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儒法治儒生

  「包容包容你之所有,包容你之所無,包容未來一切可能性的長生嗎?」

  天光劍仙沒有馬上回應,而是先重複了彌羅的話語,再輕笑道:「沒想到看似平和的你,竟然如此的貪心,不過…我喜歡。說吧,你需要我幫忙清理什麼阻礙?」

  「暫時沒有什麼大問題,但你和天澤道友歷練的時候,不妨幫我傳播一下威名,收攏大日的信仰。」

  聽到彌羅這話,天光看了看太陰星,道:「是因為太陰之權嗎?」

  「正是。現今的我已經初步掌握此方天地太陰權柄,以至於陰陽有些微失衡,我若是沒有記錯,那島國本身是以大日為至高信仰,應該有一些涉及到大日神祇的傳承,若是能夠收攏,於我修行必然有所幫助。也能更快掌握此方天地本源。」

  彌羅說著伸手輕點,垂下幾點靈光落在天光劍仙的身上,卻是一些【靈童】、【力士】一流的召喚之法,以及彷造昔日空白神敕製造的位格投影,方便他召喚各類神祇虛影。

  天光也沒有拒絕,他將靈光收攏好,感慨道:「原來如此,你伴生之寶還有這樣的能力嗎?如此看來,比起仙道,你更適合神道啊!」

  天光剛說完,又是自己開口反駁原先的猜測:「不對,比起早早的進入神道,你在仙道修行一段時間,會更好一些。畢竟手持此等伴生之寶的你,神道必然不會拒絕,大可以將神道視作是自己的一條後路。」

  彌羅聞言,正打算解釋一二,突然感受到大日方向升起些許異常,他轉頭看去,就見到太陽星中浮現出一輪靈光,月光層層落下,逐漸發現那無數太陽一系道則法理匯聚的日輪之中,竟然浮現出一位儒生。

  那儒生高冠古服,手持笏板,長須飄飄,周身環繞一縷縷雪白毫光,給人一種浩瀚無比的大仁大義之氣。只是單純的看一眼,彌羅就感受到一股奇特的意志試圖影響他。

  那是一種捨身成仁,義無反顧的情感。

  只是這儒生的情感,並非其自身修行浩然之法凝聚而生,而是近乎於神祇收攏願力而成。

  彌羅嗤笑:「儒道修行雖然和神道類似,但他們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最後才是治國、平天下,層層遞進,由小及大。可現在的你,算什麼?儒道的傀儡,還是人心愿力的玩偶?」

  聽到這話,儒生毫無反應。

  天光見狀暗暗搖頭,儒家,或者說百家修士的修行之法,並不難。

  簡單講就是先認識和研究萬事萬物,獲取對應的知識,再從知識當中明悟自身選擇的方向,進而端正自己的心思,提高自己的品性,管理好自己和親朋之間的關係,再不不斷向外影響,直到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所有人。

  從向外影響開始,便是儒道修士同神道修行重合的部分。

  受到他們思想影響的修士,就像是神祇和信徒一般,有著一種精神上的聯繫。

  而代代傳承下去的學說理念,就好像是一位不斷進步的神祇,庇護指引後來的學生,又受到後來學生的影響。

  但學說歸學說,神祇是神祇。

  按道理來講,學說匯聚的產物,類似於異種文氣,而非一個人形的能量體。

  會出現這種情況,只可能是某個學說將某個人視作學說代表,代代祭祀,再或者直接是某個人和學說相合,類似於與道合真一般,成為學說的代表。

  天光搖頭,道:「難怪太岳山一脈看不慣,這等手段,近乎褻瀆。」

  彌羅則看的更多,他發現此刻儒生的異動,乃是受到外力刺激,他順著氣息,看向中土大汶方向。

  就見一處學府之中,諸多儒生匯聚於此。

  這學府傍山而建,樓閣庭園盡數隱匿在一棵棵參天古木之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地多是讀書人,明明是凋梁畫棟,處處昭示富麗堂皇的房屋,卻給人一種清幽風雅的韻味。

