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任期、勛階

  老白牛:回天下縱橫有我書友,看看哪天,我整理上來。

  另:看看大綱,還有好多內容沒寫,決定加快情節,爭取在年前完本。高興的是,心中最重要的感想,最想寫的東西,已經展開一部分了。

  堂內各人心中凜然,他們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漢籍的基礎上,依大將軍解說,非漢籍,沒有從軍!從政等權不說,很多方面,還受到限制,夷籍更不用說,限制更多。

  對大明人等來說,晉商等為什麼影響這麼大?就是因為官商勾結,他們官就是商,商就是官。

  這當然與他們擁有從政、從軍,從事文化等權力分不開,如果他們單純是商,再富有,也是肥豬一頭,沒有任何威脅力不說,更不可能擁有歷史上這等影響力。

  不是漢籍,連許多商事,行業都不能參與,無形中,更增治下人等優越性與向心力。

  而對很多漢籍來說,不代表入了籍,就可以高枕無憂。

  若他們立場不對,屁股不正,做出危害漢民族的事,將被不留情的剔除出去,還連累家人族人,失去他們擁有的一切,這可讓各人保持危機感,不會認為目前擁有一切,都是他們應得的,失去感恩之心。

  王斗一直認為,古時中國在同化異族方面做得不錯,然沒有剔除機制,這是個缺限。

  「我幕府還將增設銀錢司,專門發行糧票,還有銀元,掌管錢莊官店!」

  看民政司大使張貴立時苦了臉,財政司大使鍾榮若有所思,余者各人,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王斗神情平靜。

  糧票是由民政司推出的,張貴等人,功不可沒,有張貴成功經驗在前,幕府財政司 很快也推出一家錢莊,用來向境內商人士人放貸,鼓勵投資實業等。

  二者功能其實重疊,而且民政司與財政司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張貴認為錢莊該歸民政司管,鍾榮認為糧票應該歸於錢莊職能之內,雙方爭奪,不亦樂乎,官司還經常打到王斗這邊來。

  這下好了大家都沒了,都分出去了,張貴惱怒地瞪了鍾榮一眼。

  對王斗來說,經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鈔票的發行機構,應該獨立出來,作為穿越者,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有大把後世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

  目前情況,東路 宣鎮,甚至宣大三鎮地方,很多軍民百姓 已經對東路糧票頗可接受。

  當然,不代表宣大所有地方都可以接受一張票據,很多人還是認可銀子銅錢甚至寧可以物換物,更不說大明別的地方,東路糧票,影響更是薄弱。

  所以為了擴大未來幕府的影響力,一種新增的貨幣,必然發行,王斗想了又想,還是決定發行銀元與銅元,用於糧票影響力外間區域的使用,當然,影響力區域內要使用也行。

  目前的大明,可謂私錢泛濫,不但中央,便是地方各省,什麼樣的白銀與銅錢都有,而且個個品質不堪入目,百姓苦不堪言。

  對此,朝廷雖然三令五申,然別說民間私錢商了,就是各省錢局,一樣大造特造錢幣,讓崇禎通寶,成為中國貨幣史上,品類最繁多,版別最複雜的錢幣,最終損害的,

  只有朝廷與百姓的利益。

  趁這個機會,王鬥打算發行一種質優價美的貨幣,用來橫掃諸幣,增加幕府的經濟影響力。

  關於銀幣,崇禎四年時,曾經也有打算發行,然因成色,各省仿效濫鑄等原因,很快宣布破產,與歷代流入中國的銀幣一樣命運。

  成色不一,毫無章法,很多外形不美觀,質量不佳,是銀幣以往在中國,難以流通的主要原因,所以官府與商人寧可融了,鑄成銀錠,當然,內中還有某些火耗等因素。

  發行銀元與銅元,這是大事,該什麼成色,含銀多少,含銅多少,分多少面額,都是需要仔細研究之事,所以王斗,打算到達鎮城後,再著手進行此事。

  「最後,本將決意,每司大使,皆行主官任期制,五年為一任,最多兩任,幕府設立當日為計算之日。各營主將也是如此,五年一調,最多二任!」

  堂內各人又差點譁然,若說先前大將軍對各司調整增設,眾人還坐得穩如泰山,大將軍石破天驚,突然拋出這麼一個重彈,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這是典型的能者上,庸者下啊,若抱著安心養老的思想,什麼時候自己位子都不保了,算算從幕府設立,過去多少時間了?

