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範與趙元亨一行人離開湖廣後一刻不停走了將近三個月。中途三不五時就會遭遇一些既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的變故,有些是兵災、有些則是戒嚴,總之都不得不繞路而行。因此至今三月上旬,方才抵達山東境內的臨清州。
臨清州因設官營倉儲、閘口、碼頭等而成漕河沿岸的重要中轉站之一,漕河即運河,因承載漕運而得名。州內各種產業依託漕運蓬勃發展,商賈輳集、貨物駢填,全盛時人口達到百萬,是謂「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
不過陳洪範與趙元亨等抵達之際,臨清州明顯冷清了不少。街巷間人跡罕見,偶有一二亦是形容匆匆。漕河上原本千帆競發的景象只剩無數鏽蠹斑斑的舟船停泊擁塞,全無昔日車船喧譁往來的熱鬧繁盛。
沿河經過一座院落,院落連著庫房,占地頗廣。但本應該恢弘莊嚴的院門口卻是砂石遍地、雜草叢生,不時還有飛蟲掠過,盡顯破敗荒蕪。
這裡本是臨清船塢舊址,與南京船塢、清江浦船塢同為工部下轄專限為漕運打造船隻的官營大船塢。但嘉靖初年,工部與兵部調整工作,為了節省開支,工部把南京船塢劃給了兵部用於打造戰船及兵部歸屬的船隻,同時以距離造船所需原材料產地太遠為依據,將臨清船塢的漕船指標全都轉給了淮安府的清江浦船塢,臨清船塢自此衰落下來。
「聽說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從此一躍成為肥差,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謀得這個職位,每年光從木、竹、鐵、麻、煤、石灰、桐油等過境材料的檢查上隨便動動手指頭,就能賺個盆滿缽滿。這個看似小小的職位,也是京城中樞那些閣臣勛貴角逐的焦點之一。」陳洪範看著滄桑的船塢舊址唏噓不已,「大概七年前吧,朝中幾位大人為了把自己人推上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的職位,明爭暗鬥了許久,我也攪了進去,沒少替他們跑腿。最後我記得當時的首輔溫體仁倒了台,曹化淳曹公公的人上位。我為曹公公做事,跟著分了杯羹,就被重新起用轉到湖廣給那時候的熊文燦熊總理效力去了。」
「朝中大臣們居然為了這個小小的職位斗到如此地步?」趙元亨微微訝異。
「哈哈,政爭從來就是你死我活,沒得任何情面。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當然不是他們拿在檯面上博弈的籌碼,但和我重新獲用一樣,都是連帶著的附屬品罷了。」兩鬢斑白的陳洪範遙想往事,不禁惆悵,「一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初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好些都成了冢中枯骨。而曾能扯動天下的北京城的龍潭虎穴在如今天下大勢中,亦是微不足道嘍。」
趙元亨道:「世事無常。爹他常說,人若無法創造時勢,就該逐勢而為。天下安穩時,廟堂爭鬥自是水深火熱,可要是大敵當前依舊只顧相爭蕭牆之內,只能為大勢吞沒。」
