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農業與移民

  第121章 農業與移民

  北門市,羅台鎮,小河村,一個在漢國版圖上,十分不起眼的小地方。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漢國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地方。

  羅台鎮在墨西哥時期,甚至連一個鎮子都不算,充其量就是個放牧的草場。

  當地靠著一條名叫羅台河的小河,水資源還算豐富,耕地條件也還可以,但就是這麼一個地方,被那些墨西哥殖民者拿來放羊,你就可以看出墨西哥共和國的統治,有多麼低效了。

  而當漢國統治這裡之後,尤其是最近新來了一批數百人的新移民,羅台鎮因為地理情況,以及水資源豐富,被規劃為棉花種植產區。

  從美國引進了長絨棉,現在正在這裡種植,目前還屬於實驗階段。

  此處還是漢國農業研究院分院所在地,專門研究棉花種植。

  而棉花產業,目前是漢國工商部扶持的重點產業。

  按照漢國的最初的計算,他們目前是先在漢國實現棉花大面積自產,然後對外出口(尤其是對英國出口),而隨著播種面積越來越大,光靠出口肯定是不能消耗這麼多棉花。

  那麼第二條路,也就出來了,那就是紡織業。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看似是由蒸汽機帶動,但是其核心以紡織為主的紡織工業,以及煤炭鋼鐵工業為主的重工業,這其中還要加上機械製造。

  無論從歷史,還是後世的經驗來看,紡織業都是後發國家,完成工業化,或者說積累第一桶金的不二選擇。

  除了紡織業能夠賺到錢之外,最主要的是紡織業的就業人數,哪怕是在後世,也是遙遙領先的,不信你去看那些第三世界國家,光一個紡織業,養活了多少人……

  而漢國目前基本上還處於原材料階段,至於說紡織業,還只是民間的普通紡織工廠,遠遠沒有到行程規模的程度。

  對於這些,漢國政府心知肚明,所以一邊加快對棉花種植的普及,一邊開始整合漢國境內的紡織工廠。

  最主要的就是用大企業吞併小企業,以整合整個漢國紡織市場的資源與資金,然後再集中從英國引進技術與紡織機器,乃至管理技術,從而達到提升紡織業整體產業技術與規模。

  甚至漢國政府還組建了一個紡織協會,邀請民間的紡織企業加入,共享資源與技術,乃至商業信息。

  這樣的協會還有很多,諸如鋼鐵聯合協會,煤炭聯合協會,機械聯合會等等各種各樣的協會……

  客觀來說,這些協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國的產業進步,就像劉鵬所說:

  「你不能指望一群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能夠有多大進步,伱能做的,就是把他們整合起來,讓他們在一間教師學習。」

  而漢國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所有你能看到漢國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的協會,哪怕是在農村,在各個村,都有當地的民兵隊,每年的上半年與下半年,只要不時是農忙季節,所有滿十六歲的男性,都必須參加至少半個月到一個月的集訓,具體的時間,由當地的情況來決定……

  但這也側面說明,漢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相比於這個時代歐洲乃至全世界那鬆散的管理,漢國的戶籍制,身份證,鄉鎮兵役制,掃盲班,衛生條例,大批量基層醫生,用降維打擊來形容,都恰如其分……

  「楊師傅,累了吧,來……喝口水。」小河村的一處地頭,來自神州的移民李大頭拿著一碗涼白開,遞給了農業研究院的研究員楊連運,「今天天真熱,跟我老家有一比……」李大頭用已經被汗水浸濕的灰白毛巾,擦了擦自己頭上的汗,有些懷念的對楊連運說道。

  「李兄弟,老家哪裡的?」楊連運接過茶碗,大口的喝了起來,喝完之後,對一旁的李大頭詢問道,「聽李兄弟的口音,像是粵省人?」楊連運喝完茶碗裡面的涼白開後,繼續對李大頭詢問道,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李大頭的國語,有一股嶺南的味道。

  他早年在劉家堡念書的時候,同桌就是一個廣府人,他對他的口音,那可以說,相當熟悉。

  這也是他認為李大頭是粵省人的原因。

  「對,怎麼,楊師傅也是粵省人?」李大頭有些好奇的對楊連運反問道。

  「我……我老家蘇北的,也是個不走運的人。」楊連運有些自嘲的回覆道,「當初跟著陛下來到這北美,所求的不過是太平罷了,現在咱們立了國,有了家,這也算沒白來了……」楊連運滿懷感概的繼續回答道。

  在楊連運看來,雖然他混的不是最好的,畢竟和他同期的學生,現在最次也是一個科長,大部分都是處長以上的官……

  別的不說,就說他那一屆的,其中一個都做市長了。

  但楊連運沒有一點抱怨,他是什麼材料他很清楚,根本就不是當官的料,還是和這些棉花打交道,更好。

  楊連運看著地里的棉花苗暗自琢磨道。

  「哎呀,楊師傅還是從龍的功臣啊……」別管楊連運自己怎麼想,李大頭一聽他是劉家堡時期過來的,立馬驚訝道,在李大頭這個沒有什麼見識的人眼裡,劉家堡時期過來的,那不就相當於戲文里演的,開國功臣嗎??