  看著各人驚駭議論,王斗點頭,這個反應,在他意料之內,政治的生命力,就在於流動,保持上下流通,人才的交替。

  往往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帝國,都被大量貴族豪強占據高層,把持國家,斷了底層人上升的希望,從而產生怨恨,安史之亂的造成,原因很多,然地方官將不得能朝為相,卻是其中之一。

  若職事終身化,或是長期化,難免會讓各人骨子裡陳腐、墮落,或者產生非份之想,這是王斗不願看到的,他要在第一時間,就斷絕各人產生野心的機會。

  而在王斗看來,其實大明的內閣制度已經非常優良,走在此時全球的前列,然有個明顯的缺限,就是首輔與閣員,沒有明確的任期,這也是惡爭激烈,沒有下限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們絕了很多大臣的上升希望,為了權位,自然無所不用其極。

  有了任期,就可讓更多優秀的大臣,進入領導國家之列,也選拔更多優秀的人才更大大避免,權傾朝野的現象出現。

  而因為有練兵司,加上一系列制度,眼下靖邊軍各營,其實名將的作用減到最弱,不需要兵為將用!任何一個主將上台仗都可以打得很好,就是打得不好,也不會打得很差。

  便若歷史上的英吉利,勢力擴張最快的時代,卻是庸將輩出的時代所以,依靖邊軍練兵制度,王斗大可將各將輪調 減少軍閥念頭或勢力的產生。

  當然,放在別的明軍中,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便是對靖邊軍而言,比舉有利也有弊,總體言之,還是利大於弊,所以王斗決定推行。

  看著各人驚駭的樣子王斗淡淡道:「好了,都不要震驚了,我也是為眾兄弟好,眼下我府,我軍,正是朝氣蓬勃之時,只需努力,未來的前景,諸兄弟都可以預料!」

  鍾顯才猛地站起,大聲道:「不論大將軍如何決意,末將都是遵從。」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皆是嘆息:「卜鍾兒反應越來越敏捷了。」

  溫方亮緊跟著第二個道:「大將軍設定任期,各將輪調,確實是為了眾兄弟好,為了幕府、靖邊軍好,末將遵從大將軍決意。」

  隨後各官反應過來,紛紛贊同。

  大將軍念舊厚道,便是未來自己跟不上團體的發展腳步了,想必到時退下來,安享榮華富貴是肯定的。

  當然,到時還需有王斗這個集團健在。

  更讓眾人放心的是,有了此舉此度,未來更不會出現兔死狗烹,烏盡弓藏之舉。

  確如大將軍如言,是為他們好,是對他們最大的保護。

  王斗輕喝一聲:「好,眾兄弟明理,斗也在這裡說一聲,定不會虧待大家。」

  他揚揚手中文案,高聲道:「眼下我幕府越發壯大,麾下軍民百姓更眾,需用我們的劍,為我們的理想護航!」

  看眾人露出興奮之色,他說道:「加之我又是宣府總兵,所以,再次擴軍,時機已到!」

  不計屯丁青壯在內,靖邊軍,原有前鋒朱雀營,左衛青龍營,右衛白虎營,後衛玄武營,又有中軍,全軍合計二萬餘人,王斗決定增加到五萬餘人。

  原本依東路財力,他是養不起這麼多兵馬的,好在充任了宣府鎮總兵,地盤大大擴大,又抄沒了各大家眾多財帛,所以養五萬兵馬,還是養得起的。

  在王斗與參謀司規劃中,騎步四大營,擴充為四軍,仍以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為號。