陳洪範朗笑道:「說的有理,你爹是明白人,所以才能做明白事。」轉而又道,「我記得你爹經常憑欄嘆詠的一句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嘿嘿,我亦常懷此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或許也因著這個緣故,我才和你爹聊得來吧!」他雖已有老態,但精氣神很好,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聲音洪亮。
趙元亨不知道陳洪範說到這裡為什麼臉上浮現了些得意的神情,只能報以一個笑容。待拐過臨清船塢舊址的牆角,赫然在目,一道窄窄的巷子裡橫七豎八躺滿了衣不蔽體的人。其中男女老少均有,他們大多形容枯槁、瘦骨嶙峋,聽到響動,都把空洞的目光朝巷口方向看來。
巷子深處忽而傳來淒淒切切的哭聲,陳洪範與趙元亨駐步凝望,不久便見三五個官兵連拖帶拽,粗暴地從一堆人裡頭拖出了兩具餓殍。他們身後,步履虛浮跟著幾個半大孩子,但快臨近了巷口,瞧見外頭站著不少人,怯怯止步,只是目視那兩具餓殍低泣。
官兵中領頭的見著陳洪範與趙元亨等人衣著得體,不像尋常人物,上來見禮。其人自稱是臨清州漕軍總旗張某,接知州金堡的命令,在全城搜查病患。巷子裡躺著的這些看似流民的男女老少,其實也曾隸屬漕軍。
明代漕運事關重大,北方亟需的糧草主體供給來自六省,除了山東、河南以外,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的漕糧都要通過漕河轉輸北京等地。此外,皇室內帑的主要來源金花銀由部分漕糧折算而來,亦需通過漕河轉運。朝廷設漕運總督與漕運總兵負責從南到北一整條漕河的漕運事項,其中漕運總督占主導地位。一般而言,漕運總督都會讓鳳陽巡撫兼任,所以鳳陽巡撫又時常被簡稱為漕撫,但時下鳳陽總督馬士英並未兼任此職,反而是新近上任的淮揚巡撫路振飛受託兼理總督漕運事。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朝廷雖然考慮到局勢穩定沒有立刻處理馬士英,但馬士英畢竟曾是周延儒一黨,要說受到多少信任是不太可能的。反觀路振飛屬於最新的京官外派,聯繫到早前甚囂塵上的崇禎帝南遷之議,崇禎帝把國朝賴以為存的經濟命脈提前交到信得過的人手裡亦在情理之中。
漕河沿岸各地皆置衛所有漕軍負責落實漕運。與漕運相關的職務多是肥差,但那僅只對管事的官員而言,具體做事的漕軍其實日子並不好過。雖說他們帳面上每年例糧有十二石,偶爾還有行糧或錢兩補貼。然而自萬曆朝開始,漕軍的應得的例糧多有拖欠,賞賜的錢兩則多以紙幣形式發放完全沒有什麼價值,到了近兩年,更是糧餉拖欠幾如家常便飯。可是倘若漕運中漕船損壞或是漕糧減耗等,戶部明文規定,需要漕軍涉事的軍官自行補上缺口。這缺口對朝廷而言不算什麼,但落到個人頭上,可不是小數目,大多能讓軍官傾家蕩產。軍官沒辦法,只能往下分攤給漕軍兵士,故而漕軍從上到下,面臨的生存壓力非常大。有些人不得不利用漕運之便,做一些倒賣商品的私活兒補貼家用。
只可惜就連這樣的苟延殘喘,也被這些年南北各地連年戰亂所打破。明廷囿於開支,不得不下令裁撤了一大批漕軍。裁撤之餘,並未有任何遣散銀供數以千萬計的漕軍家小過渡,像臨清州這樣的漕運重要中轉站,被裁撤的漕軍數目眾多,他們沒處尋找生計,大多便如眼前所見,淪為了街頭巷尾的乞兒流民。
