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百家法

  幽州鎮朔書院之後山之中,有一座三層磚木結構的硬山頂重樓式建築,高三丈有餘,斜坡屋頂上青瓦覆蓋一層分出六隔間,二層和三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閣前鑿池地六,有井天一,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池外有類似南方園林結構的布局,盡顯精緻巧妙,可謂一步一景。

  彌羅坐在地六池邊,手中拿著一卷經書,邊上是一位小童侍奉。

  「原來如此,難怪鎮朔書院能夠在幽州存在多年,在治理幽州方面是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啊!」

  彌羅看著手中鎮朔書院的一本先賢親筆書寫的原典,不由暗暗點頭。

  這書中詳細描寫了十多種針對幽州的治理方案,並且不少內容都已經得到了證實,且作為幽州各地的實行方案進行流傳。

  這也使得這原典之上,除去凝聚了大量的文氣、才氣之外,也有絲絲縷縷的人道秩序凝聚。

  雖然解析這些秩序氣息,不會凝聚新的名字,卻能夠更好的梳理彌羅同人道相關的名字關係,從另一個方向強化彌羅擁有的人道系名,或者引導出當初三千劫數期間,收集的大量人道信息,為下次凝聚人道名字沉澱底蘊,是彌羅現在正需要的東西之一。

  他小心翼翼的翻閱書籍,吸納內里重要的信息,時不時還拿出碧荷筆輕輕勾畫一些信息。

  每到這個時候,邊上的小童就會不由提起精神,仔細觀摩彌羅所寫的內容。

  對此,彌羅在來此的第一天就已經表示他可以這麼做,故而也沒有多說什麼,但也不會關注他的記憶進度,而是想到哪裡寫到那裡。

  突然,彌羅察覺到不遠處才氣充盈天霄,捲起微風,帶起草木翩翩起舞,讓他鼻腔四周瀰漫起一股淡淡的清香,側耳傾聽,似乎有什麼金玉碰撞的聲響。

  彌羅凝神看向才氣升起的方向,隱約能夠見到一個個虛幻的字體懸浮在半空中,散發出淡淡的光輝,其文字周圍又有一朵朵乳白色的寶華緩緩綻放,散發出淡雅的墨香。

  有趣的是,這些字每一個都字形體優美,且讓人從四面八方,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會覺得是正對著自己的,結合先前若有若無的金玉碰撞之聲,正是書法境界三大異象,筆落有聲、妙筆生花和字骨天成。

  但按照函夏百家修士的性格,哪怕修出這三重異象,平日也大多會選擇內斂,而不外顯。會如此昭示,只可能是在進行比斗,他不由有些詫異道:「今日書院之中有什麼活動嗎?」

  邊上的小童聞言,愣了一下,回應道:「書院近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活動,但聽聞彌羅畫宗您來了之後,不少學子都希望見你一面,相互之間也多有議論。」

  「這架勢,可不像是議論啊!」

  彌羅回頭看向了那越發高昂的文氣、才氣,看向小童的目光略帶笑意:「是因為我三日前答應院長講課的原因嗎?」

  這小童本身雖然天資不錯,年紀輕輕就完成了明心三境的修行,開始琢磨凝聚自身文氣,但終究修為太低,哪怕彌羅有意收斂自身力量,長久的注視依舊讓他有些難以承受,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是…是的…因為您講課的地方位置不夠,所以諸位學長現在可能是為了位置而爭論。」

  彌羅聞言有些驚訝:「這樣嗎?我還以為我的課程沒什麼人樂意聽呢!」

  「怎麼會!」

  小童忍不住出聲打斷,而後發現彌羅看著自己又有些不好意思道:「作為函夏當今為數不多因為畫技而受到帝君垂青之人,不知道多少畫家修士將您視作偶像,並且您來到幽州之後,也是給出了諸多處理意見,雖然現在相關政策還未明示,但幽州近些年來越發穩定的地脈氣息,顯然是因為你的動作!並且,你這幾日整理出的一些資料,更是……」

