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恩旨
對於皇帝而言,祭祀太廟,乃是至關重要的責任,這是他一切合法性的來源,所以每一次祭祖,都極為隆重,祭祖所用的表文,也都極盡吹噓之能事,無非是說皇帝沒有辜負列祖列宗的重託,將天下治理的好好的,宗室們日子也過的很不錯,所以請祖宗們放心。
這是報喜不報憂。
可這一次,弘治皇帝竟是直接命英國公帶去請罪的奏疏,向祖宗們懺悔自己的罪行,這……對於弘治皇帝而言,不啻是奇恥大辱。
宦官聽罷,應命而去。
劉健三人,心裡也不由的老懷安慰起來,紛紛道:「陛下聖明。」
弘治皇帝端坐下,道:「朕哪裡聖明,朕現在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方卿家說的不錯,若非他的提醒,朕險些自誤,方卿家……」
方繼藩終於長長地鬆了口氣,完美!
於是他忙道:「臣在。」
弘治皇帝凝視著方繼藩,目光的深處,似乎別有深意,他已愈來愈發覺得,將方繼藩安排在詹事府,是再正確不過的事,其他的人雖然老成持重,可太子性子冥頑不靈,根本就無從親近,連親近都親近不了,如何影響太子?
可方繼藩不同,二人同歲,又如此契合,難得……這方繼藩居然還懂這麼多道理,便連朕都需他的提醒,方能醒悟。
弘治皇帝微笑,露出了欣慰又慈和的樣子:「你的父親,是好父親,他的事跡令朕深省,你也不錯,方家……果然不愧是滿門忠烈,很好。」
「……」方繼藩遲疑起來,居然不知該怎麼回答。
「嗯?」弘治皇帝溫和地道:「你有心事?若有什麼心事,但說無妨。」
「陛下,這個所謂的事跡,是編的。」方繼藩坦誠相告。
「……」
弘治皇帝緩和下來的臉又僵硬了,頓時顯得有幾分尷尬。
其實,用故事來勸諫,這本就是古已有之的事,也沒什麼稀奇,可是……方繼藩未免也太耿直了一些。
弘治皇帝只好努力地深吸一口氣,不生氣,不生氣!
方繼藩就是這樣的,永遠都是偶爾會有幾句有道理的出來,還沒開始誇獎,他便又曝露本性了。
弘治皇帝乾笑,臉色顯得很不自然:「卿家真是個忠厚的人啊。」
第一次被人誇獎為忠厚,這令方繼藩虎軀一震,感動道:「陛下真是慧眼如炬,一眼就洞悉了臣的本質。」心裡想,今日的奏對,還有陛下對自己的評價,理應會記錄在起居注了吧,哇哈哈,以後誰敢說本少爺狡猾,到時去翰林院討要今日的奏對文牘,砸爛他的狗頭。
「……」顯然,弘治皇帝已經開始後悔和這傢伙東拉西扯了。
「你建言有功,朕自有恩賞,且告退吧。」
既然此行的任務已完成,方繼藩的心情也輕鬆起來,皇太子這一招,果然是屢試不爽啊,於是行禮道:「臣告退。」
看著方繼藩的背影徐徐離開,弘治皇帝的眼眸里掠過了複雜之色。
倒是劉健的目光純粹了許多,這是一種單純的欣賞,來此勸諫,是有勇;語出驚人,一舉抓住了陛下的要害,這是有謀。
這令劉健都有點希望自己那不太成器的兒子,也得個腦疾了。
而方繼藩從紫禁城中出來後,便匆匆的趕去了詹事府。
此時,天色已不早了,已接近了正午,點卯的事,方繼藩不必擔心,因為百戶大人自然會為他遮掩,這就是南和伯子以及腦殘患者的好處啊,前者讓人忌憚,後者讓人更忌憚。
因為單憑權位,欺負尋常小民倒也罷了,可羽林衛里,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能做羽林衛百戶的人,背後也有來頭。而後者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在別人眼裡,方繼藩是個不可控的人,誰曉得時候愣起來,直接撕破臉。
瓜苗已經開始生出了蔓藤,現在雖還是天寒地凍,可天放了幾日晴,所以陽光自琉璃投射進來,再加上暖棚里溫度適中,西瓜的長勢還不錯,又因為是在較為密封的環境,暫時也沒有出現蟲害。
當然,這一切都來源於朱厚照的悉心照顧。
好在朱厚照終於不會成日呆在暖棚了,為了改善土壤,方繼藩建議施肥,只是肥料嘛,呵呵……
朱厚照成日覺得無精打采,他心裡只惦記著他的西瓜,指望著這西瓜早日種出來,好讓父皇大開眼界,報那一頓痛打之仇。
方繼藩見這傢伙渾渾噩噩的,也懶得理他,這種熊孩子,千萬不能慣,若是圍在他身邊討好,他還飛天。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與此同時,南和伯府、禮部尚書程府,宦官飛馬而來,府中上下人等,俱都跪迎。
