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場的文武官員都想趁著攻克杭州的東風進城好好風光一把,但也知道湖州之戰才是明清兩國的決定性會戰。
如果不是劉永錫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拖住了多鐸援軍,在場的諸位根本沒有躍馬西湖的機會,現在不管官兵有多疲勞都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馳援湖州,不然的話從杭州逃出來的幾千清軍突然出現在湖州戰場上會讓張娘娘與劉永錫遇到大麻煩。
因此王之仁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張國維的建議:「張相國所言極是,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馳援湖州,未將願隨殿下親征!」
王之仁的表態可以說是一呼百應:「小人也願隨殿下親征!」
「馳援湖州,算我張名振一個!」
「既然是殿下親征,怎麼能少得我!」
邢勝平卻是暗暗叫苦,張皇后與劉永錫親征湖州之前,特意把杭州戰場的最高指揮權交給了他,甚至讓大學士張國維輔佐邢勝平,他與張國維之間也配合得很好,但是杭州之戰剛剛告一段落,張國維就過河拆橋力主監國公主親征湖州。
雖然他還是越明小朝廷的第二號武將,但是在監國公主親征的情況下,四萬大軍的最高指揮權肯定會落在監國公主手上,王之仁、張名振他們之所以這麼熱烈地響應張國維的號召,很大程度是他們可以越過邢勝平直接跟監國公主與張國維聯絡。
過去邢勝平是最高指揮官,杭州戰場上的三萬大軍由他全權指揮,而現在監國公主親征,邢勝平就被直接架空了,只能指揮自己麾下的一萬高傑舊部,王之仁、張名振和其它諸軍跟他之間只是平行關係。
但是在「監國公主親征」的大義面前,邢勝平又不好提出抗議,而且大家都這麼積極反應,邢勝平更不好獨行特立,因此他非常彆扭地說道:「邢某也願隨公主殿下親征湖州!」
而對於坤興公主來說,率軍渡江親征幾乎是她所有勇氣的極限,而且這次渡江她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實際承擔指揮責任的卻是劉永錫給她留下的幾名親軍軍官,而現在她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四萬大軍的指揮權落在她的肩上差點讓她呼吸不過來。
但是她知道在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後退,畢竟在大家的眼中她是天命之女,雖然她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但是杭州之役明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的一大原因就是大家對她這位監國公主有超乎尋常的信心,都認為監國公主親征肯定會大獲全勝,最終才會有如此輝煌的勝利。
因此她不由想起了張皇后與劉永錫,想起了同船南渡的那些光陰歲月:「多謝諸位將軍抬愛,雖然我也知道將士們現在非常疲憊,但是請大家轉告三軍將士,杭州之役我們大獲全勝,但是我們現在要在湖州再複製一個杭州之役!」
杭州之役明軍獲勝的最大原因是監國公主親率一萬兵馬突然加入會戰,而現在杭州戰場上的四萬明軍只要投入到湖州戰場就會帶來雪崩一樣的效應,不管多鐸麾下有多少八旗精銳也照樣輕鬆解決。
而此刻的湖州戰場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雖然多鐸用盡了一切辦法反覆發動攻勢,而且越明軍已經進行最後一次動員把全部的力氣都用上了,似乎只要清軍再發動一次進攻就能大獲全勝,但是不管多鐸怎麼折騰,劉永錫軍的防線仍然是屹立不動,即便清軍能攻占個兩三個村莊也能在第一時間重建防線。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攝政王多爾袞與英王阿濟格派出的援軍應當已經在路上,但是看到總督軍務大學士洪承疇從南京發來的告急書信,多鐸只能是著急上火,催促孔有德與耿仲明的漢軍多賣些力氣。
他不能不著急上火,戰事不利只是一方面原因而已,最關鍵的原因還是他與攝政王多爾袞、英王阿濟格雖然同出一母,但是過去這些年相互之間沒少拆台,現在多鐸在湖州完全打不開局面,恐怕英王阿濟格與多爾袞在派出援兵的同時都在看他的笑話準備落井下石,搞不好他就是第二個諸英與豪格。
因此不管孔有德在內的漢軍將領再怎麼叫苦連天,多鐸都毫不留情地說道:「我是南征大將軍,南征之事全權負責,你們要麼把劉永錫的首級摘過來,要麼就是我拿你們的首級去應付攝政王,博洛貝勒正等著我們的援兵,現在金華賊已經到了極限了,只要我們再來一輪猛攻就會徹底崩潰!」