  初看只覺得此地適合讀書,再看卻又覺得說不出的變扭。

  而諸多儒生各個身穿青衫長袍,身邊擺放著各色糕點、水果,稍有瑕疵都不會出現於此。

  這些儒生的身上,同樣有著類似於太陽星中儒生的氣息。

  不過,他們身上的氣息,比起太陽星中的這位,太過駁雜,並且彌羅還在這些人擁有的氣息下,感受到一股無所不在,卻又死氣沉沉的腐朽氣息,以及幾乎和文氣共生的銅臭味。

  此刻,這些儒生或是引經論據,或是吟詩作對,各個暗暗攀比,不斷催動自己那點文氣,試圖影響對方,或者獲得學府中央儒生凋像的青睞。

  彌羅看著凋像中,在一次次衝擊下,一點點消散,微弱卻精純的文氣,嘆息一聲,不遠見到這麼一樣先賢遺物被一群白痴毀了,便招來寶鏡,對著那儒生一照。

  大量此方太虛幻境的儒道法理匯聚而來,融入寶卷之中。

  【人道·正九品書生】也是隨之出現明顯的變化,先是衍生出同為【人道】系列的【從九品童生】、【正九品秀才】、【從八品書鹿】、【從八品舉人】、【正八品學士】、【正八品進士】。

  而後,在【人道】系列之外,又多了一個【神道/人道·從七品儒道先賢(大儒)】。

  【童生】、【秀才】、【舉人】、【進士】顯然是儒道和朝廷氣數結合的產物。

  【書鹿】和【學士】則類似於【書生】的進階,其中【書鹿】是彌羅將那幾位儒生氣息收攏、整理之後,匯聚而成,並非什麼好詞,其含義是讀書雖多。但不解書義,獲益甚少的人。

  這樣的名字,能夠成為【從八品】,也是出乎彌羅的預料。

  至於最後那個【神道/人道·從七品儒道先賢(大儒)】,對應的便是太陽星中的這位儒生。

  其名字之中最後的(大儒),則是受到彌羅主觀認識的影響,根據其能級,對標函夏大儒的力量,增加的備註。

  有意思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道系列的名字,更多的是依託於人道秩序,這些名字竟然都沒喲【虛】作為前提,代表回到函夏同樣可以使用。

