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人口與自行車

  第152章 人口與自行車

  龍武四年,漢州省西海……

  (原時空1844年)

  西海,其實就是後世大部分美國西海岸,但是因為包含了西海省和廣陵省中間的那片內海,所有漢國都是西海又分為大西海和小西海。(大西海就是原時空加利福尼亞正面的那片待遇,小西海就是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錫那羅亞之間的那片好似蟹鉗狀的內海)

  西海上,十幾艘懸掛漢國國旗的移民船正在朝著漢國最大的移民集散中心,金山港駛來……

  這些移民船中,有大有小,大的有兩千多噸,最小的也有一千噸左右,和幾年前,漢國最早設計的幾百噸級移民船相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從漢國建國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四個年頭,這四年裡,漢國的國家實力用天翻地覆這個詞來形容,絕不誇張。

  按照龍武二年,年底的統計數據,漢國在當年結束的時候,總人口一共是三百三十五萬三千人。(1841年人口數據)

  而到了今年,也就龍武四年,按照今年年初的統計數據,已經達到了四百六十萬,比三年前,一共增長了一百二十五萬,按照漢國估算,今年年底的漢國人口將突破五百萬大關,成為人類歷史上,又一個總人口突破五百萬的國家。

  漢國的移民,在經過多次的調整後,正式被修改為,五比三比二。

  所謂五,就是華人,不論男女。

  而所謂的三則是日本,朝鮮,越南,乃至南洋的女性移民,專門為漢國移民的華人男性做配對的。

  而剩下的二,則是日本,越南,朝鮮的男性移民,其中又以日本人居多,朝鮮人次之,越南人再次之。

  其中在這些日本人中,又以武士居多,剩下的則是自願移民到漢國的日本農民和商販。

  其中日本武士,多被分配到軍隊以及邊疆,美其名曰,保家衛國。(其實就是拿日本人戍邊)

  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日本武士,漢國陸軍甚至組建了一支由日本士兵,以及華人軍官組成的軍隊……第一百零五混成團。

  而那些日本農民,則被打散,分布在漢國的華人移民當中,不出二十年,這些日本移民就消失不見了。

  由於這個時期,這個時代的日本人普遍沒有姓氏,所以名字很怪,而日本人真正有姓氏的年代,還要到幾十年後的明治維新時期。

  (當然這個時代,因為漢國的原因,明治維新,肯定是沒有了)

  也正因為沒有姓氏,所以這些日本移民多以取漢姓為主,但是也就因此鬧過很多笑話。

  由於當今漢王姓劉,所以你能夠看到一幫日本人,都跑去姓劉,以至於漢國劉姓人口飆長,以至於劉鵬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嚴令非華人移民姓劉,同時從百家姓中選取冷門姓氏給這些日本移民。

  諸如召,庭,山,湛,晁,胥,宓,繁,虎等。

  反正只要是冷門姓氏,這些日本人都可以取,原來取過的,除劉姓外,該姓氏予以保留。

  這麼做,都是為了規範漢國的人口成分,用來區分,誰是華人,誰是日本移民。

  要不然如果讓日本人這麼胡搞,豈不是他說他是華人,他就是了,那漢國所謂的榮譽華人制度,在這幫日本人的衝擊下,豈不是成了笑話。

  要知道榮譽華人,可是漢國篩選並擴大華日群體的重要手段,是萬萬不能失去權威的。

  失去了,那漢國為了整合國內的速度就會慢很多,甚至還會給後人留下後患。

  漢國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看樣子是在大刀闊斧的移民,其實也是在走一條很可能出麻煩的道路。

  所以避免危險的唯一辦法,就是在危險到來之前,避開他!!

  …………

  金山港外,十幾艘移民船,正在緩緩靠港,早已經擴建多次的金山港,目前已經超越西京港成為漢國第一大貿易港。

  每年的貿易吞吐量,在整個北美都能夠排前五,而在金山港之上的就是四個美國港口城市。

  從這也可以看出,哪怕漢國國力增長了很多,但距離美國依舊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從一個港口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同樣要看出,漢國都是進步,畢竟金山港到現在,也才第四個年頭,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成績,雖然這個成績是整個漢國堆出來的,但成績就是成績,不是任何國家都能夠做到的!!

