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學罷官、左良玉奪印之外,七月底朝中批下的文書絲毫沒有提及熊文燦的罪責,一度讓熊文燦看到了一絲自保的曙光。然好景不長,八月初,崇禎帝命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兼領兵部尚書督師,代熊文燦統籌諸省剿寇事宜。
熊文燦剿寇無功,反縱張獻忠、羅汝才等巨寇休整乃至復叛,受朝野群劾自不待提,刑部主事雷演祚亦直接彈劾熊文燦的推薦人楊嗣昌,稱「熊文燦主撫誤國,調度庇護,總是嗣昌」,力主收楊嗣昌下獄,以平朝議。崇禎帝也多少意識到楊嗣昌「言過其實,終不足信」。但他心氣極高,怎願在百官面前失了顏面,騎虎難下,仍支持楊嗣昌。
楊嗣昌怕熊文燦罪及舉主,遂自請領兵「率師南討」,鎮壓賊寇。崇禎帝大喜,因為當初重用楊嗣昌與熊文燦,全是他一意孤行,「撓群議而用之」,也盼楊嗣昌立功以塞眾口。故而與吏部尚書謝陛商議後,給楊嗣昌以「督師輔臣」之銜,並賜綢緞緋絹五百段、賞功銀四萬兩及尚方寶劍等等,「便宜誅賞」,寄予厚望。
八月中,崇禎帝設宴平台,親自給楊嗣昌斟酒,贈詩送行,要他「早奏膚功」。楊嗣昌感激涕零,下跪表示兩年之內必能剿清賊寇。同月,原四川巡撫傅宗龍到京,任兵部尚書,與楊嗣昌交接。楊嗣昌隨後日夜兼程趕往湖廣。
和大部分督撫類似,楊嗣昌在地方並沒有兵馬基礎,所以在離京前,他表薦左良玉再次擔任「平賊將軍」,希望提前拉攏這名地方實力軍頭。
事情傳到湖廣地面,已是八月下旬。
「恭賀左帥官復原職!」一入帳,趙當世當先恭喜。
左良玉哈哈笑將起來道:「何喜之有,只是把本不該失去的東西又拿回來罷了。」接著哼哼兩聲,「不過是舉薦,空口白牙的沒甚用處,還是得等詔書來才算落實。」
陳洪範也恭維道:「楚豫等地,論為將者,左帥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領個『平賊將軍』,還不是理所應當的事?」
自楊嗣昌來楚消息一出,熊文燦衙門前徹底冷清下來,門可羅雀,再也無人問津。熊文燦朝不保夕,再無心力籌謀攤派,也沒人願意聽他的話。賊寇既然走到了別處,左良玉、趙當世、陳洪範三人亦不追擊,只在襄陽府境內蹉跎。他們利益相關,關係相對也近,連月來都湊在一處,今日亦是在左良玉軍營中。
左良玉自羅猴山大敗,撿回一條命逃回盛康鎮。金聲桓、張應元、馬應祥等部將先後聚來,經過近一個月的整頓,被擊潰竄逃的各路散兵游勇復自四面八方匯攏,前不久,本留在河南看家的右驍騎營參將高進庫亦率部支援。至當下,左良玉麾下又有了數千兵馬,聲勢重振。
有左良玉駐盛康鎮、趙當世駐谷城、陳洪範駐仙人渡,有著三方守在襄陽地面,張獻忠、羅汝才等流寇倒也沒有再回湖廣,而是向西竄入竹溪、竹山等縣。但這些地方窮山惡水,也無多少油水,想來也留不住他們。有線報稱,西、曹二營下一步將往陝西轉移。陝西巡撫鄭崇儉防患未然,陝將賀人龍、李國奇等提前駐守陝東南的興安、平利,嚴密防備。
「我看獻賊、曹賊,未必就去陝西。」趙當世邊吃著蜜餞便道,「將動之前先放謠言,流賊老伎倆嘍。」
左良玉應道:「十有八九去的是四川。你說陝西兵災來去這許多年,都是個鳥不拉屎的破地,李闖又銷聲匿跡沒法接應,獻賊去那裡要糧沒糧、要兵沒兵,自尋死路。」
陳洪範道:「咳咳,管他去哪兒呢,只要不來襄陽府就成。」說著,略帶幾分自嘲補充道,「只要不在我老陳卸甲歸田前來襄陽府就成。」他受熊文燦保薦方能東山再起,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熊文燦罷職之事板上釘釘,他與楊嗣昌並無私交,楊嗣昌用不用他,還兩說。
趙當世說道:「兄長這說哪裡話,楚北地面多虧兄長方能維持至今,以兄長之能,必要長鎮襄府。」
「罷了罷了,這剿寇的活兒啊,我是做不來,也不想做了。」陳洪範搖著腦袋,頹然道,「我已想好,等楊督師一到,就請辭歸家。」看來他已經認定了自己的結局。
「這又何必呢。」趙當世勸道,「楊督師素有識人之名,兄長必有用武之地。」
左良玉抽冷子道:「識人之名?挺好,識了熊文燦這個草包。」
陳洪範連嘆幾聲,背身不語。趙當世則道:「有小弟與左帥在,兄長安心。」說著對左良玉微微頷首,左良玉猶豫片刻,亦點了點頭道:「不錯,老陳你先別太焦急。」
