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攘外與安內

  王斗到達昌平時, 賜尚方寶劍, 總督天下[ 遮天 ]勤王兵馬, 兵部 尚書, 暫代宣大總督盧象升正在城內的譙樓眺望。(網)

  這譙樓是永安城最高點, 沒有銅壺滴漏, 又沒有城中各處的制記點, 平日即可按時辰擊鼓為民眾報時, 戰時又可登高指揮調動城內城外的軍隊。所以盧象升到達昌平後, 便將自己的總督行轅設在譙樓內。

  看著四野密布的援兵營帳, 盧象升心下躊躇滿志, 這幾日來, 到達昌平的室府饋, 大同饋, 山西鎮, 還有 關寧各饋的援兵不7-五萬人, 加上京師三大營也有數萬可戰之兵, 如果朝廷真的有決心, 就算清兵勢大, 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不過他心中總有一股莫名的憂慮, 他初到昌平時, 便聽到閣臣楊嗣昌與總監高起潛主張與清兵議和, 此事京師內外傳得沸沸揚揚, 滿京城的人都在議論此事, 更讓盧 象升擔憂的是, 聽聞聖上也頗為意動。

  對於高起潛, 崇禎皇帝只是作為一個忠順的奴才使用, 但對楊嗣昌, 則認為是自己的股肽之臣, 深具謀國之能, 當年他接見楊嗣昌後, 一番問答下, 出」恨用卿晚」的感慨, 當時就任命楊嗣昌為兵部尚書, 全權主掌對農民軍的圍剿之事。

  對皇帝的信任厚愛, 楊嗣昌也是感激涕零, 盡心戮力, 制定了

  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圍剿計劃, 頗有成效。如果不是此次清兵入冠

  可 能李自成, 張獻忠、羅汝才等人早被剿滅, 可以說幾次清兵入寇, 救了李自成等人的性命。

  圍剿農民軍之事頗見成效, 崇禎帝對楊因昌更是器重, 所提議案, 無不許可。今年六月, 楊悶昌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 閣大學士, 參於機務, 仍掌兵部事, 成為明末權傾一時的宰相式人物。他的武陵老家, 己稱他為」楊閣老」、」楊相」等, 可見楊嗣昌的權雄勢大。

  今年清兵又大舉南侵, 京師震動, 楊嗣昌力主議和, 反對與清兵決戰。他認為, 眼下大明能戰官兵就是這一些, 如果孤注一擲, 一旦敗亡, 後果不堪設想。→他又言:」攘外必先安內, 自古未有內亂不止而能對外取勝者。」

  他認為清兵雖然幾次入寇, 但心腹大患還是那些農民軍。剿滅農民軍後, 無由顧之憂, 國家就可以整軍備武, 討伐清兵, 以雪多年之恥, 永絕邊患。今日的忍辱負重, 是為他年的 報仇雪恨。

  對楊嗣昌的話, 崇禎皇帝也頗為心動, 大明多年用兵, 折損極大, 如果與清兵決戰, 一旦敗亡, 他的幾萬能戰之兵盡數隕落, 可想就沒有能力再次饋壓那些農民軍。[m]不過大明幾百年從無和議之事, 讓清兵這樣大搖大擺在國境內肆虐, 他也是極不甘心。所以這些天他心情極為矛盾, 難下決心。

  對盧象升來說, 他是堅決的主戰派, 聽了朝野中和議的流言後, 他極為憤怒, 十月初他到昌平後, 崇禎皇帝召他覲見, 盧象升慷慨陳詞, 認為東奴大兵壓境, 只能言戰, 豈可言和?他願領軍與清人作戰, 以死報國。