孔有德、耿仲明承認多鐸說的有理,但昨天多鐸也是這麼說的,結果一天下來卻是死傷了幾百人卻是連根毛都沒撈到,因此孔有德當即說道:「豫王,還是等英王援軍到了咱們再想辦法收拾金華賊,以您與英王的兄弟之情,英王的兵馬應當就在路上!」
多鐸卻是鎖緊了眉頭,他很清楚這件事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多鐸的想法並沒有出錯,在數百里之外的武昌城,阿濟格正因為多鐸的受挫而開懷大笑:「豫王不是一直都說本朝武將他戰功第一,怎麼連一個小小的金華賊都解決不了,有趣,這件事確實有趣!」
之所以說這件事有趣,自然是因為英王阿濟格樂意看到自己的同母兄弟倒霉,就象去年潼關之役原本負責助攻的多鐸已經拿下西安,而負責主攻的阿濟格卻還在延安與高一功、李過苦戰,最後高一功、李過幾乎完整地從陝北退走,當時多鐸可是狠狠嘲笑了阿濟格一番。
類如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當初他們三個同母兄弟每人各自掌握三十個牛錄,而皇太極自領的兩黃旗才六十多個牛錄,可以說是皇太極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自保三個兄弟爭先恐後地向皇太極告密控訴兄弟心懷不軌才得以保全性命,只是皇太極雖然已經死了,但三個同母兄弟之間的感情不可能回到過去。
現在阿濟格聽說多鐸在浙江遭受重挫,自然是異常開心,只是一旁的八旗將領卻是提醒阿濟格:「英王,豫王在浙江受挫恐怕不是小事,聽說博洛貝勒損失極大只能困守杭州,豫王只能全力出援,據說在湖州還受了些挫折!」
阿濟格點了點頭說道:「我當然知道事情輕重緩慢,我是大清國的英王,自然會用一切力量救援江南,不過既然攝政王還沒下命令,那麼我能動用的力量終究有限!」
雖然阿濟格與攝政王多爾袞是同母兄弟,這次南征也有著近於無限的權力,但是在這個時空通訊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從南京到湖廣與北京跑一趟都需要二十天上下,偏偏多鐸為了面子並沒有向阿濟格請求援助,所以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之前,阿濟格不可能用全部力量來支援多鐸。
八旗將領能接受阿濟格的這種說法,但是他們也提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按英王的意思,派哪支大兵馳援江南比較好?」
阿濟格信心滿滿地說道:「沒有京師來的命令,我能動員的兵力有限,但是我會派一個人過去,我相信這個人的力量用好的話可以媲美十五個牛錄!」
八旗將領覺得阿濟格說得太誇張:「誰啊?誰能有這樣的力量?」
阿濟格笑了起來:「自然是湖廣巡按御史黃澍,有他這位正人君子,平定江南不是大問題!」
這位湖廣巡按御史黃澍對於大清國來說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福星,他第一次出場就是開封府推官,以水代兵將半個河南都淹成了澤國,讓李自成不能立足河南長久發展。
弘光朝的激烈內鬥也有一半是這位黃巡按的功勞,而且這位黃澍黃巡按不但鼓動左良玉率兵大舉南下引發了內戰讓弘光朝盡撤江防,而且在左良玉死後第一時間率十萬大軍投降了阿濟格,大清國能輕易滅掉弘光朝,黃巡按自然是頭號功臣。
但是黃巡按對大清國的貢獻還不僅局限於這兩件事,在另一個時空他降清之後屢建奇功,不但打著故人投靠的名義出賣過金聲、黃道周等抗清將領,甚至還偷襲廈門重創鄭成功所部。
而現在阿濟格可以說是眼光獨到,選擇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你們現在知道黃巡按急著要第一個剃髮,但是我特意讓他留著頭髮的用意吧?」
阿濟格這麼一說,這些八旗將領都是贊聲如潮:「英王料事如神!」
「英王,這果然被你算到了,對付漢人還是用這種小人!」
「是啊,英王,這位黃巡按若是用得好,絕對可以媲美十五個牛錄。」
但是阿濟格這支援軍啟程的時候,從杭州一路狂奔而走的漢軍八旗與綠營兵已經抵達湖州境內。
雖然他們跑得快,但是監國公主親自率領四萬大軍追上來,沿路義軍也想盡辦法對他們進行堵截,因此逃入湖州府內的清軍現在都是殘兵敗將,兵力最多者也不過是三五百人而已只知道逃竄,並沒有對劉永錫所部造成大麻煩。
恰恰相反,這正是劉永錫最急需的決定性逆轉,劉永錫一直堅守不出就是為了等待這樣的戲劇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