  金山港內,除了移民船,最多的就是對外出口,以及進口的船隻。

  其中出口的船隻,多數掛的是漢國國旗和英國國旗,掛漢國國旗的多是漢國對外出口的商品。

  而掛英國旗的則是英國人從漢國採購的棉花以及他們感興趣的工業品,以及農產品。

  其中工業品主要就是漢國的加工食品,其實就有大名鼎鼎的堡壘系列酒水和飲料,再之後則是漢國目前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漢國罐頭。

  由於罐頭產業的持續發展,漢國的罐頭已經從原來的單一包裝,變成了現在上百種包裝以及口味食材。

  其中大份罐頭最受歐洲普通家庭的喜愛,因為這樣的罐頭足夠大,夠一家人吃,甚至如果保存的好,能吃好幾天。

  而小份罐頭和中等罐頭,則面向歐洲的富裕家庭,這些罐頭的包裝也更加精美,食材也更加高級。

  諸如魚翅罐頭,金槍魚罐頭,鮑魚罐頭,龍蝦罐頭等,多以高檔海產品為主,這也迎合了這個時期歐洲內陸富人,想吃海鮮,但是吃不到的心理。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部分就是漢國的工業品,這些商品主要是漢國的橡膠製品。

  作為橡膠的發源地,漢國利用美洲的橡膠資源,研發改進出了輪胎,而且發展出了橡膠生產線,這在如今的世界,絕對是一件劃時代的發明。

  而橡膠輪胎的誕生,也預示了一個時代的開始。

  經過好心人的提點,用橡膠包裹,加上鏈條的自行車誕生了,雖然自行車誕生誕生眾說紛紜,有人說在1790年就被法國人發明了,也有人說了清朝,乃至上千年前,古人發明了,但毫無疑問,人類第一個接近現代自行車,肯定是漢國發明的,這一點劉鵬可以作證……

  也因為橡膠產業的發展,整個漢國從馬車,到工廠流水線的機械帶,都被套上了橡膠的外衣。

  以至於有人說,橡膠產業的發展,就像是讓漢國的工業穿上了外套。

  而自行車,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漢國繼棉花和罐頭外,最大的單一出口產品。

  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諸如西亞,非洲北部等地區,一輛漢國的自行車,甚至能換一副完整的象牙,以及一個阿拉伯女人。

  自行車,橡膠,這兩個對全世界而言都有些新奇的東西,助力漢國走上自主創新的工業大國之路。

  而在漢國本土市場,因為自行車道出現,也帶動了交通革命。

  在西京市,乃至金山市等漢國城市,原來的馬車逐漸被兩輪自行車,三輪自行車取代,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人力車夫。

  這些人力車夫,不同於後世的那些靠大腿的黃包車車夫,而是蹬著改裝過的三輪車,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靠著拉人頭賺錢。

  但是這種職業乾的人不是很多,不是因為不賺錢,而是因為自行車產業的大爆發。

  沒有人知道漢國的自行車產業爆發在什麼時候,有人說是在漢國全面實行流水線生產方式之後,也有人說是帝國銀行給飛馳自行車公司,以及其他自行車公司貸款開始。

  但是所有人都忘了,在兩年前,內閣發布的鋼鐵工業提升意見方案書。

  如果沒有這份有關鋼鐵行業技術乃至產量提升的方案書,漢國的自行車產業,乃至相關產業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快。

  自行車產業也不可能短短几年,就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年產六萬輛,產值超過六百萬華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超過上千萬華元。

  而且據漢國工商部的預估,漢國未來的自行車年產量,很可能將在明年達到十萬輛,甚至超過十萬輛,最終達到年產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輛的規模。

  如果說,後世的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汽車上的國家,那麼漢國就是一個建立在自行車之上的國家。

  毫不誇張的講,一輛小小的自行車,其背後代表著漢國多個產業的進步,其中包括,冶金,零部件,鋼鐵,橡膠製成,輪胎,組裝,乃至最後的銷售。

  在目前的漢國,雖然因為產能都提高,每三十個人里,就有一輛自行車,但這與漢國最終的自行車普及計劃完全不相符。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時期的自行車,太貴了,一輛自行車,哪怕打完折,也要七十華元,而出口價,基本都在一百華元以上。

  可能按照英國匯率來看並不怎麼高,一輛出口至英國倫敦的自行車,到港價,也不超過二十英鎊。

  但對於工資水平沒有英國高的漢國工薪階層,買一輛自行車,哪怕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要一年左右的工資。

  這對於漢國的普通來說,絕對是很昂貴的,畢竟對於這個時期,一家七八口人都屬於正常的漢國。

  一對夫妻要養的人,實在太多了,畢竟漢國沒有什麼計生產品售賣。(橡膠:我不就是嗎??)

  所以對於自行車產業,按照工商部的規劃,是按照既要增產,又要降價。

  其中增產是放在第一步,畢竟任何一件產品,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形成價格效應。

  就好比你投資一百萬造了一個多功能馬桶,你只生產了一台,伱說這個馬桶值多少錢??