  「好了,我明白了。」

  看著小童一副想要為自己偶像正名的姿態,彌羅嗤笑一聲,讓他告知院長可以將講課的教室換個大一些的,不要讓書院內的學子鬧騰起來。

  小童聞言,頓時歡呼一聲,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不一會兒,一位身穿青衫的中年男子前來和彌羅見面,對彌羅的決定表示感謝。

  「我先前之所以選擇小教室,是擔心自己講課沒人來聽,鬧出笑話來。不想卻給主人家添麻煩,你還來道謝,實在是讓我有些慚愧。」

  「道長哪裡的話,我等函夏大地仙道修行和人道修行雖然有差,但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且不說你畫道修為精湛,為當世第一流,就說您步入仙道法相境,等同於我等百家文心大成,待凝聖道的程度,指導諸位學子也是綽綽有餘。再說了,我聽聞道長乃是妙有宗玄台峰的真傳,精通各類典籍,想來講課一事,對你而言,必然是舉手之勞。」

  鎮朔院長顯然直到彌羅更加認可自己仙道身份,口稱道長的同時,還暗暗恭維了兩句。

  對此,彌羅倒也沒有太過在意,只是微笑的點了點頭。

  見狀,鎮朔院長立馬樂呵呵的讓趕來的小童去準備茶點,開始和彌羅討論接下來講課的內容,話語之間,還是因為詢問他對於自己所學稿件的想法。

  對於鎮朔院長的做法,他也不覺得奇怪。

  函夏百家修行大致可以分為明心境、浩然境、文心境和聖賢境四個境界,其中明心境細分出明心、誠意、修身三個小境界,同仙道煉己築基細分出的調息、開脈、築基類似,都沒有太多超凡力量。

  其上浩然境,也可以指代蘊氣境,指代的是凝聚出第一道獨屬於自身的文氣後,此後便可以修行百家神通,力量受到修行的百家學說影響,強弱差距較大,但整體基本還是保持在等同於仙道煉精化氣的程度。

  不過百家修士有一個好處,他們同六官體系的融合度很高,手持官印的情況下,力量能夠提高半級,必要的時候,還能借用對應的神道神位,例如縣令驅使城隍神力就是其中代表。

  再上文心境,也稱之為鑄心境,指代的是文氣凝聚,心意混同,念合秩序,鑄就文心道寶的境界,這個境界在百家之中可稱之為大師、宗師,於在儒道被稱之為大儒,於畫道被稱之為畫宗,於兵家便是名將、元帥一流。其力量強度大致等同於仙道鍊氣化神,同浩然境一樣,可以承受六官體系加持下,力量比起正常境界要高半級。

  最後的聖賢境,也就是歷代百家學士的最高境界,同樣也是當年追溯帝君離開函夏大地的百聖所處的境界,境界上等同於煉神反虛,傳說最強者不次於煉虛合道,但具體情況如何,函夏內部的百家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此刻,彌羅眼前的鎮朔院長便是一位文心境,主修雜家的百家修士,所學之法對於心性和道德要求沒有像儒家那麼高,處事也是更加圓滑,能夠為了書院學子放得下顏面。