  「什麼從龍不從龍的,我啊,也就是個小嘍囉。」楊連運聽後,心裡雖然有些得意,生出一種,老子當年也是隨萬歲爺入關的感覺,但是表面上,依舊做出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楊師傅怎麼也算是個跟過大王的人,你像咱們,這輩子,也就是個莊稼漢的命!!」李大頭對楊連運的謙虛不以為然,反而很羨慕楊連運這種泰然處之的心態。

  「什麼莊稼漢,莊稼漢,都是為咱們漢國做貢獻嘛……」楊連運聽後,對李大頭反駁道,「現在整個太子殿下提倡,實業興邦,產業興國,咱們種棉花,那也是有貢獻啊……莊稼漢怎麼了,沒有咱們種的棉花,他們城裡人穿什麼?」楊連運對李大頭教育道。

  嘴裡的大道理,一套接一套,把李大頭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甚至生出一種,我是漢國建設者的感覺,這個國家,我也是參與過的。

  「要知道,咱們雖然是做最基礎的工作,但是咱們也是產業鏈的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咱們種的棉花,城裡的工廠就干不下去,機器就啟動不了……」楊連運對李大頭大談什麼產業,什麼是產業鏈,乃至什麼是基礎原材料,讓李大頭聽都聽不懂,最後總結一句:

  「還是楊師傅有學問啊……」

  隨後楊連運就一邊和李大頭閒聊一些家常,一邊田間地頭,還在辛勤種植棉花的移民。

  移民們彎著腰,將種子播撒在已經平整好的田壟內的一個類似於罐子的土窩裡,所有人幹的都十分起勁,因為這是他們自移民以來,第一次耕作自家的土地……

  華人骨子裡對土地的依戀與熱愛,在來到北美後,得到了完全的釋放。

  「吃飯了,都別幹了……」

  就在這個所有人幹的起勁的時候,七八個婦女提著籮筐來到的地頭上,對地里幹活的男人喊道。

  聽到這話,所有人在把手中最後一點種子播撒下去後,立即爬了上來。

  幾個婦女打開籮筐,裡面是熱氣騰騰,一看就是剛蒸好的饅頭,還有一些家裡種的小菜,小菜中,還能見到一些葷腥。

  雖然不算豐盛,甚至一個人只能分到幾片肉,但是所有人都吃的很開心,對於他們來講,這樣的日子就像夢裡一樣。

  因為剛剛移民每多久的緣故,除了生長速度快的一些蔬菜,漢國政府貸款給他們那些,包括雞鴨豬羊在內的牲畜,還屬於幼年,只能選擇在田間放養,然後加上一些便宜的粗料餵養,到目前為止,連雞這種長勢快的牲畜,都還沒有到達要下蛋的程度。

  所以當地人吃肉,主要是去附近村鎮買那些印第安,印歐混血家裡飼養的,要麼就是去鎮上採購。

  因為剛來,欠了一屁股債的緣故,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省吃儉用,像今天這樣能吃到肉,還是看在今天是播種日子,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上面派下來指導的楊連運,楊師傅也在這裡……

  人家下來幫他們,他們總不能連肉都不給人家吃吧!!

  「大頭,你過來……」李張氏對正在啃饅頭李大頭招呼道。

  「啥事?」李大頭有些不知所措的叼著饅頭,就走了過來。

  「給你的……」李張氏小心翼翼的從懷裡掏出一張被紙包裹的熱乎乎的牛肉大餅,塞進了李大頭的手裡,「快吃,今天到鎮上給你買的,剛熱過的,趁熱吃。」李張氏面色紅潤的對李大頭說道。

  自從來到漢國之後,經過船上,以及下船後的調養,吃了些從未吃過的好東西,李張氏再也不復原來那面黃肌瘦的模樣,看起來比一般這個年紀的女人,還要漂亮。

  「你哪來的錢?」李大頭看著手中熱乎乎,還冒著香氣的牛肉大餅,隨後回頭看了看,趕忙把李張氏拉到身邊詢問道,「你……你動那十兩銀子了,我不和你說了,那是給咱兒子娶媳婦的錢,那錢可不能動啊……」李大頭誤以為李張氏把原來移民的十兩銀子拿去花了,面色焦急的說道。

  「什麼跟什麼啊……那十兩銀子,跟兒子有什麼關係,再說了,你怎麼知道那是兒子,沒準是個閨女呢??」李張氏看著眼前面容焦急的李大頭,沒好氣的回答道。

  「我小時候,縣裡的莫半仙給我算過,說我命中注定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這不是兒子,是什麼?」李大頭說著說著,直接上手抹著李張氏微微隆起的小腹,臉上露出慈愛之色,這是一個父親的本能。

  「對了,你不會真的把那十兩銀子花了吧?」李大頭很快又擔憂起那十兩銀子的事情,那十兩銀子被他從神州帶到船上,一路上提心弔膽,深怕被偷了,就連睡覺都要把那十兩銀子塞進內褲的縫合的袋子。