  聽了盧象升的話後, 崇禎皇帝頗為感動, 在盧象升回到昌平的第二天, 就派人送來三 萬兩白銀犒軍, 其中還有十萬兩是賞賜他個人的。

  同時還賜他御馬一百匹, 太僕馬一千匹, 鐵鞭五百隻。

  對皇帝的賞賜, 盧象升又是振奮, 又是感激, 每次接到賞賜立刻拜表謝恩, 同時心下暗暗慚愧, 認為自己張揚君父不是, 有違人臣之禮。他將皇帝賞給自己的銀子盡數分給將士, 只留下一兩多讓銀匠打了個銀杯, 留作紀念。看來聖上主戰之心堅決, 盧象升振奮的同時, 更是決心以死報國。

  不過他總有憂慮, 有楊嗣昌與高起潛在側蠱惑, 怕皇上的態度又會改變。前幾日他在安定門與楊嗣昌、高起潛二人商議軍務, 二人那種不陰不陽的 j$ 態, 更增加他內心的憂慮感覺。

  此時盧象升在譙樓二層往城的西方眺望, 在樓層的房櫧下, 有著一塊」華夷雄關」的匾額。

  譙樓內人來人往, 都沒有影響到盧象升內心的沉思, 他在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 便是在幾日後將入援官兵分成四路, 趁月夜進襲敵營, 將清兵殺個落花流水。不這個計劃需要總監高起潛的配合同意, 他會贊同自 己的計劃嗎?

  正在盧象升沉思時, 忽然看到西面一隻人馬滾滾而來, 雖然遠遠的看不清那隻人馬的軍士旗號, 但也可以感覺到一股逼人的威勢。沒有聽到哨馬的警報, 又從居庸關方向趕來的旱隊, 肯定是哪一隻入衛的援軍 了, 只是這隻人馬, 是哪一部的援軍?

  盧象升腦海中閃過一個人的身影, 更是站在窗前凝神觀看, 很快的, 那隻人馬離城不遠, 他們停了下來, 開始在城外整隊。片刻之間, 他們便整隊完畢, 在城外列成幾個整整齊齊的方陣, 紋絲不動。

  盧象升看了好一會兒, 他們還是一動不動, 幾個陣列還是整整齊齊, 這種軍容威勢, 可說是大明一等一的強軍, 雖然現在還看不清他們旗號樣子, 但盧象升內心己是非常高興, 又來一隻強軍, 大大增加自己的勝算。他正要遣人去問城下是哪只軍隊來臨, 一個親衛己是上樓稟報:」啟稟督臣, 冬府鎮保安游擊王斗奉命來援, 己到永安城外, 聽候督臣吩咐指令。」盧象升大喜, 果然是王斗, 他道:」快召王將軍前來面見本督。

  每一隻勤王來臨的兵馬, 盧象升都要親自召見, 勉勵慰問, 更不要說王斗他一向器重, 他吩咐自己的親將陳安前往宣召。

  很快的, 那邊幾騎人馬便從西門進來, 不久, 踩踏樓梯的沉重腳步聲響。接眷, 高大魁偉, 身披銀白鐵甲, 身系鮮紅披風大氅的王斗大步上來。

  他大步走到盧象升面前-, 一撩身後猩紅的斗篷, 單膝下跪, 雙手抱拳, 高聲 叫道:」末將宣府鎮保安州游擊將軍王斗, 見過督臣盧大人, 恕末將甲冑在身, 不能全禮。」

  盧象升滿面笑容地扶起王斗, 道:」王斗你來了就好, 一路可是順利?」王斗高聲道:」有勞督臣垂詢, 末將一路前來順利。

  末將領援軍三千五百員, 全員到達, 無一掉隊缺員。

  盧象升驚嘆道:」好啊。」

  象王斗這種剋期援兵, 接到調兵火牌後, 將官惟恐誤了限期, 受軍法嚴處, 所以大多一路狂奔, 很少顧及行伍如何。出兵三千人, 跑了一天後, 人馬疲倦, 己是少了一半的人, 再跑一天, 又少一半人。按時期趕到後, 所到人馬, 不過幾百人, 多為部將家丁。

  余者的人馬, 多半好多天後, 才會陸續趕到, 往往出兵三千人, 最終集合的只有兩千多人, 余者不知去向。象王斗這樣剋期全員到達的真是太少太少 了。

  大戰來臨, 為了避免動搖軍心, 統領將官 多半對這種現象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盧象升念於軍中惡疾, 也不好隨便處置那些將官, 只要管兵主將到達, 余者軍士, 在幾日後到達便可。