宦官面無表情,顯得極為沉痛,身為宣讀旨意的宦官,自然清楚什麼樣的旨意,需配合什麼神情。
南和伯府的聖旨來得遲了一些,因為宦官很輾轉的才得知徐經就在方家,因此姍姍來遲。
方景隆在五軍都督府,而方繼藩已去了詹事府當值,府中做主的,也只有楊管事,還有方繼藩的四個門生,不過宦官指明了讓徐經接旨,因而舊傷未愈的徐經也一道來了。
方家上下數十口人,聽到了詔曰二字,心裡震撼之情無以言表,若是單單的針對個人,那麼一般是敕曰、誥曰之類,而詔曰卻是不同,所謂的詔,便是昭告天下、咸使聞之之意,這是要向天下人宣讀的意思,並不只限於當事之人。
如此一來,倒是令楊管事惶恐起來,出了什麼事,竟是這樣大的陣仗,老天保佑,可萬萬別出事啊。
卻聽宦官扯著嗓子道:「朕即皇帝位十二年矣,希圖大治,求賢若渴。國家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今歲會試,朕聞士大夫公議於朝,私議於巷,俱言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題已傳誦於外;又言江陰舉人徐經,陰私程敏政,參與泄題。此議洶洶,朕即令錦衣衛查實,孰料錦衣衛屈打成招,羅織罪證,朕所聞所見,駭人聽聞,幸賴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徹查釐清此案原委,正本清源,方知誣告。朕事先不能察,以至程敏政、徐經二人蒙不白之冤,受詔獄小吏之辱,受小人戕害,此朕之疏失,因一時蒙蔽,而使忠良遭遇構陷……羽林衛總旗方繼藩,南和伯子也,今入宮覲見,痛陳厲害,指斥朕昏聵不明……」
楊管事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
他哪裡曉得,既是聖旨嘛,當然文法上,也會有一些浮誇之處。
方繼藩明明在暖閣里,說的是陛下這樣做,不是聖君所為;可到了草詔的翰林那兒,或者說,天子為了誠心悔過,直接就來了一個昏聵不明。
這是罵皇帝昏君啊。
自家少爺,當真跑去作死了。
作死也不是這樣做的啊……楊管事聽得驚心動魄,只覺得眼前發黑,耳畔嗡嗡作響。
其他府中的僕役倒還好些,畢竟一般人也聽不太明白,他們沒讀多少書。
歐陽志、劉文善、江臣三個傢伙是老實巴交的『腐儒』,一聽之下,滿是詫異,既為恩師擔心,心裡卻不免叫好,恩師……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居然還仗義執言了,恩師實是我等的楷模,學生們心嚮往之。
在歐陽志這樣的讀書人眼裡,仗義執言,是一件極了不起的事,於是一個個心潮澎湃,只恨不得自己也能與恩師在當場。
唐寅和徐經二人,心裡則是詫異到了極點,隨即,二人眼淚模糊了。
方繼藩,當真去請命了。
這是何其大的風險啊,唐寅突然生出一種心思,這輩子,自己對恩師,再無二話,從此願充當他的門下走狗,再無其他心思了。
徐經震撼得身軀顫抖,淚水如雨滴一般的落在地上。
為了自己,指斥天子為昏君,這是真仗義啊。
他幾乎可以想像,在那天子堂上,方繼藩身形偉岸,義正言辭,手指天子,口出無數仗義之言,宛如古之賢臣……比干、魏徵亦不能及。
只是……他臉色驟變……
不會出什麼事吧?
只聽宦官繼續唱喏道:「朕且恐且怒,幡然醒悟,此案前因後果,雖牽涉誣告,卻實乃朕昏聵不察所致。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古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誠惶誠恐,希圖改正;今貢生徐經,復其功名,其餘所罪之人,亦都官復原職;羽林衛總旗方繼藩,今在東宮,盡心所事,獻納忠讜,規諫闕失,安國利人,堪為楷模;即令曉諭四方,咸使聞之………」
恢復功名……
徐經身子一顫,抬眸,眼裡閃過了亮光。
功名,對於一個讀書人而言,何其的重要,十年讀書,十年趕考,自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會試,想要成為貢生,何其難也。
徐經激動得面目通紅。
卻在這時,不遠處的楊管事卻發出了狂嘯,錘著心口,激動又含糊不清地道:「天哪,皇天保佑,咱們少爺平安無事,平安無事即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