。

  婆羅洲安置了十隻藩王,蘇拉威西島上面有四隻藩王,這是後來的十四位藩王。

  在他們之前抵京的五隻藩王,這會兒也跟著鄭芝龍的船隊去了自己的封地。

  斐濟、湯加、吐瓦魯、薩摩亞是惠王朱常潤的封地。

  俾斯麥群島、新不列顛島(布列島)、新愛爾蘭島(新愛島)歸秦王朱存極所有。

  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布里島),新喀里多尼亞(多尼亞島)屬於襄王朱翊銘。

  鄭王朱翊鍾與趙王朱常臾聯手瓜分了紐西蘭北島和南島。

  自恃甚高且抗命不尊的楚王朱華奎早已被貶為庶珉,再也不用惦記其他事情了。

  安排是十九藩王去數千里外的地方就藩,這本身就是一項規模及其龐大的工程。

  鄭芝龍願意承擔如此重任,原因有兩個。

  其一,某新皇給予的好處足夠多,上到飛艇,下到火車,能讓鄭芝龍稱心如意。

  其二,海外的諸多藩國想要維繫與大明本土的聯繫,只能通過鄭氏的船隊。

  這就等於給了鄭芝龍一個偌大的海外市場,而且都是明人,規則與溝通完全不存在問題。

  某新皇的計劃便是至少給每隻藩王塞過去五萬人,可能話,送去十萬人就更好了。

  南洋莊稼一年三熟,還能撈海鮮來打牙祭,這種地方不去占,那真是天理不容。

  先去的王光恩、惠登相、薛成才三人,以及後去的祖大壽均認為自己的島嶼甚好。

  天天能吃到各種海鮮與水果,島上還能耕種作物以及飼養牲畜。

  那邊沒有一隻狗韃子,只要彈壓住土著,那便是人間仙境了。

  像遼西士兵身患的地方病,到了南洋那邊就得到了大幅度的緩解。

  起初還有人抱怨自己為朝廷效力,卻落得最終被發配南洋的下場。

  等嘗到了當地的諸多好處之後,這些人便再也不提此事了,悶頭吃得跟豬一般。

  除了督促土著耕作,幫助同鄉修建木屋,再便是捕魚摸蝦,欣賞海邊風光,日子過得悠哉游哉。

  手下都是如此,那四位總兵官就更不用說了,作為準島主,所掌握的島嶼就是個養大爺的好地方。

  薛成才與王光恩先後在馬斯巴特島與宿務島發現了金礦,在信中還提及了此事。

  某新皇一如既往地表示,本島所有產物,包括糧食、水果、礦藏,都歸他們自己所有,可以隨意支配。

  讓他們放心,不論是自己還是朝廷,都不會把手伸過去。

  只要這些人不拖自己的後腿,某新皇就謝天謝地了。

  處理掉投誠的流寇與祖大壽所部,這便是給自己解除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收拾皇太雞了。

  在回信中,某新皇還鼓勵這些人,將本島建得更好一些,作為示範樣板,朝廷會拍人過去參觀與學習。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只要這些人安下心來,踏實過日子,動手能力肯定比藩王及其狗腿子要強得多。

  薛成才等人做得好了,某新皇才能待時機成熟之後,安排劉國能、李萬慶等人率部過去,這算是兩支規模最大的投誠人馬了。

  碩托所部還在呂宋島上進剿冥頑不靈的土著,某新皇也打算賞其一個島,作為封地,以示皇恩浩蕩。

  重要的是氣一氣皇太雞,要讓碩托投誠大明之後立下戰功,進而過上比在大清那邊還好的日子……

  碩托自從投誠之後,也沒露出任何不臣之心,知道自己寄人籬下,只要稍有動作,某新皇便隨時會翻臉。

  於是便任勞任怨,凡是髒活、累活、苦活,旁人不願意接下的任務,這位全都帶著手下搶著干。

  呂宋不同於關外與關內,濕熱的氣候是讓碩托及麾下士兵最難以忍受的。

  但這裡的土著戰力實在是不堪一擊,想要取勝易如翻掌,立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自打登陸呂宋島以來,碩托部與土著交戰十二次,取得全勝戰績,幹掉三千有餘,俘獲上萬人。

  之外又在鄭芝龍率部收復呂宋前後,又與西班牙軍隊打了兩次,利用兵力與伏擊戰術,均取得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某新皇便要酌情考慮,賞碩托一個島,讓他在上面自娛自樂了,這算是這廝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對於皇太雞與多爾袞,以及諸多旗主,某新皇堅持首惡必懲的原則。

  但對碩托這種願意歸降,且歸降之後十分賣力的傢伙,還是要給點甜頭的。

  將歸降的所有辮子都圈在一個島上,只能通過海上來維繫聯絡,這就等於剪除了後患。

  往後東北的辮子也要遷移至南洋的島嶼上,某新皇可是不想在收復東北之後再全年去打山地戰。

  之前說五年之內收復東北也不是沒原因的,甩鍋爹的錢糧支援就剩兩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還有一點,那便是當年組建東宮衛隊所招募的新兵,門檻是十八歲。

  如今八年過去了,最小的也有二十六歲了。

  在這批士兵達到三十五歲之前,某新皇必須利用一下狗腿子們的剩餘價值。

  大明王師遠未實現機械化,士兵歲數再大的話,別說作戰,連負重行軍都成問題了。

  東北沒有鐵路,船隻最遠也只能抵達遼東灣北岸。

  在蒸汽坦克與汽車遠遠不夠用的情況下,輜重全靠馬車與馱馬,所有步兵都得走路去打遼陽和瀋陽。

  士兵的年齡與體力成反比,這是某新皇不得不儘快實施二次北伐的原因所在。

  在狗腿子身上花了大錢,沒等滅清就讓其大量退伍。

  對某新皇來說,這就算是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