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於天下,乃見群龍於首,從儒門之後,必遭圍獵,堪稱大凶。
然陰陽交感,相生相剋,逆儒門而居首位者,雖自古難以而言勝,但儒門行經千五百年而居上,克己復禮,以致上古三聖之治,卻不曾有綱要管束。
何為三聖之治?自古以來,各執一詞者比比皆是。
因而儒門內統御混沌,牽扯學術而行政治者不知凡幾。
以上,皆孔子誅少正卯之措,歷代效仿,排除異己,遮遮掩掩,可笑至極。
因而朝局三百年一混沌,由獨尊儒術起。
此言非獨尊之過錯,而是不可尊術為道,須定本綱要為大道,不可罔民、愚民。
因此,唯有分野道、法、術,方可令天下安,亦可定儒門禍亂,逢凶化吉。
一統思潮,利大於弊,否則信馬由韁,有如魏晉玄談,士族禍亂朝堂,五胡亂華,天下分崩離析,不遠也。
本朝之大同論,闡述綱要行大同而志小康。
如開山之斧,力劈開山,明晰過去,現在,未來,使人人皆知未來當如何,乃開闢大道之壯舉。
是以,大同與天下,道也。
因考時所限,思緒萬千,遂快言而曰:大同為道,可令時序成而四時安,文吏潔而百姓康,武官勇而山河固,百姓智而天下定。
然則,自宋伊始,前明貫穿,儒學子弟,拘泥程朱,忘卻根本,視百姓有如牲畜,自言替天子而牧民,誠乃天下之大不幸哉。
是以,欲正本清源,行大同之道,需申飭儒學之術,復古不取,更化必要,唯有去蕪存菁,革故鼎新,方可行教化天下之用。
古今詞源,正義訓詁,方可為天下蒼生有所嚮往。
至此,程朱儒門當斷,否則百年之後,唯恐徹底步入窮途,三百年而終運。
偌到那時,就算窮則變,變則通之言盛行,亦會為民所厭棄。
是以,本朝就該開始糾正。
使人目所見無不清朗,使程朱理學之謬,陸王心學之虛,無不填補。
唯有更化,才可佐大同論而詮天下政。
是矣,諸子百家不可稱道。
道、法、術之限界,猶如鴻溝,不可逾越,只可疏浚而交匯,如萬千溪流匯入無量大海。
是以,道為綱,根骨也,當明晰前景,不可令人罔。
法為經,筋肉也,當健碩壯實,不可令人蔑。
術為學,皮毛也,當覆身表現,不可令人懼。
因而自古,儒皮法骨,道貫其中。
不論儒法墨等百家,以道為尊。百家經典,以易為首。
然今日起,當以大同為首,百經為法為經,百家為術為皮,重塑大同天下,如一人而統內外平和,五臟六腑,奇經八脈,炁貫終始。
由此四民序位,各司其職,朝廷統御,便可無懼災荒禍亂。
成,安天下不遠也!」
閱卷現場,王三還沒看到薛長安的文章,倒是邊上的蔡正權,秦鏜等人,正圍著薛長安的這篇作文評論了起來。
「裡頭很多內容,應該是受了大王《大同論·上部》的影響,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思考。
道法術,應該是借用了法術勢的分野之法,將綱、經、術統合一塊。」
「有點匆忙,如果好好的琢磨一下詞藻,不免為良文。」
「作文就是考思緒敏捷的。」
王三的聲音突然從他們的身邊響起,閱卷官們趕緊起身行禮。
「都免禮。」王三笑吟吟的說,「其實,你們可以理解為,作文算是小八股,不過考校的內容,以文學為多。主張一個融會貫通。」
「原來如此。」蔡正權恍然,難怪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王三要在出題的時候,寫「破題」了,原來王三想要利用作文,篩選一批寫得不錯文章,且才思敏捷的官吏,未來引為用。
這麼短時間,還要融會貫通,並且允許用百家之言寫文章,這背後沒有多讀書,絕對是不可能做到的。
本質上,這也是一種篩選。
「如何,可有什麼你們看得中意。」王三上位坐好,然後將一疊數學卷子翻過來,直接看最後的一道題。
這道題的內容其實算是物理的力學算題,能答上來的寥寥無幾,不過還是有人算出來了。
除了學校的學生,就只有一個人答上來了。
「回大王,這邊倒是有篇不錯的時文,看起來不像是咱們學校學生所寫。」
文章被送給王三。
王三接過來,快速掃了一眼,也點了點頭:「確實,不像學生所寫,畢竟我交給學校學生的考試格式,偏於議論文和申論文兩種格式。
眼前這個筆觸有點急躁了,要麼寫到了激昂之處,要麼就是心懷積憤,如此痛陳利弊,想來只有一個人了。」
「大王知道這人?」蔡正權一臉古怪,難道這是關係戶?
王三呵呵一笑:「這一場考試,只有一個人能這麼激動。」
秦鏜一聽,頓時明白了:「是那個薛長安?」
「嗯。」王三含笑,「除了他沒人了。家產被坑,本人被賣,如果他不能殺出重圍來,他這輩子所有機會都沒了。所以,向死而生,自然言辭激烈。
和我交代你們教授學子的時候要求,『儒門要打,儒術要用,儒學要知』的理念,完全不合。
學校里的弟子,基本上都是我批量生產出來的,他們是閱歷不夠,所以文章翻來覆去,就都是大同論的表層言論。
腦袋轉得快的,會摻雜一些他們生活的變化,然後歌功頌德,剩下的也就沒幾個看頭。
唉,實在是時間緊任務重,不然多養他們幾年,等他們學好了,思潮也就會更多。
不過也沒事,文章成於人間,自然是人事經歷多了才會有所感悟。
大浪淘沙之後,總會有些驚才絕艷之輩,無法壓制,脫穎而出。
倒是這個薛長安,給孤不錯的驚喜。
自然他這樣的士子,都能看出來儒學的弊病所在,那麼其他人呢?
天下不乏聰慧之人,不過囿於名利與世俗,無法從中脫身。
現在,孤舉著大同的旗幟走來,孤就不信沒有野心勃勃之人,不願意從孤而征。
哪怕各有心思,各有想法,但孤最不怕的就是他們這樣的人。
因為孤有絕對的自信,讓我中國百姓開智,到時候所有人的智慧都開了,或許短時間內付出的成本很多,但未來的收益也絕對是最大的。
當所有人都開始思辨的那一刻,如何導引輿論,就是朝廷應該做的了。
這個薛長安不錯,留下他,我這邊有一家報社,籌備得差不多了,是時候開始正面統合內外輿論,開始爭天下。
我既要大明的江山社稷,也要儒釋道乃至白蓮教等宗教的根基。
愚民的言論從本朝斷了,那些蠢人的錢那麼好騙,還是朝廷包攬了,用來做實事好。」
「大王英明!」眾人齊齊出聲。
就在這時,外邊闖進來王三的警衛騎兵統領方淳:「大王不妙,開泰侯病危!」
「孤這就去,你們繼續閱卷。」王三也是一愣,旋即起身,匆匆離開。
「開泰侯不成了。」蔡正權他們幾個嘆息了一聲。
這一次科舉的閱卷主力軍,全是王二的勢力,目的也很明確,就是保王二勢力之後能立得起來。
結果沒想到,還沒考完……
「繼續閱卷,今科必須多篩選一些聰慧之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