  而到了漢國,雖然根據人口,獲得了六十畝地(肚子裡的也算一個,也正因為如此,人口出生率最近暴漲),但是對於剛剛因為農具種子牲畜,以及房子,負債纍纍的李大頭一家來說,那十兩銀子又成了寶貝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多了一個孩子後,更是如此。

  在李大頭的計劃中,還的了債,就把那十兩銀子留著給兒子娶媳婦,要是遇到災年,還不上債,那就拿這十兩銀子抵債,怎麼著都有一個保障。

  也正因為如此,李大頭才會對那十兩銀子那麼看重,這哪是十兩銀子,這根本就是他未來的兒媳婦和他們家以後的退路啊……

  「誰動你那個十兩銀子了……」李張氏看著李大頭那副小氣的樣子,臉上立馬露出了不屑之色,「這肉餅是我在鎮上紡織廠,幫工賺來的……」李張氏看著滿臉疑惑的李大頭,隨後面露驕傲的對他說著最近發生的事。

  「吃吧,別涼了……」看著對自己目瞪口呆的丈夫,李張氏一臉驕傲的說道,畢竟這女人掙錢,其實在神州工商比較發達的沿海,以及像杭州這樣出產大量絲製產品的城市才會有大量女工,而一般內陸以及山區的女性地位普遍不高,主要依附於丈夫或自己的家人。

  所以李張氏對自己能賺錢,是很驕傲的,恨不得回到神州,給她們家那些背地裡笑話他找了個窮鬼漢的七大姑八大姨瞧瞧老娘現在過的有多好,家裡不僅有六十畝地(以後可能是一百畝),而且現在一個月也能賺個塊把華元,等轉正了,一個月有兩塊多呢!!

  氣不死那些王八蛋!!

  「哎……」李大頭看著滿臉神氣的李張氏,就和不認識一樣,隨後大口的吃著手中還熱乎,冒著熱氣的牛肉餅,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

  在羅台鎮上有一家專門製造漢式機制布的工廠,廠里都是從英國引進的機器(雖然是二手),因為這樣的企業,在整個北門市還不多,尤其是在那些不喜歡自己織布,喜歡買布找裁縫定做的印第安,混血百姓,銷量出奇的好。

  這種機制布,反而在那些習慣自己織布做衣的新移民那,打不開銷路,畢竟這些人來漢國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就是男耕女織,你讓他們買布找人做,那根本不可能。

  雖然如此,機制布在本地百姓,以及本土華人那的銷量卻是很好,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美洲的華人早期移民,以及其後代,更願意購買工廠里的半成品,以及成品工業產品,對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根本就不敢興趣。

  以至於那些男耕女織的新移民在某些本土華人的口中變成了,老古董,過著一千年前的生活方式。

  甚至還有本土華人造謠新移民不刷牙,不洗臉,甚至不洗澡這樣的謠言。

  雖然確實有個別移民素質確實太低,但是大部分移民經過在船上一個多月的文化教育,也知道了什麼是刷牙,什麼是衛生,不是什麼一問三不知的生番土著。

  但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對於大量華人移民,不是所有本土華人都支持的,其中有一部分就比較敵視。

  這部分人主要是抱著,老子是從龍功臣,這漢國是老子這幫人,一刀一槍打下來的,這幫新移民有什麼,一上來就分二十畝地,雖然老移民因為戰功等原因,獲得大量土地,幾倍,甚至十倍於新移民,但是他們就是不滿。

  哪怕這些老移民擁有大量社會地位,掌握大量財富(主要是在戰爭中積累的財富),但是他們就是看不慣那些土包子模樣,坐個軌道馬車,吃個奶油蛋糕就直呼這是天堂的新移民。

  「奶油蛋糕,那是爺吃剩下的,爺小時候,就在劉家堡吃過了!!」

  這是很多本土移民,尤其是劉家堡時期長大華人的心態,他們對於自己劉家堡的身份,十分驕傲。

  而當初在統治加利福尼亞,打墨西哥時期時,大部分本土華人,都已經是班,甚至隊以上的軍官,在地方,最次的都是警隊隊長,鎮長這樣級別的官員。

  自然而然,在那些本土華人就成了又窮又土,還拿他們好處的傢伙。

  甚至還有極個別的,寧願和本地白人聯姻,也不和華人新移民的事情,美其名曰,本土白人更熟悉,從這就可以看出某一部分本土華人什麼心態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劉鵬自然要整肅,對那些辱罵,欺負新移民的本土華人,要麼降職,嚴重的直接丟官奪職。

  還有就是加大宣傳華人之間同根同源,都是炎黃子孫,要團結,不能內鬥,然後召集本土那些有名望的家庭,讓他們家最少娶一個新移民女子,而且要求地方官員必須要到新移民所在區域任職至少一年,才可以繼續升遷,要不然不予通過。

  通過多種辦法,劉鵬才把目前一部分本土華人歧視新移民的事情控制下來。

  這件事也讓劉鵬做夢也沒有想到,最先反對新移民的不是那些白人,甚至是印第安,乃至混血,而是他們華人自己。

  求打賞,求全訂

  (本章完)