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值?」
弘治皇帝愣了愣,有關京城地區銀子貶值的事情,他還真不清楚,畢竟他又不親自花錢。
於是,他轉頭看向了蕭敬。
蕭敬表現得一臉苦色,因為這個問題,他也不清楚啊!
蕭敬基本上也不可能親自花錢,下面的人,也沒有向他匯報過有關銀子沒有以前值錢的事情,所以,他對銀子貶值一事,一無所知。
蕭敬因為失職,表現地誠惶誠恐,都落入了眾人了眼中,眾人都明白,蕭敬這個情報頭子,恐怕也不知道銀子貶值的事情。
「於喬,你有什麼話,直說吧!」
弘治皇帝見謝遷欲言又止的模樣,當即喊到了謝遷的名字。
被弘治皇帝點名,謝遷也是一臉苦色,他倒不是像蕭敬那樣不知道情況,只是,他的和事佬性格,不喜歡得罪人。
英國公張懋顯然是十分反對「一條鞭法」的,所以謝遷心裡很清楚,如果他站出來說銀子確實在貶值,必然是要得罪張懋的。
不過,皇帝點名,他也不得不說呀!
「陛下,京城的銀子,可能……確實貶值了,因為最近臣使用銀子買東西,很多東西都漲價了,據那些商人說,市面上的銀子變多,銀子沒有以前值錢了。」
謝遷硬著頭皮回答。
「真的貶值了啊!」
弘治皇帝有些不敢相信。
李兆同趕忙站出來解釋道:
「陛下,自大明皇家交易所成立以來,很多地主老財把地底下的錢挖出來投資股市了,然後,那些商行,為了使自家的股價不下跌,他們就需要擴建商行的規模,擴建商行的規模,就需要花錢,錢花出去了,市面上流通的銀子變多,銀子自然就會貶值。」
「為什麼市面上流通的銀子變多,銀子就會貶值?」
對於經濟學,弘治皇帝自然是不懂的,其實在場的大佬,最多也就是懂點皮毛。
所以,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兆同。
李兆同解釋道:
「陛下,這個道理很好解釋。大概內容就是:市面上的流通的銀子變多了,這就意味著花錢的人變多了,花錢的人變多了,但是貨物卻沒有突然變多,因而,貨物就漲價了,銀子自然就貶值了。
這個道理,其實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的發行,很不遵循市場規律,各種濫發,使得寶鈔泛濫成災,嚴重貶值,最終,釀成了如今的局面,人人都不願意接收寶鈔,甚至嫌惡之。」
「賢侄,依你這麼說,只要朕下令控制寶鈔的數量,使得寶鈔的數量與貨物量齊平,寶鈔就能起死回生?」
大明寶鈔,是朱元璋拍拍腦袋搞出來的「神物」,但是這個「神物」,最終卻淪為了人人嫌惡的「廢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令人遺憾的事情。
弘治皇帝作為朱元璋的子孫,如果他有本事讓大明寶鈔起死回生,那麼他百年之後,僅這個一個功績,就能夠坦然面對太祖高皇帝了。
所以,弘治皇帝是很希望大明寶鈔起死回生的。
「不可能了。」
李兆同很快掐滅了弘治皇帝的幻想,他當即解釋道:
「陛下,大明寶鈔已經失信於民,百姓已經不認可大明寶鈔了,這大明寶鈔,在百姓眼中,就是廢紙一張,就算您再努力,百姓應該也不願意接受了。
另外,您如果收回一部分大明寶鈔,那怎麼收回?朝廷出錢、或者您的內帑出現,向百姓兌換?這都不現實。
至於讓百姓把多餘的大明寶鈔交上來銷毀,那更不現實,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公平問題,誰該交,誰不該交,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陛下,很遺憾,大明寶鈔已經沒救了,除非……」
「除非什麼?」
弘治皇帝還是心存幻想的,所以他立即搶話問道,他寄希望於李兆同這個「聖人子弟」,希望李兆同這個神奇的人,能化腐朽為神奇,使大明寶鈔起死回生。
「陛下,我的回答,可能會讓您很遺憾。」
李兆同看出了弘治皇帝還心存幻想,所以,他先給弘治皇帝打了一針預防針,然後才說道:
「陛下,除非,您發行一種新的大明寶鈔,當然,不能再叫大明寶鈔了,因為大明寶鈔已經徹底失信於民了,您該取一個其他的名字,然後,用這種新的紙幣,來取代大明寶鈔,甚至取代銅錢、銀子,以此來緩解我大明缺銅、缺銀、缺金的困境。」
「新的大明寶鈔?」
弘治皇帝等人,都愣住了。他們都心存疑慮:
「這樣,真的可行嗎?」
很快,李兆同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對,新的大明寶鈔!」
「具體怎麼發行?」
弘治皇帝心裡很清楚,重新發行一種新的大明寶鈔,肯定沒這麼簡單的,如果隨意發行,這種新的大明寶鈔,最終的結局,肯定是跟大明寶鈔沒什麼兩樣,成為廢紙一張。
發行紙幣,李兆同是很慎重,因為大明寶鈔真的把大明的百姓,包括勛貴階層在內,都給傷透了,所以,要發行紙幣,困難重重!
因而,他在搞出大明皇家股市交易所之後,卻沒有很拉著朱厚照、弘治皇帝搞銀行。
因為他對這件事情,是一直心存顧忌的。
所以,李兆同顯得很小心,他仔細想了想,才回答道:
「陛下,我大明的百姓,因為大明寶鈔的原因,使得他們對紙幣,天然就存在排斥,所以,立即發行紙幣,是肯定不行。
小侄的建議是,陛下您牽頭,聯合一些家族,拿出銀子來,組建一家錢莊,這個錢莊小侄更願意將其稱之為銀行,發行類似銀票的紙幣。
銀行有多少錢,就只能發行多少,這是作為抵押物,取信於民用的,相當於,這家錢莊發行的紙幣,就是銀票,是跟那些錢莊一樣有保障的,這樣,百姓或許才有可能消除疑慮,漸漸選擇使用紙幣。」
李兆同沒有提到信用貨幣,他不敢提,也不能提,因為發行信用貨幣,涉及到的面實在太廣了,他自己也解釋不清,就算他氪命向系統請教,然後再講解給弘治皇帝等人聽,也沒用。
因為這些人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這些知識,大明也找不出幾個,甚至可以說沒用精通經濟學、金融學的人才,包括李兆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