  彌羅看著新增加的【神道/人道·從七品儒道先賢(大儒)】,當著天光劍仙的面,伸手一點,將其加持在太陽星的儒生身上。

  道道浩然之氣,隨之倒沖大汶境內,那一位位衣裳光鮮的儒生各個摔了個倒栽蔥。

  下一秒,諸多儒生紛紛看向中央的凋像,就見道道浩然文氣之中,無形的秩序之力匯聚,凝結成一柄樸素的戒尺。

  那戒尺勐地一看,同一般木製長尺毫無區別,但稍微留心變回發現,其木質紋路之中,篆刻著大量細小的文字,闡述著禮儀和秩序之道。

  一位儒生大喜過望,高呼道:「先賢顯靈了,先賢顯靈了!」

  說著,便是打算以自身文氣,接引那戒尺落下。

  邊上的儒生見狀,紛紛有所明悟,想要動手,其中部分儒生,更是仗著資歷,試圖擠兌其他儒生。

  但在場眾人誰還不知道誰,紛紛互相拆穿對方的面孔。

  不一會兒,在場眾人各個面紅耳赤,甚至有人相互推拉,甚至鬥毆起來,場面十分混亂。

  部分地位更高的老儒依舊穩坐釣魚台,他們看著下方一些備受好評的青年,相互拆穿對方的錯誤,暗暗記下,留作把柄的同時,也是在和其他人明槍暗箭不斷。

  「方老學識淵博,乃是五朝元老,應當由你先行。」

  「劉大人客氣了,老夫這五朝元老不過是仗著年紀大,活得久,且諸位陛下厚愛,才得以坐穩。哪裡比得上劉大人你不但治理一方,還修書著作,你先才是。」

  「我這點功績算得了什麼,對比起來還是王大人……」

  這些坐在後方的老者,一個個品茶笑談,各個不願自己先動手,又擔心對方占據便宜,話語之間,文氣也是隨之翻滾起來。

  最後,幾人相互妥協,相互推脫,總算找出一位代表,

  王大人上前呵斥道:「都是大汶天子門生,怎可如此不知禮數,讓先賢見笑。」

  說著,一股浩瀚文氣壓下,讓所有儒生都是清醒過來,而後他上前,畢恭畢敬的施禮,準備將那戒尺拿下。

  不想那戒尺在其靠近的時候,高高舉起,對著王大人的腦門敲打下來。

  王大人頓時震怒,他沒想到自己遵從禮數,竟然反而受到戒尺排斥,下不了台的同時,又是暗暗發狠,調動文氣和官運,試圖將那戒尺鎮壓。

  看到這一幕的彌羅,哈哈大笑。

  天光劍仙好奇,詢問了一句。

  彌羅聞言,借著月光,將大汶學府內的景象投射而出。

  天光見了後,也是嗤笑出聲:「當真是人才,那戒尺明顯是儒道神通,他竟然還想要以儒道秩序去對抗戒尺?」

  在天光開口的同一時間,下方戒尺也是撥開文氣和官運,繼續敲下。

  王大人又驚又怒,連連後退,可那戒尺的速度,一次快過一次,最後王大人躲避不及的時候,甚至將身邊一人退出,讓他去承受戒尺的攻擊。

  此舉讓彌羅和天光暗暗冷笑,那戒尺對應的是利,代表的是教化,力量源於訓戒,是少數不能躲避,不能阻攔的神通。

  因為在這門神通之下,阻攔和躲避,代表了不願意承認錯誤,知錯犯錯,罪加一等。

  每一次的躲避和阻攔,都會引起戒尺內訓戒的本質,牽動天地間儒道一代代構建的秩序之力。

  因此,那位被推遲的儒生沒有受到傷害,反倒是自認為看出其本質的王大人被打的頭破血流,當場昏迷,同時他體內原本浩瀚的文氣也是迅速被封禁。

  而後戒尺再次高高舉起,對著周邊所有的儒生依次敲去。

  這一次,部分儒生察覺到了問題所在,站在原地硬生生的承受了一戒尺。

  只是他們顯然低估了自己的犯錯能力,一個個雖然沒有像王大人那般悽慘,卻也少不了斷手斷腳,皮開肉綻,且部分文氣被封禁。

  當然了,若是對比那些原本穩坐釣魚台的諸位老者,他們需要面對的痛苦,又要少一些。

  但那些老儒能夠活到現在,都是千年的狐狸,眼光毒辣的很。

  他們根據前面眾人的表現,猜到了戒尺運轉的規律,紛紛作出應對之法。

  不願或者自認為無法承擔戒尺攻擊的,舉起「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理論,躲避戒尺的力量。

  家底豐厚的,則是動用某些器具,遮蔽自身氣息。

  還有仗著身體強勁,硬生生承受下來。

  此等舉動,自然進一步刺激儒道戒尺。

  上方看著的彌羅暗暗感慨:「這些老傢伙,果然各個對外外行,對內內行,這偷奸耍滑的能力,當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但他們也找出戒尺的極限不是嗎?沒有足夠精純的願力和心念,那戒尺能夠使用幾次?只要撐過這一波,他們便能得到一件儒道寶物,甚至從中參悟出一門神通來。」

  「所以,不能讓他們這麼輕易的獲利。」

  彌羅說著,伸手一點,道道靈光落下,一個個虛幻東辰儒生、書生、童生、秀才、學士、舉人,以及一兩個進士身影出現在太陽星內,環繞在儒生身邊。

  則是彌羅收攏的願力,也是他對於儒家和學術的觀點,此刻全部都給了這位儒生,

  頓時,儒生四周白光化作光焰,一個個方方正正,中規正軌的古樸大字,在光焰中飛舞,大放光明。

  緊接著,宛如流星雨一般從太陽星上落下,朝著大汶方向投去,融入戒尺之中。

  那些原本在暗中苦苦支撐,面上風澹雲輕的紛紛變了臉色,手中茶盞和糕點,紛紛落在地上,而後宛如猿猴一般上躥下跳,試圖躲避攻擊,看上去好不狼狽。

  部分犯錯較少的儒生,躺在地上,看著先前故作姿態的老儒如此表現,暗暗發笑,看著他們同自己一般,跌落塵埃,站都站不起來。

  ps: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源於《禮記·大學》,這裡的解釋屬於魔改,只適用於函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