趙當世確實不願意陳洪範在這時候卸任。陳洪範雖然兵弱,但好歹也有兩千多人,善加利用未始沒有作用。而且趙當世看得出,左良玉對自己有些刻意的疏遠,當下若無陳洪範當粘合劑拉近兩家關係,趙、左雙方未必就能繼續合作下去。
陳洪範是名利場中人,這次好不容易起復,怎甘心再沉下去。即便他嘴上說的都是喪氣話,但暗中定不會善罷甘休,那官場交結的老一套免不得要全使出來。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楊嗣昌臨危受命,負重前來,若不干出些成績,最終崇禎帝也保不了他。虛頭巴腦的東西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派不上大用場。趙當世深知此中道理,故而認為,陳洪範的去留,決定權實際是落在自己和左良玉手裡。
換言之,楊嗣昌主持局面剿寇,要的是能打能戰的軍隊,來湖廣,首先能依靠的,便是趙營與左家軍兩個地頭蛇,從他未到任就推薦左良玉領「平賊將軍」印的舉動足見端倪。只要贏得了左良玉與趙當世的支持,相當於立起表率,其他各路兵馬也少不得奉他調令。因此,陳洪範留在湖廣這件事,光靠他自己還不夠,趙當世與左良玉都得出面。楊嗣昌再瞧陳洪範不順眼,也不能不考慮趙、左的感受。
說句公道話,陳洪範過去對趙營的幫助的確很大,趙當世重情義,不論當下陳洪範對趙營是否還有用,光看在之前的情面上也會全力幫襯。左良玉則是前幾日剛剛由陳洪範帶著去襄陽城要了一批軍糧,故而也拉不下臉來說不。
「那盧鎮國怎生安排?」左良玉忽問。陳洪範不管屆時是否能留下,反正目前也有了計劃,走著看就是。熊文燦標下的游擊盧鎮國也是受牽連人之一,他想到就隨口一問。
陳洪範搖頭:「不曉得。」他自顧不暇,哪還有精力管別人。
趙當世同樣表示不知情。實質上,暗地裡,趙當世已派人去盧鎮國那裡走訪過很多次。熊文燦標兵,本還有薊州鎮游擊苗有才一支。但此前清兵入塞,苗有才也和很多明軍一樣,赴京勤王,之後就沒再回來。所以如今只剩盧鎮國與下轄的二千八浙江兵還在熊文燦標下聽用。熊文燦出事,盧鎮國沒有陳洪範那樣的人脈與資產,更是惶惶不可終日,迫於壓力,甚至有直接請辭的打算。
趙當世適時找到他,曉以利害,並承諾提供幫助,幫他保住官身,暫時穩住了他的心神。於趙當世而言,盧鎮國比陳洪範好保,畢竟楊嗣昌孤身前來,也需要標兵護持。盧鎮國的兵馬也是客兵,所以不存在跋扈自雄的隱患。此外,二千八浙江兵雖說缺少訓練更從無實戰經驗,但個個體態精實,精神抖擻,是上好的兵員,趙當世有信心只憑自己就勸說楊嗣昌留下他們。多個朋友多條路,盧鎮國此人趙當世見過幾次,覺得老實可靠,故想以此為契機結交。
人人都在等著變天。
楚北的歌舞昇平到了八月底戛然而止。這一日,趙當世照例與陳洪範在營中下棋消遣,有兵來報,自稱是起渾營郭統制所派。自一個月前領兵奉命去河南支援剿寇,郭如克隔三差五就會派人回來傳捷報。有些有關對回營的戰鬥,有些則有關進剿河南土寇,這一次卻非比尋常。
信有兩封,第一封有關戰況,卻不是流水帳般的捷報,而是向趙當世匯報回營近期的動向。據郭如克說,目前河南官兵已經探明了馬守應與賀一龍下一步的目的地,準備提前設局,打一場大的殲滅戰,地點就在楚豫交界光化縣境內的北泰山廟鎮,距谷城不遠。郭如克希望趙當世出兵夾擊,穩穩噹噹撈一筆大功。
第二封信中則提到了個叫李際遇的人。這李際遇家世代為河南登封鄉豪,他本人讀過書、精通拳腳,亦是有名的豪傑,只不過一年前,有衙役到鄉里催逼糧款欺壓百姓,他瞧不過,將衙役給打了,因罪捉進縣獄,但在鄉民的暗中解救下逃出,遂散家財,嘯聚山林。短短一年光景,部眾已經頗具規模,經常在登封、臨汝、密縣、鞏縣等地活動。
郭如克在信中說他本帶兵剿李際遇,但見其人頗豪氣,與之對談,投契非常,遂化干戈為玉帛。李際遇請郭如克上山,呼之為兄。郭如克感覺李際遇雖落草,但為人磊落、心懷忠義,便建議趙當世可以拉攏一番。
李際遇且不論,趙當世看罷第一封信,很有興趣。興趣點並不在於自己立功,而在為陳洪範邀功。陳洪範之所以惴惴不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一直缺少戰功。要是能協助陳洪範在楊嗣昌到來之前添一筆功績,對保他留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