那張總旗得知陳洪範與趙元亨是湖廣提督衙門來的人,態度更為恭敬,述說了前幾日發生的一些事。原來本該奉召北上勤王的山東總兵劉澤清進兵到臨清州時謊稱自己墜馬負傷,而後將臨清州大掠一番,引軍往南走了,致使本就民生凋敝的臨清州流民數量激增。這還不算,近來從京畿、天津三衛等地蔓延過來的「疙瘩病」借著流民扎堆流徙的情況,開始肆虐臨清州內外。知州金堡與目前留在臨清州的總漕都御史田仰知道這便是早已流傳在北京、山西、河南等地的瘟疫,傳染極強,生怕傳播進一步擴大,於是當機立斷下令漕軍并州縣皂吏全部出動,搜尋病患,統一處置。被裁撤的漕軍家小習慣群聚,抵抗力又低下,因而成為瘟疫爆發的重災區。
「怎生處置?」趙元亨看著漕軍們粗野地將兩具屍殍甩上板車,眉頭緊結。
張總旗回話道:「金大人吩咐過了,死人拉到一處,一併焚燒掩埋,一根頭髮絲兒都不許留下。活人送到州學騰出的空院子,與外部隔絕,觀察處理。」
「給活人治病嗎?」趙元亨又問。
「這......」張總旗聞言,為難著支支吾吾。
趙元亨看他如此模樣,心裡也猜到了答案。想必州里把病患聚集起來,只為了統一看管不令其再傳染外人,至於病患,恐怕每日能得州里供給的一碗稀粥調著性命就算很好了,是死是活,全看個人造化。臨清州把病患強行關在一處,或許能救外人,但病患本身生活條件過差,就一時不死,早晚也死了。相比之下,同樣受到瘟疫困擾的湖廣等地情況便是天壤之別。有著趙當世的重點關注,患上瘟疫的軍民無論身份高低,都將被送往專門建立的院舍分開獨立居住,每日三餐供應充足勝過平常人,更別提還有吳有性這樣卓越的大夫悉心照料了。
陳洪範覺察到趙元亨面色不懌,說了兩句話趕緊把張總旗等漕軍打發走了,轉回來拍了拍趙元亨的後背道:「臨清州比不上湖廣富庶,舍輕取重,棄少救多,亦是不得已而為之,有此景象,不足為奇。」
趙元亨沉默良久,搖著頭道:「此非關乎富庶與否,關乎的乃是人心善惡。」又低聲道,「真希望爹他能早日領兵至此,不要再讓這般慘事再現才好。」
陳洪範注視著趙元亨,心有所感,暗想:「有其父必有其子。」
一行人繼續走不數步,將從城門洞子出城,陳洪範駐步城牆前,看著貼在上頭的告示,笑道:「當今聖上又發罪己詔了。記得沒錯的話,連同上個月的,一個月不到,這是第二道罪己詔了。」
悶悶不樂的趙元亨瞥了一眼在陽光下有些反光的告示,搖頭道:「事情做不好,就說再多話又有何用?哪怕一個月連下一百道罪己詔,也不見得能把闖賊趕出京畿。」
他說這句話時聲音大了些,守在城門口巡視過往行人的一個百總模樣的軍官聽見了,滿臉不樂走上來揚指嚷道:「什麼東西,竟敢當眾誹謗朝廷!」
陳洪範見狀,連忙上去勸解,但那百總似乎憋了一肚子氣就是要找人發泄,罵個不住,左右守城官兵見狀,頓時圍上來好幾個張牙舞爪。正有些緊張時刻,陳洪範眼尖,斜眼瞭見城牆上有一名官員在緩緩下樓,一個箭步衝上去,叫道:「盧伴伴,好久不見!」
眾人抬目瞧去,但見從沿石階走下來的是個身材高大的中年宦官。那中年宦官聽到聲音先是一怔,待看清了陳洪範,臉上笑起來,尖著嗓子道:「咱家還道是誰,原來是陳總戎,多少年沒見啦?」
隨後趙元亨和那百總湊近了,陳洪範向趙元亨介紹道:「這位是盧伴伴,早年在宮中曹公公身邊做事。和我是老相識了。」
趙元亨聽了,依稀記得路上陳洪範和自己說了好多往事,裡頭確實有個叫盧惟寧的宦官出場,當下也不怠慢,拱手行禮道:「趙元亨見過盧伴伴。」
陳洪範笑道:「盧伴伴,這位是湖廣提督趙帥之子,今與我同行,赴北辦事。」
盧惟寧贊了一句「虎父無犬子」,轉問那百總發生了什麼事。那百總哪能不曉事,一個勁兒推說誤會了,陳洪範與趙元亨自也不會計較,饒他屁滾尿流著去了。
「不知盧伴伴不在深宮大內,怎麼跑這兒來了?」陳洪範笑問道。
「唉,可不是為了防賊嘛。」盧惟寧嘆氣道,「月初萬歲為了統籌北直隸等地的軍務,特地分派了咱家在內的多名中官外出監督。關、薊、寧遠由高起潛高公公總監,真定、保定由方正化方公公總監,杜勛、王夢弼、閻思印、牛文炳、楊茂林等等都各有差遣,這些人你好些也認識的。咱家則是分到了總監通州、天津、德州、臨清州等地,昨日剛從德州到這裡,才巡查完城防呢。」