  正因為如此, 更突出王斗剋期全員到達的可貴, 盧象升看著王斗, 對他更是欣賞, 又好好慰勉一番。

  譙樓上官員不少, 看督臣對這位叫王斗的年輕游擊將軍如此抬愛, 各人都是相互 交換著詫異的眼神, 對王斗仔細看了又看。王斗與盧象升應答一番, 問道:」督臣, 末將在哪紮營?」

  王斗到了永安城外, 看周邊適合紮營的地方盡數堆滿人, 城內更不用談 了, 故而有此一問。

  盧象升道:」你是宣饋援兵, 便由宣鎮總兵楊國柱主理, 我讓陳安隨你前往。」

  盧象升的姿態, 可說對王斗寵幸無比, 拜別盧象升出來, 來到城外, 王斗軍中列成的幾個方陣, 仍是整整齊齊。直到現在, 所有軍士仍動也不動, 任憑寒風吹拂。

  離王斗軍陣不遠處就有幾個軍營, 看到王斗大軍陣容軍紀, 很多軍將都是駭然, 隔著營房對軍陣指指點點。而這種軍容威勢, 代表王斗麾下的力量, 落在有心人眼中, 這個軍隊的統領便是個值得結交的人物。王斗才到昌平不久, 他的名字, 生平事跡, 己經 有多人詢問探聽。

  王斗軍隊的軍容軍紀, 也讓陳安讚嘆不己, 陳安管著盧象升的督標營, 個人武力裝備, 雖然強於王斗的軍隊, 但這種陣容軍紀, 陳安卻是自愧不如。

  他嘆道:」昔年戚爺爺調任!$ 饋, 感於邊年軍法不堪, 調浙兵三千至。於值大雨, 三千浙兵陳於郊外, 自朝至 日昃, 植立不動, 邊軍大駭, 始知軍令。王兄弟有 當年威爺爺的風範啊。」

  陳安的誇獎太厚了, 王斗道:」陳將軍過譽了, 末將又豈敢與戚爺爺相提並論。」

  宣府饋援兵紮營範圍是在昌平城東面一帶, 那東門外有一個松園, 里 面種的都是松檜, 無一雜樹, 方圓達十里多。 wwwa.c 由於大明兩百多年一直禁止狂采該地, 所以樹林極為 茂盛, 為當時的燕平八景之一。

  王斗領軍一路過去, 他這隻兵馬, 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王斗也仔細觀察各饋援兵紮營情況。他觀兵書, 明末營兵大多沒有序列, 各自為陣不說, 紮營也是如此。每到一地, 各將便各抒便地, 各自為家, 無左右前後營陣之分, 難以分辨某 營不說, 經常有見對面友軍危急而不救, 甚至陷主將於危亡不顧者。

  看了城外的營盤, 除了宣大三鎮的軍隊略好外, 果然各軍紮營頗為鬆散, 哪一饋哪一隻的軍隊難以分辨, 主將的營帳在哪, 更是摸不清頭腦。

  好在有陳安領路, 他總算找到了宣府鎮援兵的營盤處。便是離東門數里, 當地一個叫昌金村的地方, 離松固不遠, 旁邊還有 河流與小潮, 果然是紮營的好地方。

  到了大營外, 王斗便看到內中旌旗如雲, 軍營外是密密麻麻的木柵, 高大的轅門與望樓, 渲染著一股軍戈鐵馬的氣勢。

  在王斗通報不久, 就見一大幫頂盔披甲的將官迎了出來, 為一中年將官身材魁梧, 滿臉風霜, 身上披了一副厚實的鐵甲, 背後鮮紅的披風大氅, 竟是宣府饋總兵官楊國柱。

  老白牛:到了傍晚, 總算可以上網了, 太好了。!

  (.. 朗朗書)<!--flag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