  除此之外就是在製造環節,以及原材料上想辦法。

  其中製造則是加速自行車零配件產業規模化效應,把一輛自行車道數十個零部件分成數十條流水線生產,形成標準化,模塊化,以減少生產中的損耗,縮減其中的成本。

  上面的這個還好說,最麻煩的則是原材料,這個原材料指的就是橡膠。

  漢國本土的橡膠主要種植在西海岸,從漢州省一直到西海省那一帶。

  這一帶天氣,以及氣候,相對要溫暖,很適合橡膠生長。

  但是這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橡膠樹的生長周期,哪怕漢國從龍武二年就可以種植橡膠,到現在也才三年,也就是說,還有四年才能成熟,要到龍武九年,也就是西曆1848年。

  但是漢國的橡膠產業怎麼辦,總不能幹等吧,那麼漢國就盯上了中美洲乃至南美洲北部,到巴西一帶的天然橡膠。

  這幾年,漢國借著和中美洲乃至南美洲國家的建交,獲得了進入當地市場的權利。

  在巴西,當地百分之五十的橡膠被漢國人買走並承包,剩下的則被英國,法蘭西等國瓜分。

  而在中美洲的原始橡膠樹林,除了新格拉納達這個仗著地理環境左右逢源的二五仔,其他國家,要麼像委內瑞拉,因為和漢國私下的關係,要麼如尼加拉瓜,宏都拉斯這種已經投靠漢國的小國。

  整個世界上,天然橡膠資源,實際上已經被漢國掌控,但也留下了不少破綻,諸如巴西,以及新格拉納達等,漢國無法掌控大西洋國家。

  其中巴西最讓漢國擔憂,因為巴西的橡膠占整個漢國橡膠的三分之一,甚至某一年,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而根據漢國都市預估,未來整個漢國從事橡膠,以及橡膠衍生品的產業人數,將突破一百萬,甚至未來會更多,那麼橡膠已經不折不扣的成為了漢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突破點。

  但也因為如此,漢國更害怕失去對橡膠這種,老天爺賜予的天然材料的掌控。

  漢國外交部每年對周邊國家,外訪問的第一站,除了墨西哥,就是巴西。

  說起巴西這個國家,本來和漢國是沒有一丁點淵源的,但是因為橡膠,巴西和漢國自此結了緣……

  而在後世的歷史中,人類第一顆橡膠樹也是在巴西被發現,雖然所謂的發現,根本就是西方日自己的發現,和本地人沒有關係,但是在整個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

  根據漢國今年年初,突然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海軍軍費,以及討論組建海軍陸戰隊,就可以看出。

  漢國在必要的時候,會為財富,會為橡膠而戰!!

  就像後世漢國軍事歷史學家姚修卿在龍武:走向輝煌一書中:「龍武四年的年度預算會,大規模提高海軍軍費,實際預示著後來漢國海外干涉時代的到來,就像六十年代的羅邵武將軍所說,我們為大漢的利益而戰!!」

  利益,才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也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就難以擺脫的宿命。

  他無關道德,只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

  「這個月底預算又不夠用了……」金山市市政府內,新任金山市市長周永祥看著手中的年度計劃書,有些愁眉苦臉的說道。

  自從他於去年底接任金山市市長以來,他就沒有睡過一天好覺。

  上一任金山市市長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給他。

  這傢伙不僅僅修了數百公里都複線鐵路,還大修金山市,以及周邊地區。

  修建了金山大橋,(後世的舊金山大橋,因為工程學技術的落後,所以在鋼鐵的基礎上,加了石塊)以及所謂金山寺,還美其名曰,弘揚佛法。

  「媽的,這王八蛋怎麼不自己捐錢給佛祖修,沒準佛祖看到這傢伙一片孝心,給他來個早登極樂……」

  這是周永祥看到金碧輝煌的金山寺的第一個想法。

  而且最王八蛋的是,這傢伙在任時,還大搞市政建設,把金山市修都跟西京一樣。

  西京市有四個區域,他也搞四個,西京有馬球隊,他也要搞,也是一口氣造了四個馬球場。

  而且還計劃聯同漢國其他的馬球隊,搞什麼馬球聯賽。

  說是發展體育產業,而且還有什麼宣揚陽剛正氣的理念在裡面。

  這也就算了,他還免除了一大票企業的稅款,雖然有一個增產擴招的協議,但在周永祥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賣市行為。

  周永祥接手的時候,鐵路的尾款還沒有結,馬球場已經造到了一半,雖然最後找私人接手,避免了馬球場這一金山重點工程的爛尾。

  但也給金山市的財政,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害。

  一直到現在,周永祥在金山市政府會議上都講,要開源節流,要過苦日子。

  其實還有一句話,周永祥沒有說出來,那就是把上一任搞的那些帳還了,然後把某些稅重新收上來。

  這才是目前周永祥最大的事情,和這些相比,什麼發展金山市,都是次要的,因為那位前任金山市,郝東來市長,已經把金山市的發展規劃做到龍武二十年了,也就是西曆1860年………

  用周永祥的話講就是:

  「做什麼計劃,沒看見,我都做不了計劃嗎!!」

  求全訂,求打賞,這書目前太困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