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天啟七年秋,當秦浩再次踏上台島土地的時候,宣告著歷時一個多月的大明之旅暫時告一段落。
當然只是暫時,因為過不了幾天,他就要再送一批鹽回去,到時候便可收上一筆天價鹽錢,順帶去瀟湘館幫李香君贖身,有個美嬌娘照顧自己。
而這次回來得目的,一方面是安定人心,另一方面則是視察各地情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前者秦浩出現,便引來了不少轟動,一天走走便安了眾人之心,後者視察主要兩個地方,一個是造船廠,一個是鑄炮廠。
對於木製船隻,最大問題就是使用壽命,也是最難解決的,因為木製的船船底很容易滋生海洋生物,它們為了依附在船底會釋放出帶有腐蝕性的鹽酸,就會讓船出現裂縫、空洞,對於這個麻煩,秦浩直接吩咐工匠用銅料包裹船底,銅是不活躍礦物,不會和鹽酸發生反應,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讓數百年來的難題迎刃而解。
在造船師傅門目瞪口呆的眼神里,秦浩馬不停蹄的拉著李春去了鑄炮廠。
男人嗎,都是喜刀弄炮的,秦浩也不例外,對炮廠自然是格外關注。
進去的第一天,鑄炮廠地上放著得一排排剛剛鍛造的炮筒,看的秦浩是熱血沸騰。
他深知大炮才是未來,一切真理只在大炮得射程之內,何我講話,你得有炮才行。況且馬上就有錢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也不怕。
有錢就是造!
炮彈能放多少就放多少,不差錢!
好了!我們的火炮建設,便從青銅炮開始,不過,是從青銅炮的最高水準,拿破崙青銅炮開始!
拜台島礦場所賜,整個台地有色金屬最多的礦物就是銅礦了。
後世宜蘭的銅山銅礦探明量有30萬噸,淺層可開採18萬噸,李春早早就派人準備了,所以,庫房裡面銅並不缺。而且,以秦浩要是將銀子換成銅錢,分分鐘幾十萬文上下,根本不在乎這些銅。
再加上,如今在沿河地區,樹立起了無數的水車、水排。通過水車作為動力來源這一理念的推廣,很多工匠開始琢磨利用水力來進行人力無法達到的工作。
好了!有了基本的動力,又有原材料和技術工人,李春的工作進度自然拉垮不了。
用鋼鑄造製造一個圓筒,一端封閉,內部中心有一根實心圓柱體,圓柱體粗122毫米,長度要比比圓筒短20厘米。圓筒和鋼柱都要進行拋光和研磨,讓它最大的誤差不超過5毫米。把耐火磚打碎,磨成麵粉一樣的細末,然後混合少量的動物油,用小刷子把稀料一層層的塗抹在表面。
最後將銅水注入塑膜,鑄造出炮管,經過鑄型、鍛打,鏜光,研磨,快速冷卻,加裝炮耳,拴上鐵鏈,利用水力將炮身從鋼模中拉出,送到鑽床上鑽孔,製造出火門,這樣一門青銅炮就完成了所有工序。
可惜的是,鑄炮廠內還沒造出大型的液壓機,如果有了液壓機,那麼自身擠壓法製造的火炮,質量會更好。更快,更容易,價格也會更加便宜些。
經過工匠們稱重、測量,秦浩可以確認,自己得到了第一門口徑122毫米的青銅鍛造炮,按照口徑與重量的換算,應該是這個時代很牛的十二磅火炮。
不過,看著那如同水一樣流進去的銅,秦浩還是有些肉疼,畢竟這是這是錢啊,問道:「用銅製造大炮,是不是成本上太高了?」
為了節省實驗經費,秉承著中華民族勤儉持家優良傳統,秦浩下令只要有誰能想到節約辦法,哪怕只能節約一點,最低賞銀100兩,上不封頂。
此話一處,三天內不少工匠都相出了不少辦法,不過都是在原有得基礎上有了小小得進步,沒太大得技術難題,都不是秦浩心中的好辦法,當然錢是一筆不少的發送下去。
最後秦浩只能將目光轉向咱們的首席匠師李春。
李春做事也不含糊,只要是炮艦有關聯的,秦浩就發現沒有他不會的地方。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先用碳鋼打造了一個內徑17毫米的鋼管,將鋼管分成兩半後,內部進行鏜光研磨等拋光處理。然後又打造了一根直徑8毫米的鋼棒。
接著,把鋼管和鋼棒固定好,鋼棒固定在鋼管中間,然後把裡面灌注磨成細細粉末的粘土,然後把中碳鋼燒紅,鍛打,鍛打後再燒紅到透亮,然後用水壓機把燒紅的鋼棒硬生生的擠入鋼管內,接著緩慢的轉動鋼管中心的鋼棒,等其顏色完全發黑的時候,把鋼棒抽出,把鋼管分開,便得到了一根近乎於完美的鋼管。
他將這根鋼管和工藝試驗記錄拿到秦浩面前的時候,秦浩第一反應就是,我的天!
這不就是最好的火槍槍管嗎?!如果再經過拉膛線,燒紅,用馬尿和冷鹽水混合進行整體的淬火。再鍍上銅,就是一支完美的線膛槍槍管了!
秦浩拉住李春的雙手,「老春,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秦浩很清楚,如今的火槍,不管是火繩槍、燧發槍,還是日本人的所謂早和鐵炮,最大的成本,便是槍管的製造。
李春無奈的翻了一個白眼,有些鄙視自家老大,這些技術他早就會了好不,要不是你多次安排我去干那些無用的活,這些超越世紀的槍炮早就能造出來了,還用等到現在。
當然,對於他的鄙視,秦浩是一點也不在乎,有了這些好東西誰還管你的白眼,
「炮造好了,就快出去試試吧。」看著滿排的12磅主炮,秦浩高興的有點走不動路了,「原來高興極了,真的會腿軟。」
最後秦浩還是被幾人抬著上了船。
「升帆!」
「升帆!」
幾聲嘹亮的口號,數十面潔白如雲的船帆在水手們的操作下,吃滿了風,一個漂亮的旋轉,向遠處海面駛去。一路行駛,一路傳來隆隆的炮聲
水兵們興高采烈的進行適應性訓練和火炮操演,但是,同樣作為設計者李春,卻對這樣的軍艦並不滿意。
從結構等技術參數上,剪式帆船並不大適合當炮艦,特別是不適合裝載大量的火炮。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李春不得不對龍骨和甲板進行了大量的加固。甚至是用工匠們看來十分敗家的做法,用碳鋼作為船隻龍骨。
這個行為讓明朝請來的造船工匠非議,不過秦浩力排眾議,選擇相信。
結果就是這個選擇根本不會出錯,經過李春改造後的軍艦不管是穩定性、排水量、速度都大幅度提高,最後他還讓工匠們進行船隻模塊組裝。
「這是要將流水線用在造船上」秦浩當即被這個想法震驚的目瞪口呆。
此法要是成了,一個船塢只需七日便能下水一條排水量300噸左右的大船,簡直駭人聽聞。
秦浩站在船頭的瞭望樓上,望著在海面上疾速行駛的炮艦,心中暗自得意。
雖然自己的海上力量屬於起步階段,同海上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老牌海上國家相比,他的海上力量實在是太弱小了,船隻數量、水手數量、火炮數量都不夠看,但只要一天進步一點點,最終都能將這些西歐國家的軍艦送到墓地。
再說了秦浩現在也不是一點實力也沒有,下次出發前,整個基隆港就能有10條250~300噸位,每艘裝備20門12磅鋼炮的剪式帆船,足矣在大明海上稱霸一方了。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