  每軍麾下二、三營,分甲等營,乙等營等,一軍約七千多到一萬多人,中軍也擴編一部分,對外仍總以忠勇營之稱。

  吸取遼東之戰經驗,王斗決定在騎步各營中,一樣裝備火炮,每營皆有炮總,裝備紅夷大炮,佛郎機炮不等,軍部更不用說。

  遼東軍的百子銃,讓王斗頗有興趣,也會裝備一部分,還有臼炮,發射毒煙與灰彈,重量輕,威力大,王斗同樣打算裝備。

  每營炮總,還備有專門的護衛隊。

  經過多年的研究,東路軍工廠,打制的燧發槍,瞎火率一般只在百分之八、九,略高於火繩槍瞎火率百分之三、四,各方面已經非常成熟。

  加上燧發槍優勢明顯,軍中各將,也慢慢接受了自生火銃存在,所以王斗,打算大規模裝備,替換下來的火繩槍,可以買賣,或是留給屯丁預備役們使用。

  銃劍,也會裝備一部分,看看實戰效果如何。

  擴大編制,升級武器,這是一步,王斗最重要構想,就是決定在軍中設立勛階,不但軍人,幕府各文人書吏官員,同樣也有勛階,享受不同待遇。

  「勛階,明確軍人之待遇與禮節,融軍職、散階、勛級一體,使我靖邊軍之軍人,更加重視勞績戰功,而不是祖宗門第。」

  王斗大聲說道。

  眼下大明,不論文官武將,進入官場後,都可按品級獲得散階,出眾者,可獲得勛級。

  然還沒到明中葉,散階與勛級,就成了加俸的代名詞。

  最後俸祿,都不與散階與勛級掛勾了,所以後世之人,可以熟知大明將官千戶,百戶,游擊,參將,總兵之職之稱,卻絲毫不知道他們背後輕車都尉、上騎都尉等含義。

  所以王斗,決定作出改變,將麾下軍人,他們的職務,與背後散階、勛級等代遇掛勾起來,增強他們的榮譽,還有實際的收穫。

  靖邊軍與大明別部一樣,可分小兵,甲長,隊官,把總,千總,游擊,參將,副將,總兵幾級。

  所以依軍職等級,王斗作出如下決定,設校尉、都尉、將軍三級。

  士兵的勛階,為下士,中士,上士三級,普通士兵者,便為下士,中士為伍長,上士為甲長,對應技藝三等。

  若有甲長兼副隊官的,可授准校尉。

  隊官可授校尉、有隊官兼副把總的,可授右校尉,把總可授左校尉。

  若有把總兼副千總的,可授准都尉。

  千總可授都尉、游擊可授右都尉,參將可授左都尉,副將可授上都尉。

  靖邊軍中,唯有總兵,方能授將軍,分右將軍!左將軍,上將軍,大將軍幾等。

  因為守備,不在營兵編制之內,一般分守城池,看情況,領軍馬一、二千多人不等,算獨掌一地!所以與游擊一樣,可授右都尉。

  此些勛階之設,王斗參考了大明武散階、武勛制,只是若依大明武散階,一個千總,都可授將軍了, ansh.o 真是校尉多如狗,將軍滿地走,所以作罷。

  若依大明武勛制,隊官以下的士兵,就沒有勛級參考,護軍、柱國、光祿大夫之類的稱呼,王斗也不喜,所以還是中和一下,往下,設下士,中士,上士三級,頂上,設將軍四級。

  而授將軍後,便可加各類美號、尊號,很遺憾,目前王斗麾下,還一個將軍都沒有。

  當然,如與報紙發行的欲擒故縱一樣,王斗並不打算立時在軍中推廣勛階,唯有先追授以往戰死的將士,因傷退役的將士,還有軍中功勳卓著各將各兵。

  如此,他們的相應待遇,賞賜,還有功勳值等分配上,都與眾不同,更可吸引,眾將士好武好戰,渴戰之心。

  崇禎十五年正月初九日,靖邊軍軍營。

  儀仗隊整齊的踏步後,火銃鳴響,春寒料峭,寒風中,一方是整齊列陣的靖邊軍將士,一方是密密麻麻遼東此戰,還有以往傷亡將士的家屬,此外,還有眾多前來觀禮的民眾。

  李小娘子抹著淚,她的兒子韓厚,乖巧地站在身旁,妾邊是鄭娘子等人,又旁邊,有楊通遺孀劉氏等人。

  前方高台,隱隱聲音傳來:「追授……韓仲,左都尉勛階,楊通……右都尉勛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首發』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 @ 提供』<!--flag_bd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