  要是一些專精於儒家禮法學說,或者法家學說的文心境修士,就未必能夠做出在彌羅學習的時候,邀請他講課的事情,更不要說想將彌羅的手稿留在書院內。

  不過,鎮朔院長的想法,也符合彌羅的利益。

  雖然原稿修訂後的原典會凝聚一些特殊的秩序力量,但對於彌羅而言,更重要的是將手稿的內容傳遞出去,方便匯聚對應的人道秩序之力。

  對比起來,原典上的那點力量,反而不重要。

  只是讓彌羅有些在意的是,眼前這位鎮朔院長口中說著希望彌羅能夠留下手稿,供後人瞻仰,具體行動上卻是各種對於彌羅治理理念的學習和研究,表示會將其傳播出去。

  聽起來,這位鎮朔院長似乎猜到了彌羅的一些思路,此刻開口求取手稿,更多的是讓彌羅有個台階下。

  此舉看上去是鎮朔書院為了手稿欠彌羅人情,實際上卻是彌羅欠了鎮朔書院一個不大不小的人情。

  明白這一點的彌羅拿起一份糕點,笑道:「院長不愧是精修雜家之人,手段當真了得。也罷,我這幾日會將書稿重新修訂,到時候就麻煩這童兒在邊上為我磨墨吧!」

  說著,彌羅指了指邊上侍候著的小童,鎮朔院長自然點頭答應,而後幾日彌羅便是在這閣樓內開始為諸多書籍做注,並且整理了一套自己的學習心得。

  這個過程並不麻煩,畢竟彌羅手中早就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其中理論大半源自於北辰仙門的收藏,實際操作上也有鎮幽城和冥土幾次戰鬥打底,配合道天機留下的記憶,他對於幽州的理解,並不次於在此居住多年的官員。

  再加上寶鏡和寶卷,以及彌羅修行的《太虛玄景妙有金章》蘊含的能力,區區幾日功夫,為諸多書籍做注的工作便完成了。

  這些彌羅所做的注中,既有著他對幽州的百家傳承的認識,也有他通過諸子百家對幽州的認識。

  在幽州,發展最鼎盛的自然是兵家,衰敗最嚴重的同樣是兵家。

  其次農家、醫家、工家、儒家和名家在此也頗為興盛。

  農家無需多說,無論是百家之中的農家,還是十二世家中的農家,都向幽州投入大量資源,為的就是儘可能讓幽州的百姓能夠自給自足,並且創造大量能夠在幽州正常生長的糧食。通過農家給出的諸多數據,彌羅察覺到了幽州地質特性和部分地脈的運轉規律。

  他有些感慨,若是先前就有這些感悟,凝聚冥土的時候,消耗應該會更少一些,冥土同幽州土地和地脈的契合也會更高一些。

  其次醫家和工家,一個是醫療體系,一個是武器製造體系,對於幽州都是至關重要的兩個輔佐部門。這兩家給出的信息,不但強化了彌羅護法神兵體系,還讓他從另外兩個角度看出了北方古國的力量體系,讓他在針對北方大陸修行體系的侵蝕性和防禦能力有了更加清楚的認知。

  若是早先和煉獄半神、領主作戰的之前,彌羅有好好學過這些東西,勝利的難度應該會更低,消耗也會更少。

  往後的儒家無需多說,其一是受到各個太虛幻境的影響,畢竟諸多太虛幻境之中,有著大量的儒家傳承,其中有摻雜了各種構建秩序,維護秩序的理念,哪怕儒家本身沒有對幽州投入太多資源,儒家在此依舊發展的頗為興盛。但相對的,彌羅從中能夠獲取的幽州信息也是最少。

  再往後的名家,本質是一個專注於名實的學派,研究的是名稱、概念和事實、本質之間的關係。

  按道理這個學派在函夏應該沒有太大的生存空間,但翻閱相關書籍之後,彌羅才發現百家修士之中,專精於名家的修士,也是找出了自己的生存道路。

  幽州的名家專攻於解析北方古國的諸多傳奇天命,乃至神祇力量和權柄的概念,進而尋找他們力量的本質和根源。

  早先,楊老太君能夠一眼看出寒冰領主乃是蛛母的手下,便是這群名家修士的成果之一。

  同時,現在幽州不少針對北方古國傳奇天命的手段,乃至先前在冥土之中針對煉獄感知的手段,都同名家的研究有著一定的聯繫。

  彌羅從中不但獲取了大量名家對於北方古國的研究,以及北方古國和幽州之間的一些聯繫信息,還從中獲得了一些新的概念,對他掌握自己伴生之寶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因此,彌羅在為名家做注的時候,難免多寫了一些。

  等回頭來看的時候,彌羅立刻發現自己在書寫過程當中雖然是以畫技作為比喻,可暗中卻蘊含了一定寶卷記錄名字的理論。

  『說起來,我這伴生之寶的能力,同名家的一些神通倒是有些契合,只可惜,名家止步於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最多是借用,或者錯亂二者聯繫,沒有想到以名掌握實的方法。否則對於我而言,也是極大的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