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公告學部

  三日後,澄城縣的城門口、鄉村的公告欄,都對外張榜了很多公告。

  其中最令人在意的,自然是《學部建制令》。

  「茲,天下教化,唯禮教先天下,今大同之名,天下人難明之,故孤欲令天下知之。

  特此,增設學部,主管天下生員、教育、科舉、普及等事。

  學部下設:教育司、學校司、科舉司、本業司。

  教育司:主掌教材撰寫、課業規劃。

  學校司:主掌學校增減、教職任免。

  科舉司:主掌科舉定製、考題規劃。

  本業司:主掌生民技能,學業規範。

  本朝科舉不同歷代,而是主張量化科舉分數,精研技藝,規範本業,讓天下萬民,都能獲得更多生活技能,使民有本業之技能,而安一戶之素然。

  故此,再次重申,本朝不論農工商兵等,只非罪籍再錄,便可科舉。

  而科舉不同歷代,本朝學子,將進行學歷化修改。

  同時,為了普及有教無類之功德,孤決定,修改學校制度。

  學校從今往後,分為全日制學校、半日制學校兩類,以及小學、中學、大學三等,太學府、國子監、同文館三系。

  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

  全日制者,顧名思義,入學伊始,每七日須有五日點卯下值於學校,同時除卻春假一月、夏假一月、秋假一月、冬假一月之外,另有一些小假,余者不隨意增加。

  並且,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只能定為全日制。

  半日制者,四年級方可開設。

  一日開上、中、晚三班,學生自選搭配,自由聽講,學費降低,也可聽課一節,買票入之。

  一學期點卯滿額,即可參與考試。

  假日只有春夏秋冬四個月以及其他小假,余者皆可參課,課表每七日一排,提前通知,提前選報。

  同時每個月,不論全日制還是半日制,都需要進行一次月考,每半個學期進行一次縣考,每一個學期進行一次州府考,每一個學年進行一次省考。

  學子,以學歷、學位者,為科舉通途之基。

  學歷考學,哪怕罪籍之人,亦可參與。

  學歷定階如下:生員、秀才、舉人。

  學位定階如下:進士、博士、翰林。

  月考學校自理,三年級後,六次及格三次,可得生員學歷。

  縣考由本縣組織,准所有獲得生員學歷的考生參與。

  六年級後,於六次考試內,四次及格者,可得秀才學歷。

  秀才入州府考試,九年級後,於六次考試內,五次及格者,可得舉人學歷。

  凡舉人者,欲得進士學位,須入大學。

  而考選大學,須滿學九年方可參與南北中三卷分榜考,然後省內省外大學擇本省外省舉人優者入學。

  入大學之後,參與課題,積極研究,發布論文,解惑天下人,定論以理,言之有理,並在省考之中,四年出一篇論文,答辯通過,即可入進士。

  入進士,欲要精進,可評選博士、翰林。

  而想要為博士、翰林,需要加入太學府、國子監、同文館三系研究。

  太學府,負責研究民生課題。

  國子監,負責研究工造技藝,定論物理。

  同文館,負責載錄文史,校訂謬誤。

  三系各有分工,大能者可同時身兼三系博士之名。

  而翰林為公舉,天下之賢能,論文與功績都有者,朝廷選拔,上位親筆……」

  站在公告前,不少被曬得黝黑的讀書人,正在竊竊私語。

  他們都是勞動改造的讀書人,很多其實已經褪去了浮華。

  身上的腱子肉,是多了幾分。

  但這一年多的折騰,還是讓他們顯得皮糙,面色枯黃了一些。

  「怎麼回事?這個什麼學校、學歷、學位,這麼細化之後,靠什麼去考科舉?難不成得官位的機會變得渺茫嗎?」

  一些士子抱怨著,他們現在每天都在勞動,其實已經很影響學習了,但他們都撐著一口氣,都等著王三大赦天下的機會,然後好翻身。

  他們又不是傻子,伴隨著地方上的土地分配,已經極大程度上瓦解了他們的根基。

  加之王三鋪開的行政系統,完全就是在往他們的根基上下鏟子,現在他們就指望王三未來新朝的時候,科舉翻身了。

  畢竟王三是認秀才功名的!

  但現在他們感覺到了絕望,王三是認秀才功名,但伴隨著學歷、學位的拆分,功名變成學歷,那麼性質大概率是變了,未來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沒人敢賭。

  「在這裡!在這裡!」

  終於,有人在隔壁的張榜上發現了另一半公文。

  眾學子趕緊擠過去。

  只看到上邊寫:「本朝,官吏一體升遷,官吏一體當差,官吏一體納糧,不分內外,具為一系。

  特此,對外公考,公考非科舉,科舉招學士、公考招官吏。

  公考年歲,統一定為年滿十八歲,如若不滿十八歲,一律學習或從事他業。

  年滿十八歲,錄秀才者,即可參與公考。

  公考每年都錄兩榜,標定統考時間為每年四月和十一月。

  允許士子,一年內同時考兩次。

  考中之後,錄吏職,發天下各地,從吏伊始……

  備註:秀才學歷便可科舉,最多通行五十年,五十年之後,伴隨著天下學子學歷增加,科舉學歷底線自會上升。

  或許百年之後,科舉學歷就會變成需要進士學位也不無可能。

  當然,除了公考科舉的吏法之外,每年朝廷會發布特殊選賢名額,專司錄特殊職業。

  至於每年考功名額,會根據各地的官吏缺口申報,進行調整。

  若有鄉升為縣、縣升為州,析出更多官位者,亦會對等增補吏員、官員。

  但一切前提,仍然以本地稅收、人口、環境等為基礎進行評判。

  最後,預祝天下士子,金科登榜,旗開得勝……」

  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邊上突然有人敲鑼打鼓起來:「來來來,都來看看,咱們新順國的第一版官吏缺口,以及所需要的考試成績、個人技能,一張十文,可以有一個人買走,然後傳抄。

  公考不僅僅是需要學歷,還需要清查罪籍,更重要的就是官吏考試的最後一關是個人能力的審核。

  而需要的是本業司的職業技能鑑定書,鑑定的方法、技能考試的題目,都在咱手中的賣咯!」

  士子們一驚,趕緊上去搶購,一時間鬧得下邊都是人擠人。

  不過好在,他們總算拿到了第一手資料,也正式將王三草擬的科舉草稿弄出來了。

  「學歷、學位……」

  張志和在不遠處的茶樓雅間,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看著手中的公考錄取名額。

  他的身邊,一個道士打扮的老頭,正啃著雞腿,滿嘴流油嘎嘎笑:「我是沒想到,王三爺會選這一方法,既要普及教育,又對民間百姓開智,他是真的不怕民間百姓不愚昧了,對著朝廷幹了?」

  「誰知道呢。」張志和嘆息了一聲,「只是我覺得很奇怪,他為何這麼自負?這套科舉之法弄出來之後,表面上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從最底層開始,所有百姓都入了他的篩選之中。

  這根本就不是有教無類,還是他在黃龍山學校推行的那一套。

  公考的限制是學歷、學位越高,所能獲得公考時間就越多,說到底最後拼的還是家世、智力……」

  「或許,他還沒弄完呢?」張志和面前的老道吃完了雞腿,嗦咯精光,雞骨頭丟在桌上,胡亂的在桌上抹了抹油光水滑,「你別忘了備註這一欄,公考的錄取制度是伴隨著學歷、學位的增多而增加的。

  再加上,你們一直忽視的,全日制學校、半日制學校下邊的公費、自費四種辦學體系,難道你還沒看出來,這位大王的野心比朱元璋更大。」

  「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