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和親,又只是側妃,所以,禮部很快就將一切都打點好了。
娜莉公主,也被打扮得喜氣洋洋地,身著桃紅色的嫁衣,嫁入了明王府。
當天晚上,明王被吉默王子給灌了不少酒,等到行房的時候,明王自己都不知道,他竟然是寵幸了府上的一個丫頭。
而事後,這個丫頭,卻被人給扔進了府上的池塘,溺斃了。
明王府,因為有了一位娜莉公主,府上比往日,要更加地熱鬧了。
明王府已經有了世子,就在明王與娜莉公主成親之前,皇上正式下旨,將明王妃膝下的嫡子立為了世子。
事實上,這位嫡子,也不過就是一個失了母親庇佑的孩子,後來被明王妃養在了身邊。
這也是為何皇上遲遲不曾下旨冊封明王世子的原因。
要不是因為這一段時間羅側妃動作頻頻,皇上也不會選在這會兒下旨。
左右這位明王妃也是不可能再有子嗣了,索性,就立了那個孩子也罷。
好在這明王世子的生母,出身也不差,而且與明王妃還是有幾分的親緣關係,這幾年,被教養的也不錯。
皇上下令讓明王世子入國子監讀書,考校了一陣子之後,這才下定了決心。
吉默王子看到妹妹總算是成親了,算是辦成了一件事兒,可是那信物,他始終不曾取回,可是又不敢將這東西的用處說的太直白了,萬一對方拿著這東西,再做出些於突厥有害的事,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吉默王子苦思冥想了幾日,最終還是再度求到了東宮。
這一次,端木初澤倒也沒有過分的為難他,痛快地就將東西交到了他的手上。
別以為是端木初澤好說話了,事實上,這東西,便是他拿著,也是沒用的。
突厥底下的那些部落,雖然是看重這樣信物,可是也不代表了,人家就只認東西不認人。
恰恰相反,突厥人較為野蠻,他們看中的,永遠都是強者為尊。
只要是人對了,那麼信物不信物的,也就無所謂了。
反之,就算是你手上只有信物,可是人卻弱到了極致,人家只會一刀下去劈了你,然後再將東西給搶過來。
在草原上,從來就沒有什麼既定的規矩。
大部分的人,認的,就是實力!
誰強悍,誰就是老大。
當然,對於突厥的王室,他們一般還是不敢太過不敬的。
一來是因為王庭的力量雄厚,二來,也是因為數百年來,突厥王庭的力量,就算是在最為薄弱的時候,也一樣是能反敗為勝。
吉默拿到了他想要的東西,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此次的任務,順利歸國了。
端木辰的離開,明王府的喜事,很快,就讓京城的百姓們忘記了之前的緊張氣氛。
京城的貴族高門們之間的走動,也越發地頻繁了起來。
與此同時,定遠侯夫人,也開始頻頻地往沐府走動了。
之前一直不受待見的沐家二夫人,這會兒,也被定遠侯府請去了幾次,可以說,金氏這一回,也是沾了沐心暖的光了。
行至今日,金氏也算是看明白了。
這女人哪,若是自己的夫家不得力,就得想辦法讓母族得力,如若不然,自己的日子,也別想著太好過了。
如今,金氏也不敢再打大房那邊兒的主意,人家的日子過的風生水起的,那是人家自己的本事。
要怪,就怪她當初跟錯了郎君!
如今總算是借著這個侄女的勢,能揚眉吐氣一回了,金氏,也不敢做的太過張揚了。畢竟,人生的起起伏伏,她也算是徹底地經歷過了。
沐長平現在也老實了許多,再不敢隨意地往家裡領人了。
沐長安手頭上的差事是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忙,看得李氏,還真是有幾分的心疼了。
好在沐清軒也長大了,雖說是仍不能為父親分憂,可是每日出入書房,也是可以幫著寫寫畫畫,倒也是給沐長安幫了大忙。
再加上了之前沐心暖的授意,沐長安也覺得,是時候該好好地培養他,將一些官場上的規則,慢慢地滲透給他了。
沐心暖的意思很明顯,沐家想要長久的屹立不倒,便仍然是要恪守著一門清貴這四個字。
只要是沐家財、勢,都不是最大的。那麼,沐家就不會成為了皇室的眼中釘,就算是不能成為了最為頂盛的家族,可是至少,能保得幾代的平安順暢。
所以,沐長安沒打算將自己的兒子們都教成多麼圓滑之人。
就目前來看,只要是端木初澤在,那麼,他們沐家就絕對不會出大事。
沐長安想的,自然是更遠的一代。
經過了幾個月的細心調理,皇上的龍體已然好了許多,而皇后的身子也更為輕便了些,臉上的皺紋,竟然是也顯少了。
經過了半年的相處,皇上對於這個兒媳婦,那也是滿意的不得了。
對於納側妃之事,亦是絕口不提。
皇上和皇后都不提了,這底下的大臣們,自然也不敢再提。畢竟沐長安現在也算是百官中的領軍人物,所以,沒有人會嫌自己的命太長,沒事兒去觸這個霉頭。
明面兒上沒有人提,可是暗地裡,卻有不少的夫人們去沐府串門子,這話裡頭,自然也是難免就會提到了這一點。
李氏也明白,之前倒是聽說皇后還催著讓沐心暖給端木初澤添人呢,這陣子,卻是冷了下來。
想到了那回老爺回來跟自己說的在大殿中的事,李氏也是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生怕再因此,皇上而惱上了阿暖。
如今看到人家一家子也算是和樂,李氏也沒有什麼再擔憂的了。
現在看到京城的局勢平定了,明王府也辦了一樁喜事了,這惦記著東宮側妃位置的人,自然也就不在少數了。
李氏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不就是想著為家族添上一份榮耀嗎?
當然,這裡頭,自然也有那些仰慕著端木初澤的年輕少女,可是,這皇室的婚姻,豈是她們這些婦人能做得了主的?
李氏這樣想,可是偏偏有人就不肯打消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