「伴伴辛苦。陳某遠在天涯,難以常入宮與諸位相見敘舊,甚是遺憾。」陳洪範滿臉紅光,「等有機會一定造訪彌補。」
「有機會......」盧惟寧嘆了口氣,沒接著往下說,反而話鋒一轉,「陳公要去北面,可得多留些心啊。」
「怎麼說?」
「日前聽塘報,闖賊之將劉芳亮引軍出山西,正從南方急速往京畿方向穿插,企圖截斷京師向南的聯繫。要是運氣不好,撞上就......」盧惟寧很是擔心,「如此危機時刻,陳公還北上什麼?」
「一些私事。」陳洪範笑笑,「伴伴軍務繁忙,就不勞為陳某的小事費心了。」
「金大人、田大人那裡還在等著咱家去,先告辭也。日後有機會,坐下來細細聊。」
滿頭大汗的盧惟寧心神不寧,聽陳洪範不肯透露更多,也不多問,閒扯幾句,便帶著隨從匆忙離去。
目送盧惟寧的身影消失在城中,趙元亨嘆道:「國難當頭,不思整軍備武,又大派這些無鳥之人插足地方軍務。除了政出多門,無法統一事權,還有何用?」
陳洪範笑了笑,寬慰他道:「這是朝廷的事,隨他去吧。盧伴伴說了,劉芳亮的軍隊正在路上,咱們先顧好自己,趕緊北上。」說到這裡,深呼一口氣,慢慢說道,「走吧,再趕兩日路,等過了天津三衛,就到山海關了。」
山海關,這三個字在趙元亨的腦中一閃而過,他的心也隨之一重。
《第五卷 金戈鐵馬公生氣》完
——————————————————————————————————————
按:有書友指出鄭芝龍此時官職不應還是海防游擊。確實是查閱不當,書中謬誤了。
鄭芝龍的職務有可能是設於嘉靖四十二年的福建鎮守總兵官,但查閱資料,就任福建總兵的官員的記錄密集出現在嘉靖朝倭寇猖獗時,嘉靖朝之後,卻任職者寥寥,再度出現就到了《米脂縣誌》里聲稱的馬惟興(馬惟興那時候已是南明且其人為清將)以及康熙二十三年設的鎮守福建台灣總兵官。所以不排除明代嘉靖朝之後朝廷廢除了福建總兵(但天啟三年出現了謝隆儀為總兵擊退紅毛人的事跡,明朝總兵除了幾處重要防區,大多時廢時設,視事而定),重新改為直接隸屬於巡撫的副將與參將(《漳州府志》載福建本有海哨、陸哨兩參將編制,後來全省分南北兩路參將、又在省城增中路,就有三參將,嘉靖四十一年改漳州南路參將為副總兵)。
部分記載里稱鄭芝龍從海防游擊先升為了參將,或許就是名義上隸屬福建巡撫下面的參將。《崇禎朝野紀》中提到崇禎末年鄭芝龍上奏崇禎帝時冠的頭銜是漳潮總兵,作者李遜之活動在明清之交,記載的內容應當予以參考。同為明末人氏的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也提到鄭芝龍先從海防游擊升任漳潮兩府副總兵,繼而在崇禎末年升為福閩全省正總兵。所以可以確定的是鄭芝龍在書中此時不應該還是海防游擊,大體有著總兵的級別。
崇禎朝地方軍制混亂,增設總兵家常便飯,但若取鄭芝龍為漳潮總兵,則與漳潮兩府原有的守備編制在事權職能上存在較大重疊,似乎並無必要。所以可能性更大則是鄭芝龍就任的是福建總兵。又考慮到鄭家武裝集團的特殊性,鄭芝龍這個總兵未必能統制福建全省,恐怕勢力範圍局限於漳潮署等沿海地帶,內陸則由巡撫主導更為合理。
書中為方便起見,取鄭芝龍為福建總兵,署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前文同步修改,與內容基本無影響,書友了解則個便是。另感謝書友指出錯誤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